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与世界遗产相关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近年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成果丰硕。

本文将就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内容进行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的发展做一概览。

一、研究现状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已有较长历史,近年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国内相关机构及高校开设了专门的研究课程,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也越发重要,为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视角。

二、研究热点1.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我国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成为了研究中的重要议题。

研究者们就如何保护和管理这些遗产进行了广泛探讨。

其中,对于保护工作中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保护规划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2.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利用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研究者们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可持续利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他们提出,应注重挖掘世界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实现其文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备受研究者关注。

研究者们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更加科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建议。

他们强调,旅游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一项重要任务,要通过规范的管理、科学的环境设计等手段,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4.世界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代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

研究者们就世界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他们认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福祉,并有力推动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三、研究方法在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文献调查和资料分析是常用的方法。

此外,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也被广泛运用。

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研究进展

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研究进展
率翻凳龚哥 K7 9
4 u 界遗 产 是“ 人类智 慧 和人 类杰 L 作的 突 出样 品 ”在 新 世 纪 的 ,
文 献 从 19 90年 代 以 来 源 源 不 断 。例
之一 。 19 代 虬来 遗 产 地类 型 丰 富 90年
如, 对大足石刻 史料价值 的研究( 陈明 光 , 9 )龙门石窟 中音乐窟 的音乐文 1 4; 9
19)泰山旅游资源及“ 山品牌” 95 , 泰 的分 析( 麂锋 , 9 )泰山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1 9, 9 及宗教旅游 的开发( 崔风军 。99 , 19)泰山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孙兆才 ,99 , 19)泰山
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资源的 分析 与开 发保 护 研究 ( 宁生 ,96 管 19, 19; 99王化新, 9)对泰 山野生观赏植 1 7; 9
展研究等 7 个领域=
11 遗 产地 价值 研 究 . 价 值 研究 是 开 展 遗 产地 旅 游 研 究
物资 源及 其 开发 的研 究( 得 奎等 , 臧
化 研 究 ( 林 ,97 ; 里 长城 的分 布 、 邱 19 )万
的旅游资源及 其开发 利用成为遗产地 旅游研 究 中的热点之一 地质学家、 植
物学 家 、 象 学家 、 理 源自 家 、 气 地 政府 管 理 今天 ,遗产旅游” 为一种世界现象已 “ 作 经成为人类求 取与外部世界高度 和谐
构筑体系、 功能结构研究( 黎风等, 9 ) l 4, f 长城 作为地理界线 的意殳( 冯嘉苹等 , l蛄) 9 及它的审美价值( 杨辛等 , 9 ) 1 6研 9
究 ;B 青江堰水利工 程 的艺 术属性 ( 王进 军 .
人 员等纷纷涉足此领域 的研究 , 内容可 谓丰富繁杂。例如, 对武夷山珍稀药用 植物及其保护开发的研究( 郑荣华, 9 14 9 年)武夷山自然 、 , 人文旅游资源及其开 发策略研究( 张伟蜻,99 , 19 )武夷山生态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李延风,99 ; 19)

旅游文献综述

旅游文献综述

旅游文献综述旅游文献综述旅游是一种人类活动,它是人们迫切需要自由、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心理需求的显现。

伴随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也在不断地演变着。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发展迅速,不同的人们、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间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旅游经济成为了当今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经济增长、本地经济和国际贸易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将对近年来旅游领域内的文献进行一次综述,对旅游发展方向、旅游市场、旅游的经济效益、文化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旅游发展方向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

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在某些国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超过10%。

而旅游业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包括自豪的阔游、独立游和自助游的个性化需求等多种形式。

有些人选择旅游是为了寻求放松身心,放过疲惫;有些人则是为了做一些极限运动或者探险活动,并尽可能多地观察到异域风情。

旅游发展的方向是多元化的,未来将更加拥有个性化的产品,丰富更为多样的旅游需求。

二、旅游市场每到一个旺季期,旅游业总是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旅游市场的火爆,也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

不少国家都在加强旅游事业的规划和管理,对旅游产品、资源、服务等进行了整合,打造旅游品牌,提高旅游市场的价值和潜力。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繁荣,旅游市场也愈来愈竞争化。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优化产品的整体竞争力,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旅游的经济效益旅游是一个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产业,它不仅能够进行直接的经济活动,同时也能促进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

旅游可产生多方面的效益,如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扩大国际贸易等。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旅游经济效益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在发达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已成为了重要的社会经济收入来源。

而在发展中国家,旅游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份利益课题。

为了更好地挖掘旅游产业的经济价值,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发掘本国旅游资源,扩大市场规模,提高旅游的经济效益。

“五台山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研讨会”综述

“五台山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研讨会”综述
导 以 及在 申遗 过 程 中做 出贡 献 的 专 家 、学 者 与 五 台 山佛 教 界 高僧 及 新 闻媒 体 。 忻 州 市 政 府 副 市 长 杨 晋 生 主 持 研 讨 会 开 幕式 , 宣读 了 国家 世界 遗 产 保 护 委员 会 发 来 并
创作《 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 。《 的成功演出 , 起
看到l. 7 米的千手观音像 , 7 以及“ 千处祈求千处 应, 苦海常坐渡人舟 ” 的对联时 , 中顿时萌发 心 了编创《 千手观音》 品的思路。之后 , 作 又到太
原 崇 善寺看 N 8 米高 的千 手观 音像 , 开始着 手 便
春 , 台山管理局 局长刘 炳龙等 省 、 、 五 市 县领
界 遗 产保 护 与管 理 研 讨会 的 召开 , 五 台山 遗 是
教文化 。” 做 了重要讲话。胡苏平部长在讲话 中
指 出: 山西历史悠久 、 人文会萃 , 五台山更是文 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品牌和龙头 , 既要传承保护 ,


