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_第6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2)简述细胞器间的协调配合及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3)概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2、能力目标:
(1)学会用表格的方法对知识进行归纳,用类比的方法进行记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图、阅读资料概括和总
结信息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

(2)通过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的学习,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动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2)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3)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2、教学难点: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既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一些图表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因为本节课是一轮复习课,因此采用了直接导入的方法,使学生很明确地知道本节课需要复习的知识点。

(2)PPT出示本节的考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掌握哪些重要内容,直截了当,一目了然。

二、新课讲授:
【考点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以表格的形式出示9中细胞器的存在位置、膜结构及功能
(1)学生课下已经做了预习,所以这表格没怎么讲解,而是采取了
从中选取几种比较重要的细胞器的功能和膜结构,让学生快速回答,已检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不同生物的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不同,所以设计了几个判断题让学生区分细胞器在不同生物细胞中的存在情况。

(3)针对特殊细胞中细胞器的存在情况,设计了三个思考题:
①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线粒体吗?(举例说明)
②没有叶绿体或大液泡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吗?(举例说明)
③核糖体的分布及其合成蛋白质的去向有何不同?
学生首先小组讨论,然后组内派代表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讲解。

通过对三个问题讨论及讲解,学生明确了特殊细胞中细胞器的存在情况,为以后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讲第3个问题时,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提出了2个问题:核糖体的形成与什么有关?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有生物活性吗?通过这两个问题,使学生实现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可以很好地发散学生思维。

2、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掌握8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3、在这8中细胞器中溶酶体也是考试过程中常考的,接下来咱们一个题目来了解一下溶酶体。

【习题】
溶酶体是动物细胞中一种由膜构成的细胞器.溶酶体是一种动态结构,它不仅在不同类型细胞中形态大小不同,而且在同一类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也不相同.下图为溶酶体的生成及其作用的过程.据图回答:
(1)溶酶体是由___________(细胞器)
断裂产生的,内部含有_______.
(2)溶酶体是细胞的________,其消化
底物的来源有:一是自体_________的
细胞器;二是侵入细胞的____________.
通过此题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溶酶体的产生及功能,通过图形的分析,更加加深了印象。

3、下面通过题目来检验一下大家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变式训练】
•如图所示为某真核细胞内三种具有双层膜的结构(部分示意图),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图a表示线粒体,[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有折叠的膜上• B.图b表示叶绿体,其具有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合成体系
• C.图c中的孔道是大分子进出该结构的通道,不具有选择性• D.图a、b、c中内外膜化学成分差异最大的是图a
本题主要考察细胞器的膜结构及在膜结构上发生的变化,起到了前后知识相互联系的作用。

教师把此题发到学生平板上,从学生提交的正确率来看,这题属于中等偏难的题目,学生对于在膜结构上所发生的变化不清晰,容易混淆。

【考点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生物膜系统】
1、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属于基础知识,不打算讲了。

因此在
ppt中只涉及了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的易错点:
①你所知道的分泌蛋白有哪些?
(1)对于第1题,学生很容易与胞内蛋白混淆,因此让学生总结所学过的分泌蛋白,有助于学生理解细胞器间的协调配合都合成了哪些蛋白质?第2题是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做了一个详细的解读,学生只要明白了这四个问题,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就比较清楚了。

(2)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在细胞器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及与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有关细胞结构的膜面积的变化,咱们通过四个图来理解这两个变化。

老师重点讲解图1和图2,图3 和图4小组之间讨论完成。

通过这四个图,让学生能据已有知识识别各种图形,学会分析图形。

(3)通过“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说明了哪些问题?”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认真看书,然后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个观点。

2、那生物膜在结构上是如何联系的呢?让学生据课本上的两个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左图学生能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之间通过囊泡联系(间接联系),右图学生可以看出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在上面两个图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与生物膜系统有关的知识。

针对学生出错较多的地方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老师提出两个问题供学生讨论。

①原核生物是否具生物膜?其是否具生物膜系统?
②生物膜系统是细胞内的所有膜结构还是生物体内的所有膜结构?尤其是第2题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通过对此题的讨论和讲解使学生明白生物膜系统的范围,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4、接下来通过一个题目来检测一下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变式训练】
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其中COPⅠ、COPⅡ是具膜小泡,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是内质网,乙是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的膜结构完全相同B.分泌蛋白在甲上合成,经乙加工成为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C.正常情况下,甲的加工产物通过COPⅡ由甲向乙进行运输D.乙中的蛋白质经COPⅠ运回甲或经囊泡运出细胞具有随机性
通过此题可以使学生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及生物膜系统加深理解,并把握生物膜系统的之间的联系。

