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规则交替下对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编排评判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6
体育风尚SPORT & STYLE
作者简介:
谢琳焱(1990—),女,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啦啦操。
新旧规则交替下对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编排评判的分析
谢琳焱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与访谈法。
在新旧规则交替的背景下,比较分析《2014年啦啦操竞赛规则》与《2017-2020年啦啦操竞赛规则》中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编排评判要素部分,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新旧规则;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编排评判要素竞赛规则为啦啦操运动竞赛提供了客观统一的标准,是裁判员评分的客观依据,保证了啦啦操竞赛评分的客观性与统一性。
为了响应了ICU 的号召,推动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继2014版啦啦操竞赛规程后,我国进一步修改完善,在2017年制定了2017-2020周期啦啦操竞赛规则。
啦啦操规定动作是全国啦啦操竞赛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参赛者较为广泛。
参赛者根据大会所提供的统一竞赛套路(包括统一的音乐、成套动作),对竞赛套路中的队形、对比组合动作、层次空间运用进行创编。
规定套路成套动作创编的成功,不仅需要新颖、富有创意的艺术编排,以提高成套动作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对竞赛规则的熟悉与掌握,从而避免因违例而被扣分的现象。
因此,研究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规则编排评分构建以及在新旧规则推动下所产生的变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新旧规则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评分要素中编排项的变化
表1为新旧规则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评分分值对比表,表2为新旧规则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评分要素对比表。
如表1所示,技术/技巧、团体协作能力、编排和总体评价四个要素组成了新旧规则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评分表,其中2014版啦啦操竞赛规则中四个要素的分值依次为50分、30分、10分、10分;且前两项要素又细化分成
了3个小评分要素,分值依次为20分、20分、10分以及10分、10分、10分。
如表2所示,与2014版竞赛规则不同的是新周期规则中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编排部分更加明确化,减少了技术项的分值比例以及更改了编排项的评分要素,在编排项中除了原有的舞台、视觉效果元素外,还增加了队形的变换、保持原创2个要素,每个小评分要素为10分。
其中完成评分要素可看作是由技术、团体协作2个要素组成,艺术编排要素可看作是由编排要素组成。
因此,艺术和完成两部分的分值也有了相应的变化,相比2014版啦啦操竞赛规则,新周期规则中完成分值降低了20分,艺术编排分
值则增加了20分,从中体现出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对编排方面的重视,并且强调了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保持原创的重要性,而技术技巧这一评分要素得到了相对弱化。
二、新旧规则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编排要素评判标准分析
成套动作价值关键主要体现于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的编排,它与成套规定动作获胜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
完美的完成情况,配合上创新的艺术编排,方能提高成套动作的竞争力。
尤其是在同场竞技中出现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获胜的关键就在于编排,而编排评判标准是由操化动作、难度动作、托举与配合、
表1 新旧规则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评分分值对比表
2014版2017-2020版
技术/技巧50分30分团体协作能力
30分30分编排10分30分总体评价
10分
10分
表2 新旧规则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评分要素对比表
2014版2017-2020版技术/技巧
花球动作的执行
舞蹈动作的执行技术技巧动作的执行动作的执行舞蹈动作技术执行团体协作能力