山 研
到 了震 憾 效应 , 红遍 天下 。张 继 刚提 出 :五 台 “ 山 申遗成 功是 中华 民族 的重 要 收获 。佛 教圣地 博 大精 深 对我 来 说 是一 个 难 得 的 再学 习机会 。 我正 在创作 一 部反 映五 台山佛教 文化 的艺 术精 品 , 望能 扩大 五 台山 国际影 响力 , 希 弘扬 中国佛
又要 利用 开 发 。要 深挖 文 化 内涵 , 升旅 游 品 提 位 。同时 , 社会 效益 和经 济效 益一 齐抓 , 真正 把
光 寺 唐塑 ,是 后 人很 难 企 及 的一 座 艺 术顶 峰 。 五 台 山是 文殊 菩 萨道 场 , 在 北 魏 时五 台 山就 早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技艺、口述传统、表演艺术、节日庆典等无形的文化传统。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

下面将综述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相关领域和方法。

一、研究领域:1. 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个体和群体认同的影响,探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2. 传统技艺和手工艺:研究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探索技艺传承者的经验和技术,保护和传播传统手工艺。

3. 口述传统和民间故事:研究民间故事的传播和变异,探讨口头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4. 表演艺术和音乐:研究传统舞蹈、音乐和戏剧的演变和传承,保护和传播传统表演艺术。

5. 节日庆典和仪式:研究不同文化中的节日庆典和仪式,探讨其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方法:1. 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走访和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保护措施和传播途径。

2. 录音录像:利用录音和录像技术,记录传统表演艺术、口述传统等,保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频和视频材料。

3. 口述历史:通过采访老一辈传承者和相关人士,收集并整理口述历史,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变迁。

4. 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5. 跨学科研究:将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全面深入地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案例:1. 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例如日本的和服制作、茶道、歌舞伎等,韩国的韩服制作、曲艺表演等。

2. 法国:法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也有着重要工作,例如巴黎的建筑、葡萄酒制作、面包烘焙等。

3. 印度: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古老和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如印度古典舞蹈、音乐、瑜伽等。

总之,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文化认同、传统技艺、口述传统、表演艺术和节日庆典等领域。

旅游发展与世界遗产相关研究综述

旅游发展与世界遗产相关研究综述
时代经贸 2 0 1 3年 7 月 总第2 8 3 期
旅 游发展 与世界 遗 产 相 关 研 究 综 述
陈 昕
( 云 南大 学工 商 管理 与 旅游 管 理学 院 ,云 南 昆明 集分析相 关文献的基础上 ,较为系统地对 国内外旅游发展与世界遗 产相关研究进行 7归纳总结 与评述 ,研究内容上划分为遗产地、遗产旅 游活动、遗产地管理 三大部分,涉及遗产 ( 地)价值 、遗产地规划与开发、遗产 ( 地)保护;遗产旅游、遗产旅游者、遗产旅游活动的影响、遗产旅游的可持
续发展 ;遗产地管理与经营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相 关文献分析,在对 比研 究的基础 上,对今后世界遗产 的研究方向进行 了预测与展望 ,希望对国内的相关研 究
有所裨益。 【 关键词 】世界遗产;遗产旅游;遗产地;遗产地管理;研究综述 1 . 引 言
地 认 识 了遗产 地 “ 突 出的普 遍 价 值 ”才 有可 能进 行 一 系列 研 究 。 2 O 世纪7 O 年 代 ,爱 尔兰 将 遗 产分 为 科 学 遗产 、历 史 艺 术遗 产 、 文 化 遗 产 和 风 景 遗 产 。 后 来 , 欧 洲 将 遗 产 分 为 自然 遗 产 ,科 学 遗 产 、文 物 古迹 遗 产 、文 化遗 产 与 风 景 遗 产 , 并制 定 了相 关 的政 策
( D o we r, M. , 1 97 8) 。
1 9 8 8 ) 。 国外 针 对 世 界遗 产 的价 值研 究更 多 是从 旅 游 者 的角 度 来 分析 遗 产 旅 游 价 值 的开 发 。 如 理 查德 兹 ( R i c h a r d s ,l 9 9 6 b) 曾 指 出 :为 了适应 人 类 的偏 好 差异 ,注 意 就 要转 向遗 产 的吸 引力 。 特欧和叶欧 ( T e o a n d Y e o h ,1 9 9 7 )也认 为 : “ 随 着 越 来 越 多 的 旅 游 者 被 吸 引 到 遗 产 地 , 它 的 真 实 性 被 推 向 危 险 , 旅 游 者 选 择 目 的地 不再 是 根 据 真 实性 的 内在 价值 ,而 是 基 于他 们 对 目的地 的期

国外有关表达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文献

国外有关表达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文献

国外有关表达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文献国外有关表达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文献一、引言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国外,有许多关于表达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文献。

