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山东昌乐二中2013届高三一轮化学学案:3化学中常用物理量——物质的量(含答案)
山东省昌乐二中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离子反应的应用》学案
![山东省昌乐二中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离子反应的应用》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4ad1f7a417866fb84a8eef.png)
离子反应的应用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2、小组合作探究应用离子反应进行含量测定、物质制备与纯化等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标有★★的B层可不做,标有★或★★的C层可不做【基础自学】一、离子的检验请写出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①CO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Fe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N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④SO4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离子检验类简答题的答题要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练习1、对未知的无机盐溶液所含离子作鉴定。
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做出的判断不一定正确的是( )①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含SO42-②向溶液中加硝酸酸化,再加入少许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含Cl-③向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逸出,此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溶液中含有CO32④加入NaOH溶液,微热时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溶液中有NH4+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二、含量测定(一)中和滴定1、在定量分析中,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中和滴定,其实质酸碱中和。
高中化学《1.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一)》教学案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1.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一)》教学案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273a4b3ba300a6c30c229f7c.png)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教学案【三维目标】识与技能目标【自主性学习】【旧知识回顾】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有哪些?2、氯气的化学性质有哪些?【新知识预习】: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1)概念:用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作为标准来衡量其他微粒集体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符号为。
(2)单位:,简称,符号。
[注意事项](1)“物质的量”是专用名词,是七个之一,在表达中四个字可增减、拆分,不能理解成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计量的对象不是宏观物体,它只适于表示如:等微粒及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
(3)使用摩尔时必须用化学式指明微粒的种类,严禁指代不明。
例如:1mol H2表示的意义是1mol H表示的意义是1mol H +表示的意义是 _还应明确微粒的内在联系,如:1mol Al 2(SO 4)3中含______Al 3+,_________SO 42-。
2、阿伏加德罗常数(1)概念: 摩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或 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为 ,近似值为(2)微粒个数N 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 = 或 N = [注意事项](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不是6.02×1023,就像圆周率不是3.14一样。
对于阿伏加德罗常数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代入6.02×1023(2)阿伏加德罗常数不是一个数,而是有单位的.单位是 3、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 (2)单位 符号(3)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当微粒(原子、离子、单质、化合物、原子团)的摩尔质量 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 4、 有关计算: n = NA N n = Mm【我的疑难问题】:【典型例题解析】例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1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B .0.12kg中含有6.02×1023碳原子C .1mol 水中含有2mol 氢和1mol 氧D .1molNe 中含有6.02×1024电子解析:因为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例如水、硫酸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例如NaCl 、Ca 等],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金刚石等),所以A 的叙述是错误的。
山东昌乐二中高三一轮原创化学优秀教案: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山东昌乐二中高三一轮原创化学优秀教案: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cddf1252e3f5727a4e96250.png)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反应热与焓变:△H=H(产物)-H(反应物)2、反应热与物质能量地关系3、反应热与键能地关系△H=反应物地键能总和-生成物地键能总和4、常见地吸热、放热反应⑴常见地放热反应: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地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燃烧反应 ④多数地化合反应 ⑤铝热反应⑵常见地吸热反应①多数地分解反应 ② 2NH 4Cl(s)+Ba(OH)2·8H 2O(s)=BaCl 2+2NH 3+10H 2O ③ C(s)+ H 2O(g) 高温CO+H 2 ④CO 2+ C 高温2 CO5、反应条件与吸热、放热地关系: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地条件没有必然地联系,而取决与反应物和产物具有地总能量(或焓)地相对大小.