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初三初中政治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初三初中政治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2年我国的财政收入达到56133亿元,但我国的人均收入是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8%左右。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GDP总量比较少
B.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不发达阶段,最基本的国情没有改变
C.提高我国的人均财政收入是现阶段我国政府的根本任务
D.目前,我国不发达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人均财政收入比较低
2.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19322亿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国家行列,这表明()
A.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使我们不断发展壮大
B.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C.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解决
D.我国已经摆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在我国分配领域中,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普通劳动者收入低.为了向低工资说“拜拜”,我国的“政策组合拳”正在加大力度.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今年全国已有14个省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20%.。
我国分配领域中存在的分配不平衡问题,说明了( )
A.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成了无法解决的问题
B.我国社会主义具体制度不完善
C.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D.社会公平是不可能实现的
4.“关注民生,倾听民声,反映民心”是近年来公众对国家“两会”的最大期待。
解决民生问题最根本的是要( ) A.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B.实行对外开放,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口素质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5.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这项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③公有制经济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④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6.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和地区发展差距,努力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这主要意味着
A.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我国已形成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
C.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D.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应该成为各级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
7.网络以其反应迅速、公众参与等特点,被网民认为是“反腐利器”。
2013年两会期间,“网络反腐”再成热词。
仅中央纪委监察部举报网站的日均访问量就从13万次增长到16万次。
群众积极“网络反腐”表明()
A.我国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越来越高
B.网络的监督作用比法律更能预防腐败
C.我国人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D.“网路反腐”能杜绝一切国家机关的腐败案件
8.2013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城乡一体化()
A.表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
B.体现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的原则
C.表明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是不科学的
D.表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2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听取和审议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两高”工作报告。
这表明全国人大()
A.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立法权
B.具有决定权,是我国的最高审批机关
C.具有监督权,代表广大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D.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政治制度
10.2011年7月6 日新华网载文指出,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私营企业达845.5万户,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74.4%。
中国民营经济总量已占到GDP的50%以上。
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总数超过1.8亿。
民营经济的发展说明( )
A.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B.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C.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民营经济的发展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1.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下列有利于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的有()
①注重社会公平,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②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变我国的分配制度
③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少居民税收支出
④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③④
12.2013年两会召开前夕,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先后联手以“我有问题问总理”为题向网友征集问题,听取民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这一做法()
A.保证了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利
B.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的唯一体现
C.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D.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
13.下图说明了()
各民族自治区经济发展状况(GDP:亿元人均GDP:元)
B. 少数民族人们依法享有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
C. 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自治区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 少数民族发展经济主要靠中央政府的扶持
14.2010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了56年的历程,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
这一制度( )
①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能从根本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5.2013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将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各项政策,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
”这说明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 )
①我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绝不能动摇 ②我国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③我们主张两岸和平发展 ④我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简答题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制定过程中,向社会征集了1万余条意见和建议,并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的4次审议。
该法的出台,加强了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所学知识的哪些观点?(4分)
三、探究题
1.背景: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旗帜鲜明地提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尤其是进一步提出抓住“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指出了我省未来五年发展的主攻方向。
【经济探索】
材料一:2011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速度
【方法探索】
2.材料一:2007年至2011年我国城乡人均收入表(单位:元)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中的见面语言不断发生变化:20世纪70年代,打招呼“吃了吗?”,80年代。
打招呼“看电视了没有”,90年代,打招呼“搬新家没有?”如今到了21世纪,打招呼“买车没有?”“最近去哪旅游了?”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表明了什么?(2分)
(2)你认为这种实际生活变化原因有哪些?(4分)
