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卷
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
共8页。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
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
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2.□□□□,□□□□。
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4.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
(秋瑾《满江红·小
住京华》)
5.《论语》一书言近旨远,可谓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之魂,自汉以来一直是学童的必读之书。
《论语·子罕》中孔子面对东流逝水,慨叹时光匆匆、往者不可复追的句子是:□□□□□,□□□□。
6.《赤壁》中诗人借助典故暗喻自己虽知兵,而生不逢时,借史实以吐胸中不平之气的千古名句是:□□□□□□□,□□□□□□□。
(《赤壁》杜牧)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了作者对人生际遇变化不定的
哲理性认识,反映了作者豪迈、达观的襟怀的词句是:□□□□□□,□□□□□□。
8.古代士子心中总有一份忠君报国的赤子之情,李贺曾描绘过大唐将士“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英雄豪情;辛弃疾也在《破阵子》中抒发过“□□□□□□□,□□□□□□□”的雄心壮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他是(朝代)著名文学家。
(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①翼然
..临于泉上者( ) ②佳木秀.而繁阴( )
③山肴野蔌.( ) ④树林阴翳.( )
11.文章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
化。
作者抓住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分)
1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
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
请写出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2分)
13.“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
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王①,帝第五子元杰也。
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
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②独俯首不视。
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
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③亦为假山未成,闻之
亟④毁焉。
(选自《纲鉴易知录》)
[注]①王:指益王赵元杰,字明哲。
②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
③帝:宋太宗。
④亟(jí):急切。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
①尝.于邸中为假山()②王强使.视之()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
16.结合原文,分析姚坦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后窗
何立文
⑴家里距学校大约三公里。
早上七点,儿子从地下室推出那辆旧自行车,透过后阳台窗玻璃,我目送儿子的白色校服慢慢消失在小区道路的拐角。
闭上眼睛,我能想象他弓着背蹬着自行车,出了小区西大门,在竹山路上汇入早起车流中的情景。
第一个红绿灯前,儿子单脚着地,一会儿,绿灯亮起,他左拐进入仙来大道,前行四五百米后右拐上五一大道,再往前行驶,拐入北湖路,
最后与众多白色校服一起涌入第四中学大门,在停车棚里锁好车子,背着沉重的书包爬上初中部教学楼四楼,开始一天的紧张学习。
⑵儿子上学的交通方式,我们想来想去,还是觉得骑自行车最好。
一来方便,二来借此锻炼身体。
尽管儿子遗传了我胆小谨慎的性格,从不违反交通规则,但频发的交通事故还是让我担忧。
碰上一个醉酒的或者情绪失控的司机,正常行走的人都往往遭殃,这种事情还少吗?我曾经把我的担忧告诉妻子,她总笑我杞人忧天,说要是这样,难道你打算天天接送?儿子一天天长大,总有一天离开我们去远方发展,这点独立自理能力都没有,能成吗?妻子虽然说得有理,我还是有点放不下。
⑶每天早上,儿子换鞋出门时,我总叮嘱他小心点,注意安全。
好在儿子对我的唠叨并没有表示反感,一面答应着,一面噔噔噔下楼去了。
有一件事说出来可能会觉得很好笑——儿子刚学会骑车,我教他横穿斑马线时下来推着车走。
我的理由是,车来车往的,这样更保险。
⑷下雨时,儿子试探着问,爸爸,可以送我一下吗?我正犹豫,妻子看了看外面说,这么点雨,自己披个雨衣骑车去。