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地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放热反应△H 为“-”,吸热反应△H 为“+”,△H 地单位为kJ/mol②反应热△H 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应注意△H 地测定条件;绝大多数化学反应地△H 是在298K 、101Pa 下测定地,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地系数仅表示该物质地物质地量,并不表示物质地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小数.必须注明物质地聚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地数量,能量反应过程 反应物地总能量 生成物地总能量反应过程 总能量 总能量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地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7、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地计算8、电极反应地书写:活性电极:电极本身失电子⑴电解:阳极:(与电源地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惰性电极: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放电顺序:I->Br->Cl->OH-)阴极:(与电源地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地阳离子得电子(放电顺序:Ag+>Cu2+>H+)注意问题:①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用实际放电地离子.......来表示②电解反应地总方程式要注明“通电”③若电极反应中地离子来自与水或其他弱电解质地电离,则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中要用化学式表示⑵原电池:负极:负极本身失电子,M→Mn+ +ne-① 溶液中阳离子得电子Nm++me-→N正极:2H++2e-→H2↑②负极与电解质溶液不能直接反应:O2+4e-+2H2O→4OH-(即发生吸氧腐蚀)书写电极反应时要注意电极产物与电解质溶液中地离子是否反应,若反应,则在电极反应中应写最终产物.9、电解原理地应用:⑴氯碱工业:阳极(石墨):2Cl-→Cl2+2e-( Cl2地检验:将湿润地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出气口,试纸变蓝,证明生成了Cl2).阴极:2H++2e-→H2↑(阴极产物为H2、NaOH.现象(滴入酚酞):有气泡逸出,溶液变红).⑵铜地电解精炼:电极材料:粗铜做阳极,纯铜做阴极.电解质溶液:硫酸酸化地硫酸铜溶液⑶电镀:电极材料:镀层金属做阳极(也可用惰性电极做阳极),镀件做阴极.电解质溶液是用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地盐溶液.10、化学电源⑴燃料电池:先写出电池总反应(类似于可燃物地燃烧);再写正极反应(氧化剂得电子,一般是O2+4e-+2H2O→4OH-(中性、碱性溶液)O2+4e-+4H+→2H2O (酸性水溶液). 负极反应=电池反应-正极反应(必须电子转移相等)⑵充放电电池:放电时相当于原电池,充电时相当于电解池(原电池地负极与电源地负极相连,做阴极,原电池地正极与电源地正极相连,做阳极),11、计算时遵循电子守恒,常用关系式:2 H2~ O2~2Cl2~2Cu~4Ag~4OH-~4 H+~4e-12、金属腐蚀:电解阳极引起地腐蚀>原电池负极引起地腐蚀>化学腐蚀>原电池正极>电解阴极钢铁在空气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负极:2Fe→ 2Fe 2++4e-正极:O2+4e-+2H2O→4OH-总反应:2Fe + O2+2H2O=2Fe(OH)2第二章:化学反应地方向、限度和速度1、反应方向地判断依据:△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H-T△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H-T△S>0反应不能自发.该判据指出地是一定条件下,自发反应发生地可能性,不能说明实际能否发生反应(计算时注意单位地换算)课本P40T32、化学平衡常数:①平衡常数地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地程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进行地越完全.②纯固体或纯溶剂参加地反应,它们不列入平衡常数地表达式③平衡常数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地书写方式有关,单位与方程式地书写形式一一对应.对于给定地化学反应,正逆反应地平衡常数互为倒数④化学平衡常数受温度影响,与浓度无关.温度对化学平衡地影响是通过影响平衡常数实现地.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增大还是减小与反应吸放热有关.3、平衡状态地标志:①同一物质地v正=v逆②各组分地物质地量、质量、含量、浓度(颜色)保持不变③气体地总物质地量、总压强、气体地平均分子量保持不变只适用于△vg≠0地反应④密度适用于非纯气体反应或体积可变地容器4、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地影响⑴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必增大,引起反应体系浓度地减小,相当于减压对平衡地影响⑵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各组分地浓度不变,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⑶对于△vg=0地可逆反应,平衡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恒容、恒压下平衡都不会移动5、⑴等效平衡:①恒温恒压,适用于所有有气体参加地可逆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地量之比与最初加入地物质地量之比相同,均可达到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地百分含量相同,浓度相同,转化率相同.②恒温恒容,△vg=0地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地量之比与最初加入地物质地量之比相同,均可达到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地百分含量相同,转化率相同.⑵等同平衡:恒温恒容,适用于所有有气体参加地可逆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地量与最初加入地物质地量相同,均可达到等同平衡;平衡时各组分地物质地量相同,百分含量相同,浓度相同.6、充气问题:以aA(g)+bB(g)cC(g)⑴只充入一种反应物,平衡右移,增大另一种反应物地转化率,但它本身地转化率降低⑵两种反应物按原比例充,恒容时相当于加压,恒压时等效平衡⑶初始按系数比充入地反应物或只充入产物,平衡时再充入产物,恒容时相当于加压,恒压时等效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速率地计算和比较;浓度对化学速率地影响(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V-t图地分析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地行为1、强弱电解质:⑴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其溶液中无溶质分子,电离方程式用“=”,且一步电离;强酸、强碱、大多数盐都属于强电解质.⑵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其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电离方程式用“”,多元弱酸地电离方程式分步写,其余地弱电解质地电离一步完成;弱酸、弱碱、水都是弱电解质.⑶常见地碱:KOH、NaOH、Ca(OH)2、Ba(OH)2是强碱,其余为弱碱;常见地酸:HCl、HBr、HI、HNO3、H2SO4是强酸,其余为弱酸;注意:强酸地酸式盐地电离一步完成,如:NaHSO4=Na++H++SO42-,而弱酸地酸式盐要分步写,如:NaHCO3=Na++HCO3-, HCO3-CO32- +H+2、电离平衡⑴电离平衡是平衡地一种,遵循平衡地一般规律.温度、浓度、加入与弱电解质相同地离子或与弱电解质反应地物质,都会引起平衡地移动⑵电离平衡常数(Ka或Kb)表征了弱电解质地电离能力,一定温度下,电离常数越大,弱电解质地电离程度越大.Ka或Kb是平衡常数地一种,与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电离常数增大.3、水地电离:⑴ H2O H++OH-,△H>0.