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氨基酸代谢

合集下载

植物对氨基酸的吸收机制

植物对氨基酸的吸收机制

植物对氨基酸的吸收机制目前,有关植物对氨基酸的吸收机制还存在一些难点.VerNooy等指出,高等植物氨基酸营养的吸收机理研究存在3个主要障碍:多数氨基酸在细胞内的快速代谢、介质中pH 值对氨基酸带电性的影响和氨基酸在细胞壁及细胞膜组分上的可能结合.他们认为,由于不同试验采用的氨基酸和植物组织各有差异,因此其吸收机制应该有所不同.张夫道等用无菌培养液研究发现,水稻根表面不存在谷草转氨酶、氨基分解酶和脱碳酸酶,从而认为氨基酸是以分子状态进入稻株体内.此后,chapin等、Nash0lm等和Thorntonlj 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研究结果.植物对氨基酸的吸收是一个主动吸收过程,受载体调节,并与能量状况有关,同时受介质中pH和温度的影响.罗安程等研究发现,水稻对甘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的吸收均符合米氏方程,氨基酸的吸收具有主动吸收特征,吸收的动力学参数因氨基酸种类而异.加入NH4+和N03-对氨基酸的主动吸收方式都没有影响.Thornton进行了pH值、去叶及去叶后添加蔗糖或葡萄糖对黑麦草吸收氨基酸的试验研究,结果证实谷氨酸的吸收受能量制约,且与质子共同运输.也有研究认为氨基酸的吸收受呼吸影响,吸收载体对D型或L型异构体具有选择性,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且载体对L型氨基酸的吸收远高于D型氨基酸.酰胺本身就是一种载体,在酰胺中又以谷氨酰胺最重要.schobert等研究认为,蓖麻幼苗对中性氨基酸的吸收和运输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载体.氨基酸进入植物体后,可通过转氨基、脱氨基作用及其他过程加以同化.无菌条件下,14 C甘氨酸进入水稻幼株后能通过转氨基和脱氨基作用转化为其他氨基酸,而且氨基酸的代谢转化是在新生器官的同化组织中进行.在甘氨酸水培条件下,稻根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高于NH4+ -N 水培的水稻,表明水稻吸收的氨基酸很大部分在根内即发生转氨基作用而被同化,而且甘氨酸水培的水稻叶片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明显高于NH4+ -N水培的水稻,说明水稻根部吸收的氨基酸可能有部分上升到叶片脱氨基后同化.用15N-甘氨酸和亮氨酸研究稻苗植株内的分布发现,根部的氮原子百分数都明显高于茎、叶部的水平,说明外源氨基酸进入植株初期首先聚集在根部,然后再运输到植株的其他部位,而不是一开始就在植株均匀分布.氨基酸在植物体内是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在不同器官之间运输.氨基酸的再分布需要质膜上载体的活化.基于底物的专一性和亲和性,及其在植物体内表达方式的差异,一些独特的载体具有不同的功能.氨基酸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及其分配随所研究的植物材料及氨基酸种类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借助于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充分了解植物吸收氨基酸后体内的运转及分配方式,但是由于氨基酸在植物体内被吸收后的多次分配及其代谢的复杂性,其中一些中间代谢过程.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氨基酸的代谢与控制(1)

氨基酸的代谢与控制(1)
DS
PEP+EP
DS
优先合成 切断或减弱 支路代谢 解除反馈调 节的代谢流 AS
DAHP CA
PT AS
DAHP
CA
PT
CM
PD
CM
PPA Tyr
氨茴酸
TS
PPA
PD
氨茴酸
TS
Phe 野生型
Trp
Tyr
Phe
Trp
色氨酸产生菌 30
PEP+EP
DS
PEP+EP
DS
DAHP
CM PD
DAHP
CM
CA
HD
Hom
Met Thr TD Ile Hom高产菌
16
Thr TD
Met
Ile
ILe高产菌

在谷氨酸棒杆菌、黄色短杆菌等微生物中, 天冬氨酸激酶是单一的,并受Lys和Thr的协 同反馈抑制。反馈调节易于解除,使育种简 单化,故常用作氨基酸发酵育种的出发菌株。
17
二、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机制及代谢调节
20



大肠杆菌、粗糙脉胞菌等许多微生物中, 有三种DAHP合成酶的同功酶。 在枯草芽孢杆菌中却只有一种DAHP合成 酶,受顺序反馈抑制。 在氢极毛杆菌中也有一种DAHP合成酶, 可能受积累反馈抑制。
21
谷氨酸棒杆菌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及调节机制
部分抑制 I R A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4-磷酸赤藓糖
L-天冬氨酸

