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页,共31页。
一、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明清时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复杂。为了 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明清统治者大力加强君主专制。 2.特点: (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监察制度(zhìdù)、选官制度(zhìdù)、行 省制度(zhìdù)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 一种新举措。
第十一页,共31页。
主题1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材料(cáiliào)一 胡惟庸主政时间最长、权最重。任相七年,权 势显赫,遇事专断,并毒害御史中丞刘基(即刘伯温)。 ——据《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cáiliào)二 内阁之职,同于古相者,以其主票拟也。 ——《明会要》
第十二页,共31页。
材料三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 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huánɡ mínɡ)大政记》
第十三页,共31页。
探究思考: (1)针对材料一中的现象明太祖采取什么举措?有何影响? 提示:举措: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chéngxiàng),以六部分理全国 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影响: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 (2)依据材料二,为什么“内阁之职,同于古相”?内阁与“古相”的 地位、职权是否相同? 提示:原因:票拟权使得内阁拥有直接参与决策的权力。 不同:丞相(chéngxiàng)是法定最高行政长官,内阁不是;丞相 (chéngxiàng)具有统领百官之法定权力,内阁没有。
雍正帝
军机处
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第五页,共31页。
3.影响:
(1)提高了___行__政__效__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
中央集权(zhōnɡ
(2)军政大权完全集中(jízhōng)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yā,n_ɡ__j_í__qu_á_n_)进 一步得到巩固。
第六页,共31页。
1.明朝的内阁与前朝的宰相在职权上有何不同? 提示:(1)宰相制下,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是“百官之首”,不仅 可以帮助皇帝处理政事,还可以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2)明朝的内 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无决策权,内阁是君主专制 (jūnzhǔ zhuānzhì)强化的产物,不可能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
有D属于清朝。A是元朝在地方推行的;B、C是明朝的。
第三十一页,共31页。
第二十七页,共31页。
【深化点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 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wénhuà)和科技 开始全面落后于西方。
第二十八页,共31页。
【过关题组】
1.(2014·湖南师大附中高一检测)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
(zìjǐ)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
二、明清强化君主专制制度产生的历史影响 1.积极性: (1)政治(zhèngzhì)上,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 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2)经济上,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 建设和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民族关系上,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 高,有利于民族大融合。
第三页,共31页。
二、内阁的出现(chūxiàn) 1.原因:全国政务繁多,皇帝力不从心。 2.概况: (1)明太祖设置殿_阁__(d_i_à_n__ɡ_é_)_大作学为士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但 很少能参决政事。 (2)_______时,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随侍皇帝,开始参与机密
明成祖 事务的决策,“内阁”出现(chūxiàn)。 (3)后来,内阁地位提高,大学士有了_______。 3.历史地位: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_票__拟_权_____或决策机构,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_。 行政(xíngzhèng)机构
第二十六页,共31页。
2.消极性: (1)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 (2)政治上,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容易导致决策失误,阻碍了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使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阻 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4)外交上,闭关政策隔断了中外(zhōngwài)联系和经济文化交 流,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第十四页,共31页。
(3)为什么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原因(yuányīn):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合圣意。结 论:明朝加强了君主专制。
第十五页,共31页。
【特别提醒】丞相制度的设立,一方面制约君权,另一方面,可辅 佐皇帝处理政务,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特别是后来将丞 相职务一分为三,既相互牵制,又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朝(mínɡ cháo)废除丞相,虽然相权对皇权的威胁解除了,君主专制进一步 加强。但是导致了一人独尊,将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手,加速 了明朝(mínɡ cháo)政治的腐败和明朝(mínɡ cháo)的衰亡。
第二十一页,共31页。
(2)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 、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
(3)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 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4)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zhújiàn)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 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第三十页,共31页。
【加固训练(xùnliàn)】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
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行省制的推行 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地位的上升
D.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干关键信
息“清嘉庆皇帝”“大权从无旁落”等可知材料涉及的是清朝的重要举措,只
第十八页,共31页。
(3)材料二中的机构有何特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特点: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主要是跪 受笔录,承旨、传述。 影响:进一步加强(jiāqiáng)了君主专制制度,是专制皇权高度发 展的重要标志。