本文将对国外有关此主题的文献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文献综述1. 文献1:《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在这篇文献中,作者详细探讨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对其进行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

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与旅游业发展密不可分。

作者分析了文化遗产保护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保护措施和发展策略。

2. 文献2:《文化遗产旅游价值挖掘与保护》这篇文献着重探讨了如何挖掘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作者认为,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不仅体现在历史和艺术上,还包括了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在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挖掘其旅游价值,实现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双赢局面。

3. 文献3:《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社区参与和可持续发展》这篇文献从社区参与的角度探讨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作者认为,社区参与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当地社区居民真正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社区参与也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从这些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学者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已经有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在我看来,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

通过合理开发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让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中,可以增强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回顾通过对国外有关表达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文献进行综合评估,我们对这一主题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中国世界遗产旅游研究综述

中国世界遗产旅游研究综述

中国世界遗产旅游研究综述作者:陈蓓蕾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35期摘要: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倍受业界学者的关注。

总结了世界遗产相关的研究主要围绕世界遗产开发、世界遗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世界遗产经营管理、世界遗产旅游者行为感知四方面展开,指出世界遗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将会是今后研究最为热点的领域。

关键词:世界遗产;遗产开发;遗产管理;遗产保护;旅游者行为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072-02引言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文明史上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积累和沉淀。

截至目前,中国共有世界遗产41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6处,世界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文化景观3处。

近年来,国内兴起世界遗产旅游的热潮,遗产价值、遗产开发、遗产保护、遗产管理等一系列与世界遗产相关的话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世界遗产相关的课题也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1994年以来国内学者对世界遗产地的学术研究为基础,通过中国知网对“世界遗产”和“旅游”作为关键字进行核心文献的检索,共搜索出相关文献459篇,文献研究内容涉及世界遗产开发、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世界遗产经营管理、世界遗产旅游者行为四大领域。

一、世界遗产开发遗产开发是世界遗产价值凸显的有效方式,世界遗产开发模式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

梁学成(2006)指出,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开发不能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向旅游产品方向转变,不然会造成旅游价值取代遗产价值的后果,引起世界遗产核心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丧失,遗产资源应进行多方面的价值挖掘,并提出以基于旅游价值的五种开发模式。

傅才武、陈庚(2010)指出,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有博物馆式保护与产业开发模式、大遗址保护与整体开发模式、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城市历史街区开发模式、村落开发模式五种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有民俗博物馆保护与开发模式、节庆文化保护与开发、特色餐饮开发模式、演艺开发模式、主题公园开发模式、物化产品开发模式、影视开发模式七种类型。

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综述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一座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无锡旅游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无锡,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本文通过对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的综述,探讨无锡休闲旅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无锡作为江南水乡的代表城市,拥有众多的水景资源。

周鸿彬等人(2016)通过对中国江南水乡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调查,发现无锡的水乡旅游资源是其独特的优势,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无锡的太湖、太子湖、鼋头渚等著名的水乡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无锡还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如蠡园、灵山大佛等,这些文化景点也是无锡休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杨泓梅,2019)。

无锡还注重休闲旅游的产品开发和创新。

研究发现,无锡旅游业逐渐进行了差异化和特色化的产品开发,如灵山大佛、无锡市博物馆等,提升了旅游服务品质和游客满意度(戴军,2017)。

文化创意产业对于休闲旅游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成等人(2018)通过对无锡虎丘景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发现无锡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休闲旅游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休闲体验。

无锡休闲旅游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无锡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国内其他旅游城市相比,无锡在旅游的品牌建设、营销推广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罗春梅,2019)。

无锡旅游业的发展还面临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研究发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如太湖蓝藻污染等问题(朱扬飞,2015)。

无锡旅游业需要加强环保意识,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外文化遗产旅游相关研究动态综述

国外文化遗产旅游相关研究动态综述

国外文化遗产旅游相关研究动态综述国外对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开始的较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遗产旅游和旅游发展策略两个方面对国外的研究进行综述。

1.在遗产旅游方面。

这方面的研究集中在遗产的价值、社区的参与、遗产的保护规划、遗产活动的影响游客体验质量、遗产地的展示与解说、遗产地的营销等。

(1)对遗产价值的研究。

2011年E.C.M Ruijgrok 在“生态发展战略在遵从生态演替的基础上为解决人和自然的冲突提供了一个平台”中定量分析的方法从游憩价值和遗产价值方面对遗产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论述。

Josephp 则主要通过调查进行研究,调查主要针对遗产地的政府和遗产地的居民对遗产价值的含义、使用和理解等方面的认知,调查后发现,认知的差异会影响政策、方针的执行以及实施。

Helen Hazen 在“重视遗产,对美国世界遗产遗址公园游客价值观的研究”中从多个方面对游客关于世界遗产的价值认知进行研究,这些方面主要包括环境、文化、审美、游憩、教育和精神等,结论是在游客心中环境和审美最重要。

(2)对遗产地社区的参与的研究。

Mark P. Hampton 在“当地社区是否积极参与对潜水旅游的影响——以马来西亚为例”中分析了遗产地、遗产地社区居民和遗产地旅游管理部门的关系,得出遗产地居民的意见和想法对遗产地行政管理部门具有指导性意义。

