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优秀推选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优秀推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法,认识“似、庐”等6个生字,通过观察,会写”阴、似、野“等五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并熟读成诵。

3.通过抓景物、想画面的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流程:
开门见山,认识题目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北朝民歌,谁能读好题目?
认识”敕勒”。

敕勒是一个民族,我们就可以说:“敕勒族”。

谁能读好这些和“敕勒“有关的词语:敕勒川、敕勒术、敕勒歌。

(生读)
3.再读课题。

二、初读民歌,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读《敕勒歌》,圈画出你认为不好认的字。

2.学情反馈。

(1)”敕勒“
(2)“似”:组词。

相机教学第二种读音“似的”(shì)
(3)“穹庐”:《望庐山瀑布》、出示图片蒙古包。

(4)笼盖:找近义词。

(笼罩)
(5)野:组词。

(6)苍苍:注意平舌音、后鼻音。

(7)茫茫:注意后鼻音。

(8)见:结合注释教学,同“现”。

(古今字)
3.齐读学生提取出的难认字。

三、再读民歌,读出节奏。

1.读好了生字,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句子,你还会读吗?请你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2.抽生朗读。

3.划分歌词节奏。

4.自由练读。

5.抽生读。

6.全班齐读。

想想这首民歌写了哪些景物?
四、抓景物,想画面,走进民歌。

1.民歌描写了哪些景物?(天空、草原、草、牛羊)
2.诗人通过写这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丽图画呢?让我们逐句走进它。

“敕勒川,阴山下“
齐读,教学“敕勒川“,”川“和什么有关,(水),”川“字(出示图片),中间是水,两边是岸,所以这里的“川”是平原的意思。

所以“敕勒川”便是敕勒草原。

请你看看插图,找一找敕勒川,再找一找阴山,敕勒川就在?(阴山下)
再读诗句。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出示图片,你看,这就是穹庐。

认识它吗?(蒙古包)天空就像蒙古包一样笼盖住了敕勒草原。

再读诗句。

书写“野”字,再读诗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苍苍”的意思:我们说“白发苍苍”,说明头发是?(白白的)这里的“苍苍”是白色。

那松柏苍苍呢?(松柏绿绿的)天苍苍呢?(天空蓝蓝的)
“茫茫”:孩子们,你们看(大海图片),大海茫茫,说明大海很?(宽广)没错,没有边际。

云海茫茫:说明云雾很浓,看不到边际。

那“野茫茫”,(出示图片)也就是草原?(没有边际)
请你仔细观察“茫”字,它是什么结构?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齐读诗句。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读了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答)
是啊,茫茫草原,风儿吹动,小草低头,牛羊显现。

你想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这敕勒草原?
敕勒人民们生活在这里心情怎样?
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整首民歌。

(生读)
五、提供支架,背诵民歌
(1)填空背。

敕勒()
北朝()
()川,()下,
天似(),笼盖()。

天(),野(),
风()草()见()。

(2)全文背诵。

(3)小朋友们,民歌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呢!可好玩了,我们一起来听听。

闭上眼睛,小声地跟着哼唱,想象自己就在这敕勒川。

(4)好玩吗?同学们,刚才学习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复现检测。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敕勒歌》给爸爸妈妈听。

2.抄写以下词语:阴山、好似、田野、苍天、茫茫草原
七、板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第2篇】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
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
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
PPT2: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
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
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

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

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

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
6、指名说、背。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
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
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代表争取机会,踊跃上台。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

这首敕勒歌,最早是以鲜卑语在牧民中间传唱,后来才被翻译成汉语并广为流传。

这样一首只有27个汉字的诗歌为什么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弄清其中的原因。

让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第1句——
2、出示PPT8,请一名男生读——
3、师:(出示PPT9)在词典上,“川”字有三种解释,请你判断一下,“敕勒川”的“川”应当选择第几种解释?(请用手势回答)
4、是的,“川”在此处指辽阔无边的草原,那么“阴山”指什么,你想起了哪句诗歌?诗句“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阴山”与此处的“阴山”指的是同一座山。

这座山在今天内蒙古的中部,自西向东绵延数百里。

读着这句诗,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5、一句“敕勒川,阴山下”,不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点,而且描绘出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人以无限辽阔(板书:连阔)、无比雄伟(板书:“雄伟)的印象。