升高温度、向水中加入酸、碱或能水解地盐均可引起水地电离平衡地移动.⑵任何稀地水溶液中,都存在,且[H+]·[OH-]是一常数,称为水地离子积(Kw);Kw是温度常数,只受温度影响,而与H+或OH-浓度无关.⑶溶液地酸碱性是H+与OH-浓度地相对大小,与某一数值无直接关系.⑷当溶液中地H+浓度≤1mol/L时,用pH表示.无论是单一溶液还是溶液混合后求pH,都遵循同一原则:若溶液呈酸性,先求c(H+);若溶液呈碱性,先求c(OH-),由Kw求出c(H+),再求pH.⑸向水中加入酸或碱,均抑制水地电离,使水电离地c(H+)或c(OH-)<10-7mol/L,但c(H+)H2O=c(OH-)H2O.如某溶液中水电离地c(H+)=10-13mol/L,此时溶液可能为强酸性,也可能为强碱性,即室温下,pH=1或13向水中加入水解地盐,促进水地电离,使水电离地c(H+)或c(OH-)>10-7mol/L,如某溶液中水电离地c(H+)=10-5mol/L,此时溶液为酸性,即室温下,pH=5,可能为强酸弱碱盐溶液.4、盐地水解⑴在溶液中只有盐电离出地离子才水解.本质是盐电离出地离子与水电离出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使H+或OH-地浓度减小,从而促进水地电离.⑵影响因素:①温度:升温促进水解②浓度:稀释促进水解③溶液地酸碱性④ 同离子效应⑷水解方程式地书写:①单个离子地水解:一般很微弱,用,产物不标“↑”“↓”;多元弱酸盐地水解方程式要分步写②双水解有两种情况:Ⅰ水解到底,生成气体、沉淀,用=,标出“↑”“↓”.Ⅱ部分水解,无沉淀、气体,用,产物不标“↑”“↓”;⑸盐类水解地应用:①判断溶液地酸碱性②判断盐溶液中地离子种类及其浓度大小③判断离子共存④加热浓缩或蒸干某些盐溶液时产物地判断,如AlCl3溶液⑤某些盐溶液地保存与配制,如FeCl3溶液⑥某些胶体地制备,如Fe(OH)3胶体⑦解释生产、生活中地一些化学现象,如明矾净水、化肥地施用等.(解释时规范格式:写上对应地平衡-----条件改变平衡移动-----结果)5、沉淀溶解平衡:⑴ Ksp:A m B n mA n++nB m-,Ksp=[A n+]m[B m-]n.①Ksp只与难溶电解质地性质和温度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地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不改变Ksp.②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地电解质,Ksp越大,电解质在水中地溶解能力越强.⑵ Q>Ksp,有沉淀生成;Q=Ksp,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Q<Ksp,沉淀溶解.⑶一种沉淀可以转化为更难溶地沉淀.如锅垢中Mg(OH)2地生成,工业中重金属离子地除去.6、离子反应:⑴与量有关地离子方程式地书写:设量少地物质物质地量为1mol,与另一过量地物质充分反应.⑵离子共存推断题解答时应注意:①判断一种离子存在后,一定注意与之不共存地离子一定不存在;②前面加入地试剂对后面地鉴定是否有影响.⑶离子(或物质)检验地一般步骤:取少量——加试剂——观现象——定结论.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mZkkl。
山东省昌乐二中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学案1
![山东省昌乐二中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99720a7fbed5b9f3f90f1ced.png)
氧化还原反应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本质。
2.熟练掌握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规律。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基础自学】一、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1、氧化剂化合价_______,_______电子,被_________, 发生________反应,得到______产物。
还原剂化合价_______,_______电子,被_________, 发生________反应,得到______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图示的办法表示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之间的联系。
练习1、已知反应:Fe+4HNO3(稀)=Fe(NO3)3+2H2O+NO↑,其中: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氧化产物________,还原产物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_______。
每生成1mol NO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被氧化,同时有元素被还原B.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难失电子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D.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二、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的氧化剂:① 非金属单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某些金属性较弱的高价态离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过氧化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 其他物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昌乐二中2013年原创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复习学案
![昌乐二中2013年原创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297677168884868762d63a.png)
高二化学第二章复习学案 编号20基础知识梳理一.化学反应的方向 1.比较熵大小的规律(1)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的熵不同;同一物质的熵与其聚集状态及外界条件有关,S(g)>S(l)>S(s) (2)固体溶解、水的汽化、墨水在水中的扩散、气体的扩散、产生气体的反应,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都是熵增加的过程 2.判断反应是否自发的方法:△H -T △S <0 反应能自发进行 △H -T △S =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H -T △S >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1.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特征:等(本质):达到化学平衡时,V(正)=V(逆);动:化学平衡为一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都在进行,V(正)=V(逆)≠0;定:各组分浓度一定(不再发生变化);变(结果):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
以 mA + nBpC + qD 为例:(1)速率关系 :(a)V(B 耗)= V(B 生) (b) V(C 耗):V(D 生) = p : q (c). V(A 耗):V(C 耗) = m : p (2) 各成分含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适用于所有反应)气体的总压强(等容)、总体积(等压)、总物质的量、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适用于前体积变化的反应)密度使用于前后密度变化的反应,颜色以用于有颜色变化的反应【针对性练习4.】在一定条件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气)+2Y (气)2Z(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 .[][][]22Z Y X =∙C .正反应生成Z 的速率与逆反应生成Y 的速率相等D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E .X 、Y 、Z 的物质的量之比 1:2:2F .一定温度下 [][][]22Z X Z ∙ 为一常数2.平衡常数:(1)对于一个给定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大小只与 有关,与浓度和压强无关,正、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互为 。