Black.H 在“以社区为基础进行自然资源管理造福当地社区政策和实践的潜力探索——以因地安得拉邦为例”中通过建立遗产地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高效协作关系,使得遗产地居民拥有对世界遗产强烈的归属感。

J.D. Ovington 在“土著人——遗产的守护者”中通过实例说明了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在获得土地所有权后对世界遗产的保护的热情很高。

Aworth,G.J.则认为遗产地社区居民能够提高遗产地的活力和遗产地的吸引力。

(3)对遗产地的保护与规划的研究。

Andrew Moss和Jon Brodie 在2012年通过具体的研究对象用自然化学成分和生物条件等影响遗产的因素来研究遗产的健康情况。

文献综述(旅游)

文献综述(旅游)

文献综述1、张广海、刘真真、李盈昌(2013)在《中国沿海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中,通过选择能够反映沿海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各类统计指标,运用主成分TOPSIS法对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比较,运用马尔科夫链和ESDA法对旅游发展区域差异的时间和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探讨。

并得出了沿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相关结论。

2、李瑶亭(2013)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指标体系、发展模式与经济效应》中以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构建了城市旅游产业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所揭示出的旅游产业关键影响因子及其关联程度与特征来判断、识别东、中、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对不同发展模式下的旅游经济效应进行测度,从发展模式差异角度探究经济效应不同的原因,以明确东、中、西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东、中、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3、万绪才、王厚廷、傅朝霞、马红专(2013)在《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重点旅游城市为例》中选取入境游客人天数作为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采用均值比率法和聚类分析法,运用统计分析法中的相关系数法和多元回归法对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具体作用进行探讨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很大,区域集中性非常突出,入境旅游发展较好的城市大多位于东部地区;对外经济因素对城市入境旅游的发展影响最大,知名度次之,旅游产品和区位距离的作用较小。

4、张博(2013)在《本溪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设计及实施途径》中利用RMP 分析法对本溪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综合分析本溪市旅游产业在资源、市场、产品和宣传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结合本溪市现有旅游资源发展特点,提出了“一线三组团”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并针对每个发展模式提出了政策建议。

5、黄璨(2013)在《旅游产业化水平测度研究》中利用产业经济学分析方法提出旅游产业各部门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测度方法,并结合投入产出分析和乘数理论研究旅游产业各部门的发展规模、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关联带动功能;同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提出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测度方法,结合协整理论建立旅游产业与国民经济的长期模型,从而分析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影响,综合测度旅游产业化水平。

基于社区参与的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基于社区参与的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使 遗产和遗产 地社 区形 成 了一 种 真 空状 态 ,从 而 导 致 遗产地 社 区 同管理 部 门的很 多 矛 盾及 冲 突 ,对世
社 区参 与 的概 念最 早 在 1 8 9 5由墨 菲 在 ( e r Pt e
EMup y rh )在 其著作 《 旅游 :社 区方 法》 一 书中提 出 ,直 到 2 纪 9 0世 0年 代 中期 以来 ,社 区参 与旅 游
是 “ 区参 与 的定 义是 不 明确 的 、含 糊 的 ,但 却有 社 着 积极 的意 味 ,它表示 着公 众 成 员 、个 体 、群 体 和 政 府机 构 间的互 动 的过 程 ,这 一 过 程 为市 民提 供 了 表 达 自己声 音 和参与决 策 的途 径 ”3。 - J
社 区参 与旅 游开 发 ,是 指把 社 区作 为旅 游 发展 的主体 进入 旅游 规划 、旅游 开 发等 涉 及旅 游 发 展重
次 于意大 利 、西 班 牙两 国 ,名 列世 界第 三 位 。但 是 ,长期 以来 ,世界 遗 产 的保 护 与开 发几 乎 都 处 于
相关 管理 机构 的 “ 断式 ” 管 理 ,无论 是遗 产 的保 垄
大事 宜 的决 策 、执行 体系 中 。
12 研 究 进 展 .
护还是 遗 产 的旅 游 开 发 都 将 遗 产 地 社 区 排 斥 在外 ,
中国作 为一个 文 明古 国, 自从 18 95年签 署 《 界遗 世 产公 约》 以来 ,在 短短的 2 0多年 时 间里 ,现 已拥 有 3 5处世界遗 产 ,其 中包括 2 5处世 界 文化遗 产 、6处
世界 自然遗产 、4处世界 自然与文化 双重遗 产。此外 还有非物 质文 化遗 产 4项 。 中 国的世 界 遗产 综述 仅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综述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综述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综述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

而在旅游的过程中,文化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意义、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意义1. 丰富旅游体验: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精神财富,通过将文化与旅游结合,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游客有机会了解和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和传统文化,增加旅游的意义和价值。

2. 推动文化保护与传承:旅游可以为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经济支持和动力,促进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通过旅游,文化遗产得以被更多人关注和重视,从而推动其保护和传承。

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可以为地方经济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旅游业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就业和收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1. 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世界文化遗产、传统节庆、民俗风情等。

这些资源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文化旅游产品的丰富多样: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中,涌现出了许多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产品。

这些产品根据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旅游需求,提供了各类旅游体验,满足了游客的不同需求。

3.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如文化的商业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粗制滥造、文化资源利用不当以及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未来趋势1. 多元文化的融合:未来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将趋向于多元文化的融合。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将在旅游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融合,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产品。