天冬氨酰磷酸

天冬氨酰半醛

L-高丝氨酸


二氢吡啶-2,6-二羧酸
⑨ 二氨基庚二酸
L-苏氨酸

氨基酸代谢

氨基酸代谢
7
三、营养必需氨基酸决定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1、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 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8种):
缬 异亮 亮 苯丙 蛋 色 苏 赖 Val、 Ile、Leu、 Phe、 Met、Trp 、Thr、Lys 携一 两 本 淡 色 书 来
临床意义:ALT在肝组织含量高,急性肝炎 患者血清ALT升高。
谷氨酸 + 草酰乙酸 ASTa-酮戊二酸 +天冬氨酸 临床意义: AST在心肌组织含量较高,心肌 梗死患者血清AST可升高。
43
3、特点 *只有氨基的转移,没有游离氨的生成
* 催化的反应可逆
4、生理意义 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途径
组胺 色胺 酪胺 尸胺
24
• 假神经递质(false neurotransmitter)
某些物质结构与神经递质结构相似,可取代正 常神经递质从而影响脑功能,称假神经递质。
苯乙胺
苯乙醇胺
酪胺
β-羟酪胺
• β-羟酪胺和苯乙醇胺结构类似儿茶酚胺,它们 可取代儿茶酚胺与脑细胞结合,但不能传递神经 冲动,使大脑发生异常抑制。
41
P186
2、转氨酶及辅酶 转氨酶的辅酶是磷酸吡哆醛
体内存在多种转氨酶,以L-谷氨酸与a酮酸的转氨酶最为重要。如:丙氨酸氨基转 移酶( ALT ,又称谷丙转氨酶,GPT)和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又称谷草转 氨酶,GOT )。
42
P186
谷氨酸 + 丙酮酸 ALTa-酮戊二酸 + 丙氨酸
Digestion, Absorption and Putrefaction of Proteins

大学生物化学-氨基酸的代谢

大学生物化学-氨基酸的代谢

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合成酶
谷氨酸和谷氨酰胺是氨的收集点
(2)谷氨酰胺的去向
到肝脏:生成尿素及含N化合物
到肾脏:铵盐
谷氨酰胺
氨+谷氨酸
谷氨酰胺酶
到各组织:直接利用(如合成核苷酸)
(脑、肌肉)
(肝、肾)
尿素、铵盐等
临床上用谷氨酸盐 降低血氨
(二)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肌肉
血液

氨基酸 α-酮酸
α-酮戊 二酸
精氨酸代琥 珀酸裂解酶
(CH2)3 ATP+Asp
(CH2)3 COOH
CHNH2
AMP + PPi CHNH2
COOH
COOH
瓜氨酸
精氨酸代
NH2
琥珀酸
COOH CH CH COOH
延胡索酸
精氨酸酶
(CH2)3 CHNH2
入线粒体循环使用
H2O
NH2 COOH
C O 鸟氨酸
NH2
尿素
NH2 C NH NH (CH2)3
二、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氨基酸脱羧酶(辅酶:PLP) 生成相应的胺
R
H
H C NH2 + O C
COOH
R'-P H2O
R-CH2-NH2 H
OC
R'-P
H2O
R
H C N CH R'-P
COOH
R
CO2
H C N CH R'-P
H
第三节 氨的代谢
Metabolism of Ammonia
一、氨的来源和去路 二、体内NH4+的转运 三、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 or 尿素循环)

氨基酸代谢A

氨基酸代谢A
如羧肽酶A、羧肽酶B、氨基肽酶、 二肽酶等;⑵ 肽链内切酶:如胰基酸。
6
二、氨基酸的吸收
主要在小肠进行,是一种主动转运 过程,需由特殊载体携带。转运氨 基酸进入细胞时,同时转运入Na+。
除此之外,也可经γ-谷氨酰循环进 行。需由γ-谷氨酰基转移酶催化, 利用谷胱甘肽(GSH),合成γ-谷 氨酰氨基酸进行转运。消耗的GSH可 重新再合成。
氨基酸的
分解代谢
脱羧基作用 → CO2 + 胺 一般分解代谢→
酮酸
脱氨基作用 → NH3 + α-
9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脱氨基,即
氧化脱氨基,联合脱氨基和非氧化脱 氨基。
(一)氧化脱氨基:反应过程包括脱氢 和水解两步。
-2H
+H2O
R-CCOHC(OONHH2)+ CNOHO3H → R-C(=NH)COOH → R-
41
二、一碳单位的代谢
Metabolism of one carbon unit (一)一碳单位的定义和化学结构: 一碳单位(one carbon unit)是指只含一个
碳原子的有机基团,这些基团通常由其载 体携带参加代谢反应。 常见的一碳单位有甲基(-CH3)、亚甲基或 甲烯基(-CH2-)、次甲基或甲炔基(=CH) 、 甲 酰 基 ( -CHO ) 、 亚 氨 甲 基 ( CH=NH)、羟甲基(-CH2OH)等。
Leu 由于酪氨酸在体内需由苯丙氨酸
为原料来合成,半胱氨酸必需以 蛋氨酸为原料来合成,故这两种 氨基酸被称为半必需氨基酸。
4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5
一、蛋白质的消化 (一)胃中的消化: 胃蛋白酶水解食物蛋白质为多肽、

