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故事
苏武被单于扣留,软硬兼施不肯臣服
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

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中厩监。

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

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

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

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行。

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

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

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

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

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

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

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

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

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

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

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事件发生在1948,那时离2战结束已经3年了,正是国共内战时期.
1947年,美国宣称受到共产党的强大威胁,意图在亚洲建立其势力范围,于是"对日占领政
策是扶植强有力的日本.."美国的扶日政策出台,这对亚洲的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正是美国的庇护,日本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不象德国消灭的彻底,留下今天小日本死不悔改的嚣张现状.
由于美国的"扶日"政策,中国国内迅速的组织了反对美国扶日的运动.发起人是吴涵.1948年6月,朱自清在京参加了反对美国扶持日本的游行,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面粉宣言》上签名.
同年8月,朱自清由于胃病和饥饿去世.死前,还嘱咐家人不要购买美援面粉。

毛泽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给予称赞,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古代读书人的骨气和气节是我们这些伪读书人望尘莫及的.如果我们的反日能做到朱自清的一点点,何愁不成?偏偏喊口号的多,做实事的少.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出处:《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释义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

县吏说:“当束带迎之。

”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

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二: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吗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吗?古往今来,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有气节的人,他们的评个令人敬仰!现在老师就再来认识几位具有铮铮铁骨、刚强不屈的有气节的中国人!西汉时期的苏武,受尽屈辱19年,爱国之心永不变。

宋朝大臣文天祥在被囚禁的四年中更是写下了这样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抗日英雄赵一曼:“毒性拷打何所惧,民族气节显忠魂。

”她被敌人杀害时才只有31岁。

东北抗日联军司令杨靖宇曾经这样说道:“在侵略者面前低头,就不配做中国人!”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在解放前夕,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所谓的“救济粮”。

狼牙山五壮士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

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

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
有气节的人物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吗
关、部队和群众转移。

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

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

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

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

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马宝玉等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

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

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


有气节的人物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吗
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

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小英雄陈浩舍身救人。

5月12日下午,在四川成都温江区玉石实验小学里,同学们都在上课,忽然,地震了,同学们都慌忙向操场跑去,跑在最前面的是十二岁的陈浩,陈浩跑着跑着,他看见有一面墙要倒了,而一个女同学正向这边跑来,说是迟那是快,陈浩飞奔到墙下,用力一推,把女孩推出几米外,但是,陈浩自己却被瞬间倒下来的墙压在了下面。

当记者问陈浩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的回答是:“老师常常教育我们要向雷锋学习”。

陈浩真是太伟大了,小小年纪为了救同学,差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勇敢智慧少年英雄雷楚年。

他15岁, 是彭州市磁峰中学初三三班的学生。

在灾害来临之际, 当教学楼在剧烈摇晃,同学们站立都很艰难的情况下,雷楚年表现出非凡的冷静和勇气。

他在短短的2分钟时间内,两次返回教室,带领7名同学脱险。

当他连抱带推把最后一个惊吓过度的女生送出教学楼时,楼梯在他的前方垮塌,他只好返回二楼教室,推开窗子抱着一棵树跳到一楼,还没等他跑到操场,教室就垮塌下来成了一片废墟。

人们在传送着他不怕牺牲的救人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