一种电子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CAPP系统类型及关键技术研究(6666)
CAPP系统类型及关键技术研究作者:刘保华乔爱科工艺设计已成为机械制造生产中技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产品设计和制造的中间环节,是实践性特征明显的工作。
而目前国内、国际市场对产品的要求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开发周期要尽量缩短,这就要求工艺设计工作量和时间上要减少。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在工艺设计过程中越来越重要。
从全球范围来看,CAPP的研究始于60年代中期。
其后发展速度较慢。
80年代以来随着机械制造业向CIMS的发展,把设计方面的信息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制造信息,CAPP体现出CAD与CAM集成化的真正桥梁作用。
CAPP系统接受来自CAD的产品几何信息、材料和精度等工艺方面的信息,完成人机交互,零件信息输入,建立起产品的信息模型。
根据此模型,CAPP系统再进行组合和排序,选择机床和夹具等,确定切削用量,计算工时,最后完成技术文件和数据,CAPP再向CAM输出所需的各种信息。
进入90年代初,随着人们对CIMS的技术理解和深入研究、并行工程的兴起、敏捷制造等先进生产模式的提出,CAPP的集成化含义已大大拓宽。
此时,CAPP 已不是单纯的工艺设计技术,而是制造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我国,1982年同济大学推出了派生式系统TOJICAP,随后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兴起了研究CAPP的热潮。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
不同的CAPP系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CAPP开发中的—些关键技术需要注意。
这些都需要在开发实用的CAPP系统时认真考虑。
1 CAPP特点和主要类型CAPP系统主要有派生式、创成式、综合式。
1.1派生式CAPP系统派生式CAPP系统是利用成组技术的原理,在一个零件族中根据相似性设计出一个典型样件,建立一个标准典型工艺文件,存入下艺文件库中。
当要制订一个零件的工艺过程,可将零件图形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根据零件的成组分类编码并识别出属于哪一类零件族,调出相应零件族的典型工艺。
云计算毕业设计
云计算毕业设计1.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云计算以其高效的资源利用率、灵活的扩展性和易于管理的特点,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和高效的计算能力。
因此,对于云计算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2.毕业设计目标本毕业设计旨在研究云计算的相关技术和应用,并设计一个基于云计算的系统。
具体目标包括:(1)研究云计算的原理和技术,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2)分析云计算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了解当前云计算的应用情况和瓶颈问题;(3)设计一个基于云计算的系统,包括前端界面设计、后台数据处理和存储、云计算资源调度和管理等方面;(4)实现设计的系统,并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5)分析设计的系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方案。
3.毕业设计内容和方法(1)云计算基础理论研究:研究云计算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包括虚拟化技术、分布式计算、负载均衡等。
(2)云计算应用场景分析:分析云计算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如云存储、云计算服务等,并对当前云计算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
(3)系统设计与实现:根据毕业设计目标,设计一个基于云计算的系统,包括前端界面设计、后台数据处理和存储、云计算资源调度和管理等。
使用相关技术和工具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实现。
(4)系统性能测试和评估:对设计的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包括系统的响应速度、并发处理能力、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测试,并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
(5)结果分析和改进方案提出:分析设计的系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方案,并对未来云计算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4.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毕业设计的研究和实践,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成果和意义:(1)对云计算的理论和技术有较深入的了解,对云计算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有更清晰的认识;(2)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云计算的系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加深对云计算的理解,并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对设计的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得到系统的性能数据和评价,为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4)提出对设计的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方案,为实际应用中的云计算系统提供参考和借鉴;(5)对未来云计算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云计算与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_CHS
《云计算与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云计算与分布式系统》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开设云计算与分布式系统实验,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云计算与分布式系统的应用,使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
希望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实验条件,认真完成实验,从实验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和培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应用云计算与分布式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云计算与分布式系统》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实验教学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理解和掌握云计算与分布式系统中最基本、最广泛应用的概念、原理、理论和算法以及基本技术和方法,更好地掌握《云计算与分布式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云计算与分布式系统》课程实验的注意事项:在《云计算与分布式系统》的课程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1)预习实验指导书有关部分,认真做好实验内容的准备,就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作出思考和分析。
(2)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程序设计说明,给出源程序清单。
(3)遵守机房纪律,服从辅导教师指挥,爱护实验设备。
(4)实验课程不迟到。
如有事不能出席,所缺实验一般不补。
《云计算与分布式系统》课程实验的验收:实验的验收将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上机操作,包括检查程序运行和即时提问。
第二部分是提交书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录实验一构建在虚拟化数据中心上的云平台体系结构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什么是IaaS、PaaS、SaaS平台。
2) 通过一些实际应用了解IaaS、PaaS、SaaS平台的运作模式。
3) 调研分析IaaS、PaaS、SaaS的定义及特征。
二预备知识云计算将基础设施、平台和软件作为服务发布,使得用户能够以即用即付的模式使用基于定阅的服务。
在云上提供的服务通常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服务模型,即IaaS、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
SaaS由用户或客户使用特殊的接口,用在应用程序端;在PaaS 层,云平台必须进行计费服务,处理作业队列,启动和监视服务;底层是IaaS服务,需要配置数据库、计算实例、文件系统和存储以满足用户需求。
