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井地质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建井地质报告
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
二○一七年十一月
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建井地质报告
编制单位:榆林市荣岩地质勘探有限公司
报告主编:贺光武
参加人员:黄亚莉张鹏程张翻芸靳秀伟
冯艳荣杨军强贺成飞加康
刘强第五少波
审核:梁玉森
总工程师:王永岩
总经理:冯波
提交单位: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
日期: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概况...................................................................................... - 1 -第一节矿井基本概况. (1)
第二节目的任务及编制依据 (2)
第三节位置交通 (5)
第四节矿权设置 (7)
第五节自然地理 (11)
第六节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13)
第七节建井工作 (17)
第二章矿井地质特征.......................................................................... - 22 -第一节地层 . (22)
第二节构造 (26)
第三章煤层及煤质............................................................................ - 27 -第一节煤层 . (27)
第二节煤质 (30)
第四章矿井水文地质........................................................................ - 52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52)
第二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57)
第三节矿井涌水量预测及防水措施 (63)
第四节矿井防水措施 (65)
第五章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 68 -第一节工程地质. (68)
第二节冒顶实例分析及矿压规律 (74)
第三节环境地质 (76)
第四节瓦斯、煤尘、自燃倾向和地温 (80)
第六章矿井资源量估算.................................................................... - 83 -第一节资源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83)
第二节资源量估算方法 (84)
第三节资源量估算参数和边界的确定 (84)
第四节资源量分类 (88)
第五节资源量估算结果 (90)
第七章探采对比................................................................................ - 92 -第一节构造 . (92)
第二节煤层、煤质 (92)
第四节水文地质条件 (93)
第四节勘查工作有效性评价 (93)
第八章结论及建议............................................................................ - 95 -
附图目录
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
1 1-1-1 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1:10000
2 2-1-1 地层综合柱状图1:500
3 3-1-1 采掘工程平面图1:5000
4 4-2-1 Ⅰ-Ⅰ′勘探线剖面图1:2000
5 4-2-2 Ⅱ-Ⅱ′勘探线剖面图1:2000
6 5-2-1 松散层厚度等值线图1:10000
7 5-2-2 基岩顶面等高线图1:10000
8 6-2-1 4-2煤层顶板岩性分布及直接顶厚度等值线图1:10000
9 6-2-2 5-1煤层顶板岩性分布及直接顶厚度等值线图1:10000
10 7-3-1 3-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10000
11 7-3-2 4-2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10000
12 7-3-3 5-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10000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矿井基本概况
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府谷县城以西约52km 处,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府谷县新民镇管辖。

是由“府谷县老高川乡府铁联营煤矿、府谷县老高川乡西耳煤矿”两个煤矿整合(整合区编号H1)扩大而成的矿井。

整合后更名为“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汇富能煤矿”)。

陕西省人民政府,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更新采煤方法,提高矿山规模和资源利用水平,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实现资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开发,提高煤矿生产的技术性、安全性和规模性,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煤炭资源,依据《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四条,以及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10]214号)、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实施阶段有关事宜的通知》(陕国土资矿发[2010]87号)等有关规定,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划定府谷县中汇富能煤矿整合区矿区范围的批复》(陕国土资矿采划[2012]1号)划定了矿区范围。

该矿矿区范围由10个坐标拐点的连线圈定,东西长约1.97km,南北宽约3.02km,矿区面积4.1955km2,开采矿种为煤,规划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

2013年3月陕西东辰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
设计》(初步),在井田中北部边界附近选择了工业场地,工业场地内布置有主、副、回风井筒及相关的生产设施,三条井筒向北布置,落底于5-1煤层当中。

矿井采用普通综合机械化走向长壁式采煤法,一次采全厚综采采煤工艺。

装备采煤机与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全垮落式管理顶板。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服务年限13.3年。

