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 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兴趣,通过情境导入感受民族团结的美好。

2. 认识并掌握“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能准确书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

3.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青树下小学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教学难点】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营造,情感共鸣
【活动设计】
1. 音乐启航,情感铺垫:
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片段,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引导学生:“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五十六个民族像五十六朵花,紧紧相依,共同绽放。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所特别的学校——大青树下的小学,去感受那里的多彩与和谐。

"
2. 揭示课题,激发好奇: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有一所小学,它与众不同,因为它汇聚了来自不同民族的孩子们。

那里,每天早晨都会上演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大青树下的小学》。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1 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齐声朗读,感受课题中的温馨与期待。

【设计意图】
通过音乐与语言的结合,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同时初步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二、初读课文,字词闯关
【活动设计】
1. 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想,这所小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字词乐园,挑战自我:
正字音: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读后,指名朗读,教师及时纠正发音。

辨字形: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通过编故事、做动作等方式记忆字形。

词语接龙:开展词语接龙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巩固生字词学习。

词义解析: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坪坝、鲜艳、绚丽多彩、敬爱"等词语的含义。

创意造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创意造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 书写指导,规范美观:
出示生字表,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注意笔画的书写顺序和位置。

教师示范书写,强调易错字的书写要点,如“晨”字的上半部分要写紧凑,“绒"字的右边部分要写得舒展。

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设计意图】
通过多样化的字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词,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写能力。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活动设计】
1. 分段朗读,感受情感:
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
哪些内容?
2. 思维导图,理清脉络:
引导学生根据朗读内容,绘制思维导图,概括出课文的主要部分: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情景、下课活动、点题抒发情感。

3. 交流分享,畅谈感受:
“读了课文,你觉得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哪些特别之处?你最喜欢哪个场景?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分段朗读和思维导图绘制,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通过交流分享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