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①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

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

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20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

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

我们的观众有的是驱车200多公里赶来的,有的是被人用轮椅推进剧场的。

有的一来便当起了“义工”,贴戏报、打水扫地、搬运道具,看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时间,乡音乡韵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场面十分感人。

③对台北的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

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

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台北河南同乡会的乔律师说:“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哪!
④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

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的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洒“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⑤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惆怅。

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

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雨赶来送行。

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您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边,柿子黄澄澄红丢丢的一片,晚辈们会摘下送您手边。

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
⑥雨,台北的雨,不停不歇,下着,下着……
1. “盛”的意思分别与(1)(2)相同的一项是
①盛情邀请()
②盛况空前()
A.参加盛会
B.盛意难却
C.身着盛装
D.盛气凌人
2. 结合解释在文章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①不同于平常的乐曲,形容不同一般,很好()
②还是原来的样子和味道,(指保留了原本的核心价值和精髓。

)()
3. 文中也多次写到雨,对此,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台北冬季确实多雨。

B. 密密的雨丝和绵绵的乡情有相通之处。

C. 融情于景,把浓浓的乡情融人对雨的描写之中,形象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

D. 本文的写法是“以虚写实”,与《苏州园林》写法相同。

4. 本文中没有使用的表达方式是()
A. 记叙
B. 议论
C. 说明
D. 抒情
5. 第③段中不能表现贾文斌老人盼望亲人时激动心情的词语是()
A. 紧紧地
B. 抓住
C. 颤巍巍
D. 黯然的
6. 第③段中老乡与我们交谈时神情“黯然”是因为什么?而“铿锵的声音”又表现了什么?
7. 在第①段中找出与第⑤段画线的句子相呼应的句子?按照原文将句子抄写下来。

8. 作者来台北干什么?
9. 听到《卖苗郎》《寻儿记》让观众们想到了什么?
10.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是()
A. 文中通过描写了人们在看戏时“大哭失声几回”,表现出剧情勾起了人们人生际遇中最让人伤心的记忆。

B. 文章中写当地人民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戏,就是因为戏很好看,大家都没有看过。

C. 文中通过描写台下观众的表情,表现出两岸同胞血浓于水,一道海峡不可能切断这血脉深情。

D. 文章中多次写到下雨,更突出表现了即使下雨也不能阻挡海峡两岸同胞盼望国家统一的热切希望。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研究显示其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

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

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

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只是其传播力较弱。

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李兴旺指出,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可能比较少,传播力会较弱,多是在和病人接触较多的情况下发生的,尤其是家庭聚集性感染比较明显。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也不例外。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

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

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

治愈者仍有再次感染的风险。

中日友好医院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詹庆元指出,从一般规律看,病毒感染后人体会产生抗体,但有的抗体持续时间不长,痊愈的人仍应加强防护。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指出,从临床经验来说,康复期的病人没有传染性,出院的病人没有传染性。

(摘编自《新冠肺炎的30个真相》,《人民日报》2020年2月7日)材料二:下表为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情况下的存活时间。

(数据源自《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情况下能存活多久?》,“大医同盟”2020年2月12日)材料三:
根据澳大利亚联邦卫生部的消息,截至当地时间12日6时,该国共确诊了15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有5例已被治愈。

此外,在日本“钻石公主”号邮轮上,有12名澳大利亚籍乘客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针对新冠肺炎引发的歧视事件,澳大利亚总理荚里森等多名政界人士都进行了谴责。

澳首席医疗官墨菲就针对该国对华裔的偏见及歧视行为表示“我们非常担心排外心理以及任何形式的种族定性,这种做法相当可恶。

澳大利亚人没有理由回避任何特定背景或外貌的人。

”澳大利亚卫生部长亨特也承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国许多华人社区面临“挑战”和“困难”,他说:“澳大利亚出现了歧视性的报道,我坚决谴责此类报道。

”澳大利亚总理莫卫森对该国华人社区应对疫情的反应表示支持,他说。

“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华人社区已经做好了应对这一挑战的准备。

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在Ashfield、BoxHill. Hurstville 还是在澳大利亚其他地区的华人社区,我想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同时,该国反对党领袖阿尔巴尼斯也表示,不能容忍种族主义抬头,他说: “任何针对澳大利亚华裔的种族歧视语言或行为都绝不能被容忍,必须予以制止。


(摘编自《澳国内已确诊15例新冠肺炎病例政界人士谴责歧视》、《中国新闻网》2020 年2月12日)
11. 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等脂溶剂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B. 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传播力较弱是因为其病毒载量可能比较少。

C. 人群普遍易感染病毒,是否发热和体温高低并不是判断病情轻重的主要指标。

D. 尽管康复期和出院的病人都没有传染性,治愈者仍然有再次感染病毒的风险。

1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不管有无症状表现,都是该病毒的传染源,都会在人群中把该病毒传染给他人,包括儿童。

B. 虽然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但患者仍然要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C. 新型冠状病毒存活时间的长短与气温密切相关;该病毒又对紫外线敏感,因此夏天的到来可能有利于抑制该病毒传播。

