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及控制研究 陈喜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施工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及控制研究陈喜初
摘要:隧道工程作为完善交通网络的重要环节,使人们的出行和商品运输更加
方便快捷。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隧道经常发生地面沉降,对周围结构和地下设施
造成严重破坏。
虽然许多仪器可以测试隧道的沉降,许多文献也阐述了隧道的沉
降机理,但并没有考虑隧道的沉降会随时间而变化。
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对隧道地
面进行实时检测和观测,分析隧道地面沉降是否均匀、动态。
只有这样,才能找
到有针对性的控制方法,保证隧道工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本文对隧道施工引起
地面沉降的原因及控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隧道施工;地面沉降;原因;控制措施
引言:隧道施工中容易引起地面沉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地面沉降成因及控
制方法的研究。
本文首先探讨了隧道地面沉降的机理,分析了产生沉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
1 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机理
目前隧道施工多采用盾构法。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开挖面会释放应力和附加
应力,导致地面弹性变形等问题,即地面沉降。
当基坑周围的土体进入隧道引起
地面下沉时,通常会发生沉降。
支撑结构的空隙闭合导致地面下沉。
地面沉降是
由衬砌结构变形引起的。
隧道的整个表面都在下沉。
这些沉降问题可统称为开挖
沉降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盾构法主要包括开挖沉降、固结沉降和二次固结沉降,其中二次固结沉降是一个长期的控制过程,特别是在隧道运营过程中,需要考虑
沉降的动态变化。
盾构施工会引起隧道周围扰动或剪切力破坏,造成地层损失和
土体重新固结,这也是隧道沉降的根本原因。
2 导致隧道施工引发沉降的因素
首先,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软弱围岩、富水砂层等问题。
如不及
时处理,拱顶倒塌等问题将导致地面沉降。
通常,在软岩隧道Ⅴ、Ⅵ,如果不合理,
施工方法的应用支持,早期螺栓不能快速闭环,会产生的问题如叶轮,山体滑坡,屋顶
塌陷。
同时,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当富水砂层未提前加固时,也会引起沉降,沉
降的程度与含水量直接相关。
二是扰动土的固结。
如果开挖面渗水或衬砌漏水,地下水位会下降,导致土
体(地基)下降。
该问题主要是由于地基有效应力的增大而引起的固结沉降问题。
第三,地面损坏。
在盾构施工中,由于受到剪切力的影响,会产生地层损失,
引起固结沉降。
地层损失将导致开挖与土体完成之间的体积差。
导致地层损失的
主要因素如下:
①开挖土壤运动。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当土体水分受到较小的水平支撑应力(小于原测力)时,土体会向盾构内侧移动,导致地层损失,地面下沉;在盾构过
程中,如果前土体的侧压力大于原侧力,土体就会向上、向前移动,也会造成土
层的流失,导致土体在前上方隆起。
②盾构后退。
在盾构施工过程中,盾构掘进常处于暂停状态。
此时如果盾构
千斤顶出现漏油和回缩现象,就会出现回缩问题,导致土层的塌陷和松动,造成
地面损失。
③土体进入到盾尾空隙。
在施工中,如果在盾构后的隧道外间隙注浆不及时,将会导致注浆压力不足或注浆量不足等问题。
此时,盾构周围的土体会打破原有
的三维平衡状态,土体会向盾构间隙移动,造成地层损失。
④推进方向改变。
在盾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弯进、弯升等现象。
从理论上
讲,开挖面是圆形的,但实际上是椭圆形的,造成了地层的损失。
3 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控制方法
3.1 加强开挖面控制工作
如果有任何软弱围岩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情况,需要保证稳定的镜头比较短,建设水平的控制爆破,迅速关闭,定时测量,尤其是Ⅴ,Ⅵ围岩,需要采用双面标题的方法,
施工方法,CRD施工方法、CD,加强循环录像的控制,严格控制每一个挖掘支持循环,
循环,避免因提高施工效率而挖挖。
在土压力平衡驱动的应用,有必要确保开挖面
塑性流动的状态,加强控制开挖面,采用输送机和调整复杂的设备改造、维持一定
压力的压舱物本土壤,以抵制开挖的土压力和水压力的。
遇水时,可采用螺旋输送
机和压载仓土止水,采用同步注浆系统和二次注浆操作进行控制。
这样既能保证
盾构开挖面稳定,又能避免地下水外流问题,从而达到控制地面沉降的目的。
在
应用土压力平衡驱动的过程中,球土需要保持良好的流态、适中的稠度、低摩擦
角和低渗透。
如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可以在搅拌筒仓、螺旋输送机、开挖面中
加入外加剂,实现软塑化处理,提高挖掘设备的性能,保证流动性。
对于一些粘
土地面(渗透小,易流动,摩擦小),可以用切割后的刀片或螺旋输送机搅拌,以
提高流动可塑性。
同时,针对砂土的可怜的止水的问题,如果开挖水压高,地面会发
生突水,需要注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改善止水,确保水压和开挖面土压力,并保持稳定
的表面。
在实际应用中,可将膨润土和泡沫注入输送口。
必要时可注入盾壳,填
补盾壳的缝隙,控制沉降。
3.2 控制注浆量
注浆加固可以有效地处理砂土和富水砂土的问题,从而填补土体的空隙,减
少沉降。
在隧道施工中,注浆防沉控制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如果不充浆,
沉降量将等于地面损失。
理论上注浆率(填充率)达到100%即可控制地面沉降,但由于实际影响因素较多,通常注浆率要高于100%,甚至达到了200%以上(效
果不够明显,因此不需要盲目注浆导致材料浪费)。
在淤泥类黏土注浆中,每立
方米采用2.3-2.7L浆液即可,浆液稠度控制在10左右;如果是粉质砂土层,每立
方米注入0.1L浆液即可;针对不同深埋地区浆液量需要所有增加。
浆液压入时间
需要和管片脱开同步进行,否则只能控制上部沉降,无法控制下部土层沉降问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每环注浆量计算出手按次数;根据掘进速度计算出
手按间隔时间,这样即可保证掘进工作和注浆工作同时结束。
3.3 地层失水控制
由于地下水的流动会产生砂土的位移问题,导致砂土间隙和水位的减小,从
而增加了土体的内应力,出现固结和地表沉降问题。
由于砂土透气性强,仅靠土
仓和复杂的酸输送压缩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工。
在
掘进过程中,应注意开挖面出水情况。
若道床土较薄,水量较大,则应关闭锚杆
输送门,并加入泡沫或膨润土外加剂,以补充空隙,提高土层水密性。
在注浆过
程中,应保证管段管壁有足够的注浆量,以加固周围土体,达到止水的目的,避
免管段后方渗漏。
通过地层富含地下水时,有必要让盾构机过得很快,和注入泥浆
的刀板和玻璃双灌浆管的后面,以阻止地下水,避免水量过多引起的沉降问题。
结束语
总之,在隧道施工中,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的质量,预防和控制地面沉降,本文探讨
了地面沉降的原因,并提出了挖掘目标水平控制,地层流体损失控制,注浆量的控制
方法,控制地面沉降,从几个方面提高隧道施工的总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魏纲,周洋,魏新江.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工后地面沉降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32S1:2891-2896.
[2]路雅君,唐振刚.浅析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机理与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4):255-256.
[3]吴竟营.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面沉降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2):191.
[4]黄辉.探讨对于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J].四川水泥,2015(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