2. 体验式旅游的兴起:未来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将更加注重游客的体验。

文化旅游产品将注重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让游客深度参与其中,获得更加真实、丰富的文化体验。

中国_文化遗产学_研究文献综述_王运良

中国_文化遗产学_研究文献综述_王运良
进入21世 纪 ,随 着 “文 化 遗 产 ”理 念 在 中 国 的 日渐风行,原有的“文物”概念得到扩展,从学科角 度审视这一新生文化事项开始进入众多学者的思 维 领 域 ,2000年 迄 今 , 复 旦 大 学 文 物 与 博 物 馆 学 系 不定期编辑出版了多辑 《文化遗产研究集刊》,旨 在构建文化遗产学科体系。 继而,学界、业界围绕 “文化遗产学”展开了各种讨论。
《东南文化》2011 年第 5 期总第 223 期
25
由上而言,“文化遗产学” 当是以物质与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本体及其环境的价值、 保护和利用 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
中国社会科学院苑利先生曾经专门撰文详细 论述了文化遗产学产生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及其独 特的视角与视野。 他指出: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 56个民族的共存发展, 使得中国的文化遗产丰富 多彩,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厚资源,世界范围内的 遗产保护运动推动了中国遗产事业的进程, 但遗 憾的是, 中国的文化遗产研究截止到目前依然没 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这种与西方的巨大差距 严重削弱了中国遗产界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所 以中国社会亟须这样一个学科, 以满足社会对保 护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需要, 同时也可通过文化 遗产学的建立促进中国文化遗产业的整体发展; 具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视角与视野也是文化遗产学 能够作为一门新学产生与存在的重要条件。 与其 它学科相比, 文化遗产学在文化遗产研究这个问 题上视角不但独特, 而且更加专一, 更容易在研 究、保护文化遗产过程中发挥出其独到的功能。比 如对于丽江古城,历史学家关注的只是其历史,民 俗学家关注的只是其文化, 建筑学家所关注的只 是其建筑, 而作为新型学科的文化遗产学所关注 的则是它作为文化遗产的全部, 不仅从全方位解 读其文化精华,而且对其保护、民俗文化的传承以 及文化遗产的活用等诸多问题, 都会提出自己的 看法, 这种对某一文化遗产所进行的系统研究是 以往许多学科所未曾关照的。 此外,与人类学、社 会学、民族学、宗教学、历史学、语言学、民间文学 等诸多学科相比, 文化遗产学还有着自己相对独 立的学术视野, 亦即它的学术视野仅局限于人类 所创造文明中最为精华且保留至今的部分, 那些 普遍存在的大众文化,并不在本学科研究之列,如 果从大处着眼, 文化遗产大致可分为有形文化遗 产、无形文化遗产及自然遗产三大部分,这同时也 是文化遗产学的研究领域[22]。 北京大 学 孙 华 先 生 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研究文化遗产 需要的是考古学和技术史、 艺术史等专门史的学 问(如果要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就还需要民 族 学 、神 话 学 和 社 会 学 的 学 问 ); 保 护 文 化 遗 产 需 要化学、生物学、建筑学、地质学、环境学、规划学、 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展示和利用文 化遗产要的则是博物馆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 学、管理学、规划学、建筑学等学科专家的参与。既 然文化遗产事业需要的各个方面都有现成的学 科,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建设“文化遗产学”这样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国内研究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国内研究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国内研究综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也备受关注,相关研究逐渐深入。

本文将对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进行综述,探讨相关研究的进展、成果和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概念,指代由特定社群或群体创造、传承和发展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仪式、知识与实践技艺以及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群体性特征。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遗性、传承性、地域性和群体性等特点。

非遗性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延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积淀。

传承性指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通过一代代传承下去。

地域性和群体性体现在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特定传承群体。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1.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中国政府多年来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0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做出了具体规定。

2.保护机构建设中国政府设立了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各级文化部门还大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训和申报工作。

3.社会参与和基层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注重社会参与和基层保护。

在保护工作中,注重发挥民间力量,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群体,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社区的融合。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1.传承人培训与保护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传带徒弟,举办各类培训班和比赛,鼓励年轻一代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动。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摘要本文旨在对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其研究意义。

国内外世界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研究综述

国内外世界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研究综述

国内外世界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研究综述国内外世界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研究综述引言:世界遗产是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瑰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具有全球重要价值的地点、建筑和自然景观。

维护和保护世界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对于后世的传承与演进至关重要。

因此,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都对世界遗产的原真性与完整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

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研究综述进行梳理,旨在促进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世界遗产。

一、世界遗产原真性研究1. 定义与内涵世界遗产原真性是指世界遗产地在历史、文化和自然方面保持其最初状态、真实性和独特性的程度。

原真性的保护要求尊重遗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确保其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时间推移中,都能够真实地展示和传达其独特的价值。

2. 评价指标体系为了评价世界遗产的原真性,学者们制定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历史真实性、文化对比性、整体性和传统技艺等。

这些指标能够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估世界遗产的原真性,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3. 保护与传承实践在实际操作中,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世界遗产的原真性,例如修复和恢复古建筑、保护文物和推行传统技艺等。

