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在职人员肥胖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 龄 ≤ 30 岁;2 组:30 岁 < 年 龄 ≤ 40 岁;3 组:40 岁 < 年 龄 ≤ 50
岁;4 组:50 岁 < 年龄≤ 60 岁,不同年龄组超重及肥胖率见表 2。 其中 1 组与 2 组超重男女之间进行 χ2 检验具有差异性 (χ2=4.23, 0.01<P<0.05);肥胖男女之间进行 χ2 检验无显著差异性 (χ2=3.27, P>0.05);其中 1 组与 3 组超重男女之间进行 χ2 检验具有显著差 异性 (χ2=13.24,P<0.01); 肥胖男女之间进行 χ2 检验具有显著差异 性 (χ2=8.01,P<0.01)。1 组与 4 组超重男女之间进行 χ2 检验具有 显著差异性 (χ2=17.99,P<0.01);肥胖男女之间进行 χ2 检验具无差 异性 (χ2=0.01,P>0.05)。2 组与 3 组超重男女之间进行 χ2 检验具 无显著差异性 (χ2=3.39,P>0.05);肥胖男女之间进行 χ2 检验具无 显著差异性 (χ2=1.49,P>0.05)。2 组与 4 组超重男女之间进行 χ2 检验具有显著差异性 (χ2=44.6,P<0.01); 肥胖男女之间进行 χ2 检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卷第 76 期
297
·调研分析·
郑州市在职人员肥胖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
金小琴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洛阳)
摘要:目的 调查郑州市在职人员肥胖及肥胖相关问题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搜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 院及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在职人员的体检资料,对肥胖率、肥胖相关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影响肥胖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得 出结论。结果 / 结论 超重和肥胖在男性中发生率较高,在不同年龄段超重与肥胖的发生率不同。超重、肥胖患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肝功异常及肾功异常发生率均高于体重正常者。在影响因素方面,男性以压力大、营养过剩、熬夜等因素为主,女性则以缺乏锻炼较为多见。 关键词:肥胖;在职人员;调查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76.173 本文引用格式:金小琴 . 郑州市在职人员肥胖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76):297-298.
总人数 肥胖人数 肥胖率 超重人数 超重率
181
40
22.1%
73
40.3%
318
14
4.4%

15.1%
合计 62.4% 19.5%
图 1 不同性别肥胖率与朝中率比较
2.2 年龄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考 虑 到 不 同 年 龄 体 能 运 动、身 体 代 谢 等 方 面 的 不 同,我 们 将
抽检的符合超重及肥胖患者进行年龄分组,分别为:1 组:20 岁≤
作者简介 :金小琴(1984-),女,河南洛阳,2012 年毕业于河南中医药 大学,获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主治医师,现就职于河南中医 药大学,研究方向为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研究。
性 (χ2=37.43,P<0.01)(合计 = 肥胖率 + 超重率)。
性别 男 女
表 1 不同性别超重与肥胖情况 [n( %)]
采用 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分析
2.1 性别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该研究从以上机构体检的 19484 人中随机抽取 500 名体检
者 的 资 料,将 不 同 性 别 及 年 龄 中 超 重 和 肥 胖 人 数 及 其 比 率 进 行 统 计 分 析,见 图 表 1。 超 重 男 女 之 间 进 行 χ2 检 验 具 有 显 著 差 异 性 (χ2=40.00,P<0.01);肥胖男女之间进行 χ2 检验具有显著差异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体检中心、河南中医药大学第
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南省中医院体检中心及郑州市第一人民 医院体检中心等多家医疗机构体检及住院超重和肥胖人群。 1.2 方法
通 过 搜 集 以 上 机 构 2018 年 7 月 1 日 至 11 月 10 日 年 龄 在 20-60 岁之间的体检和病历资料,进一步归纳总结肥胖人群高血 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患病情况,并通过现场咨询和电 话回访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分析与肥胖相关的影 响因素,为肥胖病的防治提供依据。超重及肥胖按照中国标准 [9]: BMI ≥ 24 为超重,BMI ≥ 28 为肥胖。 1.3 统计学处理
0 引言
据环球网 2016 年报道显示中国肥胖人数 8960 万,已超越美 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男性肥胖人数 4320 万 人,女 性 肥 胖 人 数 4640 万 人,高 居 世 界 第 一。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2005 年公布的数字显示全球 15 岁以上成人 16 亿超重,至少 4 亿 人肥胖,预测到 2020 年全球将有 23 亿人超重,7 亿人肥胖 [1]。肥 胖对人体的危害已不容忽视。有研究表明肥胖患者肾小球滤过率 升高(GFR),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肿大 [2],肥胖患者更容易患 急性肾损伤 [3]。陈贻珊,张一民等研究证实,超重可引起心脏肥大, 左室收缩功能异常,并随超重向肥胖过渡而加重。肥胖者运动中 每搏量、心输出量较高,但心功能储备低于体重正常者,且运动后 心率恢复受损 [4]。另有研究证实肥胖与生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Eisenberg 等 [5] 通 过 研 究 发 现,随 着 BMI 和 腰 围(WC)增 加 肥 胖 男性的射精量呈现出线性下降趋势。另有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 与男性无精子症、少精子症患病率增加有关 [6],肥胖男性患少精子 症的风险高于正常体重男性 3.5 倍 [7] 另外肥胖可涉及骨凋亡、骨 形成、骨分化、骨微循环、骨吸收等的多条信号通路表达发生改变, 诱导骨质疏松的发生 [8]。另外与肥胖有关的肥胖生殖无能综合征、 认知障碍、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肥胖相关性肾病等等也被医学界 所关注。肥胖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预防及治疗肥胖 已刻不容缓。目前在职人员受生活习惯及工作性质的影响,工作 压力大、熬夜、热量摄入过多、消耗减少等,肥胖的发生率也日益增 长。目前在职人员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正是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时 候,肥胖及其并发症将严重影响在职人员的身体健康,进一步影响 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