5G核心网关键技术及业务能力研究
5G核心网关键技术及业务能力研究摘要:本文结合5G核心网的结构体系特点,对5G核心网关键技术和业务能力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5G核心网;结构体系;关键技术;业务能力一、前言5G核心网是一个虚拟化、分层的核心网络。
5G核心网是一种资源可以共享的网络体系架构,极其适用于当下新发展背景所需,并且完成从网络运营到业务服务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随着5G标准的出台,商业部署被提上议事日程,描述整个社会更好的信息生活的5G需求变得可以想象。
作为连接社会一切服务和业务支持业务之间的现代社会信息基础设施架构的一项重要基础组成结构部分,移动宽带核心网络架构将力争在移动5G阶段时实现对其整体架构、功能和平台等的一次全面的重新配置。
与目前传统运营商的移动4G核心网部署(EPC)技术相比,5G核心网技术采用了适应云平台技术的先进设计规划思想,采用了面向云服务的底层架构技术和功能优化设计,提供用户更方便通用的和更经济适合的数据接入、更灵活快速的数据控制操作和网络传输功能以及用户更多易于扩展使用的扩展能力开放。
二、5G核心网网络架构体系分析为了能够满足不同情景下多样化服务的需求,必须建设一个核心网络,必要时进行灵活部署。
随着NFV技术和SDN技术等新兴技术的日益深入的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础网络系统也已经通过整合运用了这些移动网络基础新的架构技术来有效实现和完成实现了运营商对原有网络功能进行划分和的网络重新分配,传统的移动通信基础技术网络结构模式将向逐渐地面向基于移动基础IT支撑服务的网络新技术方向的转变。
图1中所示便是以第五代核心体系结构为设计理论基础,将移动第五代核心网络体系结构依次再拆分为成若干个功能模块。
5G核心网络模块系统的网络基本的功能特性设计之一即是要通过设计将其每个核心网络功能块都划分为至少几个功能不同的层次上的核心功能模块,在这种将核心网络功能模块完全按照模块化原理设计出来的新技术基础上,网络模块中的控制面功能又可被和核心网络的转发和平台功能相较完全有效地分离。
综合电子战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综合电子战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章从综合电子战系统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综合电子战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基本体系结构,探索了实现系统的关键技术。
标签:电子战;系统功能;体系结构;顶层设计引言电子战装备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从任务和功能单一的作战装备,逐步发展成为具备多种功能,可遂行多任务的综合电子战系统。
电子战的概念和内涵不断拓展,其技术不断创新,其作用和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电磁控制权已经成为战争的制高点,而综合电子战系统是夺取电磁控制重要的手段。
因此,研究综合电子战系统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综合电子战的内涵综合电子战系统是由岸、海、空等平台构成的,广泛用于三军协同作战的电子战装备体系,综合电子战是相对于单个电子作战装备而言的概念,其主要特点是多任务、综合电子作战能力和强大作战效能,主要体现在系统功能多功能融合、作战频段全频段覆盖和作战空间囊括多维空间。
综合电子战系统是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的要求而提出的电子作战新概念,它具有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反辐射打击和电磁毁伤等四大功能。
它在信息作战指挥控制中心的同一指挥控制下,通过各种平台的雷达对抗、通信对抗、无线电侦察、反辐射攻击及敌我识别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形成统一电子信息态势,密切协同各种电子作战力量,夺取局部电磁控制权。
2 综合电子战主要作战功能综合电子战系统的主要作战对象是敌C4ISR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其主要功能通过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和电磁攻击等手段实现。
2.1 电子侦察电子侦察是实施电子干扰、电磁攻击等的先决条件,分为电子情报侦察和电子支援侦察。
电子情报侦察是利用电子侦察设备对可能的作战区域长时期进行电子信号的监测、评估和分析处理,确定辐射源的参数、信号体制和变化规律,进而评估其配属的武器系统,为指挥人员评估电子态势和实施电子作战行动提供参考。
电子支援侦察是在作战准备阶段和作战实施过程中,运用各种电子设备截获感兴趣的电子信号,实时确定辐射源的信号特征、参数等,评估辐射源威胁的性质、等级,确定辐射源的方位,为实施电子进攻、电子防御和兵力机动等提供实时情报信息。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介绍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介绍1. 引言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政府各部门的资源,通过电子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和实现政务活动的一种行为形式。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Electronic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是实现电子政务的技术支撑。
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其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关键技术和架构设计等内容。
2.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是由各种硬件、软件和网络等技术要素组成的综合系统,用于协调、管理和支持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业务流程和资源共享。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基本目标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并促进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
3.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3.1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是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底层支撑,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它提供了物理和逻辑的基础,并为上层应用层提供支持。
3.2 平台层平台层是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中间层,包括网络平台、中间件、安全系统等。
它提供了数据通信、业务流程管理、安全保障等基本功能。
3.3 应用层应用层是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核心层,包括各种业务应用和支撑系统。
它通过实现电子化的政务流程,提供公共服务、行政执法、决策支持等功能。
3.4 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层是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层,包括政府部门的各种数据资源。
它提供了各种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为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4.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构建离不开一些关键技术的支持。
4.1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为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提供了可扩展和弹性的基础设施。
它能够快速响应不同规模的业务需求,并提供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计算资源。
4.2 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能够处理和分析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资源,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一种电子病历系统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A src :Eetcl at eod( H b tat lc a Hel R cr E R)i teb s n oeo em dcli oma c .I re i t a ea i r h s h ai a dcr f h e i n r t s t t gt s om k s t a f i sa
维普资讯
2 卷 2 期 7 20 0 8年 4 月
中 国 生
物 医
学
工 程
学 报
V0 . 7 12
NO. 2
C i s J u a o i ei n i e n h e o r lfBo d M E gn r g ne n m c e i
病 诊 疗 、 生 保 健 和 医学 研 究 等 活动 。对 “ 么 是 电 子 病 历 ” “ 么是 电子 病 历 系统 ” 热 点 问 题 进 行 阐 述 , 对 在 卫 什 、什 等 针
综 合 性 医 院 实 现 电 子 病 历 系 统 进 行 研 究 探 索 , 出一 种 高 度 可 扩 展 的 开 放 式 电子 病 历 系 统 体 系 结 构 , 在 分 析 各 提 并