同时,通过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社区的参与度和对遗产的认同感,以促进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世界遗产完整性研究1. 定义与内涵世界遗产完整性是指世界遗产地所包含的遗址、建筑和景观等方面的完备性和完整性。

完整性的保护要求保存遗产地的原貌、结构和环境,以确保其整体完整呈现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 评价指标体系为了评价世界遗产的完整性,学者们提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遗存完整性、功能完整性、环境完整性和认知完整性等。

这些指标能够测定世界遗产的各个方面的完整性,为合理保护和管理提供指导。

3.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护世界遗产的完整性需要平衡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要采取措施防止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对遗产的侵害;另一方面,需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为世界遗产提供必要的保护和管理。

世界遗产视野下的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解读及旅游发展

世界遗产视野下的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解读及旅游发展

2020年4月下半月刊178世界遗产视野下的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解读及 旅游发展建议卢 娜通过运用比较分析法将花山岩画世界遗产申报文本与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评估报告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中西方对文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解读的差异,解读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

在此基础上,从“文化景观遗产旅游产品重组”“遗产旅游解说体系构建”两方面提出花山遗产旅游的优化思路。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广西崇左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旅游品牌创建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特别是2018年崇左市参加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魅力中国城”节目,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年度“十佳魅力城市”之后,成功地向世人展示了崇左的秀美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极大地提升了崇左市的知名度。

据了解,2018年崇左市接待国内游客3 612.36万人次,同比增长42.3%,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在崇左市取得如此光鲜成绩的背后,与花山岩画相关的旅游景点并未像前期人们预想的那样取得火爆发展。

以崇左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的2019年10月1日—2019年10月4日旅游数据来看,左江花山岩画景区接待游客4.72万人次,接待人次排名在德天跨国瀑布景区、友谊关景区、龙州起义纪念馆、浦寨文化旅游不夜城、龙谷湾景区、红木城文博城景区之后;而以“携程、马蜂窝”为代表的OTA 网站上,崇左旅游的推荐景点中,花山岩画排名第四,点评率仅有100多条,远远落后于德天瀑布、明仕田园等景点。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于2016年7月15日,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个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也是中国第一个岩画类世界遗产。

左江花山岩画由生活在左江沿岸的壮族先民骆越人在陡峭崖壁的高处绘制,距今已有2 000多年历史。

无论从文化人类学、民族历史学,还是从绘画文艺创作、艺术技巧来看,花山岩画都有巨大的价值。

但就目前而言,花山岩画还存在游客认可度不高、旅游发展缓慢等现象,与花山岩画突出的世界遗产普遍价值未得到凸显及认知有一定的必然联系。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综述刘慧娣;刘敏;任亚鹏【摘要】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旅游形式.文章主要采集2006年到2015年的数据,运用UCINET软件分析近十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状况.分析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重点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多角度研究上.基于此,文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保护与传承、开发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6(035)012【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非遗;保护;开发模式;原真性【作者】刘慧娣;刘敏;任亚鹏【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晋中030600;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晋中030600;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晋中03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3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10月颁布了《保护非遗公约》,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概念,学术界开始了对非遗各方面的研究。

非遗的学术研究主要涉及到非遗的理论研究、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非遗的利用。

非遗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其旅游开发利用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

近十年关于非遗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众多学者对非遗旅游的保护与传承、非遗旅游的开发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1.1 数据来源文章选择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的期刊库,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为检索项进行主题检索,以2006年到2015年为时间节点,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318篇,其中期刊共1505篇,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文章共375篇,博硕论文共482篇。

1.2 研究方法通过图1分析可以看出,非遗、旅游开发模式、旅游开发、旅游资源的连线较密集,即对非遗旅游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开发、开发模式、旅游价值、原真性、旅游的保护与开发以及传承上。

2.1 非遗保护与旅游研究关于非遗的保护与旅游的研究,尤其是关于非遗原真性的保护问题是众多学者最关注的方面。

旅游热点问题研究

旅游热点问题研究

旅游热点问题研究2011李伟内容❖毕业论文选题及撰写❖旅游热点专题一:PEST环境的变化对旅游的影响❖专题二: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与旅游业发展关系研究❖专题三: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专题四:旅游景区经营模式评析❖专题五:导游小费问题探讨❖专题六:假日经济与旅游❖专题七:区域旅游合作与无障碍旅游❖专题八:旅游安全问题与危机管理❖专题九:旅游业“废都”现象❖专题十:中国旅游未来发展趋势Part1 概述1 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任务❖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学生完成专业教学计划的学习后,全面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其任务是:通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包括题目的选择、资料的查阅、外文资料的翻译、研究方案的制定、具体研究的过程、研究成果的总结、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中的语言表述等)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工程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为进一步搞好本职工作和今后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3 指导教师的责任❖第一,审定论文题目。

选择合适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学生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性环节。

因此,指导教师要在对学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题,反复审定学生确定的论文题目。

❖第二,指导学生制定撰写毕业论文的具体进度、计划,并定期检查学生执行撰写毕业论文的具体进度计划的情况。

❖第三,指导学生收集和阅读有关的参考材料,必要时介绍参考书目。

❖第四,正确指导和引导学生拟定论文提纲,定期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提出提纲或初稿中存在的问题和修改建议。

