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粤东先民创造的第一位地方文化神祇竟有三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粤东先民创造的第一位地方文化神祇竟有三位!
“三山国王庙”是古粤东先民创造的第一位地方文化神祇
三山国王庙
其发展、演变的基础是“淫雨害稼”等自然现象.
三山国王是粤东本地神中最古老、最有影响的一个。
三山指揭西县河婆镇北面的独山、西南面的明山和东面的巾山。
河婆在清代属揭阳县霖田都,该地三山神发祥地的庙宇因此被称为霖田祖庙。
清代以前称明贶庙,或大庙、祖庙。
“三山国王庙”是古粤东先民创造的第一位地方文化神祇,其发展、演变的基础是“淫雨害稼”等自然现象,其产生在本土,信奉、庙宇、祭祀均在本土,属于本土神、地方神和自然神。
三山国王起源于揭西县霖田镇“三位神人镇三山”的神话故事,三座山分别是独山、明山、巾山,相传有三神人住在其中巾山石穴中,受命于天,镇守巾、明、独三山,后来演变为三山国王。
一般认为“三山国王神”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受封于宋。
三山国王祖庙又称霖田祖庙、明贶庙、广灵庙。
三山国王祖庙肇迹于隋、显于唐、封于宋,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三山国王庙的祖庙,也是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山国王起源故事
隋初隋文帝时期,潮州之三山(明山、巾山、独山)出现神迹。
当地人便在巾山之麓建庙奉祀此三山之神,至今已具1400多年历史。
唐朝开始,三山神成为当地山神,潮人对三山神普遍顶礼膜拜,每年都要定期祭祀三山神,其职能在禳灾纳福,为一般民众服务为主。
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时逢淫雨伤害庄稼,百姓祝祷求三山神,雨乃止,韩愈便写了《祭界石文》,派人到祖庙祭拜。
北宋时期“潮州三山神”因助宋太宗征北汉刘继元有功;
宋太宗“诏封明山为清化盛德报国王、巾山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为惠威宏应丰国王”,
并赐庙额曰:明贶,并敕增广庙宇,岁时合祭。
从此,三山神便被统称为三山国王,三山国王庙又称明贶庙。
至宋仁宗明道年间,“复加封广灵二字”。
至此,“三山国王”经皇封,提升为国家神,成为为国家皇权服务的神灵象征。
当时,其地域影响大体局限于潮州。
元朝,三山神的影响和地位,较唐、宋时期更加显赫。
潮州、梅州、惠州,都建有“三山国王庙”,祭拜者,除当地民众外,还有“远近士人”,“岁时”或“走集”都要前来拜祭。
清康熙二十二年扩建,1984年重修;面积1420平方米,庙内建筑为三开间三进深,分别为前殿、左右偏殿、正殿、后殿。
大庙坐北朝南,覆盖琉璃瓦,雕梁画栋,配以花岗岩地板,保持了明清以来的建筑风格。
据不完全统计,粤东地区各地已知的三山国王庙超过200座。
其中,揭阳60座,汕头65座,潮州25座,梅州45座,汕尾19座。
经过重新整修、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有:
揭西霖田祖庙(始建于隋,至今有1400年历史,成立有庙理事会),
饶平鸿埕大庙(始建于宋,至今有800多年历史),
潮阳棉城蛇脐古庙(始建于明,有500多年历史,相传是当时全潮阳最大的三山国王庙)
澄海银砂古庙(始建于明,有600多年历史,1996年重建)。
此外,汕头市区已发现三山国王庙有30多座。
台湾信众对其十分敬仰,从1988年起便前往寻根,每年大小进香团有10多个。
在台湾,广东籍同胞共同信奉'三山国王庙',岛内现有400多座子庙、孙庙,600多万信众,其祖庙就在粤东的揭西县。
明、清以来,随粤东移民所至,三山国王的香火被带往邻近省市,后来又漂洋过海,传到台湾及东南亚各地。
三山国王庙移民从家乡带来的原有的信仰而建立起来,反映了移民们为求生存、求发展而团结起来的思想意志。
建神庙奉祀三山国王,举行游神赛会,正是利用它作为团结的形象。
除单一籍祀神作为团聚的旧形式,在一些地方三山国王庙还起着
地方性同乡会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作用。
来源:潮汕故事人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网络,仅做分享交流之用,无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于后台联系责编,我们将及时处理。
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