儿子只好穿上雨靴,噔噔噔下楼去了。
透过玻璃,隔了几分钟,才看见儿子推出自行车,原来他在地下室罩好了雨衣再出来的。
密密雨丝中,儿子的黄色雨衣一扭一扭地,渐渐消失在小区马路的拐角。
我默念着,儿子,你慢点,雨天路滑,车来车往,眼睛灵活点。
突然又有点后悔,明明有车子,干吗不送一下呢?买了车子干什么的,不就图个方便吗?妻子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孩子正在长身体,吃这点苦算什么,应该锻炼锻炼。
她说得很在理,我上学时家里穷,雨靴都没有,不是光脚步行五公里去学校吗?可不知为什么,想象儿子吃力地蹬车的样子,我还是有点心酸。
雨越下越大。
一下子就模糊了视线。
雨刮器频繁滑动,为我暂时打开一个透明的空间。
气温还徘徊在十度以下,我打开空调,暖气回旋在狭小的车厢里。
再次想起儿子,我感到十分愧疚。
⑸放学时间到了,我一边准备晚饭,一边幻想着儿子收拾书包,下楼,开锁,上车,与同学说笑着出学校大门的情形。
抽油烟机的轰鸣把我的思绪拉回现实,饭菜准备好了,我守在后窗前,静静等待那个熟悉的身影。
直到看见儿子从小区马路的缓坡上拐下来,我才长吁一口气,朝客厅里的妻子喊,儿子回来了,开饭。
偶尔老师拖堂,迟迟未见儿子回来,我就干脆趴在窗台上张望。
邻居小孩陆陆续续回来了,儿子在哪儿呢?这会儿出了学校大门没?自行车没出什么问题吧?好容易看见儿子与他的自行车,便高喊:浩然,浩然,快点回家。
这小子倒好,天生一股子沉静,答应着,照例慢腾腾锁好车子,踩扁一个牛奶盒或者踢飞一颗石子,才咚咚咚上楼。
⑹有几次,不知为何,儿子回来很晚。
⑺我靠在窗台上,路灯下三三两两的人影闪过,背着书包的小学生,挎着皮包、塞着耳机的少女,头戴安全帽、骑着摩托车的
农民工……就是不见儿子和他的自行车。
他在哪呢?难道又是老师拖堂?还是他与同学在路上玩耍,忘记了时间?不可能,从进入初中起,儿子变得格外珍惜时间,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
他可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路上。
那么,难道他在路上摔跤了,或是被人碰倒了,受伤了?上星期的一天,他告诉我摔了一跤,说完,他挽起裤脚,给我看那青紫的伤处。
我一再叮嘱他要小心,可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不摔一跤吧?那么,他现在是否正一瘸一拐地推着自行车行走在晚归的人群中呢?
⑻我在后阳台上来回走着,朝窗玻璃哈气,反复写下儿子的名字。
不一会儿,那些字便模糊成一团水渍。
时钟滴答滴答地响着,最后,我真想下去看看,说不定真的在路上接着儿子了,还能帮他背书包、推车子。
妻子一边拖地一边说,再等等,没事的。
又过了几分钟,菜都要凉了,我推开后窗,终于看见儿子。
一切正常,儿子稍稍偏一下车头,自行车便轻巧地滑到地下室门前,我紧绷的神经才松弛下来。
⑼我借以容身守望儿子的地方,确切说应该是一个不到三平米的小阳台。
作为厨房的有效延伸,里面放满了大米、食用油、面条、米粉……可以说充满物质主义的气息。
可我喜欢待在这儿。
拉开窗帘,有时仰望灰暗的天空,看对面楼里的老头儿倚在阳台上抽烟,更多时候俯视小区里来来往往的人们,在这些人影中辨认那个熟悉的瘦小身影。
那是我血脉里回响的强音,从他身上,我总能看见自己遥远、模糊的童年。
⑽很多时候,我真的很感激这个后窗。
作为房子的一小部分,它朝北微微凸起,伸向天空,仿佛一只精巧的耳朵。
借助这只耳朵,我听风观雨,俯瞰地上的树木与花草,在市声中守候儿子的归来,安享世俗生活带给我的作为一个普遍父亲的爱与痛。
每个人都有秘密。
这个狭小空间里,存储着我太多难以言说的心事,若干年后,必将成为回忆的富矿。
耳朵与倾听,恰好构成一对生动的隐喻。
夜幕降临,视线所及处,我与儿子的身影重叠、交织。
⑾没想到,儿子似乎也洞悉了后窗的秘密。
每次出差,我拉着行李箱走上大路时,他总从窗户后面伸出头,叫爸爸。
平常日子,并不觉得这个音节有何异样,甚至忽略了它的存在,对儿子的称呼只是回之一个淡淡的“嗯”。
然而后窗里的一声爸爸,却成了我在外面无数个孤寂日夜的提神咖啡,耳畔响起时,总能熨平客居的寂寥,温暖周身血液。
⑿以前,对父母的牵挂总是不解,觉得自己在外面好好的,父母瞎操什么心呢?为人父了,才明白我们在父母的眼里永远是孩子。
光阴流逝,白发苍苍的他们可以视而不见。
⒀儿子渐渐长大,再过两年,身高可能就超过我了。
外面的世界属于他们,时间的脚步是挡不住的,羽翼丰满的一天他将离开我们,离开这个家,去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而我能想见那时的模样——一个须发皆白的父亲,安静地站在后窗,暮色苍茫中守候儿子的归来。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①杞.人忧天()②愧疚.()③水渍.()④模.样()
18.后窗中无数次的凝眸和情溢于中的想象展示无私而厚重的父
爱。
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最让你感动的两次。
(4分)
19.作者每天牵挂着孩子的安危,为什么还选择让孩子骑自行车上学呢?(3分)
20.成功的人物描写总是能捕捉到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细节,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请赏析下面句子的精妙之处。
(任选其一即可)(4分)
①我在后阳台上来回走着,朝窗玻璃哈气,反复写下儿子的名字。
不一会儿,那些字便模糊成一团水渍。
②我默念着,儿子,你慢点,雨天路滑,车来车往,眼睛灵活点。
突然又有点后悔,明明有车子,干吗不送一下呢?买了车子干什么的,不就图个方便吗?