第二节目的任务及编制依据
一、目的任务
根据原煤炭部制定的《矿井地质规程》(1984年)规定:新建矿井或技术改造矿井在移交生产前,建井单位应编制建井地质报告,对建井施工以来所获得的各种地质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并对今后矿井地质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鉴于此,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特委托榆林市荣岩地质勘探有限公司编制《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建井地质报告》。

本次建井地质报告编制工作主要是在以往各阶段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建井期间取得的各类地质工作成果,依照相关规范,对矿井范围内截止2013年7月底前的地质工作进行总结,对2013年7月底保有的煤炭资源量进行估算,并说明资源量变动情况。

建井地质报告编制的目的为:对矿井建井全过程的地质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矿井地质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矿井地质规程》确定本次工作的具体任务为:
1、介绍井田地质勘探简史、地质报告(及补充勘探报告)提交及审批情况。

介绍矿井建设完成各项工程的施工情况,以及采区及工作面的准备情况。

2、综合分析矿井建设各个阶段所获得的地质资料,对矿井地质构造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及其对煤层开采的影响作出评述。

3、进一步详细分析含煤地层含煤特征、可采煤层及其稳定性,评价煤质及工业用途。

4、详细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矿井充水因素,预算全矿井涌水量,对矿井涌水量大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提出矿井防治水措施。

5、详细分析可采煤层顶底板的工程地质特征、煤层瓦斯、煤的自燃趋势、煤尘爆炸危险性及地温变化等开采技术条件,并作出相应的评价。

6、对煤层顶板破坏形式及地面变形移动进行分析,并提出矿井易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

7、对资源量进行估算,并说明增减情况及其原因。

二、编制依据
1、相关《规程》、《规范》及《标准》依据
(1)矿井地质规程(煤炭工业部(84)煤生字第607号)
(2)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9年09月21日)
(3)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
(4)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5)中国煤炭分类(GB/T5751-2009)
(6)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MTT1091-2008)
(7)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行管字[2000]第81号)
(9)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MT554-1996)
(10)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灰分分级(GB/T15224.1-2010)
(12)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硫分分级(GB/T15224.2-2010)
(13)煤炭质量分级煤炭发热量分级(GB/T15224.3-2010)
(14)煤炭可选性评价方法(GB/T16417-1996)
(15)煤的挥发份产率分级(MT/T849-2000)
(16)煤的热稳定性分级(MT/T560-2007)
(17)烟煤粘结性指数分级(MT/T596-1996)
(18)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
(19)《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监督总局2011年)
2、编制的资料依据
(1)《陕北侏罗纪煤田新民区普查地质报告》,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一队,1992年8月;
(2)《陕北侏罗纪煤田沙沟岔井田精查地质报告》,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一队,1985年9月;
(3)《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榆家梁井田(扩大)储量说明书》,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勘查研究院,2000年12月;
(4)《陕西省府谷县老高川乡府铁联营煤矿资源储量检测说明书》,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2005年10月;
(5)《陕西省府谷县老高川乡西耳煤矿资源储量检测说明书》,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2005年8月;
(6)《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勘探报告》,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七三勘探队,2012年2月。

第三节位置交通
一、位置
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府谷县城以西约52km 处,井田地处国家规划“陕北侏罗纪煤田神府新民矿区”的中部,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府谷县新民镇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6′02″~110°37′25″,北纬39°03′27″~39°05′04″(1954北京坐标系转换)。

二、交通
本区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公路方面:从井田以东通过的野(芦沟)~大(昌汗)公路和从井田北部边界横穿而过的府(谷)~店(塔)一级公路在野芦沟相接,新建成通车的神(神木)~府(府谷)高速从井田南部8公里处通过,在野芦沟留有高速公路出口。

铁路方面:神(木)~朔(州)、神(木)~包(头)铁路分别从井田以北和以西通过,已建成通车的西(安)~包(头)铁路和神(木)~黄(骅)铁路,南与陇海线相接,北与京包线相连,向东有大秦、神黄两条西煤东运线通道与京九、京广线相接认定拢,形成了四周与全国运输网络的相互衔接,将为本区煤炭资源开发注入了新的运输活力。