生化-氨基酸代谢知识点整理

生化-氨基酸代谢知识点整理

生化-氨基酸代谢知识点整理●氨基酸降解●对于大多数氨基酸而言,其降解第一步反应通常是依赖于PLP转氨基●多数氨基酸是通过脱掉氨基形成α-酮酸进行降解的,随后脱掉的氨基可以重新参与新氨基酸的合成、形成酰胺将氨基储存起来、形成铵盐、进入尿素循环;a-酮酸则可以参与脂肪的合成经过葡萄糖异生合成葡萄糖或者进入TCA循环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氨基酸降解,是生物体的一种主动行为,是生物体利用氨基酸的又一种方式。

●过程●脱氨作用●氧化脱氨基作用●是以谷氨酸脱氢酶(该酶可用NAD+或者NADP+作为辅因子,该酶催化的反应能够产生NH4+,该酶催化谷氨酸转化为a-酮戊二酸)为主的脱氨方式●谷氨酸脱氢酶广泛存在于不同生物体中的各种细胞和组织中,因此氧化脱氨以及联合脱氨是氨基酸降解的主要方式●转氨基作用●由转氨酶(辅酶磷酸吡哆醛)催化●联合脱氨作用●动物体中,联合脱氨作用(以嘌呤核苷酸循环为核心)是氨基酸降解的主要脱氨方式●联合脱氨是转氨作用、氧化脱氨的结合方式,即在转氨酶的作用下,多数氨基酸将其氨基转移给α-酮戊二酸,产生谷氨酸与相应的酮酸,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发生氧化脱氨基作用产生α-酮戊二酸和氨离子,氨离子进入尿素循环。

●嘌呤核苷酸循环是指次黄嘌呤核苷酸(IMP)与天冬氨酸反应产生腺苷酰琥珀酸,后者被腺苷酰琥珀酸裂合酶催化产生腺嘌呤核苷酸(AMP)和延胡索酸,而后AMP水解脱氨,形成IMP,IMP继续参与上述反应的过程。

●非氧化脱氨基作用●脱酰胺基作用●脱羧反应●直接脱羧基作用●羟化脱羧基作用●降解产物的去向●氨的代谢转变●重新合成氨基酸●生成谷氨酰胺●生成铵盐●通过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鸟氨酸循环(尿素循环)●部位:部分发生在线粒体中,部分发生在细胞质中●参与尿素循环的酶有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鸟氨酸转氨甲酰酶、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精氨基琥珀酸裂合酶(也叫精氨琥珀酸酶)和精氨酸酶,生成的脲中1个氮原子来自谷氨酸氧化脱掉的氨,1个氮原子来自天冬氨酸的氨基,碳骨架来自氨甲酰磷酸。

13氨基酸代谢2013

13氨基酸代谢2013

http://www.genome.jp/kegg/pathway.html
2014-3-4
3
2014-3-4
4
1、氨基酸的来源: 蛋白质降解和生物合成
2、氨基酸的降解
3、氨基酸衍生物
2014-3-4
5
1、氨基酸的来源-1
小肠
Proteolysis of dietary proteins in the stomach and lumen of the small intestine releases free amino acids into the bloodstream.
溶酶体
Proteolysis of proteins that move through the endocytic pathway takes place in the lysosomes of all cells.
蛋白酶体
Controlled proteolysis of ubiquitin-tagged intracellular proteins takes place in the proteasomes of all cells.
2. Cyclin destructive boxes: specific amino acid sequences that mark cell-cycle proteins for destruction.
3. PEST sequences: proteins rich in proline, glutamic acid, serine and threonine.
The essential amino acids cannot be made by humans and must be obtained in the diet.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及对生物体的意义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及对生物体的意义

《生物化学》作业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及对生物体的意义班级学号姓名摘要有人说,人就是一堆蛋白质。

这个说法虽然说夸张了点,但是也说明了蛋白质在人体以及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在生物体的降解代谢过程中,蛋白质代谢十分重要,所谓蛋白质代谢,是指已有蛋白质的降解和新蛋白质的合成。

体内蛋白质不断降解,又不断合成,二者处于动态平衡中。

蛋白质代谢使各种蛋白质得到自我更新,也使细胞中蛋白质组分得到转换,这对于机体新组织、细胞形成及机体生长发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进一步分解或做为能源或转化为其它氮化物合成前体,因此蛋白质的代谢实质上就是氨基酸的代谢。

下面简单地讨论一下各种氨基酸的代谢过程及意义。

氨基酸的分类氨基酸(amino acid):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称。

生物功能大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构成动物营养所需蛋白质的基本物质。

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连在α-碳上。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一类含有羧基并在与羧基相连的碳原子下连有氨基的有机化合物,目前自然界中尚未发现蛋白质中有氨基和羧基不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氨基酸。