(3)请你针对材料一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4分)
广东初三初中政治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2012年我国的财政收入达到56133亿元,但我国的人均收入是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8%左右。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GDP总量比较少
B.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不发达阶段,最基本的国情没有改变
C.提高我国的人均财政收入是现阶段我国政府的根本任务
D.目前,我国不发达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人均财政收入比较低
【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我国总体财政收入较高,而国民人均收入较低,所以A是错误的;我国现阶段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所以我国政府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C是错误的;我国社会与发达国家有差距,说明我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不发达表现为生产力水平低,教育科学文化水平低,
所以D是错误的,答案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2.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19322亿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国家行列,这表明()
A.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使我们不断发展壮大
B.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C.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解决
D.我国已经摆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表述,“中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国家行列”,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在不断的增强。
B项和材料没有关系;C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这一矛盾暂时没有解决,所以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约需要上百年,D是错误的;答案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发展的现状。
3.在我国分配领域中,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普通劳动者收入低.为了向低工资说“拜拜”,我国的“政策组合拳”正在加大力度.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今年全国已有14个省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20%.。
我国分配领域中存在的分配不平衡问题,说明了( )
A.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成了无法解决的问题
B.我国社会主义具体制度不完善
C.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D.社会公平是不可能实现的
【答案】B
【解析】收入不平衡、住房、医疗等问题,都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表现为不发达,社会主义具体制度不完善,ACD表述是片面的,答案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4.“关注民生,倾听民声,反映民心”是近年来公众对国家“两会”的最大期待。
解决民生问题最根本的是要( ) A.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B.实行对外开放,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口素质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A
【解析】我国目前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道路正确、指导我们的理论体系正确,制度正确;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据此答案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5.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这项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③公有制经济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④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回答本题时需要准确掌握教材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据此排除③,答案是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内容。
6.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和地区发展差距,努力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这主要意味着
A.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我国已形成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
C.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D.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应该成为各级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完善社会保障、要缩小收入差距,这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关注,希望人民群众都能过上富裕的日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A和题干表述不符;B不符合实际;D我国的中心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所以也排除,答案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
7.网络以其反应迅速、公众参与等特点,被网民认为是“反腐利器”。
2013年两会期间,“网络反腐”再成热词。
仅中央纪委监察部举报网站的日均访问量就从13万次增长到16万次。
群众积极“网络反腐”表明()
A.我国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越来越高
B.网络的监督作用比法律更能预防腐败
C.我国人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D.“网路反腐”能杜绝一切国家机关的腐败案件
【答案】A
【解析】人民参政议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网络进行反腐,是人民行使监督权,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这也反映了人民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B网络监督只是一种舆论监督,法律才是最有效的监督,所以是错误的;C这是民主权利的一部分,不是民主权利的扩大,所以是错误的;D“杜绝”太绝对,也是不可能的,故排除,答案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民民主权利。
8.2013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城乡一体化()
A.表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
B.体现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的原则
C.表明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是不科学的
D.表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B
【解析】我国推动城乡一体化,主要的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是城市农村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所依据此正确答案选B。
AD材料表述的意思没有体现;C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9.2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听取和审议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两高”工作报告。
这表明全国人大()
A.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立法权
B.具有决定权,是我国的最高审批机关
C.具有监督权,代表广大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D.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政治制度
【答案】C
【解析】回答本题时需要仔细阅读材料寻找材料的关键词来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材料中“听取和审议”“审查和批准”是关键词,这体现了全国人大对行政、检察、审判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所以答案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全国人大的最高监督权。
10.2011年7月6 日新华网载文指出,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私营企业达845.5万户,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74.4%。
中国民营经济总量已占到GDP的50%以上。
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总数超过1.8亿。
民营经济的发展说明( )
A.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B.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C.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民营经济的发展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解析】通过阅读材料可以明确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所以A错误;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所以B错误;材料主要体现民营经济的作用,所以答案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民营经济的作用。
