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考试重点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
1、最早使用“比拟文学〞术语的是两个法国教师,诺埃尔及拉普拉斯,他们于1916年编了一部各国文学的选集,名为?比拟文学教程?。

2、1958年9月,国际比拟文学学会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次大会,耶鲁大学教授韦勒克论文?比拟文学的危机?。

韦勒克认为,比拟文学的持久危机表现为三个病症:
3、韦勒克:1953年发表?比拟文学的概念?对法国学派提出批评,从此揭开两个学派的论战,1958年的?比拟文学的危机?被认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

?比拟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进展了锋利的批评。

4、雷马克:其?比拟文学的定义和功用?提出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观点,并代表美国学派提出了自己的比拟文学定义。

5、列文:主张比拟文学要从国际的高度来研究文学,并提倡在较高层次上增进国际间的合作。

6、奥尔德里奇:?论比拟文学?为代表作。

7、伯恩海姆:?跨世纪的比拟文学?学科现状报告,比照拟文学的开展方向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应放弃欧洲中心论,将目光转向全球;第二,研究中心应由文学转向文化。

8、刘假设愚的?中国的文学理论?是海外第一部中西比拟诗学。

9、伏尔泰出色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比拟文学理论和实践的远祖之一。

其?论史诗?首先提出用比拟的方法来研究欧洲各民族史诗的意见,并将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按照自己的启蒙思想和理性原那么,改编为?中国孤儿?,在欧洲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名词解释
1、比拟文学定义、学科性质:比拟文学是一门以人文关心为宗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溶、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立人类的多元文
化而架桥铺路,从而为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会作出奉献的学科。

2、媒介学:媒介学是主要研究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的方法、途径及手段及其规律的影响研究。

媒介分为个人、环境及文字材料,文字材料最为重要。

译介学也属此类。

3、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专门探索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研究文学本身。

一般而言,它包括三大研究范畴,即文学及其它艺术门类、文学及人文社会科学、文学及自然科学。

4、形象学定义:形象学主要研究一国文学对“异国〞形象的塑造和描述。

5、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是比拟文学史上第二个影响最大的学派,它的主要是针对法国学派在理论及实践中的偏颇和缺乏而产生。

强调文学首先是一种美学活动,它的审美价值是第一位的,因而比拟文学应该首先建立在不同国别文学的自身审美规律的比拟根底之上,据此,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平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6、比拟诗学:是一个以文学理论比拟为核心内容的研究领域,主要指不同国家〔民族〕和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之间的比拟研究。

它既包括了不同国家〔民族〕诗学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也包括了跨学科、跨文化诗学的比拟研究,去发现全人类对文学规律的共同认识。

7、套话:原指印刷用的“铅版〞,引申为“陈规旧套〞,亦即人们对各类事物的先入之见。

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

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的约定俗成的词汇。

如西方文学中的“伊甸园〞、“禁果〞、“方舟〞,中国文学中的“江郎才尽〞、“穷而后工〞等等。

8、后殖民主义理论:是基于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事实以及这一现象所造成的各种后果,描述一种殖民主义时代以后的全球状态的话语。

其要点是从原殖民地文化出发,反思过去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长期形成的一整套思想体系,解构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

它在精神上及形象学有许多相通之处。

文类学
即研究如何对文学分类,各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开展演变等。

通常的做法是或按一定的标准对本国文学加以分类,或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某种文学类型产生和演变的过程。

简答论述
1、比拟文学的特性
〔1〕比拟文学是文学研究。

〔2〕有别于传统文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

比拟文学是传统学科的补充及开展。

〔3〕比拟文学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

〔4〕比拟文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比拟文学的学科特征
〔1〕比拟文学以跨民族、跨文化、跨语际、跨学科的研究展现出总体文学的态势,对其特征可以归纳出很多种,如“比拟性〞、“宏观性〞、“连续性〞、“语际性〞、“科际性〞、“穿插性〞、“边缘性〞、“跨越性〞、“综合性〞、“开放性〞、“前卫性〞等等。

