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写范文【徐毅征:让团队成员赚到钱才是 快乐的事情】好看事情好看视频怎样赚到钱-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毅征:让团队成员赚到钱才是快乐的事情】好看事情好
看视频怎样赚到钱?
江苏邦宁科技有限公司CEO徐毅征最欣赏的商业领袖是盛大CEO陈天桥,不仅仅因为他自己也和陈天桥一样是白手起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成长为富翁,更重要的是,“陈天桥非常干练和果断,他一旦认准的事情就会全力把它做好”。

这应该被解读为成功者对成功者的惺惺相惜和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共鸣,因为徐毅征的创业历程可以看作是对这句话的最好注脚。

创业和创富世界上很多事情充满了偶然性,但这种偶然性中又有其必然性。

如果2003年初徐毅征没有到他的一个朋友的服务外包公司中兼职做技术开发,他就不会对IDC行业有感性的接触,也不会萌发在IDC行业做一番事业的想法。

但有这种兼职经历的人多了去了,真正能发现其中商机的又有几个?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成立公司之前我做过客服和技术人员。

” 徐毅征告诉记者,他还在东南大学读大三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的人。

“我跟他的私人关系还不错,于是到他开的一个服务外包公司学习用C++语言做开发,也算是勤工俭学吧。

” 对服务外包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做服务外包需要用服务器进行程序的测试,有时甚至需要远程调用服务器。

其实并不是每个公司都买得起服务器的,想要租用,当时却没有多少公司提供这样的业务。

“我在做软件外包的开发过程中想到,提供服务器服务应该是不错的生意,广告公司、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等都对IDC有很大的需求。

”经过徐毅征对市场的了解,发现IDC市场确实发展速度很快。

当时IDC市场刚刚起步,而中国互联网经过2000年前后的冬天后也慢慢复苏,需求很快就膨胀起来了。

徐毅征开始酝酿成立一个IDC公
司。

“在酝酿的过程中,我主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钱、运作的经验、技术。

”徐毅征说,经验主要靠广泛学习了解和咨询同行,“一个来自无锡的做IDC的人告诉了我很多关于IDC产品怎么卖出的经验”。

经过5个多月的酝酿,2003年9月18日,南京创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

成立不久,徐毅征就获得了政府桥政建设的一笔3万元的订单。

“当时很兴奋啊!”至今回忆其当年拿到第一个大单的情形时,徐毅征还难掩激动。

到2004年9月,南京创网科技有限公司每月的收入已经达到了40万元左右。

徐毅征承认,这主要得益于IDC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当然,他自己独创的自主研发主机系统,同时代理国际、国内域名注册、网站建设,实行直接面向最终用户按需订制的“南京模式”也居功至伟。

业务的快速增长让徐毅征的心变大了:既然这个市场发展那么快,为什么不把在南京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城市中去呢?“当然,南京的公司业务不能落下。

”于是,徐毅征把自己远在苏州的要好的大学同学拉进公司,成为合伙人,同时将优秀的员工提拔为中层管理人员。

一切安排好之后,2004年9月,徐毅征来到了上海。

上海外滩风情旖旎,但徐毅征当时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欣赏,因为上海的IDC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同时上海的人力和房租成本都比南京高多了。

“我当时只带来了三个人:一个技术、一个客服、一个网管来到上海。

”这四个“火枪手”开始在十里洋场打拼了。

徐毅征租了一个地方足够四个人住的套房,还租了办公室。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为了节约成本我们不能多招人,所以我也亲自上阵――做技术、抓业务,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这时候我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一宿,还是比较辛苦的。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两个月。

“两个月就实现了盈利,也证明了复制南京模式是行得通的。

” 徐毅征说。

但新公司要真正进入良性运转并不容易,徐毅征一直在上海呆到2005年9月,整整一年。

显然,徐毅征也意识到了,如果每个市场都要他自己亲
自开拓,不但不利于公司的扩张,而且自己也很辛苦。

“于是我想到了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去扩张。

”徐毅征说,那就是给予核心员工一定的股权,让其到外地去开分公司。

这样,核心员工不但平时可以拿到薪水,到年底还可以根据利润完成情况按照股权获得分红。

2006年,徐毅征开始这种模式的试验。

北京分公司(网联中国www.省略)、福州分公司(国网数据www.省略)、一个专门针对低端市场的公司(互易中国www.省略)陆续成立。

一年成立并运营三个分公司,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但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徐毅征做到了。