❖第五,审阅论文,评定论文成绩。

4 对学生的要求❖摆正态度,毕业论文不是不得不完成的“累赘”,而是综合复习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负责态度的好机会❖主动与教师多沟通,按照教师要求的进度,完成任务❖进入社会前应学会的一件事情——为自己的事情负责,而不是寻找理由、推卸责任(例如不能按时完成论文的各种理由讲给别人听是没有用的)——社会只相信结果,过程一般是没有人关心的❖任何一篇优秀论文的作者都是认真、努力、对自己负责的,而任何一篇不合格论文的作者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学会“负责”二字❖不要抄袭,尤其不要通过网站等途径买论文5 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选题不具体、缺乏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讲义式、常识性介绍,没有体现个人工作)❖缺乏规范性(结构、逻辑关系、表述形式、文献引述)❖研究方法缺乏训练(方法不具有针对性、科学性)❖论文陈述缺乏训练(答辩中陈述)6 毕业论文的组成❖封面❖摘要(包括中、英文摘要)❖目录❖文献综述❖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任务书、论文开题报告(装订指导手册的指定位置)Part2 毕业论文过程的指导一、指导选题❖作文伊始,选题新颖;❖了解动态,发展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发展与世界遗产相关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在搜集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对国内外旅游发展与世界遗产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与评述,研究内容上划分为遗产地、遗产旅游活动、遗产地管理三大部分,涉及遗产(地)价值、遗产地规划与开发、遗产(地)保护;遗产旅游、遗产旅游者、遗产旅游活动的影响、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遗产地管理与经营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对今后世界遗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与展望,希望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世界遗产;遗产旅游;遗产地;遗产地管理;研究综述1.引言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①,是在自然演化和人类历史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在世界或国家和地区范围内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的出现及其盛行,催生了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冲动,随着“人与自然相和谐”这一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以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遗产旅游在全世界流行开来(nuryanti,1996),并成为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认为1975年欧洲的“建筑遗产年”是遗产旅游成为大众消费需求的标志,介绍城市历史的“遗产中心”在这一年里大量出现,遗产旅游得到普及和推广(dower,m.,1978)。

中国政府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并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第11届世界遗产大会首次将故宫等6项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2010年7月,中国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40项,稳居世界第三,而且保持了连续8年申报成功的势头②。

中国国家旅游局在2000年推出了“神州世纪游”主题,把“中国的世界遗产——21世纪的世界级旅游景点”作为中国的拳头产品推向国际旅游市场,把当时国内的23项世界遗产作为主打产品向国内外游客推介。

由此,可以把2000年的“神州世纪游”主题年活动看作是中国开始普及和推广遗产旅游的标志。

由于国外遗产旅游发展得较早,针对世界遗产的研究无论数量还是内涵相比国内都有较大优势,本文拟从文献回顾的角度,较为系统地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评述,并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对今后世界遗产的研究方向进行预测与分析,希望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2.主要研究内容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外旅游发展与世界遗产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遗产地、遗产旅游活动、遗产地管理三大主题。

遗产地遗产(地)价值遗产旅游活动遗产旅游遗产地规划与开发遗产旅游者遗产(地)保护遗产旅游活动的影响遗产地管理遗产地的管理与经营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1 遗产地遗产地是指世界遗产赖以生存的地域空间与相关物质环境。

通常,人们习惯性地将世界遗产项目所在地统称为世界遗产地。

也有很多时候,人们习惯性地将世界遗产地直接等同于世界遗产。

关于遗产地的研究主要包括遗产(地)价值、遗产地规划与开发、遗产(地)保护等方面。

2.1.1 遗产(地)价值价值研究是开展遗产地旅游研究工作的基础,只有全面深刻地认识了遗产地“突出的普遍价值”才有可能进行一系列研究。

20世纪70年代,爱尔兰将遗产分为科学遗产、历史艺术遗产、文化遗产和风景遗产。

后来,欧洲将遗产分为自然遗产,科学遗产、文物古迹遗产、文化遗产与风景遗产,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nova scotian department of lands and forests,1987,1988)。

国外针对世界遗产的价值研究更多是从旅游者的角度来分析遗产旅游价值的开发。

如理查德兹(richards,1996b)曾指出:为了适应人类的偏好差异,注意就要转向遗产的吸引力。

特欧和叶欧(teo and yeoh,1997)也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被吸引到遗产地,它的真实性被推向危险,旅游者选择目的地不再是根据真实性的内在价值,而是基于他们对目的地的期望。

阿斯沃斯和拉卡海姆(ashworthand larkham,1994)认为:当前遗产是一种被有目的地创造用来满足当代消费的特殊商品。

由于国内开展遗产旅游的时间较晚,因此,国内关于遗产(地)价值的研究也比国外晚。

王鑫(1995)认为遗产地具有旅游吸引物、社区识别标志、正式与非正式教育基地以及经济重振基础4方面的属性。

陈勇(2005)提出原真性是遗产的基本属性。

世界遗产作为全人类科研、教育、游览和启智等精神文化的活动场所,是人与大自然精神联系的理想胜地(谢凝高,2002),“遗产价值的核心是它的广义文化价值和知识价值,经济价值由此而派生出来”。