D. 针对新冠肺炎引发的种族歧视事件,澳大利亚多名政界人士都进行了谴责,这也是其他出现疫情的国家该持有的态度。

13. 请结合材料,谈谈作为高中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应该做哪些事情。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线上教育教学≠直播/录播课程
初期,对教材知识点的直播或者录播课程几乎等同于线上教育教学全部,绝大多数学校都陷入了“临时开发直播课程——教师缺乏直播技能——网络平台不支持——学生反响较差——继续升级直播课程”的怪圈。

事实上,线上教育教学绝不等同于单纯的直播或录播课程。

一方面,从教学形式上,除了直播和录播外,还有更多的方式,例如学习任务式、互动研讨式、作品展现式等;从我们的实践看,直播课程更适合基础薄弱学生学习,录播或视频课程则更适合学有余力学生的提升释疑。

另一方面,在学习内容上,线上教育教学的核心和指向都应该凸显育人目标,绝不能将其简单等同于知识点传授。

线上教育教学≠线下教育线上化
当前很多教育行政领导和一线老师将重心放在了如何将学习内容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上,然后将传统的教络上,形成了所谓的“线上教学”,这其实是对线上教学的错误理解。

我们认为线上教学应当是正常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其与常规教育的关系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后者包含前者的关系,只不过因为现在的特殊时期,由线上教学承担了更多的责任罢了。

(摘编自《关于浙江省线上教育教学的反思》)材料二
线上学习对学生最大挑战(“非常赞成”人数百分比)
(摘编自《“线上学习对学生最大挑战”的调查问卷))材料三
光明日报记者: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复学之后,在线教学将从“新鲜感”走向“新常态”,请问未来在线教学“新常态”是否有具体要求?有哪些具体要求?谢谢。

吴岩:谢谢你的问题。

从“新鲜感”到“新常态”,我们需要做三项工作。

第一,把战时措施转化为平时机制。

疫情期间的学校在线教学工作,最深刻的体会是“四个变”,就是改变了教师的教、改变了学生的学、改变了学校的管、改变了教育的形态。

他们有的是可以从战时平移到我们说的平时的机制里的,有的不能简单地平移,需要一些改造变化。

第二,把“临时教改”变成“质量行动”。

我们一方面推进所有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同时教育部成立了三个并行的质量监测的课题组,这三个课题组的工作我把它叫做“三评估一研究”。

一是三个并行的质量监测课题组要对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的服务进行评估。

二是对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评估。

三是对线上线下开展的是否质量实质等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一研究”是及时研究我们应对疫情的临时措施,怎么把它转变成平时状态。

所以我们叫做“三评估一研究”。

最后,我们在在线教学的时候,还结合教育部提出的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也就是要打造包括线上金课、线下金课、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社会实践金课,我们叫“五大金课”的计划,及时推进国家级金课和省级金课,努力把金课“两性一度”的要求在在线教学中实现,就是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我们实实在在地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落实到最关键的课程要素上。

这方面应该说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谢谢。

(摘编自《教育部新闻发布会新闻》)材料四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带来的在线教学形态的突发性全面应用,给教育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

譬如:社会治理完善问题,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在线教学供给,市场监管难度增大,对处理好发挥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与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控之间的关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风险防范问题,在线教学可能带来知识产权、信息安全、教学安全、舆情危机等方面风险;技术保障问题,大流量大规模集中使用在线教络卡顿甚至是崩溃,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教学管理制度调整问题,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纪律维护、课程成绩考核、教师工作量评价等方面教学管理制度需要根据在线教学的特点进行及时调整,适度增强弹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在线教学的综合质量控制;教育公平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在线教学“最后一公里”的障碍与技术鸿沟,及由此可能形成的新形式的不公平。

从更高层面上讲,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在线教学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教育法律关系的变革,在线教学涉及的教育机构、教师、学生、管理者、技术提供者等各方面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被赋予新的内容,应当从教育立法层面尽快予以完善,从而以不断优化的治理体系提升符合新形势要求的治理能力。

(摘编自《光明日报:高质量教育教学效能如何实现)》14.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相关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事实上,从教学形式、教学实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看,线上教育教学绝不等同于单纯的直播或录播课程。

B. 线上教学凸显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需要学生有更强自律性协作能力以及对各种学习软件的熟练掌握等。

C. 复课后,在线教学由“新鲜感”走向“新常态”,不能平移战时措施,要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作出改变。

D.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虽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但也给教育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重视。

1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据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线上教学初期,绝大多数学校陷入怪圈。

这引发了教育者对新形势下“教”“学”“管”和“教学形态”改变的思考。

B. 具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是未来线上教学的走向,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最关键的课程要素。

C. 对于教育管理部门而言,要通过不断完善教育立法,优化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来提升治理能力。

D. 尽管在线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线课程的常态化还有较长的道路要走,受一些现实问题制约,仍需努力。

16. 请根据材料所给的内容,从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机构及个人三个方面概括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王(齐宣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仪哉?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C.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子”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称谓,妇人对丈夫的尊称;特指孔子;后世亦沿称老师为夫子。

