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cc教育的困惑与出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PAcc教育的困惑与出路
MPAcc(专业会计硕士)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与办学要求不适应的困惑。

实现MPAcc教育长远发展的出路是:明确培养目标,整改教学方式,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重视社会实践,强调毕业论文理论联系实际,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标签:MPAcc(会计专业硕士);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向;困惑;出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我国的会计教育事业发展正逐渐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教育改革转变。

MPAcc教育作为当前世界各国培养会计人才的发展趋势,对促进我国的多元化会计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MPAcc 教育的发展起源于美国,自1948年至今历经了60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已逐渐发展成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

而中国的MPAcc教育起步较晚,自2004年成立至今,仅有10年的发展时间。

因此,由于先天基础薄弱和后天发展困境,中国各院校的MPAcc教育的学科建设都相对薄弱。

针对于此,中国的MPAcc教育如何定位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式,在现有学科格局下有所突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MPAcc教育的困惑
各大高校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主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与办学要求不适应的困惑与尴尬。

1、师资队伍不适应
第一,青年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由于在职MPAcc的报考条件以工作经验为基础,因此MPAcc的听课对象不乏财务总监、公司管理层人员等人才。

这对于任课教师来讲授课压力极具挑战性。

由于现阶段在教师人才队伍的选拔上趋于年轻化和高学历化,很多MPAcc的办学院校以博士生为师资门槛,他们普遍以模型、实证研究为学术专长,而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与现阶段MPAcc教育的授课要求相矛盾。

而具备授课要求、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在各大高校不在少数,但是很多老师几近退休,而新近教师又不能完全承担授课任务,导致高校正面临着优秀教师队伍断层的尴尬局面。

第二,教育与科研孰轻孰重。

高等学校肩负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二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各行其道还是相辅相成?客观而言,教育与科研可以同时进行并不冲突,而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但是现阶段,在对高校教师的职称评聘上以科研为导向,这就导致很多科研水平高的老师职称评定高,而教学水平高、科研水平弱的老师在职称评聘上处于不利地位。

大学还应归其最基本的功能,也就是教师必须以站稳讲台为基础。

但教师不懂科研,必定只能够就事论事,照本宣科,而只有深入地研究实践研究理论,才可能讲出卓越的课堂效果。

因此,教学工作绝对离不开科研。

因此高校教师应注重做好科研工作,在取得科研成果时,再把科研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上,使二者实现良性循环。

2、人才培养方向定位的思考
首先,在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上,应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比如参照审计学硕士的人才培养定位,由于审计学和会计学具有学科融合的性质,这就使得会计学硕士毕业之后同样可以从事审计工作。

针对这一问题,有的高校能够抓住主要矛盾,明确其审计学硕士的人才培养定位,比如定位专门培养与工厂审计相关的专业化人才。

当前的人才市场中,工厂审计师是稀缺性人才之一,因此,明确的人才定位是高校招生的一大特色。

在此基础上,相关高校进一步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计算机与会计审计相结合的符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在招生上以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毕业生为生源,学生在具备深厚的计算机功底的基础上,学习与计算机审计相挂钩的知识,体现了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所以高校在人才培养的制定上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产业结合为途径、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定位人才培养方案。

其次,人才培养特色也是高校教学评估的闪光点。

如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可以将职业导向与职业资格相挂钩,如直接开设注册会计师专业课程等。

高校也可根据职业导向设置课程,如设置模块课,让学生到企业中去,或让在企业人员到学校面授。

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各个院校应具有创新思维,若依照传统模式进行教育,就违背了“走出去”的办学理念。

二、MPAcc教育的出路
1、明确培养目标
高校在MPAcc的培养定位上,应按照职业导向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注重培养能力,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

2、整改教学方式
由于MPAcc专业的招生结构的多元化,所以教师授课定位困难。

针对于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案例教学法为主,不论学生有无相关经验,都能跟上课程进度;高校还应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案例撰写和调研,可以据此评定为教师的教学成果。

3、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一是改善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就是“送出去”。

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上,应鼓励青年教师下企业进修、到中介机构做兼职、到事务所、政府部门或者上市公司进行挂职实践,注重培养应用型的师资队伍。

二是改善高校教师的构成。

也就是“请进来”。

可聘请企业总裁到学校做公开课,进行社会实践知识的亲身传授。

三是实行双导师制。

它是一种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导师聘用模式,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

这样一来,在强化了学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又侧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4、重视社会实践
高校在对MPAcc学生的培养上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长期协议,每年选拔毕业生到企业实习,让学生在就业前便进行会计工作的实地演练。

5、毕业论文要理论联系实际
MPAcc的学位论文的撰写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但是针对全日制MPAcc的在校研究生没有实践经验问题,MPAcc专业学位论文的形式应为多样化,如案例分析、调研报告、专题研究、管理诊断等,都是合格的论文撰写类型。

还应成立导师组,以指导学生提供撰写意见。

6、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在学苗的选拔上,要以较高分数线为约束,确保学生素质;在教学指导方面,应严格参照教育部发布的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论文的指导意见,规范指导教师进行系统的学习与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