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荀况蚕赋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荀况蚕赋赏析
作品赏析
《蚕赋》的主旨是赞其功业,哀其不幸。
因而蚕以其功用而有特异出众的地位,即用之于庙堂之上。
据《礼记》中《祭义》和《月令》所载,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由三宫之夫人、世妇,亲自浴种,饲养。
收蚕后,由夫人、世妇亲自缥丝,染色,然后做成郊庙之服。
《蚕赋》以蚕喻贤士与《云赋》类似。
荀子主张以圣贤治国。
蚕的地位是尊贵的,蚕造福百姓,功被天下,但蚕的身世却是可悲的,功立而身废,事成而家败,这是作者在对社会现实做针贬。
荀况五篇赋形式基本相同,都是先问后答,前半段用四字句段落来形容描绘这个东西,后半段用反诘和陈述来解释这是个什么?
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
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作品正文
有物于此,(人蠡)(人蠡)(同“裸裸”)兮其状(1),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
礼乐以成,贵贱以分。
养老长幼,待之而后存。
名号不美,与暴为邻(2)。
功立而身废(3),事成而家败(4)。
弃其耆老(5),收其后世。
人属所利,飞鸟所害。
臣愚而不识,请占之五泰(6)。
五泰占之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屡化而不寿者与?善壮而拙老者与(7)?有父母而无牝牡者与?冬伏而夏游(8)?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9)。
复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
蛹以为母,蛾以为父。
三俯三起(10),事乃大已。
夫是之谓蚕理(11)。
作品注释
(1)■(lu%裸):同“倮”、“裸”,没有毛、羽的样子。
(2)与暴为邻:“蚕”(蚕)在古代与“憯”(通“惨”,残酷、狠毒
的意思)音近,所以这么说。
(3)身废:自身被废,指蚕把茧织成后自身被人煮杀。
(4)家败:家被破坏,指蚕茧被人们缫丝而尽。
(5)耆(q0 齐)老:老年人,指蚕蛾。
(6)占:推测。
五泰:字面意义是“五方通”,等于现在说“万事通”,这里是虚拟的人名,用来指一个无所不通的人。
古代常用这种方式来虚拟人名。
(7)拙老:不善于度过老年。
蚕蛾不但不善飞,而且口器退化而不取食,交尾产卵后便死去,所以说”拙老”。
(8)“游”字下当脱“者与”二字,因为”游”与上文押韵而与下文不押韵。
(9)前乱而后治:蚕开始结茧时吐的丝起固定蚕茧的作用而较为纷乱,后来吐的茧丝很有秩序,所以这么说。
(10)三:泛指多次。
俯:蛰伏,指蚕眠。
即蚕每次蜕皮前不食不动的现象。
蚕在生长过程中要蜕皮四次。
(11)本章韵脚:神、文、分、存、邻,真文旁转(“神”、“邻”属真部,其余属文部)。
废、败、世、害、泰,月部。
首、寿、老、牡、游,幽部。
治,之部。
暑、雨、父,鱼部。
起、已、理,之部。
作品译文
在这里有种东西,赤裸裸啊它的形状,屡次变化奇妙如神,它的功德覆盖天下,它为万代修饰人文。
礼乐制度靠它成就,高贵卑贱靠它区分。
奉养老人抚育小孩,依靠了它然后才成。
它的名称却不好听,竟和残暴互相邻近。
功业建立而自身被
废,事业成功而家被破坏。
抛弃了它的老一辈,收留了它的后一代。
它被人类所利用,也被飞鸟所伤害。
我愚昧而不知道,请万事通把它猜一猜。
万事通推测它说:这东西是身体像女人一样柔美而头像马头的吗?是屡次蜕化而不得长寿的吗?是善于度过壮年而不善于为年老图谋的吗?是有父母而没有雌雄分别的吗?是冬天隐藏而夏天出游的吗?它吃桑叶而吐出细丝,起先纷乱而后来有条不紊。
生长在夏天而害怕酷暑,喜欢湿润却害怕雨淋。
把蛹当作为母亲,把蛾当作为父亲。
多次伏眠多次苏醒,事情才算最终完成。
这是关于蚕的道理。
——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