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教育新装备新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研究
新时代新教育新装备新标准文/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曹志祥刘强
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小学数学教学装备配置标准(JY/T0617-2019)》《初中数学教学装备配置标准(JY/T0618-2019)》《初中物理教学装备配置标准(JY/T0619-2019)》《初中化学教学装备配置标准(JY/T0620-2019)》《初中生物学教学装备配置标准(JY/T0621-2019)》《初中地理教学装备配置标准(JY/T0622-2019)》6项配置标准(以下合称“新《标准》”)。

新《标准》顺应了新时代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新要求,充分发挥了教育装备的新功能与新价值,是体现教育现代化要求的新标准。

一、新《标准》的基本特点
1.突出服务教学的新理念
新《标准》改变了现行《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0386-2006)》罗列仪器设备目录清单的组织形式,纵向栏目按照学科教学装备功能,分为“实验室基础器材”和“主题学习器材”两大类,以实验器材的功用,以及课程标准规定的、符合科学教育发展趋势的学习主题(或大概念、核心概念)为线索进行组织分类,基于学生发展需要结构化配置学科教学装备,方便管理者、学校和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内容、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的需要,选择、使用、管理学科教学装备。

2.增强前瞻性和均衡性
新《标准》着力解决“配什么”和“怎么配”的问题。

新《标准》立足教育现代化基本要求,认真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质器材,既注重现有仪器设备的有效配置,又充分考虑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装备的发展,重视未
来科技发展的挑战与需求,增强教学装
备的前瞻性。

“基本”和“选配”并存,
使新《标准》既能满足课程标准的基本
要求,也提供了一定的选择性和适度的
开放性,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
不同教材、不同教学方式的个性化教学
需求。

同时,注重城乡均衡发展实际,
从国家层面对农村及边远地区学校予以
保障。

3.提升适用性和安全性
新《标准》着力解决当前学科教学
装备“不好用”和“不能用”问题,对
配置装备的质量要求、教学要求以及安
全、卫生、环保的把控标准进行全面梳
理和提升。

全面细化、优化配置装备的
技术指标参数和教学性能要求,为教育
行政部门、教育装备部门配置器材,以
及学校检查和验收教学装备提供明确
的、可操作的依据;为教育装备生产企
业提出质量要求,从而强化学科教学装
备的质量控制,确保装备的使用更加方
便、更加安全、更有效率,实验效果与
测量精度更高更好。

同时,充分考虑学
生学习经验的适切性、方法的适切性
等,最大程度地避免学生因操作不正确
和不规范而造成伤害。

4.突显装备育人功能性
新《标准》不仅装备“物”,而且
用思想、方法、活动设计装备“人”。

新《标准》不仅关注装备“实体”的升
级,而且关注使用装备的知识、经验、
方法、模式和教学活动设计。

强化应用
指导,新增“实践活动建议”,融合教
育教学改革新理念,将装备配置与课
程、教材、教学活动进行融合设计,强
调运用学科教学装备开展实验等实践性
教学活动对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着
力解决“不会用”和“用不好”问题。

这是新《标准》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
一次积极的探索与尝试,突显装备配置
的育人功能,引导和促进教与学的方式
变革。

二、新《标准》促进教学装备的转
型发展
1.从传统实验仪器配置向多元装
备配置转变
新《标准》删除了与课标教学内容
关联度不高、使用率较低、可被同类高
规格仪器替代的器材,删除了危险性和
危害性较大的试剂,删除了已不适应信
息技术发展的视听设备及被多媒体教学
资源取代的教学资源;增加了具有现代
科技含量的数字化、信息化、集成化、
微型化等多元化教育装备,包括有利于
促进教师有效教学,以及学生有效学习
的信息载体、信息采集加工处理数字化
实验仪器、模拟学习情境的虚拟现实和
全息交互学习系统等。

同时,增加了消
耗性材料和自备、自制器材。

2.从传统课堂教学向现代课堂教
学转变
新《标准》关注使用装备的知识、
经验、方法、模式和教学活动策划,引
导教师探索新型学习环境下的教与学模
式,注重从传授式、讲授式教学向实践
性学习、情景化学习、课程综合化学习
转变。