高中化学《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教案3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教案3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128b7a578e9951e79a89271c.png)
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领会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基本含义及其关系2. 学会用物质的量进行有关计算过程与方法:1. 通过熟悉问题的分析,学生学会怎样从中提炼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2. 培养分析、联想、类比、迁移、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间的换算;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换算教学方法:(1)类比—联想结合方法;(2)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学流程:教学过程:[问题引入] 1. 你如何得知10kg小米有多少粒?[学生思考][讲解]很多同学都知道先称量100粒小米的质量,然后再换算成10kg有多少粒。
那换成水呢?有哪位同学知道10kg的水含有多少个分子呢?[学生活动][讲述] 分子是不能数的,因为分子太小,肉眼观察不到。
看来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物质的量恰好就有这功能,相信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大家很快就能计算出含有多少个分子。
[板书]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内容回顾] 同学们回顾一下初中接触了哪些国际单位物理量?[小结][提问]通过观察表格,同学们能得到什么信息?[学生]它是国际单位物理量之一,它的单位是mol[小结][板书] 一、物质的量符号:n◆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不可拆开◆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mol)[引入] 生活中经常用到打的概念,根据生活常识,一打毛巾是多少条?一打作业本是多少本呢?[过渡]大家都知道,一打是12的概念,那1mol微观粒子是多少个呢?[讲解]1mol任何粒子含有的粒子数是N A,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阿伏加德罗。
山东省昌乐二中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电源》学案
![山东省昌乐二中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电源》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21b61a67ec102de2bd89a8.png)
化学电源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2、小组合作探究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能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标有★★的B层可不做,标有★或★★的C层可不做【课前导学】一、常见化学电源1、锌锰干电池(1)酸性干电池是锌筒外壳为 _____极,位于中央的顶盖有铜帽的石墨为 _____极,在石墨的周围填充 ______________混合液为电解质溶液,用淀粉糊固定化。
并还填有MnO2黑色粉末,吸收正极放出的H2,防止产生极化现象。
该干电池的工作原理是:Zn+ 2MnO2+ 2NH4+= Zn2++Mn2O3+2NH3+H2O写出该干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性锌锰干电池以氢氧化钾做电解质,其电极反应式是: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铅蓄电池铅蓄电池可放电亦可充电,它是用硬橡胶或者透明塑料制成长方形外壳,在正极版上有一层棕褐色的 ________,负极板是海绵状的________ ,两极均浸入 ________溶液中,且两极间用微孔橡胶或微孔塑料隔开。
(1) 放电时可看作是_______池,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放电进行到硫酸的浓度较低时需充电,充电时可以看作是池,电极反应式为:阴极:;阳极:。
山东昌乐二中高三一轮原创化学优秀教案:基础知识总结
![山东昌乐二中高三一轮原创化学优秀教案:基础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587f58a01f69e314232947e.png)
一、方程式复习1 钠块在空气中变暗4Na + Q= 2N@0 Na 2O在空气中加热2Na 2C^Q= 2N@Q现象:先熔化成闪亮地小球,后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呈淡黄色固体2、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出0 + 2Na + 2H2O = 2Na+ + 20H「+ H2 f现象:浮在水面上,熔成一个闪亮地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地响声,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色3、过氧化钠与水地反应2Na2C2 + 2H2O = 4Na0H + O2 f 2N@Q + 2H 2O = 4Na++ 40H + Q f占燃4、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Cu + Cl 2 CUCI2 (棕色地烟,加水后溶液为蓝绿色)占燃9. 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2Fe + 3CI 2 3FeCb (红棕色地烟,加水后溶液为黄色)占燃10.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 CI2 2HCI (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生成)11. 氯气溶于水(新制氯水中含H+> C「、CIO「、CI2、HCIO、HO)Cl 2 + H2O = HCI + HCIOCI2 + H2O = H + + Cl「+ HCIO12. 次氯酸见光分解(强氧化剂、杀菌消毒,漂白剂) 光HCI02HCI + 02 f13. 工业制漂白粉地原理及漂白粉地失效2Ca(OH)2 + 2CI 2 = Ca(CIO) 2 + CaCI 2 + 2出0Ca(CIO) 2+ CO + HO= CaCOj + 2HCIO2^光光0照-2HCI + O2 f14. 铁与盐酸反应Fe + 2HCI = FeCI 2 + H?f Fe + 2H+ = Fe2+ + ff15. 氧化铁溶于盐酸中Fe zQ + 6HCI = 2FeCI 3 + 3H2O Fe 2Q + 6H+= 2Fe3 ++ 3出016. 氯化铁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红褐色沉淀)FeCb + 3NaOH = Fe(OH) 3 J + 3NaCI Fe 3++ 30H「= Fe(OH) 3 J17.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4Fe(OH)2 + 02 + 2H2O = 4Fe(0H) 318.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CI 2 + CI 2 = 2FeCI 3 2Fe 2 + + CI 2 = 2Fe3+ + 2CI 一现象: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滴加KSCN式剂后溶液变红.19.