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无脊椎动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房室壳
单房室有孔虫
单房室壳是 圈形

最简单的,由一
形 树
个房室组成,房

室上具有一个或

多个口孔,其形
状变化多样,有
梨 形
球形、圈形、树
放 射
枝形、瓶形、梨

形、放射状等(如
球 形
球 形
图)。
(二)双房室壳 双房室壳一般由一个球形的初房和一个管状的第二房室组成, 口孔常位于管状第二房室的末端。由于管状第二房室生长方式的变化使壳体呈现 各种各样的形态。常见的有圆管形壳,初房球形,第二房室呈直管状,如砂杆虫 (Hyperammina);圆盘形壳,管状第二房室围绕球形初房在一个平面上盘旋生 长,壳呈圆盘状,如砂盘虫(Ammodiscus);球形壳,管状第二房室围绕初房不 规则地旋绕,使壳呈球形的球旋虫(Glomospira);螺锥形,管状第二房室紧接 初房螺旋状旋卷生长,如棒锥虫(Turritellella);此外还有一些第二房室在生长 的早期和后期生长方式发生变化,形成“之”字形等。
内口管 口面
有孔虫壳体的基本构造
口孔


口面

房 室
隔壁

口 唇

缝合线 隔壁

口 孔
初房
缝合线
有孔虫壳子的排列方式各有不同,有三大类型:1、单房室壳(unilocular test);2、双房室壳(bilocular test);3、多房室壳(mulitilocular test)。正 因为这种房室排列的不同类型,导致了有孔虫壳形的千变万化,也是分类、鉴定 的重要标志,下面我们将着重介绍几种类型的排列方式:
轴切面
弦切面
旋切面或横切面:垂直于 中轴,通过初房的切面。
弦切面:平行于中轴,但 不通过初房,只切及外表的 壳圈
斜切面:与中轴斜交、切及初房或没切及初房,轴向上呈 不对称,一般签定都不选择此切面。
斜切面
2、纺缍虫的构造:
(1)纺缍虫发生发展的过程及主要构造的形成:
纺缍虫壳由许多壳室组成。个体在其发育的初期分泌了第一个钙质壳叫初房(它是纺缍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包括的类群比较多,从低等的单细 胞、无组织、无器官的原生生物界中的原生动物 到比较高级的后口无脊椎的棘皮动物门和半索动 物门,包括20多个门类,基本分类系统归纳如下:
单细胞原生动物: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 多细胞后生动物:
侧生动物:海绵动物门、古杯动物门 真后生动物:
旋脊 通道
列孔
轴切
拟旋脊
在隔壁上除了一些通道和列孔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小孔统称隔壁
孔。在一些纺缍虫中初房两侧沿着轴的方向有一些钙质的次生堆积,
在显微镜下观察是一片黑的叫做轴积。当我们对纺缍虫壳各部构造
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之后,让我们再来详细地研究每一部分的微细构
造。
轴积
轴切
3、纺缍虫的微细构造 1)、旋壁:旋壁是由各壳室壁在外边的部分连接而成的(实际上就是壳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研究意义 无脊椎动物虽然在身体结构等方面比脊椎动物低级,但从数量上
看却占大多数。由于数量多,那些具有硬体的类别保存为化石的概 率大。能为研究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提供很多而且非常重要的化石 证据;也由于化石多,才能在地质学,尤其在地质历史和地层学研 究以及古环境恢复等方面更是不可或缺。鉴于篇幅有限,本章重点 介绍一些在地质历史上保存化石较多,在地质学上应用比较常见的 门类或其巾的某一个纲,包括:原生动物门(Protozoans)的蜓亚 目(Fusulinina)、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的珊瑚纲(Anthozoa), 软体动物门(Mollusea)、双壳纲(Bivalvia)和头足纲(Cephalopoda),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中的三叶虫纲(Trilobita),腕足动物门 (Brachiopoda)以及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的笔石纲 (Graptolithoina)。