总之,本区铁路、公路交通运输条件较为方便(位置及交通情况详见图1-1)。

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向西北距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约140km,向东南距府谷县52km,向西南距神木县城43km,向西南直距榆林市158km。

榆林市距主要城市的公路里程如下:
榆林—西安664 km
榆林—包头385 km
榆林—介休340 km
榆林—银川466 km
榆林已建成的民航新4C级机场已于2008年投入使用,目前已开通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太原、银川、三亚、哈尔滨等大城市航线,成为陕西第二大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达65万人次,货运邮量约900吨。

鄂尔多斯机场已开通鄂尔多斯至西安、鄂尔多斯至北京等大城市航班。

交通可谓四通八达,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快捷方便。

本区通讯条件好,各县市乡镇已实现了电话程控化,全部进入国际、国内自动传输网,并开通了数字微波线路和GSM移动通讯工程,移动通讯网覆盖全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图1-1 交通位置示意图
第四节矿权设置
一、中汇富能煤矿矿权设置
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位于榆家梁井田东北部,新民普查区中东部,是由原“府谷县老高川乡府铁联营煤矿、府谷县老
高川乡西耳煤矿”两个煤矿整合扩大而成。

2016年9月,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向府谷县中汇富能有限公司煤矿颁发了采矿许可证,采矿权人为“府谷县中汇富能有限公司”。

东西长约1.97km,南北宽约3.02km,登记面积4.1924km2,由10个拐点圈定(见表1-1),批准开采煤层为4-2、5-1号煤层,开采深度标高为1205~1080m。

登记证号为C6100002014091120135639,有效期为壹年(2017年8月11日~2018年8月11日),设计生产规模为60万吨/年。

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西部与红草沟煤矿相邻,东部与盛海煤矿(H2整合)区相邻,北部分别与南梁煤矿、东沟联办煤矿相邻、南部与神华集团榆家梁煤矿相邻。

除此之外,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周边无其它采矿权、探矿权设置,详见图1-2。

图1-2 中汇富能煤矿矿权设置示意图
二、原府谷县老高川乡府铁联营煤矿、府谷县老高川乡西耳煤矿矿业权设置
原府谷县老高川乡府铁联营煤矿、府谷县老高川乡西耳煤矿包含在现在设置的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范围内。

1、原府谷县老高川乡府铁联营煤矿,由5个坐标拐点的连线圈定(见表1-2及图1-2),采矿权人为“府谷县老高川乡府铁联营煤矿”,面积1.55km2,生产规模15万吨/年。

采矿证登记标高+1210m~+1160m,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矿采划﹝2012﹞1号》将采矿许可证号:C6100002010031120059298依法注销。

2、原府谷县老高川乡西耳煤矿,由5个坐标拐点的连线圈定(见表1-3及1-2),采矿权人为“府谷县老高川乡西耳煤矿”,面积2.4504 km2,生产规模21万吨/年。

采矿证登记标高+1230m~+1180m,陕西
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矿采划﹝2012﹞1号》将采矿许可证号:C6100002010031120059304依法注销。

图1-3 原府铁联营煤矿及原西耳煤矿矿权设置示意图
第五节自然地理
一、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矿井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北端,毛乌素沙漠东南缘,地表多被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所覆盖,基岩仅在煤矿内北部河谷出露。

地形呈南高北低,中西部高,而向东、西方向逐渐降低,地貌单元属黄土梁峁沟
壑区,最高处位于煤矿东南角的芦草圪垯,高程+1365m,最低处位于西北角黄羊城沟上游河床,高程+1190m,相对高差175m。

本区地貌类型可分为沙丘平地、黄土梁峁以及沟谷地貌,井田以黄土梁峁区为主。

2、气象
本区为典型的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春季多风,夏季酷热,秋季凉爽,昼夜温差悬殊,四季冷热多变。