人体内蛋白质主要由20中氨基酸组成。

谷氨酸Glutamicacid Glu E赖氨酸Lysine Lys K精氨酸Arginine Arg R组氨酸Histidine His H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及意义一、体内氨基酸的动态平衡:(一)氨基酸的来源与去路:1、氨基酸的来源:①食物消化吸收;②组织蛋白分解;③营养非必需氨基酸合成等。

2、氨基酸的去路:①合成组织蛋白;②转变为非蛋白含氮物质。

③氧化分解或转化为糖或脂肪。

蛋白质降解成氨基酸后,氨基酸可通过脱氨基和脱羧基作用进一步分解。

二、氨基酸脱氨基作用α-氨基酸分子上的氨基被脱去生成α-酮酸和氨的化学反应,称氨基酸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主要包括氧化脱氨基、转氨脱氨基、联合脱氨基等,这是氨基酸主要的转化方式。

氨基酸代谢

氨基酸代谢

胺类 入肝(单胺氧化酶或 二胺氧化酶)
门静脉吸收
-羟化 假神经递质 (苯乙醇胺、 -羟酪胺)
胺类 相应的醛 相应的酸 解毒
脱氨生成氨 RCH(NH2)COOH RCH2COOH+NH3 NH3 C=O 2NH3+CO2 NH3
NH3
NH4+
O C-COOH R
氧化供能
转变成糖或脂类
(一)再氨基化为氨基酸
(二)转变为糖或脂
生糖氨基酸:可在体内转变成葡萄糖的氨基酸 生酮氨基酸:可在体内转变成酮体的氨基酸 生糖兼生酮氨基酸:二者皆可转变的氨基酸
类别
生糖氨基酸
氨基酸
Gly、Ser、Val、His、Arg、Cys、Pro、OHPro、 Ala、Glu、Gln、Asp、Asn、Met Leu、Lys Ile、Phe、Tyr、Thr、Trp
nucleotide
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的一种特殊的联合脱氨 基作用方式。 在骨骼肌和心肌中,由于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 较低,而腺苷酸脱氨酶(adenylate deaminase)的 活性较高,故采用此方式进行脱氨基。
嘌呤核苷酸循环
转氨酶
GOT
二 .酮酸( ketoacid)的代谢
经氨基化生成非必需氨基酸
第八章 氨基酸代谢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氨的代谢 个别氨基酸代谢
代谢概况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维持、参与、供能
1. 是构成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维持组织细 胞的生长、更新和修补。-最重要的功能 2. 参与物质代谢及生理功能的调控。 如转运、凝血、免疫、记忆、识别等均与 蛋白质有关。 3. 氧化供能。

氨基酸代谢特点与要求

氨基酸代谢特点与要求

2021年1月8日星期五
4
氨基酸代谢特点和要求
2、蛋白质的需要量 成人每日最低需要量: 30~50g/d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每日需要量: 80g/d
蛋白质生物氧化产能4 kcal/g。 蛋白质氧化提供的能量只占机体需要量的10-15%。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2021年1月8日星期五
2021年1月8日星期五
7
氨基酸代谢特点和要求
2021年1月8日星期五
8
氨基酸代谢特点和要求
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复习)
(一)蛋白质的消化 水解肽键部位:
1、主要的酶类:
内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
(内部肽键)
外肽酶:氨基肽酶、羧基肽酶 (肽链两端水解肽键)
2021年1月8日星期五
1
氨基酸代谢特点和要求
主要内容
一、机体蛋白质的作用 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三、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四、一碳单位与AA代谢(自学) 五、氨基酸与生物活性物质
2021年1月8日星期五
2
氨基酸代谢特点和要求
一、机体蛋白质的作用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维持组织细胞的生长,更新和修补 2、氧化供能 3、氨基酸为含氮化合物的合成提供氮源
19
氨基酸代谢特点和要求
2、转氨作用
转氨酶催化,α-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的酮基碳原子 上,原来的α-氨基酸生成相应的α-酮酸,而原来的α-酮酸则 形成了相应的α-氨基酸——转氨基作用或氨基移换作用。
2021年1月8日星期五
20
氨基酸代谢特点和要求
2021年1月8日星期五
21
氨基酸代谢特点和要求
•接受氨基的主要酮酸:丙酮酸 -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

氨基酸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

氨基酸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

氨基酸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它们在体内通过代谢途径被分解为能量、葡萄糖和其他代谢产物。

氨基酸的分解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

以下是氨基酸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1. 转氨基酸代谢(Transamination):这是氨基酸分解的初始步骤之一,通过此过程,氨基酸的α-氨基基团被转移至α-酮酸上,形成新的氨基酸和酮酸。

