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八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精品1人教数学三上(最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知识较为抽象。

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着很大的差异。

学好本单元内容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而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的。

2.“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分数,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简单应用等几部分。

教学内容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或者图形平均分。

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分数,但他们基本上还不能正确表达分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并且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但是无论在意义、读写方式还是在计算等方面,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学习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突破,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认知上的难点,教学时提供了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悟分数的意义。

例如:分月饼、分西瓜以及根据七巧板、积木说分数等。

2.加强多种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构建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学时充分考虑了这一点,提供了多种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动手、
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

例如:认识了、后,让学生动手表示出一张正方形纸的;比较分数大小时,让学生动手涂色,感悟分数的大小等。

3.渗透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都有一定的过程,新知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的。

例如“平均分”就是认识分数的基础。

此外,在引入分数时出现了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家人,使学生感受到原有的整数知识已不能解决新问题,就需要产生新的数,体会到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实际的需要,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

(教材第56~5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准确性。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游乐园里也有我们的数学,看看这张游乐园的照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主题图)
生:我知道了游乐园各种项目的价格。

师: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这些有关的乘法口算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欢的游乐园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师:先看题,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例1)
生:坐碰碰车每人20元,要求计算3人需要多少钱。

师:你怎样理解题意?该怎么解答?
生:每人20元,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20的3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列式为20×3。

师:该怎样计算呢?跟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1:因为3个20是60,所以20×3=60。

生2:因为10个3是30,所以20个3是60。

生3:因为2×3=6,所以20×3就等于60。

师:引导学生推想:200×3、2000×3得多少?
(200×3=600,200就是2个百,2个百乘3是6个百,就是600;2000×3=6000,2000表示2个千,2个千乘3等于6个千,就是6000)
2.教学例2。

师:先看题,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例2)
生:坐过山车每人12元,要求计算3人要多少钱。

师:你怎样理解题意的?该怎么解答?
生:每人12元,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12的3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列式为12×3。

师:该怎样计算呢?跟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我是借助摆小棒算出来的,先在第一行摆1捆和2根小棒表示每人12元钱;然后在第二行、第三行分别这样摆小棒,这样就表示出了3人需要的钱数。

这时整捆的小棒数是3捆,1捆表示1个10,3捆就是10×3=30(根);单根的小棒数是每行2根,3行就是2×3=6(根);所以一共就是30+6=36(根),也就是说3人需要的钱数是12×3=36(元)。

多给学生机会练习叙述思考过程,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表扬和肯定。

【设计意图:从活动情境引入,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学习材料的形成来自学生,学生感到亲切,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打破传统教学计算的缺陷】三总结提升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0×4=200×4=2000×3=30×4=600×4=3000×7=
2. 口算下面各题。

4×2=30×3=200×3=6×3=5×4=40×2=
300×3=4000×2=600×3= 500×4=400×2=3000×3=
1000×6=90×3=1000×5=
(考查知识点:口算乘法;能力要求:掌握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B类
口算。

60×2500×63000×270×9800×71000×8
(考查知识点:口算乘法;能力要求:掌握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808006000120240021000说一说略
2.890600182080900800018002000800900060002705000
B类
1203000600063056008000
教材习题
教材第57页“做一做”
14014001400844696说说略
教材第58页“练习十二”
1.808008000545405400
2.90×4=360(元)
3.30×8=240(千克)
4.26666893632466846986
5.(1)12×4=48(只) (2)12×3=36(元)
6.24×2=48(元)
7.7206235006636039
8.40×4=160(千米) 9.6215899803051063
10.80×3=24030×8=24040×6=24060×4=240
11.406080100120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20×3=60想:2个10乘3就是6个10,就是60。

12×3=36想:10×3=30
2×3=6
30+6=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