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鸟》教学案例反思及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亲和鸟》教学案例反思及评析【案例】
师:小朋友们,读了《父亲和鸟》这个故事以后,你们最喜欢课文中的哪句话?
生:我最喜欢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
师:非常好,有自己的看法。
(教师一边表扬,一边幻灯出示最后一句话: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让学生自由读这句话三次,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
生:我能读懂这句话。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高兴”表示“快乐”、“愉快”的意思。
师:真好,真聪明,你们都读懂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我“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要不,小鸟就没命了。
生:我“高兴”在这篇课文中认识了许多鸟的生活习性。
生:我“高兴”的是明白了观察事物的方法有很多,有“看、闻、听、摸”。
生:我“高兴”的是人人都明白了要爱护小鸟,保护小鸟,关爱自然。
生:我“高兴”的是父亲有一颗善良的心,我要向父亲学习,做“鸟”的知音
师:很棒!大家真是个动脑筋的好孩子。
【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教者能结合新课标精神,把准课文中的布疑点,巧妙地运用自主学习的探索方法,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突破点,找出重点词句,随之相机设疑,抓住学生的童心童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有趣,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诱发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语言环境中体验生活,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总评】
钱老师充满激情的话语,洋溢真情的评价;学生动情地朗读,真挚的具有个性
化的体会打动了每一位听课的老师。
钱老师用自己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文学修
养,灵活的教学机智,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感悟课文,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用出神入化的点拨,让课文包含的精神品格如柔柔春风,似绵绵细雨,融进了学生的心田。
特别钱老师在本课教学中“以情带读,读中悟情”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节课钱老师安排了非常充分的读,而且主要是诵读。
为什么作这样的考虑与设计呢?
首先,它牵涉一个对“读”的价值的重新定位和理解的问题。
阅读教学“读”是最主要、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课就是为了“读”而“读”。
关于“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培养,*“听”是听不会的,*“讲”是讲不出的,*“做”(特指做习题)是做不成的,只有通过“读”才能学会“读”。
把课文读准读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易事。
朱熹有言:“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问题在于,这样让学生读书,有人不以为然,也有人不知所措。
学生的读书水平普遍不高,这不能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可见,把功夫扎扎实实地花在读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
把课文读美读活更非易事。
这就需要学生反反复复地读、专心致志地读、细致入微地读、切已体察地读、浮想联翩地读,最终达到清人唐彪所说的境界:“文章读之极热,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钱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就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其次,钱老师执教的《父亲和鸟》这一课的教学主要安排的是诵读而非默读,为什么?我认为,钱老师是从小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从语感培养的机制、从课文本身的特点等角度来考虑的,对小学生来说诵读尤须加强。
从读的功能效果看,诵读过程不光是一个理解的过程,还是一个感受的过程,一个感情勃发的过程、想象飞扬的过程,灵性闪现的过程。
诵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更有利于内化学生的语感图式,更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更有利于实现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一篇课文,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学生容易厌烦。
但是,读得不充分,课文中的形象就很难鲜活起来,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因此,要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必须花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要注意读的目标、读的频率和读的方式。
每一次读,都应该有每一次的具体要求,体现读的质量的动态上升过程,而不只是读的数量的简单堆砌。
在读的方式上,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以情带读,读中悟情”。
就语文教学而言,没有感情的课堂,如同没有清流的溪涧、没有清香的荷塘。
再次,充分发挥教师在读中的引导作用。
老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读,而非代替学生读。
因此,老师的作用首先是放手让学生读,还学生以读的权利和时间。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这是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老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读得提不起精神来的时候,钱老师调动学生读的欲望和兴趣;当学生读得印象平淡、形象模糊的时候,钱老师引领学得充分、读得细腻;当学生读不出文本的理趣、情味的时候,钱老师点拨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想象。
总之,教
师应该是学生读的唤醒者、激励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能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上“自信地读、自主地读、自觉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