凸镜形
园球形
纺锤形
2、壳形变化(包旋壳)
壳长指平行于轴方向上壳的最大长度;壳宽是垂直于轴方向上 壳的最大宽度。
短轴型
等轴型
长轴型
由于纺锤虫具包旋壳,只能在各种切面上观察内部构造,一般有轴切、旋切、 弦切
轴切面:轴切面也称纵切 面,平行于假想的中轴,通过 初房,此切面是鉴定中最主要 的切面。
横 切 面
旋壁
前壁
称为一个壳圈。每一个壳室旋壁向
中心转折分隔两个壳室的壁称为隔壁,壳室
初 房
并与中轴平行。两片相邻隔壁间的狭
长空间称为壳室。前一个壳室形成以后,
下一个壳室的旋壁紧接着自前一个壳室的
旋壁内折处继续生长,这样下去, 便形成很多壳室。
口孔
隔壁
旋切
每个壳圈包括若干壳室 ,全壳又由若干个壳圈构 成。最后一个壳室旋壁内 折形成了对外的屏障,称 为前壁。旋壁开始向内转 折处在壳的表面形成了平 行于中轴而向两极延伸的 沟,称为隔壁沟。在每片 隔壁的底部中央为了使原 生质流出,便留下了一个 缺口叫口孔。
旋壁 壳室
口孔
前壁
初 房
隔壁
旋切面
这些口孔的位置一致,形成贯通内外壳室的通道。为了使原生质沿着 通道外流,不至于流向两旁,便在通道的两则各有一条钙质的堆积形成隆 起,好象河堤一样叫做旋脊。在一些高级的蜓中,隔壁底部开有一排较规 则的小孔称为列孔,在列孔的两则同样有两条堆积而形成的隆起叫做拟旋 脊,其作用和旋脊一样,都是使原生质沿规则的渠道外流。
室外面的壁),其构造繁简不一,是纺缍虫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旋壁由原
生壁和次生壁构成,原生壁包括致密层和透明层,次生壁包括内外疏松层及
蜂巢层。
外疏松层
原生壁
致密层 透明层
旋壁
外疏松层
次生壁 内疏松层 蜂巢层
A、致密层是一层薄而紧密的黑色物质,显微镜下不透光,所有的纺缍虫都具 有这种构造,因而推想它是一种原生的,构成壳的主要成分。
有孔虫生活史中存在着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进行的现象,称为
世代交替,无性生殖由成熟的裂殖体进行简单的复分裂产生大量无
性胚胎的母体,其幼虫成熟后发育成配子母体,这个过程就是无性
繁殖世代。配子母体达到成熟就开始
了有性繁殖世代,配子母体可产生大 量带鞭毛的配子,两个配子结合形成 合子,合子即可发育成长为新的裂殖 体,如此反复循环,不断繁衍。无性
B、透明层位于致密层之下(内侧),无色透明,很多低级的纺缍虫具有这种 构造,根据李四光教授的意见,在高倍显微镜下,仍有微弱的蜂巢层构造在透明
层可以见到,因此它可能是蜂巢的原始构造,蜂巢层即由它演变而来。
(二) 纺缍虫(蜓Fusulinida)外壳形态及构造
1、概述:纺缍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属于原生动物门根足虫纲(肉足虫 纲)有孔虫亚纲的一个目。它的形状很多,有凸镜形、园球形、近方形、纺 缍形等。但一般最常见的为纺缍形。因为首次发现的蜓是两端尖细,中间膨 大 , 很 象 纺 纱 用 的 纺 缍 , 所 以 就 起 名 为 纺 缍 虫 ( Fusulinata ) 。 希 腊 字 “Fusu”为纺缍之意。又因为纺纱用的纺缍在我国叫蜓,为了称呼简便起见, 李四光教授创立了“蜓”字,意思是蜓状之虫。这样一来纺缍虫和蜓实际上 是异名同意。
粒形成壳子,壳子中空,称为房室或壳室。房室顶端有一圆形或其 它形状的开口叫口孔。多个房室组成的壳,其最早形成的,最小的 房室叫做初房,以后继续分泌壳质形成第一房室……最后一个房室 叫终室,分隔两个房室的壁称为隔壁,隔壁是壳壁向前沿伸时向内 转折的部分,隔壁与壳壁相交的线称为缝合线。口孔位于终室的顶 端,其形状变化多样,口孔周围的壁称为前壁。
第四章 无脊椎动物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 第二节 腔肠动物门 第三节 软体动物门 第四节 节肢动物门 第五节 腕足动物门 第六节 半索动物门
无脊椎动物的一般特征
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s)是身体不具备脊椎的动物总 称。与脊椎动物(vertebrates)相比,除了没有脊椎以外, 还在于其身体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低级,尤其是神经系统没 有分化,神经中枢呈索状,位于消化管的腹面,某些种类具 有类似心脏的结构,但位于消化管的背面,骨骼系统绝大多 数为外骨骼(exoskeleton)。
单 列 直 线 型 ( 不 超 覆 )