常年干旱少雨,年蒸发量较大。

全年无霜期较短,一般10月初上冻,次年4月初解冻。

多年平均气温8.4℃(1957~2008年),极端最高气温38.9℃(66年6月21日),极端最低气温-28.4℃(58年1月16日),多年平均降水量435.7mm(1957~2008年),枯水年降水量108.6mm (65年),丰水年降水量819.1mm(67年),多年平均风速2.2m/s(1957~2008年),极端最大风速25m/s(70年7月18日),年最多风向NW,多年最大冻土深度146cm(68年2月),多年平均气压910毫巴(1974~2008年),全年降水量分配很不均匀,多以暴雨形式集中在7—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8%。

不同年份降水量变化明显。

3、水系
本区域地表水系均属黄河水系,矿井位于陕北侏罗纪煤田的东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接壤地带。

井田内地表水系发育微弱,多属季节性河流,雨季暴涨且泥沙含量大,旱季断流,给工农业发展及水土保持等带来诸多不利。

较大的水系西耳沟自东南往西北,与北部边界一带注入黄羊城沟,该段为其上游,黄羊城沟自东往西流,河长23.5km,流域面积133km2,河道比降11.39%。

据观测其多年平均流量0.07m3/s,于店塔附近注入黄河的一级支流窟野河。

4、地震
本区地壳活动相对微弱,属无震区(表1-4)。

根据《陕西省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图》(1993年10月)的烈度划分,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а<0.05g,地震烈度小于Ⅵ度。

据记载,公元1448年,榆林地区曾发生过4~7级地震,1621年在府谷县孤山地区发生过5级地震,烈度6.7度,此后再未发生过4级以上地震,小震也很少。

邻省区虽发生过较大地震,但对本区影响甚微。

如1996年5月3日,距本区352km的内蒙古包头发生6.4级地震,而本区内仅有震感而已。

举世瞩目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大地震,距此约1000km,本区也仅有轻微的震感。

表1-4 榆林地区地震状况一览表
第六节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本区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煤田地质等工作。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131队、陕西省煤田地质局185队等地质勘查单位先后在本区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

涉及本井田的主要有:
1、1985年~1987年,陕西省煤田地质局131队在新民矿区进行综合找煤工作,提交了《陕北侏罗纪煤田新民区综合找煤地质报告》,并于1987年11月经陕西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以陕煤地发[87]280号文件审查批准。

2、1987年~1991年陕西省煤田地质局131队在新民区进行普查,提交了《陕北侏罗纪煤田新民区普查地质报告》。

1992年8月经陕西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以陕煤地发〔1992〕161号文审查批准。

在本井田内无施工钻孔,在周边施工钻孔1个(122),工程量244.60m,质量可靠。

3、1999年~2000年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勘查研究院进行了榆家梁井田(扩大)区勘探工作,并提交了《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榆家梁井田(扩大)储量说明书》。

2000年12月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认字﹝2000﹞54号文认定。

在本区内施工钻孔2个(5、6),工程量408.06m,质量可靠。

在周边施工钻孔1个(7),工程量203.40m,质量可靠。

4、2002年,受陕西省府店一级公路建设管理处委托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勘探队编制了《陕西省省道301府谷至店塔公路压覆煤炭资源储量报告》,该报告通过陕西省国土资源规划与评审中心评审,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储认〔2002〕49号”评审备案。

5、2005年10月,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受府谷县矿产资源管理办公室委托,对原府谷县老高川乡府铁联营煤矿、府谷县老高川乡西耳煤矿进行了资源储量检测,提交了《陕西省府谷县老高川乡府铁联营煤矿资源储量检测说明书》、《陕西省府谷县老高川乡西耳煤矿资源储量检测说明书》,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分别以陕国土资储备﹝2006﹞15号、﹝2006﹞18号文评审备案。