请你读,读出这种辽阔雄伟的气势来——(指名读)
6、很好,让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2句,请一名女生来读——
7、要读懂这句诗,先要了解“穹庐”是什么,看(出示PPT10),“穹庐”就是这些白色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毡帐,也就是我们今天
讲的蒙古包。

请你想想看,“天似穹庐”,是说天空像什么?到底像不像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

师描述:现在,你来到了辽阔无边的草原中央,抬头往上看,湛蓝的天空是那么高,那么远;再往前看,一直努力向前看得更远些,远处的草原与天空仿佛连在了一起;然后,你向左看、向右看,转过身向后看,天空和草原的界线全都看不清了。

这时,你感觉天空真像——(一顶巨大的蒙古包)把整个草原给——(罩住了、盖住了)。

8、请睁开眼睛——“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景象你看见了吗?可你知道为什么在敕勒族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呢,这说明天空、草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他们的——(家)
9、家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我们最感温馨和亲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庐”这个比喻,既写出了草原的空旷与辽阔,也表达出敕勒族人对于草原的喜爱之情。

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出这种喜爱来。

跟师读——(男生读、女生读)
10、让我们怀着这种喜爱之情,看看诗歌的最后一句,看草原上更加令人喜爱的是什么。

11、(出示PPT11)齐读,——风吹草低,现出了什么?(牛羊),现出的仅仅是牛羊吗?只是牛羊吗?
“天苍苍”,”苍”是什么颜色?(湛蓝的颜色);“野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茫茫”是说,草原和天空的界线看不清楚。

我们看,天空,一片湛蓝;草原,一碧千里,但仅仅蓝、绿两色,是不是
有些单调呢?(板书:单调)然而,风吹过,草低伏下去,现出了成群的牛羊。

黄的牛,白的羊,这儿一群,那儿一群,有牛羊的地方,就会有什么人?是啊,还有穿着各色服装的牧民。

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丰富的色彩(板书:→丰富)。

请你再想想,除了现出草原丰富的色彩,还现出了什么?
12、草原里,只看到茫茫一片绿色时,画面是静止(板书:静止)的,而这风一吹,草一低,(手势演示)现出了悠闲地吃着草的牛羊,骑着马缓缓移动的牧民,草原,顿时充满生机与活力。

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灵动(板书:→灵动)。

色彩的丰富,画面的灵动,使敕勒川变得更加美丽(板书:美丽)。

13、为什么只有当风吹过,草低伏,才能现出成群的牛羊呢?这说明草长得怎样?牧草长得如此茂盛,牛羊一定长得十分的——(肥壮),牛羊长得如此肥壮,就现出了牧民生活的——(富足)。

所以,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富饶。

(板书:富饶)
14、小结:学到这里,相信草原的辽阔雄伟、富饶美丽,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敕勒族人民为什么把他们生活的草原写得这么美?他们赞美草原是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板书:热爱家乡)过渡:(指板书)正因为这首诗歌不仅写出了草原的辽阔雄伟、美丽富饶,而且表达了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感情。

整首诗中画面有静有动,色彩富于变化,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正是这首诗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

直到今
天,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够超过它。

无论哪个人,也包括我们,只要有机会来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

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出示PPT12,生齐读——敕勒川……)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少年儿童,一直都在学习它。

我们可以想象,这首诗歌诞生后——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又是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司马光,和宋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明亮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时间如流水,转眼又过去了600多年,少年时代的纳兰性德,与清朝的孩子们一起,用甜美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2、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板书:经典),像《敕勒歌》、《乌衣巷》、《望天门山》、《长相思》这样一篇篇经典诗词,像《论语》、《大学》、《中庸》、《红楼梦》、《西游记》这样一部部经典著作,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书:文化)。

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儿童,作为新生的一代,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所以——
今天,我们要读——(生齐读——敕勒川……)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3、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中华民族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孩子们,传承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下课!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第3篇】
目标导航
1、会认“敕”、“勒”、“穹”、“笼”、“见”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设计说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强调的是朗读在学古诗中的重要性。

初读古诗时,要求学生自身对照拼音,做到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

利用课件播放大草原的风景,引导学生在图中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的耳、脑、口、眼协调活动,从中感受到诗中所描写大草原的美丽和辽阔无边以和牧民富足的生活,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课堂描述: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

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生1:我去过汉口江滩,那儿的景色很美。

我还在那里放了风筝的。

生2:我到过张家界,那儿的山泉可以喝,喝起来很清凉。

生3:我到咸宁的星星竹海去玩过,那里的竹子很多就像一片竹子的大海,所以就叫星星竹海。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
生(深思一下,摇摇头小声):没去过。

