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当堂检测的方法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当堂检测的方法选择
发布时间:2022-08-14T02:20:35.82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4月第7期作者:周凌宇
[导读] 当堂检测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水平,是深化有效课堂教学建设的重要环节。
周凌宇
江苏省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 212300
当堂检测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水平,是深化有效课堂教学建设的重要环节。
在目前减负背景下,许多教师对当堂检测的作用缺乏正确的理解,存在时间过于随意、形式过于单一、内容不够精准、评价流于形式系列问题。
我们认为,有效的当堂检测可以将学生所学的新知识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紧密地融为一体,认知结构更完善、更充实,能起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一、当堂检测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⒈针对性原则。
当堂检测要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要求进行设计。
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教与学,学与测的关系,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导向,选择合适的检测点进行优化设计,做到精选精练,力求举一反三。
一个班级的学生,其学习基础、方法、能力、水平等均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对学情进行全面准确的整体把握,设计不同难度、形式多样的当堂检测题。
⒉层次性原则。
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成功需要。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新课标倡导的目标。
当堂检测既是对本节课的总结,又是对下节课教学起点的铺垫,同时还可以起到促进学生认真听讲,可谓“一石三鸟”,应当将其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核心环节来抓实抓好,做到目标明确,内容精当,形式多样,方法灵活。
⒊实效性原则。
当堂检测的内容、数量、形式要围绕三维目标和要求进行确定和设计。
教师必须充分地研究教材,尽可能多地掌握教学资源,对哪些是可以通过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达成目标的,哪些是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达成目标的,哪些是必须以课堂检测形式予以巩固、提高的,要做到了然于胸。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整体设计的基础上确定好当堂检测的内容、数量、形式,才能做到精选、精练,真正提高当堂检测的实效性。
二、当堂检测的基本方法
首先,检测所要达成的目标指向要具体。
检测的形式应该开放、丰富、多样;检测的规模可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集体检测,取长补短的小组检测,互相帮助的同位检测等。
⒈预习性检测
数学预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对所学的数学内容有初步的感知,为正式课堂学习作好铺垫。
对我们教师而言,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准确的去定教学目标,精心地设计导学单,实施预习性检测,主要围绕课前预习内容、形式、心理等方面展开问卷调查、小表演等,大部分学生是喜欢老师进行课前检测的,认为课前检测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听课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带问题听讲、理解知识点,进行纠错,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能力得到了提高。
例如,五年级教材《圆的认识》一课,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预习性检测题:
a.温故知新强基础:
⑴连结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
⑵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⑶一个圆形直径为30米的荷花池,小林早晨沿着它跑5圈,共跑()米。
b.探究应用获新知
⑴议一议:参加赛跑,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⑵说一说: 400m 跑道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⑵写一写:整理获取的信息及数据。
⒉练习性检测
实施练习性检测,就是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薄弱点,设计专门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夯实基础、拓展思维。
例如,在五年级笔算小数除法教学中,为了提高试商的准确性和速度,就可以设计试商的专项练习。
⒊展示性检测
数学课堂的检测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展示性检测就以开放、多样深受学生欢迎。
如展示问题、展示思路、展示错误等。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恰当的课堂展示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六年级学过“比例”知识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测量学校旗杆、建筑物的高度,展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理解。
其次,当堂检测的时间要有充分的保证。
当堂检测是建立在导学、精讲基础之上的效果检测,是及时调整教与学的重要手段。
每堂课都要拿出至少5钟的时间来进行当堂检测。
⒈自我检测,自我检测是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检测,自我反思,做出正确的评价,促进自己的学习,在自我检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优点是时间短、针对性强、效果立竿见影。
⒉小组检测,分小组的时候,要采取异质分组、取长补短的方法,每一组要有成绩好的,也有差的。
合理搭配,优化组合。
由小组长检查,最后把信息反馈到一张表上。
⒊同桌互测,由学生间相互命题、相互测查、互为补充的一种学习活动,往往表现为形式灵活、容量小而精、内容针对性强、操作便捷等特点,互帮互测更能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学得更主动更高轻松,是教师教学的有益朴充,能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第三,当堂检测的内容要具有量力性特点。
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一般可分为基础题、拓展题和挑战题。
其中,基础题要求所有学生完成,拓展题则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练习,挑战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深化知识。
这样分层测试,能使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量力性原则,即检测内容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到难易适度。
此外,检测题的数量也要适中,以让学生经过努力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
例如在学习完《百分数》,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组分层检测题:
⑴3/5=()÷()=():()=()/20=()%
⑵甲乙两数的比是3:4,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是两数之和的()%。
⑶比50米少20%的是()米,35千克比()千克多40%。
⑷张欣读一本故事书,已经读了全书的60%,还剩120页没读,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⑸工地有一堆沙20吨,第一天运走总数的15%,第二天运走40%,运走多少吨?
⑹某乡去年造林15公顷,今年造林18公顷,今年造林比去年多百分之几?
⑺客车和货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 /10,当货车行了全程的25%时,客车离A 地的距离占全程的62.5%。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⑻筐苹果,先拿出140个,又拿出余下的60% ,这时剩下的苹果正好是原来总数的20%,这筐苹果原来有多少个?
第四,当堂检测要注意后续性,检测要重落实。
教师应认真批阅、点评学生检测题。
要注意跟踪反馈,这是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重要动力。
⒈及时批阅
当堂检测后要及时批阅,批改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题目的设置,可以是相互批改、小组长批改、教师面批等。
批改后,教师要及时收集信息,分类统计并做出分析。
⒉及时反馈
对普遍性的问题集中矫正,引导学生讨论错误原因,帮助学生纠偏改正,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力求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个别性的问题可以教师个别辅导,也可学生相互辅导,达到兵教兵,兵强兵的效果。
⒊及时反思
教师要及时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适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调控课堂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分类呈现,将知识点讲透讲实。
当堂检测是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能让教师发现学生的知识疏漏,让课堂更有效、更完整。
我们应该在注重检测内容的同时,更加注重检测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课堂教学,积极大胆的去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把课堂充分留给孩子,将问题当堂解决,让学生学得扎实,学得轻松,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