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开展
导学提纲
一、农业的开展
1.原因:大量兴修,开辟耕地,精耕细作技术走向成熟。
2.作物:
(1)粮食: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粟和豆类在南方扩大种植。
(2)经济作物:和茶叶成为南方重要经济作物。
二、手工业的进步
1.制瓷业:出现了窑、龙泉窑、哥窑等名窑。
2.造船业:工匠建造了适于内河航运的江船、外海航行的海船以及车船。
3.纺织业:丝织业在一带获得很大开展。
业在南方兴起,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三、经济重心南移
1.开场时间:后期。
2.过程:隋朝,形成了以为中心的经济区,为整个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根底。
3.完成:两宋时期.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
4,原因:
(1)北方战乱,南方安定,大量南迁。
(2)南方地理、气候条件优越。
(3)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和经历。
〔4〕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开展,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稳固训练
1.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开展较快,耕地面积扩大了那时农民扩大耕地面积的方式有哪些〔〕
①开辟圩田②开垦牧场③修造梯田④屯开荒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以下关于辽、宋、西夏、金并立时期南方农业开展情况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C.原产北方的小麦、粟和豆类在南方扩大种植
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3.在我国封建王朝中,有一个王朝在手工业生产上丝织业有了很大开展,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它是〔〕
4.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了宋代瓷器。
宋朝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有名的窑厂,它们是〔〕
A.汝窑、哥窑、钧窑
B.龙泉窑、景德镇窑、哥窑
C.定窑、哥窑、汝窑
D.汝窑、哥窑、龙泉窑
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从北方向南方逐渐转移的过程。
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以下对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7.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完成的是〔〕
A.“扬一益二〞
B.“苏湖熟,天下足〞
C.“无徽不成商〞
D.“湖广熟,天下足〞
8.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到达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
以下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农业、手工业获得了开展
C.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D.北方战乱,经济重心南移
9.宋代时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开展,以下表达能表达开展的有〔〕
①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②棉纺织业从北方兴起,开展到南方
③景德镇成为重要的瓷都④造船业兴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材料解析题。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币。
这些事实说明,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1)闻名天下的“粮仓〞在哪里?根据材料指出,南方形成“粮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新的手工行业〞指的是什么?
(3)两宋时期出现的新的农业生产工具有哪些?
(4)我国古代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1.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见右图〔南宋瓷器〕
材料二:两宋时期,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
物,南方出现了天下闻名的“粮仓〞。
南方商业开展的水平,从总体上
看也超过了北方。
与此同时,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
支柱。
材料三:从东晋开场,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
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场迁往江淮一带。
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
(1)材料一中的瓷器出自哪里?宋朝时,与该窑齐名的还有哪些?
(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3)从材料三可知,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12.材料解析题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过程中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些经历和教训。
材料一:
图一图二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哪一行业的生产情况?在两宋时期,图一行业出现了怎样的兴盛局面?图二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手工业繁荣的其他表现?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2)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立有何启示?
答案:
1.B
10.〔1〕苏州和湖州。
气候温和、资源丰亩。
〔2〕棉纺织业。
〔3〕牛转翻车、铁弯锄、秧马等。
〔4〕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11.〔1〕景德镇窑。
龙泉窑、哥窑等。
〔2〕我同经济重心南移。
南宋。
〔3〕大量的北方人南迁,给南方提供了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等。
12.〔1〕农业。
水利大世兴修,耕地广为开辟,精耕细作技术走向全面成熟;水稻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棉花和茶叶在许多地方栽培起来,成为重要经济作物。
制瓷业得以大规模开展,并出现了景德镇窑、龙泉窑、哥窑等名窑;丝织业在江浙一带获得很大开展,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2〕材料二反映的是西汉时期的江南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材料三反映的是南宋农业兴旺、物资富足的状况。
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3〕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辛勤劳动。
〔4〕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开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肢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开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立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开展的重要保证;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