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殷延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殷延永
发布时间:2021-05-31T15:36:24.72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作者:殷延永
[导读] 摘要:为了更好地加强建筑工程的价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好坏,其是否符合建设标准很大程度上对人们日后舒适感造成影响,甚至严重的情况会使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受到损害,因此,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薛城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服务中心山东省枣庄 277000
摘要:为了更好地加强建筑工程的价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好坏,其是否符合建设标准很大程度上对人们日后舒适感造成影响,甚至严重的情况会使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受到损害,因此,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其质量标准非常严格,所以建筑物完成以后不能随意对不符合标的材料进行更换,部分房建工程最困难也是最难把控的一点就是质量问题,因此对住宅施工而言质量的好坏非常重要,以此为基础,文章对于房建工程质量管理的提升对策进行解析。
关键词:房建工程;质量管理;提升对策
引言
加强施工质量监督与管理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构成。
质量管理责任重大,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必须重视质量管理,以优质精细化的管理交上建筑工程高质量的满意答卷。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受多因素的影响,管理呈现专业性和综合性的趋向,监督管理难度增大。
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方法的探讨,从多个角度出发,多部门协同,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高质与高效。
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以质量为导向,做好建筑工程项目各要素的监管,让管理更富实效,让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1.建筑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强
为了有效推进建筑工程高效、有序地开展各项施工活动,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但在实际的建筑行业中缺乏完善的市场监督体制,各项监管制度也不健全,存在监管不到位问题。
同时,在实际监管过程中有许多违规违法行为。
比如,一些不按照施工流程规范施工、工程验收质量不合格的建筑工程,最后也能通过验收,这样会扰乱行业的正常运行,使市场秩序更为混乱。
另外,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一般都是以政府招标形式进行,政府未能全面审查施工企业的资质,导致一些企业存在资质造假现象。
一些施工设计方案和实际施工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施工中就容易出现问题。
还有一些企业一味地追求施工进度,未能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只要没有大问题,就不会停工,这样会给后期施工留下安全隐患,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2.施工管理中信息化建设不足
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其应用更趋成熟。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却具有滞后性,施工管理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
当前其信息化应用局限于相关数据的采集,对其他影响因素考虑不多,过分推崇数据,导致现场管理分析结果的有失偏颇,甚至对施工过程起到干扰作用。
信息技术应用中缺少足够的运维工作,也影响了信息技术的实效发挥。
新技术在推行过程中,受制于施工人员对新技术的不了解,操作不熟悉,往往新技术的推行半途而废,信息化建设成果的运用不了了之,而信息化质量监管实效发挥不足,质量控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现代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更呼唤信息化建设。
3.建筑施工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对建筑企业的整体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总的来说,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更好地约束建筑企业的各项行为,也对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行了更加严格的把控,整体建筑项目的施工水准也得到了稳固的保障。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就是提高企业整体水平的最佳方式。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建筑企业的“定时炸弹”,施工进展与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将进一步阻碍了建筑企业的发展。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对管理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才能为建筑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贯彻和落实管理制度,将岗位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避免出现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各层员工出现工作交接混乱的问题。
要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各司其职,企业才能高效运转。
因此,为了建筑企业的稳定,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管理制度需要不断地完善,对建筑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员进行高效管理。
二、提高房建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对策
1.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
因为房建工程是每个工作人员共同合作的一个成果,在具备优质管理工作人员和不断健全的相关规范对策之后,还需要拥有一个非常强大并且优质的施工队伍作为质量提升的依据。
在团队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专业的工作人员,这就需要参与到每个工序中的工作人员都要具备专业技能,满足每项衔接工作的紧密联系,并且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要进行更好的磨合,避免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违规操作,而对施工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不仅要将工作人员自身施工技术进行提升,而且还要将该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综合素养进行提高,主动参与到工程项目中,每一项技术学习以及培训当中。
除了要对从事的工种内容更加了解,而且还要将自身安全意识以及质量管理认知进行提升,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整个施工流程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2.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为建筑施工奠定了基础,是建筑施工亲重要的准备工作。
完善的管理体系能够帮助建筑企业更加顺利地实施建设工作。
因为缺乏与施工现场的联系,需要加强企业对现场的把控,应进行实地考察,对施工现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管理部门应该最大地实现自我价值,设定方案、实施方案、完善方案。
要设定可实施的计划方案,对可用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把控采购材料的数量与质量,尤其是在新型材料的采用过程中,应对材料质量进行检测上报,尽全力避免可能发生的问题。
分配好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职责,避免出现责任不明确的情况。
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考察,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为构建安全、高效的施工现场做出贡献,及时解决施工现场所存在的问题,保证水电供给、安全监管、施工进度等等。
3.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
鉴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中材料管理不理想的实际,建立完善的材料监管体系和检查制度,确保材料的购买使用及储存符合相应的规定,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严格把控采购及检查工作,在材料质量性能稳定的情况下,优选性价比高的建筑材料,尽可能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建筑企业要树立“以质量求胜”的发展目标。
重点是建筑材料的采购及使用管理,严禁施工管施工中的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徇私舞弊、材料浪费等问题。
材料管理要立足实际,契合施工特点及施工顺序,提高材料管理工作开展的适用性,也指导做好材料的
开入库管理。
坚持贯彻落实材料管理的“三重防护”,采购前的质量检查,进场前的质量抽查、使用中的质量检验。
反复检查,确保土建工程施工质量。
4.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设备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自动化互联网技术持续大力发展,智能产品逐步进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现代化的先进设备逐步取代了过去人工作业的形式,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据调查分析,机器的出错概率非常小,可以长时间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这样可以将大部分人力从高危的工作岗位中解放出来。
综合考虑,部分企业开始引进了智能化设备,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对操作人员的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上岗前必须经过技术培训,考核达标后方可开始作业。
由于这些设备大多比较昂贵,且企业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操作,因此应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讨,是当代建筑行业实践工作不断优化的理论归纳。
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项目管理目标清晰定位、项目管理内容层次化调节、完善与优化工程项目管理机制、工程管理人员能力持续性提升等方面,分析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优化策略,从而为国内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活动实践提供了新视角。
参考文献
[1]陈欢.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居舍,2020(24):148-149.
[2]胡道敏.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6):149-150.
[3]张建文.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居业,2020(08):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