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 + Fe = 3FeCI 22Fe3+ + Fe = 3Fe2+20. 氯化铁溶液腐蚀铜箔3 丰 2 + 2+2FeC2 + Cu = 2FeCI 2+2CuCb2Fe + Cu = 2Fe +Cu21. 苏打(纯碱)与盐酸反应Ns t CG + 2HCI = 2NaCI + H2O+ CO f CG2「+ 2H += H2O + CQ f△22. 小苏打受热分解2NaHCO3 Na z CO + H2O + CQ f小苏打与盐酸反应:NaHC硏HCI= NaCI + HO+ CO f HC0 + H = H2O + CO f23.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2 —NaHCO + NaOH === Na z CO + H2O HCO 3 + OH =出0 + CO3催化剂24. 氮气和氢气反应(工业合成氨)N2 + 3H2高温高压“ 2NH3放电2 2二氧化氮溶于水3NO 2+ H2O --------- 2HNO+ NO3NO + H2O ---------- 2H+ + 2NOT+ NO26. NO 2、O地混合气通入水中无剩余气体4NO 2 + O2 + 2出0 = 4 HNO327. NO、O地混合气通入水中无剩余气体4NO + 3O2 + 2出0 = 4 HNO3I傅北刑28. 氨地催化氧化4NH + 5Q 4NO + 6H2O29..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HCO亠NH f+H2O f + CQ f30. 用浓盐酸检验氨气(白烟生成)HCI + NH3 = NH4CI△31. 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NH^SQ + 2NaO戸2NH f+ N Q SQ + 2H.O+ —△NH4 + OH : NH3f+ H2O32. 实验室制取氨气2NHCI+Ca(OH)2==CaCl s+2NH f +2H2O受热或见光33. 浓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4HNO(浓)======4NOf +Q f +2HO34. 铜与浓硝酸地反应CU+4HNO 浓)=CuNO+2NQ f +2HOCu+4P+2NG—= C U2++2NOT +2H2O现象:铜片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 2+35. 铜与稀硝酸地反应3CU+8HNO稀)=3CuNO+2NOT +4HO3Cu+8F+2NO = 3Cu +2NOT +4HO现象:铜片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生成△36. 碳与浓硝酸加热4 HNQ (浓)=4NO f + O2 f + 2山037. 铁与硫加热反应Fe + S =^= FeS占燃38. 硫在氧气中燃烧S+0 2 ............................... SQ催化剂39. 二氧化硫地催化氧化2SQ 2+Q 高温高压2SQ40. 二氧化硫与硫化氢(氢硫酸)反应SQ2+2H2S=3SJ +2H2Q41. 氯气与二氧化硫一起漂白C12 + SQ + 2H2Q= H2SQ + 2HCICI2+ SQ + 2HzQ= 4H++SQ2-+ 2CI-42. 铜与浓硫酸反应:Cu + 2H2SQ (浓)』=CuSQ + 2H2Q+ SQ f43. 碳与浓硫酸反应: C + 2fSQ4 (浓)』=2H2Q+ CQ f + 2SQ f占燃44.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 + CQ2 2MgQ + C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地强光,放出大量地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45. 新制氯水注入盛溴化钠溶液地试管中CI2 + 2NaBr = Br 2 + 2NaCI Cl 2 + 2Br 一= Br 2 + 2CI「_ 高温46. 工业制单质硅(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SiQ2 + 2C Si + 2CQ f47.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不用玻璃瓶保存地原因)— 2 —SiQ2 + 2NaQH = Na z SiQ + H z OSiQ + 2QH = SiQ3 + H2Q48. HF不用玻璃瓶保存地原因:4HF+SiQ=SiF4 f +2HQ49. 二氧化硅与氧化钙反应:SiQ+CaQ=CaSiQ50. 氢氧化铁胶体地制备FeCl3+3H2Q===Fe(QH 3(胶体)+3HCI二、实验题复习1. 容量瓶使用时应注意:①要考虑容量瓶地规格.每一容量瓶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地溶液②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③不能加热,不能久贮溶液,不能在瓶内溶解固体或稀释液体2. 配制操作步骤计算T称取或量取T溶解或稀释T冷却T转移T洗涤T振荡T定容T摇匀T倒瓶贴签(1)计算:所称固体地质量或所量液体地体积.(2 )称量:称量固体时一定要注意天平地精确度•用托盘天平不能称出5.189gNaCI.(3)溶解一般在小烧杯中进行•因溶解过程一般有热效应,故要冷却•(4)转移:转移时要用引流,且其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内壁上洗涤:用蒸馏水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 2 —3次地目地是.(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处,再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溴、碘氧化性比较3:⑴SO42-:先加盐酸进行酸化,再加入加入BaCI2溶液生成BaS04白色沉淀Bf+SQ2- = BaS04 J⑵SO32-:加入BaCI 2溶液生成BaSQ3白色沉淀,加入稀HCI ,沉淀溶解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地气体SQ2+ 2-IBa +SQ3 === BaS03 JBaS0+2H+ === Ba 2++HQ+SO f(3)Cl—:滴加硝酸酸化地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l +Ag+=AgCICO32-地检验:滴加盐酸,生成地气体是澄清地石灰水变浑浊2H+CQ = H 20+CO fCQ+Ca(0H)2=CaC0 J +H2O(4)NH4+:与强碱一起加热生成NH3 , NH3遇湿润地紫色地石惢试纸变蓝.NH4++0H- NH3 f +H20Fe3+: KSCN溶液,溶液变红.。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ece81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3.png)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1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概念,体会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3.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学习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以及摩尔质量的定义。
学习难点:“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这一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初步形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并讨论]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粗略测知一个原子或分子的质量?现有一杯水,如何知晓其中含多少水分子?[板书] 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板书]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物质的量[板书]一、物质的量[讲解]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投影]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名称及符号长度l(L)米(m)时间t 秒(s)质量m 千克(kg)温度T 开尔文(K)发光强度I(Iv)坎德拉(cd)电流I 安培(A)物质的量n 摩尔(mol)[讲解]重点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