转氨基酶是催化这一过程的酶。

最常见的转氨基酸是谷氨酸,它接受多种氨基酸的氨基基团。

2. 脱羧反应(Decarboxylation):氨基酸的α-酮酸部分接受氨基基团后,可能进一步发生脱羧反应。

这个过程涉及酶的催化,导致α-酮酸失去一个羧基,产生相应的酮。

这一步骤通常伴随着能量的产生。

3. 尿素循环(Urea Cycle):在氨基酸分解的过程中,产生的氨基基团会形成尿素,通过尿素循环排出体外。

尿素循环主要发生在肝脏中,其中包括多个酶催化的反应,将氨基基团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尿素。

4. 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的产生:某些氨基酸经过转氨基酸代谢和脱羧反应后,形成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

这些代谢产物进一步进入三羧酸循环(TCA循环)产生能量,或者用于脂肪酸合成。

5. 胱氨酸代谢:胱氨酸是一种含有硫的氨基酸,它在体内参与许多重要的代谢途径。

在氨基酸分解中,胱氨酸可以被降解为丙酮酸和一种含有硫的代谢产物——丙硫醇。

6. 酮体生成:某些氨基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可以进一步生成酮体,如β-羟基丁酸、乙酰丙酮等。

酮体是一种可以用于供能的代谢产物,尤其在餐后或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时,它们可以成为脑和其他组织的能量来源。

7. 葡萄糖生成:在氨基酸分解的过程中,一部分代谢产物如丙酮酸、乙酰辅酶A等可以通过葡萄糖新生途径转化为葡萄糖。

这对于在低血糖状态下提供能量至关重要。

这些代谢途径共同构成了氨基酸在体内的分解过程,为维持生命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能量和代谢产物。

这些产物不仅能够满足细胞的能量需求,还可以参与脂质合成、糖新生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

氨基酸代谢.

氨基酸代谢.

NH3
OH-
碱性易吸收
NH4 +
H+ 酸性易排出
2. 血氨的去路
① 在肝内合成尿素,这是最主要的去路 ② 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及其它含氮化合物
③ 合成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合成酶
谷氨酸 + NH3
谷氨酰胺
ATP
ADP+Pi
④ 肾小管泌氨
分泌的NH3在酸性条件下生成NH4+,随尿排出。
去路
1、合成尿素 场所:肝脏
a、概念
在排尿动物体内由 NH3合成 尿素是在肝脏 中通过一个循环机制完 成的,这一个循环称为 尿素循环。
b、总反应和过程
NH3+CO2+3ATP+天冬氨酸+2H2O NH2-CO-NH2 + 2ADP +2+ AMP +PPi+延胡索酸
鸟 氨 酸 循 环
胞液
O
NH2-C-NH2
尿素
鸟氨酸
H2O 精氨酸
• 生理意义 谷氨酰胺是氨的解毒产物,也是氨的储
存及运输形式。
2、合成谷氨酰胺
NH3 + 谷AA
谷氨酰胺合成酶 谷氨酰胺酶
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是体内氨的运输和储存形式
3、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和含氮化合物
NH3 + α-酮酸
氨基酸
问题: 氨的代谢去路有哪些? 机体解除氨毒的措施有哪些? 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NH3
谷氨酰胺
脑内α-酮戊二酸


TTAACC



问题:以下哪些措施可用于治疗血氨中毒? (1)限食高蛋白 (2)肥皂液洗肠 (3)弱酸液灌肠 (4)静脉滴注精氨酸 (5)服谷氨酸药剂

氨基酸代谢专业知识

氨基酸代谢专业知识
定义:指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对应α-酮酸过程。
脱氨基方式:
氧化脱氨基 转氨基作用 联合脱氨基 非氧化脱氨基
氨基酸代谢专业知识
第20页
(一)氧化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在酶催化下氧化脱氢,同时释放出游离氨 过程。
反应过程:
(1)氨基酸脱氢生成亚氨基酸 (2)亚氨基酸自发水解生成α-酮酸
氨基酸代谢专业知识
第21页
氨基酸代谢专业知识
第44页
①氨甲酰磷酸合成
此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由氨甲酰磷酸合成酶 (carbamoyl phosphate synthetase, CPS)催化, 反应不可逆。
氨基酸代谢专业知识
第45页
②瓜氨酸合成
在线粒体内进行,由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ornithine carbamoyl trans-ferase, OCT)催 化,将氨甲酰基转移到鸟氨酸-氨基上,生成瓜氨 酸。
葡萄糖 尿素


尿素循环

生 NH3
丙酮酸
谷氨酸
丙氨酸
α-酮戊二酸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第41页
2. 谷氨酰胺运氨作用
主要是从脑、肌肉等组织向肝或肾运氨。
NH3 + ATP ADP + Pi
COOH
CH2 CH2 CHNH 2 COOH
Glu
Gln合成酶 (脑、肌肉)
谷氨酰胺酶 (肝、肾)
NH3
抽血化验若转氨酶比正常水平偏高则有可能肝组织 有炎症,受损破裂,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肝细胞内转 氨酶进入血液。(结合乙肝抗原等指标深入确定是什么原
因引发)
氨基酸代谢专业知识
第28页
3. 转氨基作用生理意义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它们不仅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也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入手,探讨其在人体中的意义及相应的生化途径。

