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A.④和⑤B.①和⑥C.①和④D.③和⑥
2.图中表示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序号是()
A.①和②B.③和④
C.⑤和⑥D.①和⑤
3.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4.在地貌上表现为块状山地的是()
A.武夷山B.泰山
C.喜马拉雅山D.阿尔卑斯山
5.当岩层受到力的挤压,便会发生弯曲变形,这叫做()
A.褶皱B.断层C.背斜D.向斜6.“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内力作用B.侵蚀作用C.堆积作用D.搬运作用7.下列地形不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是()
A.汾河谷地B.东非大裂谷C.喜马拉雅山D.泰山8.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B.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育
图6
C.高原地区聚落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D.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河谷地
9.关于下列图6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的地层中,②地层含有石油,开采时应在a处钻井
B.乙图表示的地层中,b处绝对不会含有化石
C.丙图表示流动沙丘,其所在地的盛行风向如a箭头所示
D.丁图所示地形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10.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构造B.向斜构造C.断层构造D.板块构造
图6为某湖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2005年8月,中俄科学家对该湖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活动。

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湖的地质构造是()
图6
A.背斜B.向斜C.褶皱D.断层
12.关于图示地区湿地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调节当地气候和径流
C.建城市污水处理厂
D.城市扩建的备用土地
13.不属于地壳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板块交界外发生的褶皱山系是()A.喜马拉雅山B.乞力马扎罗山
C.阿尔卑斯山D.安第斯山
14.我国的黄土高原崎岖的地表和长江三峡分别是由于()
A.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B.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
C.风力沉积和流水沉积D.流水侵蚀和流水侵蚀
15.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6.关于地形与城市区位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三大城市带都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
B.巴西的城市集中分布在亚马孙平原地区
C.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
D.我国汾渭谷地因地形崎岖而城市稀少
17.下图为一地质构造图,若建设大型工程,应尽量避开()
A.甲B.乙C.丙D.丁
读下图完成18-19题。

18.按照发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 D.②①③
19.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位于()
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
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
C.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20.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
A.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B.重灾区大规模移民,并不再布局大、中型企业
C.在中上游修建蓄洪水库,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D.加固下游大堤
三、综合题(共60分)
21.读图,判断回答。

(12分)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意义:①,②,③,
④,⑤。

A ,
B ,
C ,
D ,
E 。

(2)图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图中字母,其能量来源是。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作用。

22.读下面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6分)
(1)在图中标出箭头,完成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过程。

(2)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 :
B ;
C ;
D 。

(3)地壳物质大循环过程可概括为:从到形成,又到新的形成。

23.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图4—11),回答:(16分)
(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其目的是为了避
开。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3)一般来说,在山岳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在线路选址时,通常回把线路地址选在________________。

(4)图中铁路穿过的谷地按山岳的形成类型属于,它是由发育而
成。

24.甲、乙两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分析下列问题:(16分)
→北
(1)根据甲图信息,可以判断该区域的岩石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 岩,原因
是 。

(2)地点3缺失地层B ,其原因可能是
(3)若乙图中C 、D 、E 三处均出现煤层的露头,那么,在A 、B 两处分别打钻井,
何处地下能打到煤层? ,原因是 。

(并在乙图上绘图说明)
(4) 乙地区要开凿一条东西方向的地下隧道,是在B 地还是在A 地下较为合适?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D 2.A 3.A 4.B 5.A 6.B 7.C 8.A 9.B 10.B 11.D
12.B 13.B 14.D 15.A 16.C 17.C 8.B 19.D 20.C
甲 乙
21.(1)岩浆、变质岩、沉积岩、喷出岩、侵入岩。

侵入和喷出,重熔再生、地壳上升,外力的侵蚀、搬运和沉积,变质作用。

(2)A、B、C、E、F,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放出的热量,主导。

(3)D、太阳辐射、重力能,削高填低。

22.(1)如下图
(2)高温熔化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冷却凝固
(3)岩浆各类岩石岩浆
23.(1)成“之”字形分布陡坡
(2)等高线坡度小,工程量小
(3)公路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4)断块山地断层
24.(1)沉积岩地层中含有化石该地区形成B岩层时,地点3隆起,未曾接受B地层积物;地点3原先接受了B地层沉积物,后因地壳上升被侵蚀了。

(3)A,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A处为向斜,岩层不缺失。

(4)B从工程安全性,稳定性,地下水运动考虑,B处(背斜)地下修建较适宜。

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重力作用点在两侧,上部岩层重力不会对隧道安全,稳定产生威胁;同时背斜有利地下水沿岩层两翼向下渗流,不会在隧道内积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