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山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酸性溶液中:Cl-、Mg2+、Fe3+、SCN-
B.1.0 mol·L-1的NaNO3溶液中:Fe2+、K+、H+、SO42﹣
C.在强碱性环境中:AlO、CO、Na+、K+
D.0.1 mol·L-1明矾溶液中:NH、AlO、HCO、Na+
的是2.常温下,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
...
A.
B. 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
C.
D.
3.用一种试剂能鉴别苯酚溶液、己烯、己烷、乙醇四种无色透明液体,这种试剂是()
A.酸性KMnO4溶液B.饱和溴水
C.紫色石蕊溶液D.FeCl3溶液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苯酚中羟基对苯环的影响是使苯环上氢原子都变的很活泼
B.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生成相应的羧酸和醇
C.参与酯化反应的物质一定有两种
D.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不一定是醛
5.由物质a为原料,制备物质d(金刚烷)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关于以上有机物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质a的分子式为C5H6
B.物质b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
C.物质c与物质d互为同分异构体
D .物质d 的一氯代物有2种
6. 已知反应:①101kPa 时,2C (s ) + O 2(g ) == 2CO (g );ΔH = -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 +(aq ) + OHˉ(aq ) == H 2O (l );ΔH = -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碳的燃烧热等于110.5 kJ/mol
B .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 .稀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ΔH 为-57.3 kJ/mol
D .稀醋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 mol 水,放出57.3 kJ 热量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燃料,它们属于可再生资源
B .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 .石油的分馏、催化裂化、裂解等石油加工方法,其目的均为得到更多的汽油
D .化肥的大量使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8.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电解质溶液作如下的归纳总结(均在常温下)。

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pH=3的强酸溶液1mL ,加水稀释至100mL 后,溶液pH 升高2个单位 B .1L 0.50mol·L -1NH 4Cl 溶液与2L 0.25mol·L -1NH 4Cl 溶液含NH 4+物质的量后者大 C .pH=8.3的NaHCO 3溶液:c (Na +)>c (HCO 3-)>c (H 2CO 3)>c (CO 32-)
D .pH=4、浓度均为0.1mol·L -1的CH 3COOH 、CH 3COONa 混合溶液中:c (CH 3COO -)-c (CH 3COOH )=2×(10-4-10-10) mol·L -1
9. 混合动力汽车(HEV )中使用了镍氢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其中M 为储氢合金,MH 为吸附了氢原子的储氢合金,KOH 溶液作电解液。

关于镍氢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充电时,阴极附近pH 降低
B .电动机工作时溶液中OH -向甲移动
C .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 NiOOH +H 2O +e -
Ni (OH )2+OH -
D .电极总反应式为:M +Ni (OH )2 MH +NiOOH 10.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A .MgO
B .H 2SO 4
C .NaOH
D .KNO 3
充电 放电
11.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室温“可呼吸“Na—CO2"电池。

放电时该电池“吸入” CO2,充电时“呼出” CO2。

吸入CO2时,其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

吸收的全部CO2中,有2/3转化为Na2CO3固体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电极表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入” CO2时的正极反应:4Na++ 3 CO2+ 4e -= 2Na2CO3+ C
B.“呼出” CO2时,Na+向多壁碳纳米管电极移动
C.“吸入” CO2时,钠箔为正极
D.标准状况下,每“呼出”22.4 L CO2,转移电子数为0.75 mol
12.下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简易球棍模型,该有机物中含C、H、O、N四种元素。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3 H7O2N B.能发生取代反应
C.能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D.不能跟NaOH溶液反应
13.有容积不同的X、Y两密闭容器,X中充满CO气体,Y中充满CH4、O2、N2的混合气体,同温同压下测得两容器中气体密度相同。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Y容器中CH4、O2、N2的质量之比可以为1∶6∶3
B.Y容器中CH4、O2、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1∶3∶6
C.两容器中所含气体分子数一定不同
D.两容器中所含气体的质量一定不同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常温下,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的是
15.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
...
A.硅是非金属元素,但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B.二氧化硅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C.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
D.长石(KAlSi3O8)用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K2O·Al2O3·6SiO2
16.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如图的烃(小黑球表示碳原子,黑球之间的连线表示共价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7.有4种碳架
..
①a和e互为同分异构体②b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③d为平面型分子,属于芳香烃④b和c互为同系物⑤a、d、e的最简式相同
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⑤
18.将16.8 g铁和0.3 mol Br2充分反应,加水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通入a mol Cl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a=0.1时,发生的反应为:2Fe2++Cl2=2Fe3++2Cl-
B.当a=0.45时,发生的反应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
C.若溶液中Br-有一半被氧化时,c(Fe3+):c(Br-):c(Cl-)=l:1:3
D.当0<a<0.15时,溶液中始终满足2c(Fe2+)+3c(Fe3+)+c(H+)=c(Cl-)+c(Br-)+c(OH-)19.下列措施能明显增大原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 将稀改为的浓与反应制取
C. 在与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 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增加氮气的量
20.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 反应混和物的浓度
B. 反应物的转化率
C. 正、逆反应速率
D. 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二、填空题
21.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

运用铁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据有关报道。

目前已能冶炼出纯度高达99.999%的铁,下列关于纯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 .耐腐蚀性强,不易生锈 B .不能与盐酸反应 C .与不锈钢成分相同 D .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
(2)向沸水中逐滴滴加1mol ·L -1FeCl 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形成该分散系的微粒直径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电子工业需要用30%的FeCl 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制造印刷电路板。