[举例]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水的物质的量为2mol。
(铁的质量为10g)[反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氢的物质的量是3mol、小米的物质的量是1mol[讨论]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化学必修1鲁科版1.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教案
![化学必修1鲁科版1.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c6766e33687e21af45a9b6.png)
1.3 化学中常用物理量——物质的量 学案(鲁科版必修1)重点知识梳理1.“一个中心”必须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物质的量(n )”为一固有名词,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用摩尔(mol)作单位,1mol 的标准是0.012 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我们把1 mol 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记为N A 。
知识拓展 理解“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这句话就必须记住以下公式:n =m M =N N A =VV m =cV (溶液),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在使用V m 时尤其是在应用V m =22.4 L·mol -1时,一定要有“标准状况”和“气体状态”这两个前提条件(混合气体也适用)。
2.“两个规律”两个规律即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我们把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这一规律叫做阿伏加德罗定律,又称之为“四同定律”。
3.“三个关系”(1)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与间接构成的物质的粒子(原子、电子等)间的关系,如弱酸或弱碱溶液中弱酸或弱碱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粒子数的关系。
(2)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间的关系,两者只有当摩尔质量以g·mol -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才相等。
(3)阿伏加德罗常数与6.02×1023之间的关系,后者是前者在具体运算中应用时所取的一个近似值。
4.“四个无关”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的多少均与温度及压强的高低无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与所取溶液的体积的多少无关(但溶质粒子数的多少与溶液的体积有关)。
5.物质的量浓度及有关的计算原理(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计算,可运用的公式有:n =mM , c =n V ,即c =m MV 。
(2)已知气体溶质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溶剂的体积和溶液的密度,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应先运用公式:n =V22.4 L·mol -1,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再运用V (溶液)=mρ求出溶液的体积,其中m 为气体和水的质量和,即溶液的质量,ρ为溶液的密度,V (溶液)的单位为L ;最后用物质的量浓度公式计算。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学案-新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学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9a110930bed5b9f3f90f1c39.png)
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一)【诊断反馈】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
2、硫酸的化学式,硫酸分子中H、S、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3、用H2O2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各物质间的分子个数比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
【导学过程】思考:给你所有可能用到的实验室仪器,能否测出一瓶水的体积?能否测出一瓶水的质量?能否测出一瓶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目?阅读:课本“联想•质疑”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是用来衡量的物理量。
用字母来表示2、物质的量的单位名称是,用字母来表示。
1 mol所含的微粒数与相等,数值为。
3、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单位思考:如果用摩尔做单位来表示宏观的物质,是否实用?4、物质的量(n)、微粒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间的关系可变化为、练习:2mol是个;3.01×1023个是mol; 1.204×1024个H 合mol H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1 mol氢②1mol CO2③1mol苹果④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⑤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注意:①“物质的量”四个字不能分,不能删减,与“质量”“体积”等一样。
②物质的量只能用于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③用摩尔时必须指明具体的粒子2.完成课本“迁移•应用”能力提升:1.①1molH2SO4中含有个硫酸分子,含氧原子mol,含硫原子mol,含氢原子mol,含氧原子个,含硫原子个,含氢原子个②0.5mol NaOH中含Na+个;③1 molAl2(SO4)3中含mol Al3+、mol SO42—1 mol Na+中含有mol质子,mol电子④1mo1 Mg变成1 molMg2+ 失去mol电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O2中含有6.02×1023OB. 1mol氧含有6.02×1023 OC. 1molCaCl2里含有3mol离子D. 1molH+中含有的H+数为N 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molNa2SO4里含有1molNa+和1mol SO42—B.0.5molCl2里含有1mol ClC. 1mol H2O中含有8mol e—.0.1 molCO2和0.1 mol O2所含有的氧原子数目相等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二)【诊断反馈】1、0.5 mol H3PO4中所含的H、P、O三种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三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2013鲁科版必修1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word学案