让我们了解氨基酸的基本结构。

氨基酸包含一个氨基基团(NH2)、一个羧酸基团(COOH)以及一个特定的侧链(R基团)。

根据不同的侧链结构,氨基酸可以分为20种不同的类型。

这些氨基酸在人体中具有多种功能,如构建蛋白质、合成酶和激素等。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中。

当机体需要能量时,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会被分解为氨基酸,然后进入血液循环。

这些氨基酸通过肝脏的代谢途径被分解为能量和废物。

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氨基基团转氨作用和尿素循环。

氨基基团转氨作用是指氨基酸的氨基基团与另一种有机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氨基酸和酮酸。

这一过程需要酶的催化作用,而且每种氨基酸对应的转氨酶是特异性的。

通过氨基基团转氨作用,氨基酸的氨基基团可以转移到其他代谢途径,进一步产生能量或合成其他物质。

另一种重要的代谢途径是尿素循环。

尿素循环是一种将氨基酸中的氨基基团转化为尿素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氨基基团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尿素,然后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尿素循环不仅可以排除体内过量的氨基酸和氨基基团,还可以维持体内氮平衡。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除了产生能量外,还与体内其他代谢途径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氨基酸可以被转化为葡萄糖,以满足能量需求。

而其他一些氨基酸则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代谢反应转化为脂肪酸,用于合成脂肪。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还与体内的氨基酸供需平衡密切相关。

当体内摄入的氨基酸过多时,肝脏会通过抑制氨基酸的合成来调节供需平衡。

而当体内氨基酸不足时,肝脏则会通过分解肌肉蛋白质来提供氨基酸。

总结起来,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提供能量,还参与到其他代谢途径中,维持体内的氮平衡和供需平衡。