徐嵩龄(2003)从旅游资源复合系统的角度出发,将世界遗产资源的价值划分为有形(显性)和无形(隐性)两大类,旅游价值、科考价值、文化价值和环境价值4个亚类。

宋瑞(2005)把世界遗产的审美、科研、生态和经济等多重价值分为经济价值和非经济价值的存在价值,认为不同价值在现实中对应不同的实用功能和不同的利益主体。

众多研究充分说明了中国遗产地在历史、艺术、科学、技术、建筑、美学、景观、生态、音乐、民俗等诸多方面都蕴藏着“突出的普遍的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2.1.2 遗产地规划与开发对遗产保护和规划一直是学者研究最多的课题。

在欧洲,遗产规划的目标通常由一系列公共部门、私利部门以及一些非营利组织间的相互妥协、相互关联演变而来(arenzana,f.g,1981;brolin.b.c,1980),然后在此基础上由各种专家来权衡保护与开发的各种矛盾,确定规划方法(dobby,a.,1978;rapopport,a.,1984),这些方法通常包括保护、激活、恢复、完善、修缮与重建(croci. g,2000)等,例如,有《欧洲遗产的规划与管理》(gregory ashworth,peter howard,1999);《文化旅游——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的合作》(bob mckercher);《游客管理——世界遗产景区案例研究》(myra shackley);《文化旅游和遗产管理》(shalini singh)等相关著作,也有学者认为(john veverka. a 1979),系统规划是遗产旅游最好的规划方法,加强解说系统的规划,有助发掘遗产地的独特性。

此外,在具体的实证研究中,很多学者针对不同的遗产地提出了不同的开发规划方法。

具体有:pinder david(2003),smith hance d.(2003),maikhuri,r. k(2001)分别就海滨遗产、城市遗产、水下遗产、博物馆等多种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重建、完善方面的理论、方法、技术手段提出了各种观点和结论;jonathan wager 论述了吴哥窟遗产地(angkor)的规划侧重于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teresa andresen等论述了绿色走廊概念这一风景规划工具在杜罗葡萄酒产区(alto douro wine region)应用的原则、方法及效果。

我国的遗产开发主要是旅游方面的开发。

周翀燕等(2004)针对目前遗产地旅游开发的问题,提出了设立世界遗产基金会、实行数字化战略和整体开发等设想。

王云龙(2004)认为遗产资源属于准公共物品,开发主要应是政府行为,但魏小安(2000)认为遗产资源的市场化开发是经济发展中环境代价最小的一种现实选择。

一些研究者就工业遗产(李蕾蕾,2002)、文化遗产(倪用玺,2005)、无形文化遗产(张军,2005)的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

梁学成(2006)提出了不同类型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开发模式。

康俊香等(2006)用市场需求—承载力矩阵模型分析了西安19个遗产地的旅游潜能。

2.1.3 遗产(地)保护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它的价值原生性是一种自然遗存,是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力量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历史的写照。

国外尤其是欧美关于遗产保护的研究起步较早,相关的著作也非常多。

在遗产保护方面,有《世界遗产保护》(unesco);《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景区和历史遗迹》(unesco);《本土居民的遗产保护》(erica-irene daes,1997);《遗产保护的政策与法律》(robert pickard);《保护文化遗产:国家立法与国际远景展望》(biswass.s.);《遗产资源法:保护考古与文化环境》(sherry hott)等著作。

在实证研究中,florian steinberg以开罗(cairo)、突尼斯(tunis)、萨那(sana’a)、阿勒颇(aleppo)、德里(delhi)、北京、卡塔赫纳(cartagena)、基多(quito)、哈瓦那(havana)等世界遗产城市为例,从政治、文化、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等角度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对城市遗产的保护情况。

irit amit-cohen揭示了特拉维夫(tel-aviv)快速的城市发展带来的城市创新和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困境,论述了文化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中的旧城区城市功能变化应如何协调发展。

澳大利亚的michael s. simons (2000)提倡赋予遗产地知识产权。

与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遗产保护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遗产保护是遗产研究中文献最多的一个领域。

2001年,郑玉歆指出“保护第一”要求对遗产地进行的任何开发都应采取保守的态度。

在正确处理好世界遗产工作与旅游业的关系问题上,国内一些专家先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大多数学者认为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可以实现“双赢”。

徐嵩龄(2001)认为处理二者关系必须解决4个问题:遗产的旅游经营、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条件、地方经济与遗产保护的投入、遗产保护专家在旅游经营中的作用;魏小安(2002)在关于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问题上,提出了“五化”的解决思路,即资源公共化、运作市场化、部门管理功能化、综合管理属地化、福利大众化;谢凝高(2002)提出了科学规划、适度开发、依法保护的对策;具体的措施有功能分区、采用先进技术(杨锐,2002)、建立遗产管理者和经营者间的合作模式(阮仪三,2003)、遗产教育(侯沛芸等,2005)等。

此外,一些其他理论也被引用到遗产保护中,如张成渝、谢凝高(2002)提出运用最低安全标准(sms)界定遗产地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度;陈淳等(2003)认为,健全法制和加强公众教育是完善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林幼斌(2004)探讨了丽江古城的保护和利用;邓明艳(2003)提出建立一套针对不同旅游利益主体,具有科学开发管理、传播和保护遗产文化、有效监督等功能的世界遗产教育体系,保护世界遗产。

2.2 遗产旅游活动关于遗产旅游活动的研究主要包括遗产旅游、遗产旅游者、遗产旅游活动的影响、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