6、2008年09月,陕西省地矿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受府谷县矿产资源管理办公室委托,对邻区陕西省府谷县东沟联办煤矿(整合区)进行地质勘探,提交了《陕西省府谷县东沟联办煤矿(整合区)勘探报告》,该报告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储备﹝2009﹞120号文评审备案。

在本井田内无施工钻孔,在周边施工钻孔2个(Z101、Z201),工程量455.30m,质量可靠。

10、2008年10月,榆林市荣岩地质勘探有限公司受府谷县矿产资源管理办公室委托,对邻区陕西省府谷县红草沟煤矿(整合区)进行地质勘探,提交了《陕西省府谷县红草沟煤矿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勘探报告》,该报告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储备﹝2009)12号文评审备案。

在本井田内无施工钻孔,在周边施工钻孔2个(ZK101、ZK202),工程量251.56m,质量可靠。

8、2011年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七三勘探队进行了H2整合区煤炭资源整合勘探工作,在本井田外施工钻孔2个(H2-2、H2-3),工程量484.02m,钻孔均进行了地球物理测井,各项成果质量可靠。

以上不同阶段的地质工作在本井田内施工钻孔2个,总工程量为408.06;周边施工钻孔8个(参考利用),总工程量为1638.88m。

不同阶段的钻孔按不同的标准(原煤炭工业部1978年颁发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1987年煤炭工业部颁发(87)煤地字第746号《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7年发布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工程质量较高,成果可靠(详见表1-5及表1-6)。

上述各阶段的地质成果为为本井田后期勘探及矿建建设提供了主要资料依据。

表1-5 以往地质工作统计一览表
9、2011年府谷县国土资源局依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10]214号)文件精神,以及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安排实施意见》和省、市、县关于煤炭资源整合的相关规定及要求,根据矿权设置情况,特委托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七三勘探队负责该整合区的勘探工作;该次勘探工作共完成1:10000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5.10km2;完成控制测量定测钻孔6个,GPS控制点3个;钻探竣工钻孔6个,经验收,甲级孔4个,乙级孔2个,总工程量1521.59m,其中:探煤孔5个,工程量1122.68m,水文兼探煤孔1个,工程量200.85m,钻孔封闭检查孔1个,工程量
198.06m;地球物理测井6个孔,实测1253m,测斜点33个,声波测井191m;完成水文钻孔抽水试验一层次;共采集各类样品72组(件),其中:岩石力学样18组(54件),各类水样3组(个),煤芯样18个,煤岩样4个,煤尘样4个,简选样6个,泥化试验样3个,结渣性及灰粘度8个,自燃倾向性4个,瓦斯样4个。

提交了《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勘探报告》,并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储备[2012]83号文予以备案。

第七节建井工作
一、矿井建设与开采设计
1、矿井建设支持文件
(1)陕政函[2010]214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
(2)陕国土资矿采划[2012]1号文《关于划定府谷县中汇富能煤矿(整合区)矿区范围的批复》;
(3)陕国土资储备[2012]83号《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勘探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4)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文件,陕煤资整办发[2007]17号《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编制指导意见》;
(5)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文件,陕煤资整发[2008]1号《关于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实施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6)陕西省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陕煤整合办发[2010]5号《关于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7)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于2012年7月12日以“陕国土资储备[2012]83号”通过了关于《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2. 矿井设计能力和服务年限
根据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国土资储备(2012)83号—《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勘探报告》评审备案证明”,本矿井共获煤炭资源储量3615万吨,其中:原煤矿采动煤炭资源储量1767万吨,,保有资源1848万吨(含压覆76万吨)。

矿井设计开采煤层为4-2及5-1煤层,工业资源储量1797万吨,设计开采资源量1113万吨,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服务年限13.3年。

3、矿井开拓
(1)开拓及采煤方式
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矿井采用斜井多水平开拓方式。