21.一个不到三平米的小阳台,为什么作者说“若干年后,这个狭小空间必将成为回忆的富矿”?(4分)
22.我们本学期曾学过一篇描写父爱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和题目是什么?同是描写无私而厚重的父爱的文章,二者描写的角度有何不同?(4分)
23.这篇文章道出了天下为人父母者久郁于心而又无以表达于外的心声,也会帮助我们寻觅出生命中那些平实而温馨的记忆,你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4分)
(四)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
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24.本文选自古典文学名著《》,作者是小说家(1分)
25.开头的五个对偶句对黛玉作了精彩细致的描写,从中写出了黛
玉的什么特点?(2分)
26.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如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可
是她回答宝玉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
这是什么原因?(2分)
二、综合实践与作文(60分)
(一)综合实践(10分)
2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美国无臂女孩考克斯说:“双手可以做到的,我用脚一样可以做好。
”考克斯是美国跆拳道协会首位没有手臂的黑带高手。
考克斯不但能用双脚驾驶汽车,甚至用双脚在键盘上打字、弹钢琴。
考克斯说:“人们看到我没有手臂,并将此视为制约因素,但我要证明他们错了。
3岁时,我参加健身运动,6岁时学习踢踏舞,并成为模特。
我5岁能游泳,10岁开始练跆拳道,我所做的每件事都比人们想象的要好。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哪些感受?请写一段120字左右的文字发表你的看法。
(二)作文(50分)
28.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还有一支春天的歌
汪国真
有片草地我们都走过
有朵小花我们都记着
有个愿望我们都曾有过
有段往事我们都珍藏着
有过追求有过失落
有过平坦有过挫折
我们有过许多许多
还有一支春天的歌
其实,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一支春天的歌。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以“那一支春天的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作文(2)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群人在行走,每个人都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在缓慢而艰难地朝着目的地前进。
途中,有一个人心想:这个十字架实在是太沉重了。
他决定将十字架砍掉一块。
砍掉之后他的步伐也不由得加快了。
又走了很久,很久,他又砍去了两块。
这样一来,他一下子感到轻松了许多!于是,他毫不费力地就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
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又深又宽的沟壑!沟上没有桥,周围也没有路。
后面的人都慢慢地赶上来了,他们用自己背负的十字架搭在沟上,做成桥,从容不迫地跨越了沟壑。
他也想如法炮制,但他的十字架之前已经被砍掉了长长的一大截,根本无法做成桥帮助他跨越沟壑!
作文要求: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
1.不畏浮云遮望眼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4.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9.六一居士北宋或宋(共1分,每空0.5分)
10.(1)像鸟展翅的样子(2)茂盛(3)菜蔬(4)遮蔽(共2分,每小题0.5分)
11.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高霜浩,冬天水落石出。
或者答“野花、树木、风霜、水石。
”(共2分)
12.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或者答“引出后面的几幅图画”或答“为下文写‘太守醉’作铺垫。
”(共2分,从任何一个角度答即可)
13.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间乐,排遗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共3分)
示例①: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示例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14(1)曾经(2)让
15只看见了血山,哪里(怎能)看到假山?
16.结合原文(1分)姚坦关心百姓,敢于直言。
(1分)
17. qǐ○2jiù○3zì○4mú
18 ○1想象儿子上学路上情形。
○2幻想儿子放学时情形。
○3守候儿子回家○4儿子回来晚时内心的焦虑和担忧19.一来方便,二来借此锻炼身体即可。
也可以加上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20.(1)作者采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的手法,“走”、“哈”、“写”等几个动词生动形象的再现了焦虑地等待孩子回家的父亲形象,表现了父亲内心对儿子安全的忧虑和等待儿子焦虑的心理。
(2)作者采用心理描写的手法,细腻生动的表现了父亲对儿子冒雨骑车上学的的担忧及没有开车送儿子上学的愧疚和自责。
21.在这里作者可以听风观雨,俯瞰地上的树木与花草,在市声中守候儿子的归来,安享世俗生活带给他的作为一个普遍父亲的爱与痛。
22.朱自清,《背影》,《背影》是从孩子的角度去感知描写父爱,本文是从父亲的角度来展示父爱。
23.合理即可。
24.《红楼梦》、曹雪芹
25.这五个对偶句非常精彩,写出了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
26.因为黛玉发现贾母不喜欢女孩子读书,觉得自己说话失了口,她谨慎小心的性格使她在回答宝玉时改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