c a ln e n i c l e f E h l g s a d df u t s o HR— e i u s d. e i f i S w r ds se e c
Ke r s: y wo d EHR— S;ac i c u ;d t d l g;s se it g a i n;d c so u p r rht t r e e a a mo ei n y t m n e r t o e ii n s p t o
y s a h a t i e .Th s p p ra d e s d t e is e f“Wh t i E ee r ci t s e vi i a e d rs e h s u s o a s HR? a d “W h t i EHR. ? ” n a s S ”. I d s r e h t ec b d te i
《运营商级SIP-BOSS体系结构设计和关键技术实现》
《运营商级SIP-BOSS体系结构设计和关键技术实现》一、引言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运营商级业务支撑系统(BOSS)作为电信行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体系结构设计和关键技术实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运营商级SIP-BOSS的体系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实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SIP-BOSS体系结构设计1. 整体架构设计SIP-BOSS系统采用分布式、高可用性的架构设计,包括接入层、业务层、数据层和支撑层。
接入层负责与外部系统进行交互;业务层提供各类业务功能;数据层负责数据存储和管理;支撑层则提供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2. 关键模块设计(1)接入模块:采用SIP协议,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如语音、视频、数据等,实现与外部系统的无缝连接。
(2)业务模块:根据业务需求,设计多种业务功能模块,如计费、结算、客户关系管理等。
(3)数据存储模块: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和大数据存储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4)安全模块: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三、关键技术实现1. SIP协议应用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协议是实现语音、视频等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
在SIP-BOSS系统中,通过SIP协议实现与外部系统的交互,支持多种接入方式,保证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 分布式技术采用分布式技术,将系统划分为多个节点,实现负载均衡和高可用性。
通过分布式数据库和大数据存储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同时,采用消息队列、缓存等技术,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
3. 高可用性技术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高可用性技术,包括负载均衡、容错、备份恢复等。
通过这些技术,确保系统在故障发生时仍能正常运行,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4. 安全技术安全是SIP-BOSS系统的核心需求之一。
通过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技术,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一种航电系统服务架构建模方法与流程
一种航电系统服务架构建模方法与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航电系统服务架构建模方法与流程探析随着航空科技的飞速发展,航电系统的复杂性日益增加,服务架构作为一种先进的软件设计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电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验收规范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验收规范篇一: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XX附件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XX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内容信息技术领域1. 超级计算机高效能计算机(三期)高效能计算机一期和二期集中部署了新一代高效能计算机系统、超算应用社区、典型行业应用软件开发等课题。
三期将在前期的基础上,重点支持E级超级计算机新型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预研和超算重大应用工具集研发,为“十三五”超级计算机的研制打下基础。
下设3个研究方向,执行期限2年。
E级超级计算机新型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路线研究针对高效的计算和数据处理,基于自主可控核心器件,研究面向E级的高效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提出突破制约系统功耗、性能、规模等扩展瓶颈的技术思路,形成国际领先的高效能E级超级计算机系统方案。
经过模拟验证的E级系统可实施方案,性能功耗比达到30GFLOPS/W以上,核心器件自主可控。
(建议超算研制优势单位合作并联合国内相关单位共同申报。
)空气动力学高性能数值模拟环境(数值风洞)—亚跨超声速飞行器数值模拟软件系统面向航空航天飞行器和高速列车等高价值目标的优化设计,针对空气动力学复杂流动研究与流固耦合多学科优化设计等对高性能数值模拟的需求,完成数值风洞的软硬件环境的总体架构设计。
研究可扩展的前后处理软件平台,研制亚跨超声速飞行器数值模拟软件系统,构建适应于亚跨超声速飞行器研究的数值风洞系统。
在亿亿次量级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系统上,实现十万核量级的大规模数值模拟。
所研发的软件并行效率达到30%以上,针对国家相关重大专项中明确的飞行器目标,获得高价值的专家数据和数值模拟成果,为这些飞行器的优化设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核能反应堆高性能数值模拟环境(数值反应堆)—材料性能优化软件系统面向国家核能开发,针对裂变反应堆的性能优化、延寿和运行安全性等挑战性难题以及新堆自主创新设计等重大任务对高性能数值模拟的需求,自主研发反应堆重要材料的性能优化软件系统。
863计划第三批立项RFID三课题
863计划第三批立项RFID三课题2006-1-12 来源:RFID射频快报关键词: 863计划课题名单信息技术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华虹计通智能卡系统有限公司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提要】863计划第三批立项RFID三课题近日,科技部发布863计划第三批立项课题名单,上海华虹集成电路、上海华虹计通智能卡、北京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等三家公司的电子标签RFID课题共获得800万元经费支持。
【RFID射频快报1月12日综合报道】RFID已被列入科技部国家中长期科研计划中的重大科技专项。
重大科技专项的确定是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和“突出重点”的基本原则,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抓住对国家建设和发展具有战略影响,必须在国家层面上给予重点支持和推动的科技问题;二是立足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急需的重大科技问题;三是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的建设,加速提升国家竞争力;四是努力实现技术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并推动新产业形成。
每个重大科技专项特别注重跨领域、跨学科的技术集成,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在实施上采用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和投入模式,建立竞争和滚动调整机制。
1月10日,科技部发布863计划第三批立项课题名单,信息技术领域共83项。
主要包括下一代网络技术IPV6、光传输、CDMA通讯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嵌入式软件、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等。
其中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的“电子标签及阅读器芯片设计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获得300万元支持,上海华虹计通智能卡系统有限公司的“ 电子标签(RFID)机具的研制和应用”获昨200万元支持,北京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标签(RFID)产品及应用”项目获得300万元经费支持。
以下是详细项目名录:相关文章·技术立足应用应用推动产业07-04-11 ·中科院RFID中心RFID技术测试项目通过863验06-01-13 ·RFID:一个前景诱人的产业07-01-18 ·先施承担国家"863计划"RFID重大07-01-12 ·中国集成电路自主产权现状不容乐观06-12-15 ·2006智慧中国—RFID发展十件大事06-12-20863政府官方网站:/。
