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留置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12
临床研究
33
良好的血液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计划能够顺利进行和保证透析程度充分的一个首要条件。

中心静脉留置双腔透析导管是目前临床上对临时性血液通路进行监理的过程中应用的一种主要方法,尤其适用对尿毒症患者和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应用。

本次研究对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双腔血液透析导管方式实施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47-84岁,平均年龄(60.3±1.6)岁;发病至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间1-13年,平均患病时间(4.4±0.8)年;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60.4±1.7)岁;发病至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间1-12年,平均患病时间(4.5±0.7)年。

上述四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采用常规置管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双腔血液透析导管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1.2.1 右颈静脉置管
取仰卧位,头向左偏并保持后仰,肩下垫枕。

以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与锁骨上缘共同组成的一个三角形顶点作为穿刺点。

消毒、麻醉后首先采用5ml 注射器进行试穿,然后以穿刺针与躯体冠状面成35°角的状态进针,针尖应该指向同侧的乳头,见静脉回血出现并确认通畅之后,可以将导丝置入,并退出穿刺针,按照Seldinger 置管技术进行操作。

1.2.2 右锁骨静脉置管
取仰卧位,头向左偏并保持后仰,肩下垫枕。

消毒麻醉后,在右锁骨中点下1cm 的
中心静脉留置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的分析
徐 研 袁 园 王 晶 王晓雪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肾病内科透析室 吉林省长春市 130041
【摘 要】对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双腔血液透析导管方式对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

采用常规置管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双腔血液透析导管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双腔血液透析导管方式对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中心静脉;双腔导管;血液透析;治疗位置进针,穿刺针与胸前壁成10°角,针尖应该指向患者的胸锁关节。

穿刺针滑过锁骨后缘,针干与胸壁保持水平,边进针边抽吸,见到静脉回血出现,将导丝置入,并退出穿刺针,按照Seldinger 置管的技术进行操作。

1.2.3 右股静脉置管
取仰卧位,右下肢保持稍外展状态,消毒麻醉后,将腹股沟韧带下方二横指位置,和股动脉搏动内侧0.5cm 作为的位置作为穿刺点,垂直患者皮肤刺入, 先采用5ml 注射器进行试穿,然后再以穿刺针进行穿刺,见到有静脉回血出现后, 将导丝插入, 按照Seldinger 置管的技术进行操作[1]。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血液透析治疗后患者肾功能有显著改善,疾病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血液透析治疗后患者肾功能有所改善,疾病症状有所减轻;无效:血液透析治疗后患者肾功能没有改善,疾病症状表现没有好转,或加重。

1.5 数据处理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示,实施t 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 2检验,P<0.05,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共计实施(27.85±3.54)d ,治疗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共计实施(23.09±3.77)d ,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
在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实施期间对照组中有3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在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实施期间治疗组中有2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 血液透析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后,有12例的病情控制达到显效水平,16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68.3%;治疗组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后,有16例的病情控制达到显效水平,21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90.2%。

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方式已经被临床广泛用于对内瘘成熟前尿毒症患者和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

右侧颈内静脉的形态相对较粗且位置较为表浅,穿刺难度较小,压迫止血比较容易,不易导致出现并发症,常被临床作为一种首选的置管部位。

颈内静脉导管的血液再循环量相对较低,其血流程度更加充分,可以充分保证透析治疗的充分性。

但对不能平卧或颈内静脉血管条件差的患者,通常情况下建议选择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进行置管。

但锁骨下静脉置管对操作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出现静脉狭窄、导管堵塞、气胸、纵隔血肿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

股静脉穿刺难度小,但会对行动造成一定的不便,且感染发生率较高。

(通讯作者:封文媛)
参考文献
[1]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68-469.
通讯作者简介
封文媛,现供职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肾病内科透析室。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