线
线








覆 )
) 单列式壳
扇 形 ( 超 覆 )
2、平旋式壳, 壳的后生房室围绕
平旋式壳
初房始终在一个平
面上旋转生长形成
平旋式壳,每生长
一圈房室构成一个
壳圈,两个相邻壳
圈之间的接合线称 旋缝
式壳中,后生长的
原生动物各纲代表
• 二、有孔虫目
• 有孔虫的生活环境:现代有孔虫绝大多数生活在正常海域, 少数生活在泻湖、沼泽、河口等滨海边缘环境或残留海水 等半咸水水域。
• 有孔虫的生活方式:大多数有孔虫营底栖生活,少数营浮 游生活。底栖有孔虫可以分为小有孔虫和大有孔虫,小有 孔虫直径一般为2.5mm以下,大有孔虫一般大于2.5mm。
双房室有孔虫

圆盘形
管 形
球形 初房
螺 锥 形 口孔
之字形
(三)多房室壳 多房室壳由两个以上的房室构成,每一个房室都代表着个 体发育的一个阶段,由于房室的形状和排列方式不同,壳体形态变化很大,房 室排列方式可归纳成几种类型:
1、单列式壳(uniserial test)壳房室的生长沿直线或弧形单列排列形成单 列式壳,前者称单列直线形壳,后者称单列弧形壳。有的房室呈弧形沿扇面方 向增长,构成扇形(fan-shaped)壳,但仍属于单列式类型。在房室的生长过 程中,如后生长的房室仅掩盖了前一房室的口面部分,侧称为“不超覆”,如 后生长的房室不仅掩盖了前一个房室的口面,还掩盖了口面周围部分的壳壁, 侧称为超覆。
壳圈常包围前生长
的壳圈,根据包裹
的程度不同可将平
旋壳分为露旋壳,
包旋壳和半包旋壳。 露旋壳:侧视
壳缘视
侧视 侧视
3、螺旋式壳(frochospiral test),房室在若干个彼此平行的面上,围绕 一根通过初房中心并与这些平面垂直的假想的轴呈螺旋式排列。螺旋式壳有 背和腹之分。在背侧(旋侧),由于后生长的壳圈仅部分包裹先生长的壳圈 ,因此初房和各壳圈均可显露;在腹侧(脐则),由于后生长的壳圈包裹了 先生长的壳圈,所以只能看见终壳圈的各房室,在壳的脐侧中央常出现下凹 的脐。二列式壳和三列式壳都是一种规则的螺旋式壳,二列式壳每个旋圈由 两个房室构成,三列式壳每个旋圈由三个房室构成。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一、原生动物概述
单细胞,最低等动物,与多细胞后生动物相对应 无器官,单有“类器官” 个体小,分布广一般小于250μ ,需用显微镜观察研究。 生活领域广泛,海水、淡水、潮湿的土壤甚至寄生。 据运动类器官的有无,分为鞭毛虫纲、纤毛虫纲、孢子虫纲和 肉足虫纲4个纲 肉足虫纲化石最丰富,比较重要的有放射虫目和有孔虫目
幼年配子体





世代产生壳的初房较大,称为显球型
壳;有性世代产生的裂殖体壳的初房
成 年
较小,称为微球型壳。这样,同一个
裂 殖
种中由于世代交替产生显球型和微球

型两种不同类型的壳,叫做有孔虫的
双型现象,双型的认识对化石的鉴定 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年裂殖体
二、有孔虫壳体房室的排列方式 有孔虫其原生质分泌壳质形成壳子,或分泌胶结物粘结其它颗
两胚层、辐射对称动物:腔肠动物门 三胚层、两侧对称动物:
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 假体腔动物: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虫动 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内肛动物门等 真体腔动物:
不分节动物:软体动物门 分节动物:
原口动物: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 原口--后口问过渡动物:帚虫动物门、苔藓动物门、腕足 动物门 后口动物: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
虫类动物(原生质)最初居住的地方,其形状多为园形,有时为椭园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形
状。在初房上有一个小孔,为个体增大时,原生质向外溢出的孔道。随着原生质的外溢,
个体得到了相应的增大。原生质从小孔溢以后,便分泌钙质,
形成了第一个壳室、继续生长第 二、三········个壳室,等一系列 包旋的壳室,壳室的外壁称为旋壁, 旋壁每饶中轴(假想的)包旋一圈,
螺旋式
有孔虫
壳体的
形态及
房室排
列:低
锥形壳
背视
腹视
壳缘视
三、有孔虫目纺锤虫亚目
(一)基本特征 (二)外壳形态及构造 (三)主要化石代表 (四)研究方法 (五)演化趋势
• (一)基本特征 • 指相化石---浅海,底栖 • 标准化石--早石炭世晚期-二叠纪末期。分布时代短,演
化迅速,分布广,数量多。 • 个体一般1mm,大者可达20-3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