11.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下列有利于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的有()
①注重社会公平,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②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变我国的分配制度
③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少居民税收支出
④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我们国家在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所以要想继续取得成就,需要继续坚持原来的制度政策。
并进一步完善,因此要使居民收入倍增,也需要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而不是改变分配制度,所以排除②,答案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完善收入分配相关知识。
12.2013年两会召开前夕,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先后联手以“我有问题问总理”为题向网友征集问题,听取民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这一做法()
A.保证了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利
B.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的唯一体现
C.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D.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
【答案】C
【解析】网友向总理提问,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政治权利,当然通过网络反映情况,咨询问题,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参与、表达的意愿和诉求,以及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知情权,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不是直接行使,所以A错误;B“唯一体现”的表述是错误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D是错误的,答案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民的民主权利。
13.下图说明了()
各民族自治区经济发展状况(GDP:亿元人均GDP:元)
B. 少数民族人们依法享有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
C. 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自治区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 少数民族发展经济主要靠中央政府的扶持
【解析】回答本题时需要仔细阅读并对比图表内容,图标主要是经济收入,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从1978年改革开放
以来,各民族自治区无论是总的生产总值还是人均收入都有了迅猛的增长,所以正确答案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状况。
14.2010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了56年的历程,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
这一制度()
①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能从根本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能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当然也包括少数民族同胞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了民族团结;人民代表大会可以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人民也可以通过行使监督权来监督,所以③不准确,排除,答案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
15.2013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将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各项政策,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
”这说明在
祖国统一的问题上( )
①我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绝不能动摇
②我国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③我们主张两岸和平发展
④我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在维护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争取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是必要时也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因为国家主权至高无上,所以排除④,答案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和平统一问题。
二、简答题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制定过程中,向社会征集了1万
余条意见和建议,并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的4次审议。
该法的出台,加强了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所学知识的哪些观点?(4分)
【答案】①全国人大拥有立法权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④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⑤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⑥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答满3点
4分)
【解析】回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材料,研究材料中的每一句话,然后回归教材寻找理论依据,因为设问是要回答“所学知识的哪些观点”,很宽泛,内容涵盖广,可以体现全国人大的知识、法律制定的知识、依法治国的知识、“征集意见”体现人民行使的权利等等,从这些方面回答即可。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法制和人民的权利的知识。
三、探究题
1.背景: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旗帜鲜明地提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尤其是进一步提出抓住“加快转
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指出了我省未来五年发展的主攻方向。
【经济探索】
材料一:2011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速度
【方法探索】
【答案】(1)与去年相比我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其中民营企业增幅最大;我省坚持多种经济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分)
(2)①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健全市场经济制度,为各种经济成分
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GDP总量;④坚持对外开放基
本国策,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4分)
【解析】(1)回答是需要仔细研究表格一,表格一反映了各类企业经济增长的情况,所以这就体现了广东省公有制、非公有制发展现状及坚持的经济发展原则,据此回答即可。
(2)通过阅读表格,可以看出是与江苏省的对比,,要加快经济发展,需要坚持经济方面的方针政策,还需要坚
持对外开放,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发展及经济制度的内容。
2.材料一:2007年至2011年我国城乡人均收入表(单位:元)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中的见面语言不断发生变化:20世纪70年代,打招呼“吃了吗?”,80年代。
打招呼“看电视了没有”,90年代,打招呼“搬新家没有?”如今到了21世纪,打招呼“买车没有?”“最近去哪
旅游了?”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表明了什么?(2分)
(2)你认为这种实际生活变化原因有哪些?(4分)
(3)请你针对材料一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4分)
【答案】(1)材料一说明我国城市和居民的人均收入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城乡差距比较大,许多民生问题还
有待解决。
材料二说明共同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2分)
(2)发生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坚持党
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③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④坚持了“四个尊重”的基本方针,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分)
(3)①我国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②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④完善住房医疗等社会福利保障等制度,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实行全民医保制度等。
(4分)
(答案注意要针对材料,建议要合理具体和可操作)
【解析】(1)“说明了什么”的问题是材料本身能体现什么问题,用规范的语言表述即可,材料一主要是说的城乡
人均收入,可以看出都是增长,但是城乡有差距;材料二从打招呼的语言的变化,可以看出人民的收入、国家的经济水平的变化,据此回答即可。
我们国家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很多,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党的道路和理论体系的指引,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的指引,从这些角度回答即可。
“建议”就是“做法”,材料一的主要问题是收入问题以及收入差距问题,这是经济方面的问题,所以要发展经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