了解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植物和微生物可以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转化为氨
在闪电时, 高压放电催化N 的氧化, 与大气中的O 在闪电时 , 高压放电催化 2 的氧化 , N2 与大气中的 2 反 应生成生物可利用的硝酸盐( 和亚硝酸盐( 应生成生物可利用的硝酸盐(NO3-)和亚硝酸盐(NO2-), 同时随雨水进入土壤。 同时随雨水进入土壤。大多数植物和微生物含有硝酸盐还原酶 和亚硝酸盐还原酶,它们催化氮氧化物还原为氨。 和亚硝酸盐还原酶,它们催化氮氧化物还原为氨。
将N2还原为氨称之固氮。生物圈中大多数固氮工作都是靠少数 还原为氨称之固氮。 几种能够合成复杂固氮酶的微生物和藻类进行的。 几种能够合成复杂固氮酶的微生物和藻类进行的 。 固氮酶可以催 转化为两分子的NH3 。 固氮酶存在于与许多植物 , 例如大豆 、 固氮酶存在于与许多植物, 例如大豆、 化 N2 转化为两分子的 蚕豆、豌豆、苜蓿和红花草等豆科植物根瘤共生的根瘤菌中。 蚕豆、豌豆、苜蓿和红花草等豆科植物根瘤共生的根瘤菌中。 N2也可以被生活在土壤中特殊细菌和生活在有水环境中的蓝 细菌固定。大多数植物需要来自环境中已固定的氮。 细菌固定。大多数植物需要来自环境中已固定的氮。
14.6 尿素循环将氨转化为尿素
由于氨能渗透过许多生物膜, 由于氨能渗透过许多生物膜,对细胞来说氨是毒性很强的物 质,所以通常细胞内氨的浓度都维持在很低的水平。 所以通常细胞内氨的浓度都维持在很低的水平。 不同动物排泄废氮有不同的途径,许多水生动物, 不同动物排泄废氮有不同的途径,许多水生动物,例如鱼可 以通过鳃直接排氨,排出的氨随时被周围的水冲洗掉。 以通过鳃直接排氨,排出的氨随时被周围的水冲洗掉。 生活在陆地上的大多数脊椎动物可以将废氮转化为毒性很小 生活在陆地上的大多数脊椎动物可以将废氮转化为毒性很小 的尿素,通过血液转运到肾脏,作为尿的主要成分被排泄掉。 的尿素,通过血液转运到肾脏,作为尿的主要成分被排泄掉。 鸟和许多爬行动物可以将过量的氨转化为尿酸排泄掉, 鸟和许多爬行动物可以将过量的氨转化为尿酸排泄掉 , 尿 酸也是鸟、爬行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嘌呤核苷酸降解的产物。 酸也是鸟、爬行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嘌呤核苷酸降解的产物。 对于哺乳动物,尿素的合成几乎都是发生在肝脏中。尿素是 对于哺乳动物,尿素的合成几乎都是发生在肝脏中。 称为尿素循环 鸟氨酸循环)的一系列反应的产物。 尿素循环( 称为尿素循环(鸟氨酸循环)的一系列反应的产物。
氨基酸转运和尿素循环
鸟氨酸循环
P310
1、游离的氨被激活形成氨甲酰磷酸 、
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由氨甲酰磷酸合成酶 催化的反应中,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 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由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催化的反应中, 碳酸氢盐和ATP合成氨甲酰磷酸 。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 是 合成氨甲酰磷酸 氨 、 碳酸氢盐和 合成 氨甲酰磷酸。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是 肝线粒体中最丰富的酶之一,占线粒体基质内总蛋白质的20% 肝线粒体中最丰富的酶之一,占线粒体基质内总蛋白质的 % 以上。 以上。 首先由碳酸氢盐与ATP的γ-磷酸形成碳酰磷酸,然后氨 的 磷酸形成碳酰磷酸 磷酸形成碳酰磷酸, 首先由碳酸氢盐与 取代磷酸形成氨甲酸,最后通过第二个ATP分子的γ-磷酸转 分子的γ 取代磷酸形成氨甲酸 , 最后通过第二个 分子的 磷酸转 移形成氨甲酰磷酸。 移形成氨甲酰磷酸。
14.4蛋白质的降解 14.4蛋白质的降解
1、蛋白质降解的特性
2、蛋白质降解的反应机制 (1)溶酶体无选择的降解蛋白质 (2)泛肽(Ubiguitin)给选择的蛋白质加以标记 3、蛋白质的周转的特性
14.5 氨基酸分解代谢常开始于脱氨作用 氧化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分解代谢常开始于脱氨作用氨基酸分解代谢常开始于脱氨作用,氨基酸脱氨有几种方式, 氨基酸分解代谢常开始于脱氨作用,氨基酸脱氨有几种方式,但其中最
精氨琥珀酸裂解酶的催化下裂解为精氨酸和 (3)精氨琥珀酸在精氨琥珀酸裂解酶的催化下裂解为精氨酸和 )精氨琥珀酸在精氨琥珀酸裂解酶的催化下裂解为精氨酸 延胡索酸, 延胡索酸,生成的延胡索酸可以转换为葡萄糖
(4)在尿素循环最后一步反应中,精氨酸酶催化精氨酸的胍基 )在尿素循环最后一步反应中,精氨酸酶催化精氨酸的胍基 水解生成鸟氨酸和尿素 生成的鸟氨酸又被转运到线粒体内, 水解生成鸟氨酸和尿素 生成的鸟氨酸又被转运到线粒体内, 与氨甲酰磷酸缩合反应开始另一轮尿素循环。 与氨甲酰磷酸缩合反应开始另一轮尿素循环。
5 、转氨酶催化α-氨基酸和α-酮酸的可逆相互转换 转氨酶催化α 氨基酸和α
谷氨酸的氨基在转氨酶的催化下可以转移给许多α 酮酸 酮酸。 谷氨酸的氨基在转氨酶的催化下可以转移给许多α-酮酸
14.2 许多非必需氨基 酸可直接由糖代谢中 的中间代谢物合成
14.3 细菌和植物合成动物所必需的氨基酸
动物所必需的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都是根据细菌实验得出的。 动物所必需的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都是根据细菌实验得出的 。 绝大 多数植物也可通过类似途径合成这些氨基酸。 多数植物也可通过类似途径合成这些氨基酸。(见P340 )
2、 尿素循环本身是由 步酶促反应组成 、 尿素循环本身是由4步酶促反应组成