这里用第一个意义。

B. “不敏”不明达,不敏捷。

《国语•晋语二》:“款也不才,寡智不敏,不能教导,以至于死。

”此处用作谦词。

C. “庠序”指古代的贵族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设庠序以化于邑,学子愤慨于庠序。

商朝曰庠,周朝曰序。

D. “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敬爱兄长。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19.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用“士”与“民”无恒产进行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重要。

B. 有恒产才有恒心,所以要先足衣食后治礼仪。

这就是《管子•牧民》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道理。

C. 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家畜及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

D. 最后一段几乎与孟子在梁惠王那里所展示的一样,从中可以体会到他为救世济民而不辞辛劳,周游列国推行仁政积极入世的精神。

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2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这首诗写雨后漫步所见的残春之景。

诗的前两句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________(的手法),表现了诗人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后两句采用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不仅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它有脚,自己跑到了邻家,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议论“思”与“学”的关系时,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而孔子在《〈论语〉十则》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用语简洁凝练,仅仅“_______________”一句就交代了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_____________”一句就点明了季节特征,渲染了事件发生时的落寞氛围。

(3)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生命的短暂与渺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23.下面五句应用文稿的片段,都有用词不当之处,请找出并作修改。

(1)明天上午9点在学校体育馆举行的夏令营开营仪式,所有同学全部要穿着校服。

(广播稿)
(2)王老师,班级申请国家助学金的同学名单和材料已面呈您的办公桌上,请审阅。

(留言条)
(3)肖明,你定于周一班会课在我班开展的职业规划交流活动,届时一定鼎力相助。

(手机短信)
(4)经研究决定,进入学校大门时,所有骑自行车的同学都要下车在道路右侧推着走。

(通告)
(5)非常荣幸能作为学长回母校和同学们交流,发言如有不妥之处,欢迎禀告,谢谢!(发言稿)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4.下列选项中,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 趾高气昂、目中无人容易摔得粉身碎骨。

B. 高处不胜寒,人可没有腾云驾雾的本领。

C. 不能只抬头看天,也要当心自己的脚下。

D. 凭空搞创作,往往会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

100年经历了这样一些大事件:开国大典、大庆油田、三年自然灾害、两弹一星、平反冤假错案、三峡工程、非典、载人飞船、中国梦、走进新时代、反腐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脱贫攻坚、新冠疫情等。

100年披荆斩棘,100年风雨兼程。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正处于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的交接点。

这些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你将对祖国说些什么呢?请以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①盛情邀请,“盛”修饰“情”,意思是“深厚的情意”,与“盛意难却”意思相同。

故选B。

②盛况空前,“盛”修饰“况”,意思是“盛大热烈的状况”,与“参加盛会”意思相同。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①不同于平常的乐曲,形容不同一般,很好。

这是形容事物与众不同的,考生可从文中寻找表现不同一般的词语,由“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响”可知词语应是“非同凡响”。

②还是原来的样子和味道,(指保留了原本的核心价值和精髓。

),这是强调事物保留了原来的味道、感觉等,由“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可知词语为“原汁原味”。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内容、写法等的能力。

D.“本文的写法是‘以虚写实’”错。

本文写了河南豫剧团的演员应邀到台湾演出的过程,描写了台湾的河南老乡听到家乡戏后更加思念家乡的情景,这是“以实写虚”。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表达方式的能力。

本文是散文,记叙和描写了河南豫剧团的演员应邀到台湾演出的事件,描写了在台湾的河南老乡看戏的情景以及他们的言行,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文中也有议论和抒情句,比如“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但是文章没有用到“说明”的手法。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语境含义的理解能力。

D.“黯然的”应当是表现他们无法回家的失落心情,不是表现盼望亲人时的激动心情。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词语的语境含义的能力。

先看“黯然”一次含义,结合原句“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可知,“黯然”因思家乡不能归的伤心;
再看“铿锵”,结合原句“那铿锵的声音……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哪”可知,“铿锵”是对家乡誓死的忠诚,对自己是河南人的骄傲。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段落内容及筛选对应信息的能力。

先看第五段画线句,“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惆怅。

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描写的是台北的雨及其渲染的悲伤氛围,为后面河南老乡送别我们做铺垫。

而与之对应的是第一段描写雨的句子“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概括文中相关内容的能力。

作者到台湾来的目的,可以从第一段看出来,“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

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20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作者来台北唱河南豫剧,看到了台北河南老乡思念家乡的情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信息的能力。

《卖苗郎》《寻儿记》的内容在第四段,原文表现观众反应的句子是“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的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洒‘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

B.“就是因为戏很好看,大家都没有看过”错。

大家之所以赶来看戏,是因为这个演出团来自家乡河南,是因为演出的内容是他们记忆中的家乡戏,勾起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是对他们有家不能回的慰藉。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或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

要做好这种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看选项有无答非所问或题干与选项信息不同类的情形,若是这类问题选项本身一般没有错误,却按照对照原文寻找表述错误或者曲解文意的方法等于缘木求鱼,费力不讨好;本题四个选项可谓开门见山紧紧扣住题干“新型冠状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