【考点三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前面复习第1讲走进细胞的时候已经讲过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因此在这不再赘述;对于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课前已经要求学生掌握,并小组检查,因此教师课上也不做强调;教师提出两个学生易混淆并且考试过程中极易出错的知识点,让学生讨论并掌握此内容。

(1)用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时是否需要保持细胞的活性?(2)观察线粒体时在选材上有何要求?
三、板书设计:
第6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
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1、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类比法比较8种细胞器
二、细胞器间的协调配合及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细胞器间的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2、生物膜系统
三、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第6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年半高中生物学习的经验,对高中生物有一定的认识,对于自主探究、组内合作、组内探究、组内交流等有个一定的能力,但能力有限,需进一步加强。

并且这节课内容已学过去很长时间,对于大部分知识学生遗忘比较严重。

因此在授课过程采用ppt把学生容易出错、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罗列,增强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高二的学生图形的分析能力较弱,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了大量的图形,提高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

《第6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要紧紧围绕有效和高效这一核心要求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练习等信息的反馈,可获
知教学信息的传输是否畅通,也可以看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本节是一轮复习课)。

本节课在老师的引导及帮助下,大多数学生的潜能被激发,得到了释放;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使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体现了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真正应验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这句话。

《第6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教材分析
这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①)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该内容是在复习完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之后进行的,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它为后面复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基因的表达、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些内容奠定生物学基础,因此本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节内容包括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间的协调配合和生物膜系统三部分内容。

本部分内容在考试大纲中要求较高,在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中也是出题的热点,并且经常与其他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

本节内容的知识也是学生正确建立细胞模型的基础,是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统一”观点的好素材,是学习细胞功能的基础知识。

《第6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评测练习
1、下列与动植物细胞有关的“不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植物细胞中不一定都含有磷脂
B.蛋白质的合成不一定要在核糖体上
C.光合作用不一定要在叶绿体中进行
D.胰岛素的分泌不一定需要消耗能量
2、如图为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的模式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②③均具有光合色素
B.①②③均具有合成ATP的酶
C.②处具有合成和转化C3的酶
D.①处生成的CO2可扩散至③处被利用
3、下列有关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不含磷脂
B.溶酶体合成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病菌
C.中心体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酵母菌细胞不具有染色体,其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
4、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核糖体在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中均有分布
B.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不同细胞中核糖体的数量不同
C.多个核糖体可以同时合成一种多肽链
D.分泌到细胞外的物质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5、右图A、B、C、D表示细胞内几种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中
①②③④⑤⑥⑦代表细胞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①结构上发生的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B.B物质可能为RNA聚合酶
C.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酶、ATP合成酶
属于A类物质,胃蛋白酶属于D类物质
D.③和④结构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蛋白质每次进出均需要穿过
一层生物膜
6、下列有关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
A.原核细胞有生物膜,但不具有生物膜系统
B.类囊体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C.细胞中不同生物膜在成分上是有差别的
D.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之间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7、下列生理过程在生物膜上发生的是( )
A.水绵细胞内CO2的固定
B.黑藻细胞内[H]和O2的结合
C.人体细胞内DNA分子的复制
D.人体骨骼肌产生乳酸
8、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经蒸馏水处理,可观察到细胞吸水涨破
B.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线粒体
C.经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红色的细胞质
D.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第6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课后反思本节课是一轮复习课,在讲授过程中,主要以基础知识和习题相穿插的模式进行,教学方式略显单一。

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采用了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的模式及分类的方式,小组讨论、提问题等多种方式进行,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牢固,并且拓展了思维。

对于知识的反馈,采用了平板教学,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可以快速看到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而进行反馈。

对于思维导图部分处理不是很好,对于学生提交的作品没有认真分析即进行评价,略显仓促。

《第6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课标分析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个科目。

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基于此课标的基础,根据高考考点的频率,现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罗列如下: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2、简述细胞器间的协调配合及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3、概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实验原
理及实验步骤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用表格的方法对知识进行归纳,用类比的方法进行记
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图、阅读资料概括和总结信息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科学素
养。

三、情感目标:
1、认同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通过各
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

2、通过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的学习,进
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
神、创新精神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