师: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

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
生(纷纷举手,请一生读):敕勒歌(“敕”读成了平舌音)。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生:敕勒歌。

师(笑了):这次读准了!(又请几名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师在黑板上写了“39”,生立刻翻书)
二、初读古诗
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生迫不和待地自由读古诗,师巡视,指导读准字音)
师(出示双横线里的生字):这些字谁会读?
生(生举手,请一生读):“敕”“勒”“穹”“笼”“见”(把“见”成“jiàn”了)
师(指着“见”):看看拼音,这个字在这儿读什么音?
生:见(xiàn)
师(笑着点点头):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字吧。

生齐读“见”。

师又请几名学生读生字后齐读生字。

师(除掉拼音):咱们“开火车”读吧!
(“开火车”读)
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

(生纷纷举手,师指名读)
生: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谁来评一评?
生:他读得很流利,可是他把“似”和“四”读成翘舌音了。

师:你听得真仔细。

你能把这两个字音读准吗?(对刚才读古诗的学生说)
生(点点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没错!就这样读!
师:还有谁想读?
(生抢着要读,师指名读,提示学生注意平舌音和翘舌音)
师:咱们分组竞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学生按四大组的顺序读古诗)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师(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草原,在远处有高高的青山,山下有很多的蒙古包。

生2: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上的草很茂盛,在那高高的山下,有很多圆顶的蒙古包。

师: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生: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在图片旁出示这两句诗):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四行诗,想想自身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自由读这四行诗后想了一下举手,请一名学生回答。


生1:我想知道“敕勒川”是什么意思。

生2:我不明白“笼盖四野”的意思。

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敕勒川是这个民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

看!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想读读这两行诗吗?大家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还有谁像想读?
(再请一名学生读)
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

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
师:是呀,草原可真大啊!“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还有谁想读?
(再请两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读)
师:你们读得真棒,老师真高兴!下面咱们进行男女生赛读这两行诗句,好吗?
(生非常兴奋!男女生赛读)
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你们都读得很不错!所以男女生都得第一!
(学生欢呼起来)
师: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自由读读最后三行诗。

(学生自由读诗句,看课件。


生1:诗人还看到天空蓝蓝的,很辽阔,草原上的草长得绿油油的。

一阵风吹来,草被吹弯了,露出很多牛羊。

生2: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而且草长得很高,很茂盛。

风一吹把草吹弯了,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师:你们把这个画面描述得真美!肯定有很多的感受。

想想,从
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先在四人小组里推荐一下。

(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推荐。


生1:我体会到这儿非常美。

生2:我觉得这儿的牛羊肯定长得很肥,因为这儿的草长得很茂盛,牛羊吃得好就长得壮!
师:牛羊长得这么壮,这儿牧民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2:他们每天能看到怎么美的景色,肯定很幸福!
生3:我觉得牧民的生活很富有,他们养的牛羊这么壮,一定可以卖很多钱。

师:对呀,能生活在这么美的大草原上是多么幸福的事呀!谁愿意把最后三行诗句读一读?
(生抢着举手,请一名学生读)
师: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

还有谁来读读?
(指名读)
师:老师听出你也很喜欢大草原,看!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让大家看到了这么多的牛羊!
(很多学生都想读。


师:你们有信心把整首诗读好吗?
生(异口同声):有!
师:好,自身先在下面练习练习,你们可以和自身的好朋友一起读,可以和同桌读,还可以几个人扮演读,最好能把这首诗背下来。

(学生在下面自由练读。


师:谁先来试试?读得好,你们就把掌声送给他!
(学生争要读。

请3—4名学生配乐读)
师:看到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想读一下。

(学生听得很认真,听完后鼓掌)
师:我们来齐背这首诗,希望大家都能背出自身的感受,这样你们会比老师背得还要棒。

假如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

(学生配乐齐背。


师: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学生作画,师巡视。


(展示绘画作品)
师: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教学反思:
“古诗诵读”是教材中的一种新课型,既然是诵读,课堂上就应该有琅琅的读书声。

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读,如:个别读、分男女生读、齐读、找朋友读等,学生能在这种不时变换的读中读诗的乐趣,从而领悟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另外还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他人读书的习惯。

在次课的教学中,我还重视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从插图入手,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

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
速、深刻地感知诗文,体会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作品一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作品二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