徐毅征的QQ签名上有这样一句话: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这可以看出他对财富的态度。

“任正非说过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如果我拥有的股权超过1%,那么华为做不到今天这样的规模!’道理很简单,一个你拥有100%股份的公司如果每天挣1000元钱,那么你也才赚1000元;而一个你拥有1%股权的公司如果一天能挣100万元,那么你一天却可以赚1万元。

” 徐毅征说,人是最重要的,让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赚到钱是很快乐的事情。

只有这样员工才有归属感,公司也才能做大。

通过这种模式,目前江苏邦宁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在南京、上海、北京、福建、镇江、深圳、宁波、杭州、广州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总数达到了400多人,一批核心员工跟着徐毅征发家致富,旗下的“中国数据”在国内同行业排名第四位。

相关多元化扩张很多短期内发财的老板都会自信心膨胀,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能做好,由此开始拿着很容易得来的钱如天女散花般多元投资,最后往往一无所成。

徐毅征也在IDC业务发展得顺风顺水的情况下进军B2B和B2C,甚至还做软件外包,他也是一时头脑发热去做的这些投资吗?不是的,这是小心的策划,是基于核心业务的相关多元化扩张。

做IDC的人都知道,企业之所以想要租空间和服务器、买域名来建网站,原动力就是让网站成为自己公司的门面,说得不好听
一点就是让自己公司员工的名片上可以印上一行网址。

这越来越流行了,仿佛没有这一行英文网址就显得公司很土。

“这些公司建好网站后必然有产品和企业形象营销推广的需求,这就是阿里巴巴、网盛等B2B公司在做的事情。

”徐毅征认为,自己做IDC积累了众多的中小企业客户,再做B2B得天独厚。

当然,徐毅征也看到当时电子商务已经竞争比较激烈了,阿里巴巴、慧聪和网盛等公司已开始短兵相接,但他认为,垂直性的细分电子商务市场还是很有机会的。

徐毅征的一个客户的故事也坚定了他的判断。

这个客户是专门做印刷行业的B2B网站,刚开始的时候他只是随便在徐毅征的公司里买了域名和空间做着玩玩。

但成立没有多久,2006年10月的某一天,在这个客户举行结婚典礼的时候,他接到了一个电话,打来电话的人想成为这个网站的会员,要把1500元钱的会员费汇给他!这让他看到了机会,于是全心投入去经营这个细分的印刷类B2B网站,目前已经在上海、广州等地建立了分公司。

2007年初,徐毅征挂帅成了一个B2B部门。

恰好2007年阿里巴巴上市,中国B2B行业热度很高,“我们也算借了一下东风”。

现在,徐毅征主要做化工、电工、机械、五金这几个细分行业,其中化工行业是业务重点。

因为化工企业污染很严重,在南京、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是找不到化工企业的踪迹的,它们一般开设在安徽、湖北等地。

化工厂开设在腹地,买家却在大城市,双方必然需要借助互联网来搜寻或者推广。

“化工行业太适合互联网了。

同时化工企业的利润高达100%~300%,因此它们也愿意把钱投到B2B网站去获得买家。

” 徐毅征说,目前B2B业务主要靠化工行业保证了盈亏平衡。

而电工、机械、五金几个细分行业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短期内也不要求盈利。

徐毅征虽然已经成为富翁,但学生气未脱。

据了解,目前邦宁公司B2B业务的免费用户有20多万,有效(收费)用户有1万多,它们主要来自于江苏邦宁科技有限公司IDC
业务的客户,“当然我们也积极开拓其他的客户来源”。