新《标准》唤醒了教学仪器设备
的生命力,标准化的教学装备将成为教
师深化“课堂革命”的有力助手。

3.从单一设备配备标准向综合性
标准转变
新《标准》在完善配置要求的基础
上,既强调立德树人、提升教育质量的
42
广东教育·综合2019年第9期
GUANG DONG JIAO YU
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小学智慧校园区域建设策略研究
文/江门市教育技术与装备中心李科郑霞辉邓泳诗
2018年4月,教育部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强调要实施“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

智慧校园区域建设与应用是落实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的具体举措。

本文以江门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现状为基础,探索智慧校园区域建设的策略。

一、智慧校园的内涵
对于“智慧校园”的定义,黄荣怀教授定义其为一种通过互连互通的网络通信,向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进行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以及智能决策,实现一种安全、便捷、开放、共享的教育教学环境[1]。

梁为认为,智慧校园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师生构建泛在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观念、方式和方法,促进师生的智慧提升,并利用教育大数据促进学校管理与服务创新[2]。

综合而言,
笔者认为智慧校园是一种以面向师生个
性化服务需求为理念,有效运用物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信息
技术,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
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
适的管理生活环境,创新教育服务业态,
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实现信息技术
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达到提升教育教
学品质和管理效能的新型校园生态。

二、江门市智慧校园区域建设分析
笔者结合“广东新时代新教育体
系”和智慧校园建设需求设计,从“新
学校、新课程、新课堂、新教师、新学
生、新家长、新评价、新治理”八个维
度,分别对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信
息化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其中教师有效
调查问卷3500份,学生有效调查问卷
25128份,家长有效调查问卷36133
份,较全面地覆盖全市基础教育各级各
类学校、师生和家长。

1.优势分析
智慧校园基础支撑能力已然具备。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
提升,其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技术基
础,强调对教育教学、校园生活和教育
治理全过程的数据采集、智能处理,更
注重泛在的网络接入环境。

江门市通过
实施“教育宽带网络提速工程”等系列
项目,“三通”工程达到新高度。

学校
的无线网络全覆盖比例为48.97%,部
分覆盖比例为35.49%。

教师配备电脑
比例为89.57%。

数字校园建设面广,
课堂信息化设备比较完善。

多媒体教室
比例高达97.94%,电子白板比例为
63.17%。

电子班牌、电子书包、可穿
戴智能设备等已经进入越来越多的学校
和教室,为建成能够感知环境、记录行
为和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
能决策的智慧教育教学环境奠定了坚实
价值要求,又强调教学装备认证、检测等管理要求;既包含装备的技术指标参数规定,又包含实验等实践教学的应用标准。

可以说,这是一部包含教育装备配置要求、价值要求、管理要求、技术要求和应用要求的综合性标准。

4.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
新《标准》跳出过去简单地以市场主流产品为学校装备物品、以有关企业标准为标准的限制,坚持以适应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最根本需求,同时兼顾地区和学校差异性,集中细化技术指标参数,提升教学装备的品质和质量要求,更好地契合了用户体验和学校实际,推动扭转学校用户适应市场的不利地位,引导企业按照标准要求
进行生产。

三、贯彻落实新《标准》的要求
下一步,应加强新《标准》宣传贯
彻培训,确保宣传到位、贯彻到位、使
用到位、管理到位;指导地方研究制订
符合实际、科学可行的推进方案,有计
划、有步骤地组织区域和中小学积极开
展试点、试验和示范,提炼优秀应用经
验,以期更好地促进新《标准》落地。

各地可以新《标准》为依据,严格把好
教学装备的质量关,为学校构建安全、
可靠、环保、实用、好用的实验教学环
境;不断优化教学装备的配备模式和组
织管理机制,健全教学装备的质量保障
体系;不断创新教学装备支持教学、高
效应用的运行模式,探索提升装备管理
者、使用者专业能力的途径与策略,以
期更好地实现新《标准》的教育教学功
能价值。

新《标准》的发布将成为我国深化
学科教学装备改革的新起点,开启学科
教学装备配置的新征程。

我国学科教学
装备配置的理论与实践领域应以此为契
机,系统规划、深化改革,破解制约培
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
难题,助力学科课程与教学改革。

(作者曹志祥系教育部教育装备研
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刘强系教育部教育
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小学理科教育装备
处处长、研究员。


43
广东教育·综合2019年第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