(1)尿素循环的第一个反应是发生在线粒体内,在鸟氨酸转氨 )尿素循环的第一个反应是发生在线粒体内, 甲酰酶的催化下 的催化下, 甲酰酶 的催化下 , 氨甲酰磷酸的氨甲酰基被转移到尿素循环的 中间代谢物鸟氨酸分子上,形成瓜氨酸 瓜氨酸。 中间代谢物鸟氨酸分子上 ,形成 瓜氨酸 。 然后瓜氨酸被转运出 线粒体,同时鸟氨酸被转运到线粒体内。 线粒体,同时鸟氨酸被转运到线粒体内
固氮酶通常是由两个蛋白成分组成的, 固氮酶通常是由两个蛋白成分组成的,一个含有 通常是由两个蛋白成分组成的 铁,另一个含有铁和钼。由于两个金属蛋白对O2高 另一个含有铁和钼。由于两个金属蛋白对O 度敏感,与氧接触就会失活。所以在固氮生物内, 度敏感,与氧接触就会失活。所以在固氮生物内, 固氮酶都是与氧隔绝的。 固氮酶都是与氧隔绝的。 例如厌氧菌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固氮, 例如厌氧菌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固氮, 在豆科的根瘤内, 在豆科的根瘤内,豆血红蛋白结合氧并使它的浓度 在根瘤菌固氮酶直接作用的环境下保持在非常低的 水平。 水平。 在固氮酶的作用下, 还原为NH3,同时 +也 同时2H 在固氮酶的作用下,N2还原为 被还原为H 被还原为 2。
(2)进入胞液的瓜氨酸与天冬氨酸缩合形成精氨琥珀酸, )进入胞液的瓜氨酸与天冬氨酸缩合形成精氨琥珀酸,
这个需要ATP的反应是由精氨琥珀酸合成酶催化的 的反应是由精氨琥珀酸合成酶催化的 这个需要 的反应是由精氨琥珀酸合成酶 通过这步反应, 通过这步反应,是将用于尿素合成的第二个氮原子整合到了 尿素的前体分子中。首先瓜氨酸的脲基氧取代 中的PPi, 尿素的前体分子中。首先瓜氨酸的脲基氧取代ATP中的 ,形 中的 成瓜氨酰-AMP,然后脲基氧又被天冬氨酸的氨基取代,释放出 ,然后脲基氧又被天冬氨酸的氨基取代, 成瓜氨酰 AMP,形成精氨琥珀酸。 ,形成精氨琥珀酸。
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氧化为α 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氧化为 主要的脱氨方式是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氧化为α-酮戊 二酸和氨,也称之氧化脱氨。谷氨酸的氧化脱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发生在肝脏中的线
粒体内。 粒体内。
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的氨基则分别是通过特殊的酶谷氨酰 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的氨基则分别是通过特殊的酶谷氨酰 胺酶和天冬酰胺酶的水解生成氨和相应的二羧酸谷氨酸和天冬 胺酶和天冬酰胺酶的水解生成氨和相应的二羧酸谷氨酸和天冬 氨酸。 氨酸。
体系1 体系1:
NH3
氨基酸 α -酮酸 酮酸
α-酮戊二酸 酮戊二酸 谷氨酸
NAD(P)H+H+ NAD(P)+
转氨酶
L-谷氨酸脱氢酶 谷氨酸脱氢酶
体系2 体系2:腺嘌呤核苷酸循环 在肌肉、脑等组织中, 谷氨酸脱氢酶 在肌肉、脑等组织中,L-谷氨酸脱氢酶 的活力低,而腺苷酸脱氨酶的活力高, 的活力低,而腺苷酸脱氨酶的活力高,通常 是以~的形式脱氨 是以 的形式脱氨
14 氨基酸代谢
14.1 生物圈中的氮处于循环中 14.2 许多非必需氨基酸可直接由中间代谢物合成 14.3 细菌和植物合成动物所必需的氨基酸 14.4 氨基酸分解代谢常开始于脱氨作用 14.5 尿素循环将氨转化为尿素 14.6 氨基酸碳骨架的降解会聚在代谢的主要途径 14.7 许多其它生物分子都是由氨基酸衍生的
某些细菌可以将氨转化为亚硝酸盐, 某些细菌可以将氨转化为亚硝酸盐,而另外一些细菌可以 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硝酸盐的形成称之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 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硝酸盐的形成称之硝化作用。也还 有些细菌可以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或N2(去硝化作用)。 有些细菌可以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或 去硝化作用)
14.1 生物圈中的氮处于循环中
生物系统氮来自占大气中N 生物系统氮来自占大气中 2 气 。分子氮中的两个氮原子通过 非常强的三键(键能= 非常强的三键(键能=940kJ/mol)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化学角度 )紧密结合在一起。 讲,是极为稳定的键,反应性很差。 是极为稳定的键,反应性很差。
1、少数生物能够固氮
COOCH2 CH2 CHN+H3 COOL-谷氨酸脱氢酶 谷氨酸脱氢酶 NAD+ 水
COONADH+H+ CH 2 CH2 C=O COO辅酶为NAD+或NADP 辅酶为 + NH3
联合脱氨基作用:
鉴于体内L-氨基酸氧化酶分布不广, 鉴于体内 氨基酸氧化酶分布不广,活 氨基酸氧化酶分布不广 力弱,而转氨酶活力强, 谷氨酸脱氢酶 力弱,而转氨酶活力强,L-谷氨酸脱氢酶 的分布广, 的分布广,体内的氨基酸可能主要以间接 脱氨的方式脱氨,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脱氨的方式脱氨,事实证明确实如此,组织 中的L-氨基酸 非谷氨酸脱氢酶) 氨基酸( 中的 氨基酸(非谷氨酸脱氢酶)的脱氨 作用非常缓慢, 酮戊二酸, 作用非常缓慢,如果加入少量的α-酮戊二酸, 酮戊二酸 则脱氨作用显著增加。 则脱氨作用显著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