新一代电子商务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Se u iy m e ha s c r t c i n m
f r r . S mek y tc n lge r mp e n i gt i a c i c u ea ep e e t d W i u e fme t,t ea c i cu ec l p o owad o e h oo isf l me t s r ht t r r rs n e . e oi n h e t a n m r r s h r ht t r a r - h b o i e l vd o i en n—s e i n p n s r ie ,d t c e sa d mu t l n t n a e n We r at e s n u t me s p c a a d o e e c s a aa c s n l pef ci s s d o bf r r dc so r. l v i u o b o p n a
一
考 虑 电 子 商 务 自身 的 特 点 以 及 存 在 的 问 题 , 须 必
出 台相 应 的 公 共 政 策 , 立 健 全 特 定 的 法 律 法 规 和 税 建 收政 策 , 养 复合 型人 才 , 电子 商 务 的发展 和应 用建 培 为
设 良好 的 社 会 环 境 。
计 算 机 硬 件 环 境 是 电 子 商 务 应 用 系 统 的 运 行 平
善 高效 的现 代物流 网 络服 务 。 电 子 商 务 系 统 不 是 一 个 孤 立 的 系 统 , 需 要 和 外 它
云制造的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缺乏 多粒 度 、 尺度 的访 问控 制 , 致 了 制造 网格 仅 多 导
造 网格 由于其 自身 理 论 基 础 ( 网格 技 术 ) 的局 限性 ,
收 稿 日期 : 0 1— 1— 4 2 1 0 0
基 金项 目 : 国博 士 后科 学 基 金 (0 9 4 17 ) 江苏 博 士后 科 研 资 助 计 划 (9 14 C 项 目资 助 中 200513 ; 0 0 07 ) 作 者 简 介 : 春 泉 (9 5 ) , 肃 兰 州 人 , 苏 大 学 博 士 后 , 林 电子 科 技 大 学 副 教 授 , 究 方 向 网 络 化 制 造 , 造 网格 , E—ma )c @ 李 17 一 男 甘 江 桂 研 制 ( i lq l
务 消费 者 ( ev eC s m,C) 服务提 供 者 ( ev e Sri ut S 对 c o Sri c Po ie,P 的共享 资 源仅具 有单 一粒 度 的访 问控制 rv rS ) d 权 限 , 云制 造 中 , C可 以 根据 制 造 活 动 的需 要 , 在 S 对 共 享资 源进 行多 粒 度 、 尺度 的按 需 服务 配 置 , 现 多 体 了较高 的服 务质 量 。云 制 造 与制 造 网格 的相 异 性 比 较 如表 1所示 。
升 制 造 服 务 水 平 , 有 积 极 的作 用 。 具
2021电子机械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2021电子机械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少不了论文拥有一个新颖的题目,论文题目足够有吸引力能够顺利答辩评审老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1电子机械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机械毕业论文题目1、自主导航农业机械避障路径规划2、煤矿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技术研究3、机械加工中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与控制4、三自由度机械臂式升降平台运动学建模及仿真5、基于并联交错的起重机械节能装置设计研究6、CNN和RNN融合法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7、机械剪切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研究进展8、机械压力机滚滑复合导轨结构设计研究9、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温升自动控制设计技术10、基于无线传感的机械冲压机振动监测分析11、基于GNSS的农业机械定位与姿态获取系统12、一种冗余机械臂多目标轨迹优化方法13、基于湍流模型的高速螺旋槽机械密封稳态性能研究14、基于多楔现象的微孔端面机械密封泄漏率分析及孔形设计15、牵引变电站直流断路器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16、方钢管混凝土柱卡扣机械连接试验及有限元分析17、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关系18、机械法与机械-酶消化法制备大鼠膈肌组织单细胞悬液的比较19、机械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研究20、腐蚀减薄对X80钢管机械损伤凹陷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影响21、基于驻极体材料的机械天线式低频通信系统仿真研究22、基于"J型锁芯"的机械锁芯结构创新分析23、浅析我国烟草机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4、液滴分析仪的机械结构设计25、化工机械密封件损伤数值模拟及维修对策探讨26、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反相热机械疲劳行为27、浅谈机械数控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28、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优化措施分析29、基于STM32六自由度机械臂发展前景30、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31、机械设计制造的智能化发展趋势综述32、RFID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探究33、试论船舶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中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34、探讨港口流动机械预防性维护保养35、关于端盖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要点分析36、关于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研究37、现代机械制造及加工技术分析38、论机械设计加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39、基于机械设计制造中零件毛坯选择的研究与应用40、机械零件加工精度影响因素探析41、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探讨42、机械设备的环保性能分析43、探究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44、机械制造过程的绿色制造技术应用研究45、浅析机械设计制造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46、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分析47、浅析机械设备焊接制作中注意事项与探讨48、浅谈山西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发展现状49、浅谈信息化教学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策略50、基于OBE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项目式教学改革研究51、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52、鲜芦笋干机械烘干的应用研究53、液压同步控制回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54、果园施肥机械研究现状与展望55、化工机械设备诊断分析探讨56、氧化锆球体表面机械球磨涂覆钛涂层工艺研究57、探析建筑用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与检测技术58、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59、机械设计加工中的材料选择问题分析60、无线遥控在多中段竖井提升系统井口机械控制中的应用优秀机电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机电一体化与电子技术的发展研究2、变频技术在锅炉机电一体化节能系统中应用3、煤矿高效掘进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4、电气自动化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探讨5、产品设计与腐蚀防护的程序与内容6、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应用分析7、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8、水利水电工程的图形信息模型研究9、矿山地面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研究10、浅析电气控制与PLC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11、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的障碍及优化对策12、我国真空包装机械未来的发展趋势13、煤矿皮带运输变频器电气节能技术的分析14、钢铁企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15、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1