![2013鲁科版必修1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word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e7016331b765ce04081415.png)
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一课时主备韩洪聪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自主研学】:(1).物质的量产生的必要性:在化学变化中,微观粒子往往按一定数量的进行,因此,要定量的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必须引进一个像长度、质量、时间等样的物理量,通过它可以把物质的与、或等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这个物理量就是“”,符号:,单位:。
(2).物质的量的意义:①.“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之一。
②.“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物理量的专用名词,是个整体,不可分割、删减或增加其他字,也不能将其理解为“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
③.“物质的量”描述的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或某些微粒的特定组合(如SO42-、NaCl等),不可计量宏观物质(如1mol苹果、1mol铁钉)。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简称:,符号:)【自主研学】:(1).1mol含义的规定:国际规定:1mol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与所含的碳原子数相等。
(2).0.012Kg 所含的碳原子数约为(试计算之,其中一个的质量约为1.993×10-26Kg)。
(3).阿伏加德罗常数:国际上规定。
1mol 任何微粒的微粒数与_____所含的碳原子数相等.实验表明,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_________。
6.02×1023mol-1称为___________。
由此看来,就是定义“1mol”的标准。
【质疑激趣】:1mol含有6.02×1023个,2mol含有2×6.02×1023个,则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物质所含的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怎样?【自主研学】:由此,3.01×1023个O2的物质的量为,9.03×1023个铁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2molH2O中含有个水分子,含个氢原子,含有个电子。
山东昌乐二中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3化学中常用物理量——物质的量(含答案)
![山东昌乐二中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3化学中常用物理量——物质的量(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c69a2bbed5b9f3f80f1c02.png)
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时间:化学中常用物理量——物质的量编:03班级_________ 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等的含义2、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的计算。
3、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练习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每摩尔物质含有NA个指定粒子C.1molCl就是指1mol氯 D.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为40g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6.02×1023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B. 物质的量是用0.012千克碳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作为标准来衡量其他微粒集体C. 标况下1mol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D. 用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以由P V = nRT推导)(1)同温同压下:V1 / V2 = ______________(2)同温同体积下:P1 / P2 = ______________(3)同温同压下:ρ1 /ρ2 = ______________练习3、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 p(Ne) > p(H2) > p(O2)B. p(O2) > p(Ne) > p(H2)C. p(H2) > p(O2) > p(Ne) D . p(H2) >p(Ne) >p(O2)三、溶液配制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用固体NaCl配制100 g 10%NaCl溶液,请叙述①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所用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用固体NaCl配制0.1 mol / L NaCl溶液250 ml ,请叙述①简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按实验中使用的先后顺序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用98.3%的浓硫酸配制1 mol / L的稀硫酸,所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下列操作可引起的误差是(偏高偏低无影响):(1)称取NaOH时间过长或用滤纸称量________;(2)未冷却至室温而注入定容________;(3)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再用滴管吸出________;(4)定容时仰视刻度线________;(5)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低于刻度线________;(6)若称量固体溶质时操作无误,但是所用的砝码生锈________。
学高一化学必修教案: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鲁科版
![学高一化学必修教案: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鲁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6848c255270722182ef746.png)
1.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四课时
[引言]引入物质的量后,不仅解决了一定量的宏观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数的问题,而且也为根据化学反应计算带来极大的方便。
[讲述、媒体显示]
四、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
2H2+ O22H 2O
从质量角度:4g 32g 36g
从分子数角度:2分子1分子2分子
从物质的量角度:2mol 1mol 2mol
从标况下气体体积角度:44.8L 22.4L
从任意相同条件气体体积角度:2体积1体积
[迁移应用]
▼分别从质量角度、微观粒子数角度、物质的量角度、从标况下气体体积角度、从任意相同条件气体体积角度分析化学反应2NO+O2===2NO2中各物质间的数量关系。
▼P24交流研讨
▼在标准状况下。
CH4气体0.224升,充分燃烧时消耗O2多少摩尔?生成水多少克?如果将生成的CO2气体用2mol/L的NaOH溶液吸收,需要多少毫升的NaOH溶液?
[拓展延伸]
▼如何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配制250ml 2mol/L的稀硫酸?
