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的应用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的应用
妇产科切口缝合引发的炎性反应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我院尝试在妇产科手术切口缝合中应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取得了满意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具有完整资料的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其中早产者13例,异位妊娠者17例,羊水浑浊者16例,胎膜早破者14例,剖宫产者39例,子宫肌瘤者21例,卵巢囊肿者20例。
根据患者缝合切口所用缝线对其进行分组采用普通丝线的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1~46岁,平均334±115岁;采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的实验组中,患者年龄22~47岁,平均338±113岁。
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005。
12方法。
实验组医师术中采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具体如下①腹壁横切口缝合首先,采用1-0可吸收涂油层的编织聚醇酸外科缝合线以连续外褥式锁扣缝合子宫下段横切口,打结暂不将线头剪掉;其次,采用同一型号缝合线连续缝合浆膜层、壁腹膜层组织,并将线头与子宫下段缝合线尾部打结;再次,用同一型号缝合线连续缝合筋膜层,用4-0可吸收缝合线缝合皮下脂肪组织,缝好后不打结;最后,于皮内以连续外褥式锁扣手法缝合皮肤侧切口,缝合后与皮下脂肪组织缝合线尾部打结,将多余线头剪掉。
②腹壁纵切口缝合首先,用可吸收缝线将筋膜层缝合,针距控制为10左右,首次进针时需连续打结3次,缝合完毕后再打结3次,并收紧缝线;再次,缝合脂肪层时针距控制为05左右,针尖紧贴皮内组织纵向缝合脂肪层,缝合时适当牵拉缝线,避免出现皮皱情况,缝合完毕后,将线头打结。
③会阴侧切口缝合当产妇将胎儿、胎盘顺利娩出后,自切口顶端处1引导黏膜层进针,采用2-0可吸收缝合线连续缝合黏膜基层至阴道口,缝合时要严格把握松紧度,禁止出现死腔,缝合完毕后于处女膜环处打结;自会阴切口顶端距离皮下组织02左右处垂直进针,采用4-0可吸收缝线经切口底部皮内缝合至切口另一侧,针距控制为04左右,缝合至切口起点后打结,并将多余线头剪掉。
对照组医师术中采用普通细线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①切口愈合疗效判断标准甲种愈合切口愈合良好,皮肤美观无瘢痕;乙种愈合切口虽愈合,但出现炎症反应;丙种愈合切口未完全愈合,出现化脓症状,需行引流处理。
记录两组甲种切口愈合率。
②统计两组术后切口发热、脂肪液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③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切口疼痛程度及拆线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计分采用十分制,0分表示无疼痛症状,10分表示最为剧烈的疼痛,即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④记录两组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以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值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005为评估标准。
2结果21两组切口愈合情况观察。
对照组切口甲种愈合率为6286,将其与实验组8857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005,见附表1。
22两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
对照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将其与实验组857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005,见附表2。
23两组切口疼痛及拆线疼痛程度观察。
对照组切口疼痛评分及拆线疼痛评分明显比实验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005,见附表3。
24两组住院周期观察。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604±288天,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56±137天,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9129,<005。
3讨论切口缝合是手术操作的重要步骤,手术缝合效果会对术后瘢痕形成产生直接影响[1][2]。
以往在妇产科临床手术中采用普通丝线缝合切口,因人体排异性特点,术后存在感染风险,而且会形成瘢痕,影响美观性。
随着外科缝合材料的不断发展,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外科手术切口缝合中得
到应用,其具有良好的相溶性,且组织反应性较低,故受到外科医师的青睐[3][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切口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充分证实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对促进切口愈合具有重要作用。
瘢痕形成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这不仅延长了患者恢复时间,而且会增加患者心理负担,甚至会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影响患者身心健康[5]。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是由优质生物蛋白合成,可减轻身体排斥性,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术后瘢痕呈直线型细丝状,表面光滑不明显,充分满足了女性的爱美需求[6]。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安全可靠。
观察研究结果还可发现,实验组切口疼痛、拆线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可被人体吸收降解,大大减轻了异物刺激反应,故疼痛程度较轻;而且其可促进组织复原,加快伤口愈合速度,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7]。
综上所述,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1陈友兰可吸收缝合线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455~562黄玲,葛菲,吴燕,等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与护理中的应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477672~76763李丹,庄競,刘永刚,等可吸收缝线全筋膜与丝线间断缝合腹部切口效果及生物相容性的比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9436996~70004王莲莲,李景溪,施展,等可吸收缝线材料的可降解与临床应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62619~26235刘晓霞,买力克可吸收线在会阴切口缝合术中的应用[]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81225~12266朱桂肖妇产科腹部切口新式皮内缝合的效果观察[]河北医药,2013,354556~5577夏晓玲,卢慧君,闫丽娟,等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5141986~1987作者陈瑞浦单位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