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2.1.2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第二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气孔的分布特点和功能。

(重点)
2.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3.解释气孔控制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难点)
4.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

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使表象知识内化为自身认知体系。

2.引导发现法:老师始终处于“主导”的位置,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现未知,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始终处于“动脑、动手、动口”的状态,藉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体验互动法:强调学生的真实体验,力求在师生交流互动,生生交流互动中,实现学生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

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法:通过观察蒸腾现象实验以及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分析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归纳总结法:在学生查阅课内外资料时,引导学生掌握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发现知识内在的联系,并学习用思维导图等归纳总结。

课前准备:
教师方面:实验用具、材料及医用消毒棉,酒精和纱布,课件等。

学生方面:兴趣小组准备关于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的实验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参与学生讨论,并及时地对做得好的和发表独特见解的同学给予
C类:下表为几种常见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中气孔数目(每平方毫米平均数)的统计情况,请你分析表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植物生长
环境上表皮
气孔数
下表皮
气孔数
苹果树果园0 294
板书设计:第二节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学生的知识来自于生活经验与周围环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

小组的合作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和良好品质。

在小组合作的讨论中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通过小组的讨论使彼此的配合更加默契,合作意识加强。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多种教具的准备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探究和认知,理解和构建本节知识。

与此同时这样的教具准备能够呈现出更有生命张力,更具探究精神的生物课堂。

本节课借助两个探究实验,可以真正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问题意识;真正促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智慧的挑战;真正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

真正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的生物课堂中,践行开放的学习理念,丰富互动的情感体验,体验自主的探究乐趣,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授课中的问题:
由于七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生物不久,生物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还没有建立起来。

因此在小组合作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个别学生表现不积极;讨论过程中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自信心差,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寻求解决方法。

应该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并适时对学生做出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