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著名的杰出政治家鲁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时期著名的杰出政治家鲁肃
鲁肃(172-217),字⼦敬,汉族,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汉末年东吴的著名军事统帅。

他曾为孙权提出⿍⾜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于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守陆⼝。

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邀荆州守将关⽻相见,然⽽却⽆功⽽返。

建安⼆⼗⼆年(217),鲁肃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也为其发哀。

⼩编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三国时期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鲁肃
鲁肃早年袁术闻其名,请为东城长,鲁肃看袁术定不能成就霸业,便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

⾚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壁之战的胜利。

⾚壁战后,鲁肃从⼤局考虑,⼜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

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

史籍记载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及裴松之注
鲁肃字⼦敬,临淮东城⼈也。

⽣⽽失⽗,与祖母居。

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散财货,摽卖⽥地,以赈穷弊结⼠为务,甚得乡⾢欢⼼。

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故过候肃,并求资粮。

肃家有两囷⽶,各三千斛。

肃乃指⼀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

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

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

肃见术⽆纲纪,不⾜与⽴事,乃携⽼弱将轻侠少年百余⼈,南到居巢就瑜。

瑜之东渡,因与同⾏,①留家曲阿。

会祖母亡,还葬东城。

①《吴书》⽈: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

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射,招聚少年,给其⾐⾷,往来南⼭中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

⽗⽼咸⽈:“鲁⽒世衰,乃⽣此狂⼉!”后雄杰并起,中州扰乱,肃乃命其属⽈:“中国失纲,寇贼横暴,淮、泗间⾮遗种之地,吾闻江东沃野万⾥,民富兵强,可以避害,宁肯相随俱⾄乐⼟,以观时变乎?”其属皆从命。

乃使细弱在前,强壮在后,男⼥三百馀⼈⾏。

州追骑⾄,肃等徐⾏,勒兵持满,谓之⽈:“卿等丈夫,当解⼤数。

今⽇天下兵乱,有功弗赏,不追⽆罚,何为相逼乎?”⼜⾃植盾,引⼸射之,⽮皆洞贯。

骑既嘉肃⾔,且度不能制,乃相率还。

肃渡江往见策,策亦雅奇之。

刘⼦扬与肃友善,遗肃书,⽈:“⽅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姿才,尤宜今⽇。

急还迎⽼母,⽆事滞于东城。

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可博集,时不可失,⾜下速之。

”肃答然其计。

葬毕还曲阿,欲北⾏。

会瑜已徙肃母到吴,肃具以状语瑜。

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谓肃⽈:“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但君择⾂,⾂亦择君’。

今主⼈亲贤贵⼠,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符,是烈⼠攀龙附凤驰骛之秋。

吾⽅达此,⾜下不须以⼦扬之⾔介意也。

”肃从其⾔。

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求其⽐,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

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

因密议⽈:“今汉室倾危,四⽅云扰,孤承⽗兄余业,思有桓⽂之功。

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昔⾼帝区区欲尊事义帝⽽不获者,以项⽻为害也。

今之曹操,犹昔项⽻,将军何由得为桓⽂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

为将军计,惟有⿍⾜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规模如此,亦⾃⽆嫌。

何者?北⽅诚多务也。

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帝之业也。

”权⽈:“今尽⼒—⽅,冀以辅汉⽿,此⾔⾮所及也。

”张昭⾮肃谦下不⾜,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

极不以介意,益贵重之,赐肃母⾐服帏帐,居处杂物,富拟其旧。

刘表死,肃进说⽈:“夫荆楚与国邻接,⽔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陵,有⾦城之固,沃野万⾥,⼠民殷富,若据⽽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表新亡,⼆⼦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不能⽤也。

若备与彼协⼼,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并慰劳其军中⽤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意,共治曹操,备必喜⽽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

到夏⼝,闻曹公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南郡,⽽表⼦琮已降曹公,备惶遽奔⾛,欲南渡江。

肃径迎之,到当阳长阪,与备会,宣腾权旨,及陈江东强固,劝备与权并⼒。

备甚欢悦。

时诸葛亮与备相随。

肃谓亮⽈“我⼦瑜友也”,即共定交。

备遂到夏⼝,遣亮使权,肃亦反命。


①⾂松之案:刘备与权并⼒,共拒中国,皆肃之本谋。

⼜语诸葛亮⽈“我⼦瑜友也”,则亮已亟闻肃⾔矣。

⽽《蜀书·亮传》⽈:“亮以连横之略说权,权乃⼤喜。

”如似此计始出於亮。

若⼆国史官,各记所闻,竞欲称扬本国容美,各取其功。

今此⼆书,同出⼀⼈,⽽⾇互若此,⾮载述之体也。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肃独不⾔。

权起更⾐,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
执肃⼿⽈:“卿欲何⾔?”肃对⽈:“向察众⼈之议,专欲误将军,不⾜与图⼤事。

今肃可迎操⽿,如将军,不可也。

何以⾔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计,莫⽤众⼈之议也。

”权叹息⽈:“此诸⼈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①时周瑜受使⾄鄱阳,肃劝追召瑜还。

遂任瑜以⾏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略。

曹公破⾛,肃即先还,权⼤请诸将迎肃。

肃将⼊阁拜,权起礼之,因谓⽈:“⼦敬,孤持鞍下马相迎,⾜以显卿未?”肃趋近⽈:“未也。

”众⼈闻之,⽆不愕然。

就坐,徐举鞭⾔⽈:“愿⾄尊威德加乎四海。

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始当显⽿。

”权抚掌欢笑。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②曹公闻权以⼟地业备,⽅作书,落笔于地。

周瑜病困,上疏⽈:“当今天下,⽅有事役,是瑜乃⼼夙夜所忧,愿⾄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

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

鲁肃智略⾜任,乞以代瑜。

瑜陨踣之⽇,所怀尽矣。

”③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

瑜⼠众四千余⼈。

奉⾢四县,皆属焉。

令程普领南郡太守。

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威恩⼤⾏,众增万余⼈,拜汉昌太守、偏将军。

⼗九年,从权破皖城,转横江将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