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中生政治学科语言规范化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高中生政治学科语言规范化问题
内容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考更加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查,学生能否用学科
语言规范化答题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基于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及考试过程中不
能规范运用政治学科语言的现象,本文分析学生在运用政治学科语言上存在不规
范现象的原因,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阅读教材时养成学习和熟悉政治学科语言
的学习习惯,并通过组织教学活动训练学生使用学科语言;通过练习培养和提升
学生答题时规范运用政治学科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政治学科语言规范化
新课改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考试所要
考查的各种能力最终都要通过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试卷上,这
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学过的学科概念、原理、基本观点,用恰当的政治学科专业
术语准确地阐述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蕴含的规律和道理,分析人类经济生活和社
会发展中遇到的经济问题、哲学问题和政治问题并能够根据学科知识提出解决问
题的方法。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不能规范运用学科语言的现象长期存在,
本文将针对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及考试过程中不能规范运用政治学科语言的现象,分析学生在运用政治学科语言上存在不规范现象的原因以及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在
规范学生运用学科语言问题所做出的一些努力。

一、高中学生政治学科语言运用不规范的表现
(一)答题方向性错误,即答非所问。

例如考查“辩证唯物论”,要求学生
分析材料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的道理,对《生活与哲学》模块知识熟悉的学生都
知道本题的题眼在“唯物论”,但阅卷的过程中却发现一部分学生回答的是“辩
证法”“认识论”,也有少数学生运用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二)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

学生运用的全部是生活语言答题,
虽然表达的意思正确,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分数。

如考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生的回答如下:“文化需要得到我国国民的传承,一个好的国家拥有自
己最古老的东西并且延续至今的,才是大国。

……”可见,学生根本不熟悉政治
学科语言。

(三)使用政治学科语言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


考查“全国人大”的相关知识,在阅卷中发现学生在政治学科语言使用不规范上
的问题有“全国人大行使监督权、提案权、质询权”、“人大代表行使决定权”、“人大代表拥有最高权利”……
(四)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 “对而
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

二、高中学生政治学科语言运用不规范的原因
(一)教师注重学生理解,忽视学生对学科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主要表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
1.新课改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政治学科的有些概念、原理、基本
观点专业性很强,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对学生来说是晦涩难懂的。

为了激活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理解政治学科的概念、原理、基本观点,政治老师往往会
运用多媒体通过小故事、歌曲、图片等生活化的情景和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这导致虽然学生明白了政治相关概念的意思,却失掉了对学科知识语言的完整表达,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能正确、规范的运用政治学科语言。

2.客观题训练的多,主观题训练的少。

客观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不强调对知识的运用。

在课堂上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往往选用客观题作为随堂练习题,学生在随堂练习中觉得题都做对了,就认为一
切尽在掌握之中,长期下来,积累的政治学科语言不够,导致不能运用政治学科
语言。

再说主观题,即使主观题偶有训练,老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往往也是仅仅
给学生讲讲解题的思路、解体的方法和技巧,这也导致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对政
治学科语言陌生;能力上眼高手低,不能规范的运用政治学科语言。

(二)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建立全面的、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

长期
以来,受社会和家长的影响,学生们都非常重视语数外科目的学习。

在这种形势
下,学生认为政治学科作为副科,更不可能花费大力气去构建全面的、系统的学
科知识结构,在解决问题时就无法对需要运用的专业术语进行有效而快速的提取
和运用,导致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 “对
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

(三)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够。

政治学科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因此学科
测试十分重视对时政热点问题的考查。

这就要求学生做到时政热点与学科知识的
有机整合,特别是与政治学科知识的有机合。

但高中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学
生知识迁移能力不够,不能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将时政热点和政治学科知识
有机整合做到运用政治学科语言规范答题。

三、提高高中学生规范运用政治学科语言能力的措施
(一)熟读高中政治学科教材。

政治教材是集诸多专家撰写而成,其使用的语言大多是学科术语,通过让学
生阅读教材从而熟悉教材,熟悉学科的专业术语,然后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再有
意地强化这些学科术语,要求学生理解背会,并学会使用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对学科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二)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规范使用和运用学科语言的能力。

1.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得到答案的让学生说。

一是让学生熟悉政治学科语言,二是锻炼学生开口说政治学科语言的能力。

2.习题练习。

每次测试过后,对卷面语言表达特别不规范的学生,给他们讲
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考核的知识点以及学科语言表述不规范甚至错误的地方,
让学生通读课本相关知识点后重新做这一道题,并在下一次考试之前对这些学生
追踪辅导,提升学生规范运用学科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构建学科知识结构,积累学科语言。

学习很重要,学会学习更加重要。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应用思维
导图、表格、网络图、口诀、顺口溜等对知识点进行对比、整合、梳理,达到零
星知识条理化、繁杂知识系统化、主干知识网络化、核心知识结构化,让学生自
主构建全面的、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

学科知识结构可以使学生梳理知识点之间
的内在逻辑关系,完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对所需专业术语进行有效而快速的提取和运用,提高
答题的针对性、逻辑性、条理性,从而解决学生答题时出现方向性错误或文字叙
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

(四)关注时政热点,养成多角度分析时政热点的习惯。

“联系生活、关注热点”是政治试题的一大特点。

学生做不好、失分多一个
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对这些热点、重点问题透彻理解,从而不知道到底该运用哪
个知识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导致方向错误、学科语言表达不规范。

所以在
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情并整理时政热点;另一方面,尝试精选一个热点问题,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
活与哲学》四个角度命题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深层次分析和解
决重点、热点问题的能力。

总之,作为老师,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下,我们都应该严格要求使用和运
用政治学科语言。

针对学生发生的问题要及时补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
坚持,学生使用和运用政治学科语言分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一定会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丽娟.有关中学生政治学科语言规范化的探讨[J].《大观
周刊》,2004,3.
[2]郝恩瑞.关于培养农村学生政治学科学术语言的几点思考[J].《软件:教
育现代化》,2014,7.
[3]杜启达.谈高中生政治学科语言规范化问题[J].《思想政治教
育》,2014,1.
[4]张灿.略议如何培养农村学生政治学科的学术语言[J].《新课程:教研版》,2010,8.
[5]柏桂林.学科专业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3.
[6]何玉华、双莉华.浅谈政治学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高中生之友》,2009,Z1.
[7]湛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8]张忠玉.思想政治教师口头语言要“四化” [J].《山东教育》,201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