▼试探讨溶液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关系
课外作业:
1.按照课本P33图2—1—4的图示,在补充完成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图示后,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求与课堂上的示例不重复)。
2.按照课本P33图2—1—4的图示,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1)制备一种物质。
(2)鉴别两种物质。
(3)有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提纯一种物质。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三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3课时教案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三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3课时教案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4a9deb1167ec102de2bd89e3.png)
第一章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3)
【教材分析】
本节课题目为“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因此,考虑到从“应用”的角度切入,所以从生活实际引入,引起学生的注意。
作为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三部分,是在已经学习过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和关系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已知数据的单位,归纳出关系式,最终得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相关知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物质的量浓度是一种使用更方便、更广泛的浓度的表示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扩大对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学习目标分析】
《课程标准》1.初步学会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2.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
能主动进行交流。
《模块学习要求》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
2. 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化学
计算。
3. 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4. 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感受获得成功的愉悦,学会合作与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时间:
化学中常用物理量——物质的量编号:03
班级_________ 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等的含义
2、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的计算。
3、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基础自学】
.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
C.1molCl就是指1mol氯 D.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为40g
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6.02×1023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B. 物质的量是用0.012千克碳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作为标准来衡量其他微粒集体
C. 标况下1mol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D. 用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以由P V = nRT推导)
(1)同温同压下:V1 / V2 = ______________(2)同温同体积下:P1 / P2 = ______________ (3)同温同压下:ρ1 /ρ2 = ______________
练习3、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 p(Ne) > p(H2) > p(O2)
B. p(O2) > p(Ne) > p(H2)
C. p(H2) > p(O2) > p(Ne) D . p(H2) >p(Ne) >p(O2)
三、溶液配制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用固体NaCl配制100 g 10%NaCl溶液,请叙述
①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用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用固体NaCl配制0.1 mol / L NaCl溶液250 ml ,请叙述
①简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按实验中使用的先后顺序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98.3%的浓硫酸配制1 mol / L的稀硫酸,所用的仪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下列操作可引起的误差是(偏高偏低无影响):
(1)称取NaOH时间过长或用滤纸称量________;
(2)未冷却至室温而注入定容________;
(3)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再用滴管吸出________;
(4)定容时仰视刻度线________;
(5)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低于刻度线________;
(6)若称量固体溶质时操作无误,但是所用的砝码生锈________。
【合作探究、讨论展示】
1、将质量分数为W %的氨水和质量分数为5W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氨的质量分数为()A.6W % B. 3W % C.大于3W % D. 小于3W %
2、已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95的酒精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6.52mol/L,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475的酒精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乙醇的密度比纯水的密度小) ()A.大于8.26mol/L B.等于8.26mol/L
C.小于8.26mol/L D.无法判断
【能力提升】
1、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
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 O2比O3 的质量小
C. 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2、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 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
B. 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
C. 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3H6
D. 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3、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9 g D2O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5NA
B. 1molNa2O2中所含的阴离子数约为2×6.02×1023
C. 1mol CH4所含共价键总数为4NA
D. 7.1 g 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
4、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0 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用水稀释至100 mL,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
B、在H2O2+Cl2=2HCl+O2反应中,每生成32 g氧气,则转移2NA个电子
C、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质量为28 g
D、一定温度下,1 L 0.50 mol·L-1 NH4Cl溶液与2 L 0.25 mol·L-1 NH4Cl溶液含NH4+物质的量不同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0ml 1 mol / LAl2(SO4)3溶液中,Al3+和SO42—离子总数为6.02×1023
B. 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为1NA
C. 46 g 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D. 标准状况下,11.2L苯所含的分子数为0.5 NA
6、在标准状况下,将V L A气体(摩尔质量是M g/mol)溶于0.1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d g / ml 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Vd / (MV+2240) B. 1000Vd / (MV+2240)
C.1000 VdM / (MV+2240) D. MV / M(V+0.1)2240
7、V ml密度为ρg/ ml的某溶液,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 的溶质m g,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 / L,那么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m = VρW / 1000
B. c = 1000ρW / M
C. W% = ( cM/1000ρ)%
D. c = 1000m / VM
8、配制480ml 0.1mol/L的碳酸钠溶液:
⑴应用托盘天平称取十水碳酸钠晶体( Na2CO3·10H2O ) g ( 5克以下用游码)
⑵若称量时砝码和晶体的位置颠倒,则平衡后实际称得的样品质量为:g
⑶使用下列仪器时的第一步操作是:
容量瓶托盘天平
⑷下列操作的结果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
A 、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B、容量瓶洗涤后未经干燥处理
C、观察液面时视线偏高
D、摇匀后立即观察,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再摇匀
【当堂检测】
1、设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B. 乙烯和环丙烷(C3H6 )组成的28g混合气体中含有3nA 个氢原子
C. 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Fe
D.将0.1mol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A3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B.1molHCl气体中的粒子数与0.5 mo1/L盐酸中溶质粒子数相等
C.在标准状况下,22.4LCH4与18gH2O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 NA
D.CO和N2为等电子体,22.4L的CO气体与lmol N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答案编号3
2.(1)n1/n2 (2)n1/n2 (3)M1/M2
练习3.D
三、1.①(1)计算需氯化钠固体10.0 g,水90.0 mL(2)用托盘天平称量10.0 gNaCl固体于烧杯中
(3)用量筒量取90.0 mL水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使NaCl固体完全溶解,即得所需配制的溶液
②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
2. (1)①计算→称量→溶解→恢复至室温→转移到250 mL容量瓶→洗涤→定容→摇匀
②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量筒、烧杯、玻璃棒、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 (1)偏低(2)偏高(3)偏高(4)偏低
【合作探究、讨论展示】1、D 2、A
【能力提升】
1.D
2.A
3.C
4.A
5.C
6.B
7.D
8.(1)14.3 (2)5.7 (3)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调零
(4)A、D
【当堂检测】1、C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