请写出FeCl 3溶液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Fe 3+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从腐蚀后的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 3溶液。

下列试剂中,需要用到的一组是______(填字母)。

①蒸馏水 ②铁粉 ③浓硝酸 ④浓盐酸 ④烧碱 ⑤浓氨水 ⑥氯水 A .①②④⑥ B .①③④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22.
磷石膏(主要成分是CaSO 4·2H 2O )是磷酸及磷肥类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废渣,我国每年排放的磷石膏大约2000万吨以上,开发利用磷石膏,保护资源和环境,符合持续发展的观念。

下图所示为对磷石膏进行综合利用的路径之一。

(1)过
程Ⅰ中CaSO 4·2H 2O 脱水反
应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aSO 4·2H 2O (s )=CaSO 4·12H 2O (s )+3
2
H 2O (g ) ΔH 1=+83.2 kJ·mol -1
CaSO 4·2H 2O (s )=CaSO 4(s )+2H 2O (l ) ΔH 2=+26 kJ·mol -1 H 2O (g )=H 2O (l ) ΔH 3=-44 kJ·mol -1
则反应CaSO 4·1
2H 2O (s )=CaSO 4(s )+ 1
2H 2O (g )的ΔH 4= kJ·mol -1。

(2)过程Ⅱ用合适的还原剂可以将CaSO 4还原,所得SO 2可用于工业生产硫酸。

① CO 作还原剂,改变反应温度可得到不同的产物。

不同温度下所得固体成分的物质的量如右图1所示。

在低于800 ℃时还原产物为 ;1200 ℃时主要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NH 4)2CO 3 CaSO 4·2H 2O
脱水 还原


CaSO 4
SO 2
H 2SO 4
(NH 4)2SO 4

CaS
CaO
固态物
质的物质的量/m o l
4
321
CaSO 4
焙烧温度/℃
图1
② 高硫煤作还原剂,焙烧 2.5小时,测不同温度下硫酸钙的转化率,如右图2所示。

CaCl 2的作用是 ;当温度高于1200 ℃时,无论有无
CaCl 2,CaSO 4的转化率趋于相
同,其原因是。

③以SO 2为原料,工业生产硫酸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过程III 将CaSO 4投入(NH 4)2CO 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3.科学家积极探索新技术对CO 2进行综合利用。

Ⅰ.CO 2 可用来合成低碳烯烃。

2CO 2(g ) +6H 2(g )CH 2=CH 2
(g )+4H 2O (g ) △H=a kJ/mol 请回答:
(1)已知:H 2 和CH 2=CH 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 kJ/mo l 和1411.0 kJ/mol ,且H 2O (g )H 2O
((1) △H= -44.0 kJ /mol ,则a=________kJ/mol 。

(2)上述由CO 2 合成CH 2=CH 2的反应在________下自发进行(填“高温”或“低温”)。

(3)在体积为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l H 2和1mol CO 2,测得温度对CO 2 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5
10
15
S O 2体积分数/%
20
C a S O 4转化率/%
5%CaCl 2存在
焙烧温度/℃无CaCl 2存在
100908070800
90010001100
图2
A.平衡常数大小:K M< K N
B.其他条件不变,若不使用催化剂,则250℃时CO2的平衡转化率可能位于点M1
C.图1中M点时,乙烯的体积分数为7.7%
D.当压强或n( H2)/n(CO2)不变时均可证明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4)保持温度不变,在体积为V L的恒容容器中以n(H2)∶n(CO2)=3∶1的投料比加入反应物,t0时达到化学平衡。

请在图2 中作出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_____________
Ⅱ.利用“Na-CO2”电池将CO2变废为宝。

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的可充电“Na-CO2”电池,以钠箔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电极材料,总反应为4Na+3CO22Na2CO3+C。

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5)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6)若生成的Na2CO3和C全部沉积在正极表面,当转移0.2 mol e-时,正极增加的质量为_______g。

(7)选用高氯酸钠四甘醇二甲醚做电解液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现有A、B、C三种烃,其球棍模型下图:
(1)等质量的以上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填对应字母,下同);
(2)同状况、同体积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
(3)等质量的以上三种物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最多的是,生成水最多的是.
(4)在120℃、1.01×105 Pa下时,有两种气态烃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点燃,相同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这两种气体是.
昆山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1.A 1~100nm Fe 3++3H 2O Fe (OH )3(胶体)+3H + Cu+2Fe 3+=Cu 2++2Fe 2+ KSCN 溶液 A
22. (1)30.8
(2)①CaS CaS+3CaSO 4 4CaO+4SO 2↑ ②作催化剂 催化剂CaCl 2不改变平衡的限度
③ 2SO 2+O 2
2SO 3,SO 3+H 2O=H 2SO 4
(3)CaSO 4+CO 32-=CaCO 3↓+ SO 42-
23.-127.8 低温 C
【作图要求:O 点坐标(0,12.5),t 0平衡时在12.5到20
之间。

】 3CO 2+4Na ++4e -= 2Na 2CO 3+ C 11.2 导电性好、与金属钠不反应、难挥发等特点
24.(1)A (2)C (3)B A (4)A 、B
高温
催化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