在井田中北部边界附近选择了工业场地,工业场地内布置有主、副、回风井筒及相关的生产设施,三条井筒向北布置,落底于5-1煤层当中。

矿井采用普通综合机械化走向长壁式采煤法,一次采全厚综采采煤工艺。

装备采煤机与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全垮落式管理顶板。

(2)水平划分
本矿井所开采的煤层为近水平煤层,水平划分以煤层进行划分,根据本矿井的开拓方案,设置两个开采水平,即4-2煤层水平(一水平),标高为+1168m,5-1煤层水平(二水平),标高为+1093m。

(3)大巷布置
本矿井分煤组布置开拓巷道,三条井筒分别以一定的角度进入煤
系地层见4-2煤后,沿4-2煤底板东西向布置一组大巷(4-2煤带式输送机运输大巷、4-2煤辅助运输大巷、4-2煤回风大巷),三条大巷分别至井田东西边界,4-2煤大巷带式输送机直接与主斜井带式输送机搭接。

开拓5-1煤时,主、副井及暗回风斜井延伸至5-1煤后,沿5-1煤底板东西向布置一组大巷(5-1煤带式输送机运输大巷、5-1煤辅助运输大巷、5-1煤回风大巷),三条大巷分别至井田东西边界,5-1煤大巷带式输送机直接与主斜井带式输送机搭接。

矿井采用条带式布置回采工作面,工作面巷道直接与开拓大巷相垂直连接。

矿井的开拓大巷同时具备盘区巷道的功能,系统简单。

(4)盘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①盘区划分
根据煤层可采边界线,并考虑合理的工作面走向长度,结合煤层分组情况,全矿井共划分2个盘区,1盘区开采4-2煤,2盘区开采5-1煤。

②开采顺序
采用由上及下,由远及近顺序开采各盘区,采用下行开采顺序,先开采1盘区4-2煤,然后开采2盘区5-1煤。

(5)工作面布置及采煤工艺
①工作面参数
以前国内外一些使用连续采煤机采煤的矿井,大多数采用房柱式回采。

近来榆神府矿区各大煤矿均采用长壁式回采,工作面长度一般为100m~300m,长壁式回采的好处是:资源回收率远高于房柱式,能实现工作面全负压通风,工作面环境条件较好。

因此本矿井设计确定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式布置工作面,装备一套综采设备。

本矿井工作面布置的主要原则是,为了减少工作面的准备工程量,减少工作面搬家次数,提高回采率,减少工作面端头进刀等辅助作业时间,有利于提高工作面产量和效率,根据矿井开采条件,采煤设备能力、刮板输送机铺设长度、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并根据矿井生产能力进行的。

本矿井工作面由盘区边界向大巷方向推进,垂直于开拓大巷东西布置综采工作面,长度为150m,一次采全高,回采高度与煤层厚(首采区平均煤厚1.43m)度相当。

②回采工艺
结合本矿井的具体条件,采用长壁式机械化采煤回采工艺,主要开采的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采煤机在工作面的进刀方式,将直接影响工作面的工时利用以及采煤机效能的发挥。

从减少工作面人工工作量出发,并结合我国综采工作面的实际情况,本矿井设计采用端部斜切进刀方式,双向割煤,往返一次进两刀的割煤方式。

4、井筒参数及施工情况
本矿井在井田中北部边界处设置了工业场地,新凿三条斜井服务于全矿井,分别为主斜井、副斜井及进风斜井。

各井筒的主要特征参数见表1-7。

(1)主斜井:井口标高+1212.70m,井筒最终落底标高+1140.0m,井筒方位角180°,倾角16°,斜长264m,井筒断面净宽4.5m,净断面面积14.3m2,装备带宽1000mm的胶带,承担矿井煤炭运输和进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

井筒敷设排水管路、压风管路、注浆管路、消防洒水管路及动力电缆、通讯信号电缆、灌浆管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