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17、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方案优化研究18、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19、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应用20、农机机械设计优化方案探究21、区域轨道交通档案信息化建设22、环保过滤剂自动化包装系统设计23、元动作装配单元的故障维修决策24、关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与趋势分析25、试析机电一体化中的接口问题26、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展望27、太阳能相变蓄热系统在温室加温中的应用28、关于在机电领域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的研究29、浅析生物制药公司物流成本核算30、锡矿高效采矿设备的故障排除与维护管理31、铸钢用水玻璃型砂创新技术与装备32、空客飞行模拟机引进关键环节与技术研究33、汽车座椅保持架滚珠自动装配系统设计34、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机液仿真研究35、基于新常态视角下的辽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策研究36、石油机电事故影响因素与技术管理要点略述37、基于铝屏蔽的铁磁性构件缺陷脉冲涡流检测研究38、数控加工中心的可靠性分析与增长研究39、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率的改进方法研究40、浅析熔铸设备与机电一体化41、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探析42、中职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43、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和改革策略44、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质量及控制策略研究45、对现代汽车维修技术措施的若干研究46、建筑工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技术及电动机调试技术分析47、智能家居电话控制系统的设计48、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建设与改革49、PLC技术在变电站电容器控制中的应用分析50、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地质勘探工程中的应用51、工程机械施工中的机电一体化52、基于CIM与XML技术的变电站监控信息数据研究与解析53、风力发电液力机械传动装置的特性及设计研究54、旱田移栽机机械手自动喂苗系统55、基于磁隔离的新型漏水监测终端结构设计56、基于创新角度下的机械制造工艺研究5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研究58、一种可旋转智能储物柜系统的研究与设计59、基于多种传感器智能控制的风扇60、《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差别化教学模式研究汽车电子技术论文题目1、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成员间合作与竞争机制研究2、SOPCPlus协同设计架构及在AMT中的应用研究3、基于技术创新扩散视角的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空间分布研究4、新一代汽车电子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5、基于FPGA的车载电子系统设计6、汽车电子行业技术创新模式与企业策略研究7、汽车电子软件设计中周期分配和总线访问配置算法研究8、基于AUTOSAR标准的系统配置工具9、面向汽车电子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基本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10、基于“VR”的现代汽车电子系统故障诊断仿真实训系统开发11、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灯控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2、基于AUTOSAR标准的汽车电子软件开发平台分析和设计13、基于专利分析的我国汽车电子技术进化研究14、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的服务营销研究15、汽车发动机曲轴凸轮轴信号模拟系统16、基于SAEJ1939的客车通信协议设计与应用17、汽车电子机械制动(EMB)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18、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CAN总线通信研究19、基于专利分析的吉林省汽车电子产业技术预测研究20、汽车复杂电控系统混杂通信网络的设计21、PH信息技术公司多元化战略研究22、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23、电子元器件分销发展战略研究24、汽车综合信息显示系统的研究25、基于Internet的汽车电子远程诊断技术研究26、汽车发动机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设计研究27、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28、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研究与设计29、具有自诊断功能的车身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30、基于AUTOSAR的汽车电子设备驱动及抽象的设计与实现31、面向汽车电子领域的嵌入式软件可靠技术的研究与开发32、面向汽车电子基础软件的配置技术研究与实现33、基于模型的汽车电子通信开发平台研究与实现34、基于RTW的AMT代码自动生成技术研究35、面向汽车电子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分析36、汽车电子驻车制动(EPB)控制系统的研制37、构建针对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硬件在环仿真测试平台38、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的SCP分析39、汽车电子零部件1米法辐射骚扰测试方法的研究40、汽车计算平台中的线控节气门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
基于J2EE架构的一站式服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J E 将 一 个 完 整 企 业 级 应 用 的 不 同部 分 纳 入 不 同 的 容 器 2E f o ti O. 个 容器 中都 包 含 若 干 组 件 f 些 组 件 是 需 要 部 署 在 C na e 每 n 这 相 应 容 器 中 的) 同 时 各 种 组 件 都 能 使 用 各 种 J E ev eA I . 2 E S ri / P c
程 的建 设 . 加快 政 府 职 能 转 变 . 高 行 政 质 量 和 效 率 . 强 政 府 将 提 增 监管 和 服 务 能 力 , 进 社 会 监 督 , 进 政 务 公 开 、 范 行 政 行 为 、 促 捧 规
从 源 头 上 制 止 “ 乱 ” 不 正 之 风 . 史 施 信 息 化带 动 T 业 化 的 发 等 对 展 战 略 , 有 十 分重 要 的意 义『 具 1 1 本 文基 于一 个 实 际 的行 政 审批 系统 项 目 .在 . E I E的 平 台下 2 探 讨 j 一 式 服 务 系 统 体 系 结 构 、 要 功 能 及 关 键 技 术 . 总 体 ,一站 主 从 上 给 出 了一 条 于 J E 2 E架 构 一 式 服 务 系统 的设 计 思 路 站
f We 1 b容 器 服 务器 端 容器 . 括 两 种 组 件 JP和 S rl . P ) 包 S e eJ v tS 和 S rlt 是 We e e都 v b服务 器 的功 能 扩 展 . 受 We 接 b请 求 . 回动 态 返
的 We b页 面 We b容 器 中的 组 件 可 使 用 E B容 器 中 的 组 件 完 成 J 复 杂 的 商务 逻 辑
J E 容 器 『1 括 : 2E 2包
展 示 政 府形 象 的 目的 :0 4年 至今 , 级 政府 在 第 一 的基 础 上 . 20 各 期 进 一步 采 购 办公 自动 化 系统 , 日前 招 标 情 况 来 看 . 阶 段 正 逐 就 本
下一代互联网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下一代互联网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互联网的需求不断增长,现有的互联网架构已经逐渐显露出一些瓶颈和局限性。
为了适应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下一代互联网架构的研究和实现成为了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将介绍下一代互联网架构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代互联网架构是指在当前互联网基础架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的新一代互联网架构,其目标是提升互联网的性能、安全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下一代互联网架构的研究和实现涉及到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包括网络体系结构、传输协议、路由技术、安全机制、资源管理等。
在网络体系结构方面,当前的互联网主要采用了分布式的点对点结构。
