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经济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7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经济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7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后练习【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1.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
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
同C.主要动力不同
【答案】C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近代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
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蒸汽时代”就是
蒸汽机给众多的机器提供动力,“电气时代”就是电给众多的机器提供动力。
所以,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C.主要动力不同。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
展·工业革命·划分的主要依据
B.建筑材料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2.史书记载:“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是A.采集经济的
出现C.渔猎经济的出现
【答案】D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
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解析】
试题分析: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
世号神农,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
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起源
B.畜牧经济的出现
D.种植经济的出现
3.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
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
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价格指数1475100152116715552701558370155940715955151597685A.殖民掠夺使金
银输入越来越多B.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C.贵族追求享受大量
购买奢侈品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答案】A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近代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
表明15——16世纪,英国的物价不断上涨,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新航路开
辟后价格革命的结果,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
展·新航路的开辟·价格革命
【答案】D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
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当中国
使用铁犁的时候,欧洲还在用木犁”可知古代中国经济领先于欧洲,因为
我们的生产工具更先进,从题干中“但是当欧洲使用钢犁的时候,中国还
是在使用铁犁”可知到近代后,中国经济又落后于欧洲,因为我们的生产
工具落后了,题干的信息主要从生产工具的角度说明了中西方发展逐渐出
现“易位”的原因,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铁犁牛耕;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工业革命
5.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
的实质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
承认D.生产关系的变革
【答案】D
【考点】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
构与特点》4古代的经济政策
【解析】“田里不鬻”指的是土地国有制,“民得买卖”实际是土地
私有制,可以自由买卖。
6.(14分)有学者提出:判断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否成功,很重要的
一条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经过长期探索闯出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
适应、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
我国是在经过长期艰辛探索以后才成功地走
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很多有识之士称赞和看好“中国模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按生产方式,历史上经济发展模式可划分为封建主义经济模式、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封建主义经济模式以公元前8世
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为代表,农民以户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尤为令人瞩目,
特点是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竞争手段、以垄断为组织形式。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单一
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过
多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生活。
材料二中国经济模式是在改革“斯大林模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效益、质量、合理实在的速度,由片面强调自力
更生、闭关锁国转变成对外开放;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交融的混合经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公平
与效率并重;中国已经根本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趋向合理化……轻工业快速发展、农业得到加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缩小地区差距,实现
地区平衡协调发展;增长模式以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管理,高产出、高效
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
材料三中国模式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
我国的改革进程,突破了中外
教科书的各种理论范式,打破了西方改革家的线性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第10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2位,农村贫
困人口减少到不足3千万,取得的成就引起全球的关注。
“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说法在国际上流行。
它(中国改革)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
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
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摘编自郑永年《中国模式及其未来》(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苏联
社会主义三种经济模式的主要不同点。
(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
(5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模式”的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模式的认识。
(6分)
【答案】
(1)封建经济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机器工业化生产、科技为先导、垄断下的社会化
大生产;市场化导向。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否定市
场规律;优先发展重工业。
(3分)(2)主要特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外开放;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注重公平与
效率;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趋向合理,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注
重区域协调发展;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
(4分)
(3)意义: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打破了社会主义理论范式和西方
理论的线性规划;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拓宽了民族国家现
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促进了人类文明多样性
的发展;中国模式被世界广泛认同,成为社会发展道路创新的范例。
认识:从纵向来看经济模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性的产物;从横向来看经济模
式是国情的产物;经济模式具有多样性,不存在好坏与优劣;尊重他国的
对自身发展道路选择,结合国情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道路模式。
(6分)【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
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解题时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
学知识归纳,可以从材料中的“以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中
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苏联”并结合所学知识归
纳即可。
第(2)问,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时依据材料
“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破了中外教科书的各种理论范式,打破了西
方改革家的线性规划”、“经济总量由第10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2位”、“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
道路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总结概括得
出即可。
第(3)问,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