动作与音乐的同步性空间的一致性动作的统一动作与音乐的同步性空间的一致性动作的统一编排舞台、视觉效果舞台、视觉效果队形的变化保持原创总体评价与现场观众的互动
与现场观众的互动
研究与交流
队形等方面组成。
如表3,将2014版规则与新周期规则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编排要素评判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2014版规则在规定动作编排评分上有精确的分值是10分,但是在评判标准中却又是模糊的,没有明确对操化动作、难度动作、托举与配合、队形的要求,而是根据集体完成队形流动、层次、对比动作的表现进行统筹评分。
一方面,缺少定性规定给成套动作编排带来更多的创新空间,增加成套编排的艺术性;但一方面却也给成套编排带来困惑,教练员在编排过程中没有了具体要求便很难把握创编的度,裁判员缺乏具体规则作为依据便容易因主观判断,无法做到公平、公正。
新周期规则在编排上采取定性的评分方式,在编排的要素构建上都有明确的规定。
规则中强调了编排的标准,归纳了相应的要求,编排操化动作中手位动作、动作顺序不可改变,脚下步伐划、动作面向、动作节奏、动作空间可改变;编排难度动作时,在不改变难度动作、不增加其它难度动作的基础上,至少有一名运动员进行展示;完成托举与配合动作时,在不更改托举与配合动作、不增加其它托举与配合动作的基础上,参与组数越多评价越高,值得注意的是成套的开始或结束(有音乐无动作的拍节),不可展示托举动作;可自行编排成套队形。
因此,在新周期规则中规定动作的编排评价标准不仅具体划分为队形的变换、舞台视觉效果、保持原创3个要素,还明确对操化动作、难度动作、托举与
配合、队形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而
这样的评价方法,一方面为裁判员提供
了编排的评判依据,另一方面给教练员
带来更大的挑战,要求在保持规定动作
原创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推动啦
啦操健康发展。
这就要求教练员编排成
套动作在保持原创的同时,还能进行合
理、新颖的创编,对教练员自身编排能
力要求更高。
因此,新周期规则对教练
员、裁判员综合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新周期规则中舞蹈啦啦操规定动
作相对于成套技术与团体协作能力,对
编排的要求大幅度增加。
成套动作开始
注重操化动作、难度动作、托举与配合、
队形的合理编排。
2.在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成套编排
中,除了追求创新理念,同时也强调了
操化动作、难度动作、托举与配合的原
创性。
3.新周期规则规定编排需建立在保
持套路原创性的基础上,使参赛队伍面
临更大的挑战。
一方面体现了现今啦啦
操运动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教
练员自身编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建议
1.加强裁判员的评判水平,提升业
务能力。
新周期规则对于规定动作的评
价首先考验的是裁判员的执裁业务水平,
这就要求裁判应该时刻关注啦啦操的发
展、掌握最新的发展动态,学习相关专
业知识、提升评判能力,做到公平、公
正、准确。
2.教练员要理解规则和编排评判,
转变创编理念。
新周期规则对规定动作
编排要求的变化,在创编方面给予了更
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很好的机遇。
积极转
变成套动作的创编理念,在保持原创的
基础上,又做到创新与变化。
3.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组成了编排
的评分构建。
这就要求教练员与裁判员
应熟悉掌握新周期规则中规定动作的评
分表细则以及评分补充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审
定.2014年版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S].2014.
[2]周娴.我国啦啦操竞赛规则发
展演进及特征表现[J].运动,2019(4):
23–25+69.
[3]王思芳.新规则视角下集体花球啦
啦操的艺术编排探究——基于《2017—2020
周期啦啦操竞赛规则》[J].当代体育科技,
2019(15):189–190.
[4]张怡雯.浅谈高校舞蹈啦啦操套路
编排的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8(28):
138+140.
[5]刘倩文.新规则下花球舞蹈啦啦
操的编排研究[J].科技资讯,2017(12):
174–176.
[6]扈金霞,杨映红.新规则导向下我
国舞蹈啦啦操的发展趋势[J].鄂州大学学
报,2014(4):108–109.
表3 2017-2020版规则编排评判标准表
2014版2017-2020版
操化动作要求无1.手位动作不可改变;2.脚下步伐可改变;3.动作面向可改变;4.动作顺序不可改变;5.动作节奏可改变; 6.动作空间可改变。
难度动作要求无1.难度动作不可改变;2.至少一名运动员展示,参与人数越多评价越高;3.不允许增加其它难度。
托举与配合要求无1.托举与配合动作不可更改;2.至少一名运动员展示,参与人数越多评价越高;3.不允许增加其它托举与配合动作;4.成套的开始或结束,即有音乐无动作的节拍不可展示托举动作可展示配合动作。
队形要求无成套动作可自行编排
编排评价方式整体评分整体评分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