而下一代互联网架构则需要更加灵活和可扩展的网络结构来应对日益增长的用户数量和数据流量。
其中,软件定义网络(SDN)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网络体系结构,它将网络控制平面和数据转发平面分离,提供了灵活的网络控制和管理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网络的动态性和可扩展性。
在传输协议方面,下一代互联网架构需要支持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
当前主流的传输协议如TCP/IP在某些情况下存在性能瓶颈。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传输协议,例如QUIC(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s)、MultipathTCP等。
这些新的传输协议通过优化数据传输的方式,提升了网络的性能和效率。
在路由技术方面,下一代互联网架构需要更加高效和灵活的路由算法。
当前的路由算法主要是基于距离矢量或链路状态的,存在路由计算复杂和网络收敛慢的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新的路由算法,如源路由、链路状态和距离矢量相结合的路由算法等。
这些新的路由算法能够更好地适应网络的动态变化,提高路由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安全机制方面,下一代互联网架构需要更加强大的安全机制来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当前互联网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如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
为了增强网络的安全性,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安全机制,如网络流量分析、入侵检测系统、身份验证和加密等。
《智能化数控系统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智能化数控系统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数控系统已成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
该系统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通过集成计算机、网络、传感器、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制造过程的精确控制与智能化管理。
本文将详细探讨智能化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实现方法。
二、智能化数控系统体系结构智能化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硬件层、软件层和应用层。
1. 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输入输出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等。
这些硬件设备负责接收、处理和执行指令,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2. 软件层:包括操作系统、数控编程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软件层是智能化数控系统的核心,负责实现系统功能的逻辑控制与数据处理。
3. 应用层: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将硬件层和软件层进行集成与优化,实现特定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与管理。
三、关键技术研究1. 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是实现智能化数控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将制造过程进行数字化建模,实现制造过程的精确控制与优化。
2.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实现智能化数控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参数,为系统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3. 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实现制造过程自动化的关键技术。
通过计算机对制造过程的控制与优化,实现制造过程的精确、高效和自动化。
4. 网络化技术:网络化技术是实现智能化数控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网络将各个设备进行连接,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与共享,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四、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1. 数字化技术研究与实现:通过对制造过程进行数字化建模,实现制造过程的精确控制与优化。
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建立数字化模型、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分析与优化等。
2. 传感器技术研究与实现: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参数。
具体实现方法包括传感器选型、安装位置选择、信号处理与分析等。
3. 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通过计算机对制造过程的控制与优化,实现制造过程的精确、高效和自动化。
面向CPUGPU异构体系结构的并行计算关键技术研究
并行计算关键技术
在UGPU异构体系结构下,并行计算的关键技术包括线程、数据并行和模型 并行等。
线程并行是指将多个线程分配给不同的处理器,以实现计算任务的并行处理。 这种技术适用于CPU和GPU的混合计算,但由于线程切换开销较大,会影响整体的 计算效率。
数据并行是指将大规模数据拆分成小块,并在多个处理器上并行处理。这种 技术充分利用了GPU的并行计算能力,但在数据拆分和结果合并过程中需要消耗 一定的计算资源。
面向CPUGPU异构体系结构的并 行计算关键技术研究
01 引言
目录
02 异构体系结构
03 并行计算关键技术
04 技术研究
05 应用实践
06 总结与展望
引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能力成为各领域瓶颈之一。为了提高计算性能, 异构体系结构被广泛应用于计算领域,其中最为常见的是CPU和GPU的异构体系结 构。在这种异构体系结构下,如何实现并行计算关键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 和实践价值。本次演示将围绕CPUGPU异构体系结构下的并行计算关键技术展开深 入探讨。
5、跨平台兼容性:目前,不同厂商的CPU和GPU之间在接口、编程语言等方 面存在差异,这给开发者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感谢观看
模型并行是指将不同的计算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处理器,以实现任务的并行处 理。这种技术适用于复杂的计算任务,但任务划分和调度也是一个挑战。
技术研究
在CPUGPU异构体系结构下,并行计算的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包括GPU的原理、 优势和实现细节,以及CPU的多核心并发控制等。
GPU的原理和优势主要表现在其具备大规模并行计算能力,适用于处理图形 渲染等计算密集型任务。为了充分发挥GPU的计算能力,需要研究GPU的存储器和 指令集等硬件架构,并探讨如何优化数据传输和任务调度。
一种新的基于层次的可信电子服务体系模型研究
t us r t e d e - s e r v i c e . t h i s p a p e r p r o p o s e d a n o v e l l a y e r - b a s e d m o d e l o f t us r t e d e - s e vi r c e c a l l e d ( L MT S ) .L MT S h a s d e t f n e d t h e t us r t o f e - s e r v i c e a n d i n t e r f a e e b e t w e e n a a j a c e n t l a y e r s o f t h e m o d e 1 .I t a l s o d e v i s e d a k i n d o f s e c u r e p r o t o c o l o f s e r v i c e r e —
关 键 词 :信 任评 估 ; 可信 计算 ; 服 务质 量 ;电子服 务
中 图分 类号 :T P 3 9 3 文 献标 志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1 ・ 3 6 9 5 ( 2 0 1 3 ) 0 6 — 1 7 0 1 — 0 4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3 6 9 5 . 2 0 1 3 . 0 6 . 0 2 5
q u e s t .I n a d d i t i o n.L MT S d i s c u s s e d t us r t e v a l u a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b a s e d L Mr I ' S .T h e a n a l y s i s p r o v e s t h a t L MT S i s t us r t e d a n d e 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服 务 协 作 平 台 系统 结 构
2 3 服 务 传 输 层 .