〔2〕进一步审视,我们可以发现比拟文学的学科特征集中表现为比拟性、跨越性、开放性、综合性几个方面。

3、美国学派特点
〔1〕对于法国学派主张的反叛性;
〔2〕强调比拟文学研究“文学性〞;
〔3〕认为“平行研究〞是可行的;
〔4〕认为“跨学科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4、比拟诗学研究内容
〔1〕诗学术语、概念、范畴研究
〔2〕诗学著作的比拟研究
〔3〕具体文学理论比拟研究
〔4〕流变研究
〔5〕诗学文化及文明研究
5、形象学研究内容
〔1〕外部研究
A、社会总体想象物,研究异国形象是如何被社会化的,社会
集体想象物是如何形成的,提醒形象创作主体生活于其中的文化现实,提醒其之所以产生偏离的内在的“逻辑〞。

B、作家研究
a、包括异国信息的来源〔亲历还是阅读〕;
b、创作时的心理情感因素〔是亲还是仇〕;
c、形象及真实的关系〔是美化还是丑化〕。

〔2〕内部研究
A、词汇研究:通过词汇,人们就可以发现文学作品所带有的
特定形象意义。

对词汇作的历史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及套话重合。

B、文本的对立等级关系研究:研究文本中“我〞和“他者〞
的对立关系。

C、故事情节及其象征意义研究。

6、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1〕美化阶段(13—18C):梦幻般的中国、人间天堂、诗意国度、哲人王
〔2〕18世纪末以来,西方文化中积极、开明的中国形象逐渐走向负面,甚至反面,鸦片战争的失败及其后诸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负面形象
〔3〕原因:西方社会本身的巨变;中西力量均势的打破;作为
负面参照的需要。

7、中国文学中的西方形象/中国文学中的异域想象
〔1〕、历代文学皆有异国描绘〔异域想象〕
自远古神话到封建文人文学,从山海经到西游记红楼梦,异国异族被想象为“异行异禀、蛮夷荒僻〞,自诩天朝大国、自我中心
〔2〕、近代文学中的异国形象由神话怪诞转为亲历写实,开场正视甚至仰望西方,对西方文明表现出惊讶、震撼、赞叹及艳羡的复杂感情——中心幻灭
〔3〕、殖民统治时期的西方世界:先进富强、武力蛮横——恐惧、憎恨。

〔4〕、改革开放时期的西方世界:外国的月亮是圆的;西方就是世界,国际化就是西方化。

8、四个跨越
〔1〕跨民族是衡量比拟文学研究成立的重要标识。

〔2〕跨语言是衡量比拟文学研究成立的标识。

〔3〕跨文化是衡量比拟文学研究成立的标识
〔4〕跨学科是衡量比拟文学研究成立的重要标识。

〔5〕跨民族、跨学科最为重要,在这两个跨越中选择了一个,比拟文学研究即可能〔不是一定〕成立。

9、比拟文学的功能
〔1〕、加深对文学的本质、文学开展的动因、文学规律的认识和
探讨。

〔2〕、比拟文学适应时代需要,为文学研究的新开展开拓道路。

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已经不够,单纯的封闭式文学范围内的研究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3〕、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比拟文学致力于不同文化的文学之间互相理解,讲究平等的态度,主张通过平等对话的方式来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以求共识。

10、比拟文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历史的机遇及学科的综合)
〔1〕资本主义对世界市场的开拓所产生的经济及政治环境〔2〕世界主义意识的觉醒
〔3〕席卷全欧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4〕19世纪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中穿插、关联及边缘学科的启示
〔5〕文学史研究深化的必然要求
〔6〕文学史和文学理论比照拟研究方法的初步采用
11、形象学的特点
〔1〕异国形象,是对一种异已的文化的印象或想象,并不一定及现实符合,具有虚构性,它不追求真实客观,往往是一种夸饰、曲解、想象。

它实际上投射了自我的形象,表达出了被描写的“他者〞和制作者“自我〞之间实际存在的一种互动关系。

〔2〕不只是作家个人的创造,更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言
说,是一种社会集体想象物。

〔3〕投射性、互动性、跨学科性。

〔4〕形象学研究的意义并不是帮我们鉴别真伪,而是研究这类异国形象是“怎样被制作出来,又是怎样生存的〞。

12、比拟诗学及诗学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诗学和比拟诗学都是以文艺理论作为学科的中心,都在探讨文学的根本规律。

〔2〕区别::
第一,研究对象的不同:文学实践——各民族的诗学
第二,研究范围:文化内部——两种或以上的文化
第三,研究方法:归纳推理——比拟研究
13、比拟诗学研究内容
〔1、诗学术语、概念、范畴研究
〔2〕、诗学著作的比拟研究
〔3〕、具体文学理论比拟研究
〔4〕、流变研究
〔5〕、诗学文化及文明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