2008年年初,江苏邦宁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B2C业务和软件外包业务。

“既然我们B2B平台拥有那么多的供应商,那么把这些供应商资源整合起来,转而为最终消费者服务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徐毅征解释,之所以做软件服务外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随着公司成立了各种平台,每个平台上都配备了一些技术人员,“既然我们有那么好的技术团队,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起来做服务外包呢?” 显然,这些业务都是核心的IDC业务上衍生出来的,跟核心业务还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当然,在徐毅征做出这些决定之后又意外地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

“在我们做大之后(2007年为地方纳税300多万元),地方政府提出要扶持我们做软件服务外包,每年提供几十万元的研发经费,以帮助我们培养能进行团队合作、进行软件开发的人才。

” 徐毅征开始紧锣密鼓地为软件服务外包做准备,不但亲自到日本考察市场,寻求合作,同时积极拿取各种软件外包服务资质认证,“我们刚花费40多万元通过了MMI认证”。

盖楼和上市建设两栋10层大楼并积极运作上市,这在国内的IDC企业里属于异数,因为这是软件公司干的事情,哪里是IDC企业的作风?但徐毅征就是要以这样的姿态告诉同行,江苏邦宁科技不是一个纯粹的IDC公司,而是一个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徐毅征要做的不是捞一把就够的短命公司,而是要做百年老店。

在江苏邦宁科技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上,挂出了两条喜庆的横幅,恭喜江苏邦宁科技有限公司将在南京雨花科技园建两栋10层的大楼。

这对于一个刚成立不满5年的公司来讲确实是件大事。

徐毅征向记者表示,建大楼不是好大喜功,不是为了光耀门楣,而是从公司的发展需要和对相关资源条件充分考量后做出的一个理性决策。

徐毅征透露,由于业务的快速发展,目前南京总公司已经租用了两层的大楼作为办公用途,“同时我们决定把公
司一半的服务器统一在自己的机房里存放,机房对防震(防8级)和电力供应(稳定)都有特别的要求。

” 徐毅征表示,新建的两栋大楼中,其中一栋的3层做机房,3~4层办公用,另外几层通过发展新的业务占用掉;而另外一栋大楼主要向外招商。

“政府在雨花区科技园给我们批了28亩工业用地,我们买地花了1700多万元,加上建设成本,总投入在6000万元以内。

由于政府的中小企业创投资金提供了2000多万元的低息贷款,因此建楼不会对公司的现金流造成大的影响。

”徐毅征说,这两栋楼建好后,也将为公司上市做好固定资产方面的准备。

“其实我们早就达到了深圳创业板的要求。

” 徐毅征表示,自己的公司离股市很近。

2007年,徐毅征就希望抓住中国股市的牛市和深圳创业板刚推出的契机将公司运作上市。

“我们找了北京一家公司帮忙运作上市。

”徐毅征说。

但是2008年中国股市的风云变幻也让徐毅征的上市脚步缓了下来,“现在股市那么差,我们还要等等。

” 徐毅征告诉记者,自己的公司从来不担心资金的问题。

”2006年就有风险投资找过我们,去年甚至有人想用8000万元的代价全资收购我的公司,但我觉得快乐、自由自在地工作更重要一些,况且我还比较年轻,还可以继续奋斗。

” 徐毅征用这样的言语回应了为什么不愿意引进风险投资的原因:要把公司当作一个事业做大做强。

而徐毅征之所以想上市,是因为“上市一方面能提高公司知名度,另外也有利于财务、管理等制度的规范和透明化”。

他坦言,当地政府也希望他的公司能够上市。

徐毅征也一直在为上市做准备。

他请来了专业的财会人员,同时开始改变公司原来过度分权的管理制度。

“原来分公司的总经理负责分公司的一切事务,分公司的员工只需对分公司总经理汇报就可以。

改革之后,分公司的员工不但受分公司总经理的指挥,同时还要听命于总公司的垂直部门,如总公司的技术总监可以管理分公司的技术人员。

这样就找到了分权和集权的平衡,还形
成了监督。

” 徐毅征认为,管理制度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来夯实。

徐毅征相信,只有这些制度完善了,才能保证公司在遇到逆境的时候也能活得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