第十九页,共31页。
【拓展延伸】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呈现的历史特点 (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行省制度、选官制度体现了继承,内阁和军机处 的设置体现了发展。 (2)专制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丞相、设内阁、八股取士和军机处 的设置等方面。 (3)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zhújiàn)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 映了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第八页,共31页。
3.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提示: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只是皇帝独裁的工具,军机大臣对皇帝 唯命是从。他们(tā men)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国家权力完全集中到 皇帝手中。
第九页,共31页。
第十页,共31页。
【图示解读】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宰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皇帝亲掌六部,设立 殿阁大学士,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2)内阁的出现:明成祖时设立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咨询服务 的内侍机构,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3)设南书房:清朝康熙设立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集权于 皇帝,加强君主专制。 (4)军机处的设立: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加强了皇权,使君主 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guójiā)也得到巩 固和发展。
第4课 明清(mínɡ qīnɡ)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一页,共31页。
课程标准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 的影响
重点难点
1.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及特点 2.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对社会发展 的影响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页,共31页。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1)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皇权权不(稳hu,á内n乱ɡ 屡生。 (2)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了qu_á__n_)_的高度集中。 2.过程: (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诛杀___胡__惟_庸_。 (2)裁撤__中__书__省_和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huángdì)负责。 (3)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__秦_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 加强。
第二十二页,共31页。
【过关题组】
1.“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等不知。其伐辽,一日内六招枢
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闻。”(钱穆《国史大纲》)这说明当时
()
A.军事行动保密性强
B.政府执政效率较高
C.吏治混乱职责不明
D.相权受到较大削弱
【解析】选D。材料中的“太宗”“伐辽”“枢密院”等信息
表明朝代为宋朝,宋朝时中央政府设枢密院,掌握军政权,参知
内侍机构
第四页,共31页。
三、军机处的设立
1.原因:清初,军国机要由议__政__(_yì__z_h_è_n_ɡ_)_王__大定臣夺会,议皇权受到很大 限制。
2.过程(guòchéng): 南书房
(1)康熙皇帝在宫内设_______,加强了皇权。 (shūfáng)
(2)_______在宫内设置_______,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
政事掌握行政权,三司使掌握财政权,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huánɡ quán)。
材料里的“宰相等不知……而中书不预闻”等信息反映了相权
有限,权力被削弱。
第二十三页,共31页。
【拓展延伸】宋太祖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同点 (1)目的(mùdì)上,都是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2)内容上,都 曾经用分权的办法来削弱相权,都用较平和的方式解决了地方对 中央的威胁。
第十六页,共31页。
主题2 清朝强化君主专制 材料一
材料二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皇帝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 (zhàojiàn),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第十七页,共31页。
探究思考: (1)清朝初年,顺治与康熙在位时,中央中枢机构有何变化? 提示:顺治时期,仿照明朝设内阁(nèigé),置六部,奏章票拟;议政 王大臣会议定夺军国机要,限制皇权。 康熙时期,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集权于皇帝。 (2)材料二涉及的机构是什么?该机构最初设置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提示:机构:军机处;目的: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 )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设置了军机处
C.扩大了六部权限
D.推行了行省制
【解析】选A。本题考查明朝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废
除丞相,权分六部,加强了君主对国家权力的控制和把握。
第二十九页,共31页。
2.(2014·兰州高一检测)“军机处名不师古……自雍、乾后百八十年 ,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军机处变为 “隐然执政之府”的根本目的是 ( ) A.排除内阁参与机密之权 B.扩大军机处的权力 C.秘密(mìmì)商量军机事务 D.加强君主专制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军机大臣品级不高, 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新 的阶段。
第七页,共31页。
2.清朝的议政(yì zhènɡ)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有何不同? 提示:(1)议政(yì zhènɡ)王大臣会议掌握军国机要的定夺,凌驾于内阁 、六部之上,议政(yì zhènɡ)王大臣会议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 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军机处是皇帝政令的传达部门,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全国的 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第二十四页,共31页。
2.明初,中枢机构设置,结束了1 600多年的宰相制度。此后,
“六部”的运行方式是 ( )
A.直接对皇帝负责(fùzé)
B.受命于殿阁大学士
C.隶属于军机大臣
D.六部长官拥有相权
【解析】选A。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
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fùzé)。
第二十五页,共3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