服务传 输层 由互联 网或 者专 用 网络组成 , 传输 服务 指令 、 控制 指令 、 服务信 息等 。
2 4 服 务 解 释 层 .
服务 解 释 层 由多 台具 有 丰 富终 端 的计 算 机设 备组 成 , 将服 务 提供 层 的服 务直 接 传 递 给用 户 , 它
化服务 的 实 现 。随 着 互 联 网 从 we 1 0 W e2 0 b . 、 b .
1 3 可 直 接 进 行 信 息 交换 、 动 和 信 息 整 . 互
合 分类的第三代 电子服务 系统
We30 时代 , b .. 网站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 网 站进行交换和互动 , 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 多家 网站 的 信 息 进 行 整 合 分 类 __ 3。We3 0用 户 3 b.
・
企业管理与信息化・
黄国涛 关
彪
一种电子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及其关键 .・ 3 .・ .・2
系 在一起 , 服务 者 可 以通 过 系统 为服 务对 象提 供 让
有效 的服务 , 使整个系统能够以一种稳定的方式存
在。
24 2 输 入设 备及 输入 转换 器 .. 具 有 丰 富终 端 的计 算机 设 备 的 输入 设 备 不 仅 仅 包括 常用 的键 盘 、 鼠标 等设 备 , 它还 包括 摄像 机 、
任何一 个 系统都 是从 系统 目的 出发 , 照一定 按
规律 组织起 来 的 、 相互 关联 的系统 元素 的集合 。新
型 电子服务 系统 包括 服务机 构 、 服务者 、 服务 对象 、
平台把各种传统服务集成在一起 , 在这个平台上, 用 户可 以对传 统服 务进行 语义 查找 , 并绑定 其需 要 的服务 。而 服务提 供商则 通过 这个平 台来 注册 、 发
数位仪 、 传感 器 、 FD读 写器 等信 息采集 设 备。 RI
当这些 设 备连 接到 计算 机时 , 计算 机就 具 备 了采 集
图像 、 音频 、 视频 、 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能力 , 计算 机就可 以感知 服务 对象 的形 状 、 置 、 位 动作 等变 化 , 就可以感知服务对象发出的各种各样信号。这些 信号均是模拟信号 , 在通过输入转换器进行输入转 换后 , 这些信号将可转换为对应 的数字信号 , 然后
处理后反馈给用户。此时用户的反馈又形成新 的 需求源 , 这新的需求源又从输入端输入到系统 中, 再通 过传 递 、 释 、 达 等动作 后反馈 给 用户 , 样 解 表 这
传递 给服 务者 。 243 输 出设备 及 输 出转换 器 ..
图 3 具 有 丰 富 终 端 的计 算机 设 备 组成 示 意
起,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与用户需求相对应的需 求信息流 , 它的流 向与用户反馈信息流正好相反 ,
从 用 户需求 开始 , 户反馈 后 , 回到输入 端 。 用 再 b用 户 需 求从 输 入 端 开始 , 过 需求 识 别 、 . 经 业 务处 理 、 出 等环 节 , 过 传递 、 释 、 达 等动 作 输 通 解 表
中 图分类 号 :P 0 . T 32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 2 66 21 )1 0 1 4 1 7 —11 (02 0 —0 2 —0 与 【l典型 的 电 子 服务 系 统 有 bo ( 客 ) 、 k 3, l 博 g wii ( 维基 百 科 )6、n ( 会 网络 ) 。这 个 时期 电 E ss社 J _等 7 J 子服 务系 统 的特征 主要 表 现 为 强调 用 户 的交 流 与 参与 , 调系统 与 用 户 问 的交 互 作 用 , 户 既是 内 强 用 容 的消 费者 , 也是 内容 的制造 者 。
1 电 子 服务 系统发 展 概 述
目前 , 球经 济 发展呈 现 出 了从 制 造型 经济 向 全 服 务型 经 济 转 变 的趋 势 … 1。这 种 趋 势 性 的 转 变 , 直接 推 动 了电子 服 务 业 的快 速 发 展 。 电子 服 务 系 统 l作 为新 兴 的服 务 技 术 手段 , 特 点是 快 速 、 _ 2 j 其 方 便、 交互 性强 、 受 时间和 空 间的 限制 , 利 于个性 不 有
息。
1 2 强调互动、 . 交互的第二代 电子服务 系统
We2 0时 代 , 站 实 现 了 用 户 的 交 流 与 参 b. 网
收 稿 日期 :0 1 8—1 2 1 —0 5
立新型电子服务系统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所在。 互联网要突破“ 最后一米”将传统服务传递给 ,
基金项 目: 广东省科 技计 划工业攻关项 目(0 9 0 0 0 0 1 2 0 B 18 0 3 ) 作者简 介 : 涛 (9 4一)男 , 黄l 17 , 广东湛 江人 , 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副研究员 , 工程 硕士 , 主要研究方 向为网络信息 组织与检索 计 算 机信息 系统工程 。
上使 用 l 。 目前 , b . 处 于 概 念 阶段 , 未 8 j We3 0正 还
有 we3 0网站及 系统 出现 。 b.
