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完备知识体系,巧对多变高考命题——基于备课组计划的教师个人备考浅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完备知识体系,巧对多变高考命题——基于备课组计划的教师个人备考浅谈
作者:邓建书
来源:《新教育(中旬)》 2021年第2期
海南华侨中学邓建书
【摘要】近十年全国新课标数学二卷,每年都会有一两道让部分学生措手不及的题。
笔者对近十年高考题的归类、分析后发现,只要老师和同学重视六大核心素养所要求的知识基础,构建自己完备知识体系,就能巧对多变高考命题。
【关键词】考点梳理;知识体系;多变命题
、近十年全国二卷,学生难以接受的考点梳理
1.反函数(2012年全国II卷理科)
2.无穷递缩等比数列(2014年全国II卷)
3.角平分线定理(2015年全国II卷理科)
4.截面问题(2015年全国II卷理科)
5.高斯函数(2016年全国II卷理科)
6.近似计算(2019年全国II卷理科)
7.回归方程(2014年全国II卷理科)
8.相关点法(2017年全国II卷理科)
9.参数方程(2020年全国II卷理科)
10.试根法(2016年全国II卷理科)
11.双十字相乘(2020年山东卷)
以下仅举几例:
——2012年那个让很多同学哭泣的日子
本题还可以用:加糖不等式、直接放缩、数学归纳法。
其中的数学归纳法,自然、大气,
流露出王者气质。
其实,不过只是构造一个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细细品味,证法还挺多!只是
如何想到这个构造?数学归纳法居然也可以运用,想想好像错过很多啦!
——回归方程不考?不,只是时间而已!2014全国新课标Ⅱ理,终于等到您啦!怎么样?
好久没有进行纯粹计算,是不是还不习惯
——角平分线定理,其实高中用得还不止一次!2015年全国II卷理科17题如期而至,是
不是忘了怎么证明?正弦定理也可用呀!只是用了角平分定理,一目了然。
——截面问题考得少了。
(2015全国新课标Ⅱ再次回归),但确定平面的公理,还不能忘记!
——高斯函数课本有之。
2016全国Ⅱ理17题考它,本来就很正常呀!
——相关点法本常规,2017全国新课标Ⅱ也常规一次,奈何平时训练少......
——近似计算早就有,2019年全国II卷理科4题,变成选择也正常!关键在于:答案提
示怎么变形,由此倒推是亮点!
三、对策:构建完备知识体系,应对多变高考命题
知识体系怎么构建?
1.基础篇:抄课本知识点
课本知识梳理,从高一开始,就让学生抄写课本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及其推导或证明过程。
我的每届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功课。
这么多年来坚持坐下来,每一届效果都不错!
平时该讲的知识点,都要讲,不能因为说这个不考,那个不考,就不讲。
个人认为,不论
是现在课本上有的,还是曾经的课本上有的,只要与现在的知识有关联的就可以讲清楚,比如
同一道题,现在的方法可以讲,但若用过去的方法还要简单些,为啥不补充讲解呢?一题多解本身就可以,为啥因为现在不用而不讲?
2.高级篇: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把学习内容中的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
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提高记忆和学习效果的思维工具。
有利于学生形成和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
周之良先生把思维导图的制作要点概括为九个字“抓
重点、找联系、塑形象”。
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程序:(1)定核心,画主题(点—画中心主题);(2)找关系,分
类别(线一画主干);(3)理分支,画曲线(面—添细节,充分全面);(4)上颜色,画简图。
(图、彩一配图填色)
手绘思维导图的基本规则∶(1)顺时针,始于1点钟方向;(2)有图不用字,有字不用词。
(3)词在线上,词长=枝长;(4)用曲线,内粗外细;(5)字线使用不同颜色和相应的
符号。
总之,面对多变的高考命题,教师只有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才能在面对高考命题时,随
机调取所学知识,才能在高考中收放自如,巧对高考。
【参考文献】
[1]海南、山东近十年高考试题;
[2]郭喜青.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D]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