时代的电子服务 系统 以信息 发布系统… 为主 , 如
新 闻发 布 系统 、 电子 公 告 板 系 统 、 告 发 : 广 布系统 等
第 一 代 、 二代 、 第 第三 代 电子服 务系统 , 都是 围
转 换 为服务 , 接为 病人服 务 ?解决 这一 问题是 建 直
等, 它们都是基于数据库的应 用系统 , 同系统 间 不 的区别 主要 是数 据 库 中 的数 据 表 字 段设 置 及 操 作
这 些字 段 的权 限 不 同。这 个 时 期 电子 服务 系统 的
特 征 主要 表现 为信 息从 系统 单 向流动 给用 户 , 用户 与 系统 间 没 有 交 互 , 户 被 动 接 受 系 统 提 供 的信 用
服务 提供 层 由提供 传 统 服务 的服 务 提供 者 或 服务设 备等组 成 。服务 提 供 层接 受 服 务 协作 层 的 服务指令 , 过传 输 控 制 指令 为 用 户 提供 服 务 , 通 同 时广播 服 务 信 息 。服 务 提 供 层 中 每 个 服 务 者 假 备, 可单 独为 用 户提 供 服 务 , 可通 过 基 于某 种 机 也 制形 成服务 网络 , 联合 起来 为用户 提供服 务 。如远 程 医疗 服务 系统 中的专 家会诊 服 务 , 可把 每个 专家 看成 提供 医疗服 务 的服 务者 , 多个 专家之 间通 过专 家会诊 的 形 式 , 合 专 家智 慧 为 用 户 提 供 医疗 服 联
设 、 备强 大服务 能力 的 , 具 可将 控 制指令 、 服务 指令
直 接转 换为 用户 服务 的 电子 服务 系统 。
设 备能 够从操 作 员 的角 色 中解 放 出来 , 由服 务 A— gn 直 接跟用 户 进 行 协作 。服 务 协 作层 通 过 一 个 et
2 新 型 电子服 务 系统体 系结构 设 计
务。
图 3 具 有 丰 富终 端 的 计 算 机 设 备 组 成 示 意
另外 , 服务 提供层 接纳 服务 提供者 或服 务设备 接入 的机 制是 动态 、 放 的 。各 位服务 提供 者或各 开 台服 务设备 只要 遵循 服务 提供层 的接 入协议 , 即可 加入 到服 务提供 层 为 用 户 提供 服 务 ; 反 , 果 不 相 如 遵循 协议 , 按照 一定 的退 出机制 , 即可 退 出服务层 。
2 2 服务协作层 .
服务协 作 层 由多个 服 务 A et 成 。服 务 协 gn 组
作层接受服务提供层 向用户传输的控制指令 , 代替 服务提供层与用户交互。每个服务 A et g n 都代表
它们之间的冲突 , 使整个系统能够以有序的方式为 用 户提 供服务 。同时 , 软件 系统将输 入设 备及 输入 转换器 、 输出设备及输出转换器等各种元素有机联
2 4 1 软件 系统 ..
在具有 丰 富终端 的计算 机设 备 中 , 软件 系统 是 设备 的核 心 。软件 系统负 责服务 请求传 递 、 接受 服 务/ 控制指 令 、 释 用 户请 求 、 释 服 务 / 制 指 令 解 解 控 等任 务 。当多 个 外设 间 出现请 求 、 响应 等 冲 突 时 , 或各 种 服务 问 出现 服务 冲突时 , 软件 系统 负责协 调
, /
・
企 业 管理 与信 息化 ・
黄 国涛
关
彪
一种 电子服务 系 统 的体 系结 构设计 及其 关键 技 …… 2 1
种 电子 服 务 系统 的体 系 结构 设 计及 其 关 键 技 术研 究
一
黄 国涛 关 ,
彪 50 3 ) 10 3 54 8 ) 2 08
Hale Waihona Puke (. 1 广东 省科 学技 术情 报研 究所 , 东 广州 广 (. 2 广东 海洋 大学 工 程学 院 , 东 湛江 广
、
2 2
21 02年 1 月 中国制造业 信息化
第4卷 1
第 1 期
用 户 。依据 这一思 路 , 本文设 计 了一种具 有 丰富外
着 一 个特 定 的 服务 者 做 备 , 统 根据 用户 的需 求 系 选 择特定 的服务 A e t g n。通过 服务 A e t服 务 者/ g n,
图 1 新 型 电子 服 务 系统 体 系结 构
为 用户直 接提 供 服务 。这些 具 有 丰 富终 端 的 计算 机设 备主要 由软件 系统 、 入设 备 及 输 入 转换 器 、 输 输 出设备 及输 出转换 器等 部分组 成 ( 图 3所示 ) 如 。
2 1 服 务提 供 层 .
可 以在互 联 网上拥 有 自己的数 据 , 能在不 同网站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