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播造林技术规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播造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飞播造林技术,包括术语和定义、飞播种子、规划设计、飞播施工、飞播造林成效调查以及档案管理等技术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利用飞机播种方式开展造林活动的生产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162飞播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2772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T8822中国林木种子区
DB21/T1290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本文件。

3.1飞播造林
通过飞机播种,对高山、远山、石质山以及人力难以企及的宜林荒山荒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他宜林地补充适量的种源,并辅以适当的封育、补植、补播、管护等人工措施,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使其形成森林,提高森林植被覆被率的技术措施。

3.2人工模拟飞机播种
模拟飞机播种方式,使用人力撒播或者机械喷播,把种子均匀地撒播在宜播区的技术措施。

3.3播区
连成一个整体、单独进行设计并进行飞播造林作业的区域单位,面积不低于40hm2。

3.4宜播地
适宜开展飞播造林的各种地类。

3.5宜播面积
播区内适宜实施飞播造林各类土地面积之和。

3.6飞播种子处理
种子在飞播前进行消毒、包衣、去蜡、去翅、丸粒化等方法的预先处理。

3.7航高
飞播作业时,飞机距离地面的高度。

3.8播幅
飞机在播区作业的有效落种宽度。

3.9航迹
飞机飞播作业时的飞行轨迹。

卫星定位导航仪可以记录飞机的飞行轨迹。

3.10接种样方(点)
飞播作业时用于检查播种质量、统计落种情况的接种点,一般为1m2。

3.11有效苗
播区宜播面积范围内,播种苗或播区内乔木林天然落种更新的同一苗龄(苗龄级)的苗木,且生长趋于稳定的健壮苗。

3.12有苗样地
成苗调查时,有1株以上飞播乔木或灌木树种有效苗的样地,一般样地面积2m2。

3.13有苗样地频度
有苗样地占播区宜播面积范围内设置样地总数的百分比。

3.14成苗面积
飞播造林后成苗调查时,播区宜播面积达到成苗标准的面积。

3.15成效面积
飞播造林后成效调查时,播区宜播面积达到合格标准的面积。

3.16成效面积率
成效面积占播区宜播面积的百分比。

3.17复播
对成苗调查不合格的播区再次飞播作业。

4飞播种子
4.1树种选择
根据播区条件和适地、适树、适播的原则以及种源供应条件,在遵循森林植被正向演替规律的前提下,选择易成活、根系发达、耐瘠薄、抗逆性强、生长稳定、固土力强的乡土树种为主,参见附录A(主要飞播造林树种适播地区)。

4.2树种配置
乔木纯播、乔木混播、乔灌混播3种类型。

提倡针阔混交、乔灌混交方式。

4.3种子使用
种子质量应达到DB21/T1290规定的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参见附录B(飞播造林种子质量表(Ⅱ级))。

种子来源地为本地,或者相邻地并属于相同气候区,种子具有检验检疫合格证,并通过省级检验,执行GB/T2772有关规定。

4.4种子处理
4.4.1包衣处理
选择阳光充足的天气、通风的场地,用多效复合剂均匀拌种包衣,晾晒干后收起以备飞播。

4.4.2去翅处理
将去翅的种子风选去杂,浸泡后适当喷水拌入黏土和多效复合剂搅拌,晾干收起以备飞播。

4.5播种量
本省飞播以油松为主,油松纯播1hm2≥7500g;油松混播1hm2≥3750g,其余树种1hm2≥3750g。

5规划设计
5.1播区区域
根据本省自然条件特点,适宜采用飞播造林的地区为辽西北(半干旱区)。

5.2播区选择
在飞播造林前,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播区。

坚持“集中连片、整流域推进、从近山到深山”的原则。

播区尽量选择阴坡和半阴坡。

宜播面积占播区总面积60%以上,播区面积视为飞播作业任务面积。

5.3飞播规划
明确飞播造林的目的、目标、范围、规模与重点;统筹安排生产布局与进度;概算投资规模,合理安排建设资金,明确筹资渠道,提出保障措施;分析与评价项目实施的综合效益。

5.4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内容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实施年度;飞播树种和种子用量;播区基本条件;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播后管护工作和必要的附表、附件,以及飞播造林规划图件等。

实施方案以工程县(市、区)为单位,丙级以上资质单位编制,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对实施方案进行论证和审批,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5.5飞播设计
5.5.1设计的任务
在飞播造林规划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具体选择落实播区。

在播区调查的基础上,以播区为单位进行飞播造林作业设计。

5.5.2播区调查
5.5.2.1播区踏查
采用路线调查进行播区踏查。

通过踏查,观察拟开展飞播造林地区全貌以及地形、净空情况,目测宜播面积比例,了解土地权属情况,框划播区范围。

也可以利用近期森林资源调查和林地规划等成果确定播区范围。

5.5.2.2小班区划任务
a)现地区划界定飞播造林播区地类面积及分布情况,根据播区宜播地类的自然分布情况,结合当地飞播造林可供使用飞机的飞行作业特点,利用地形图、最新遥感影像或航片调绘确定播区边界;
b)准确量算、统计播区宜播面积,计算播区宜播面积率;
c)落实飞播造林技术措施,准确计算相关工程量。

5.5.2.3小班区划
a)以播区为单位,利用测绘部门绘制的最新的比例尺为1﹕50000或1﹕25000的地形图,现地或根据最新遥感影像或航片进行小班勾绘;
b)小班最小面积以能在地形图上表示轮廓形状为原则,最小小班面积不小于0.2hm2;最大小班面积不超过40hm2;
c)分别地类划分小班,地类分类系统执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有关规定。

5.5.2.4小班调查
a)小班调查内容:对非宜播地类只调查地类;对宜播地各地类详细调查地形地势、土壤、植被、土地利用情况等项目,分别对各项目相关调查因子进行调查记录:
——地形地势:坡位、坡向、坡度、海拔高度;
——土壤:土壤种类(土类)、土层厚度以及腐殖质层厚度;
——植被:灌草植被调查记录灌(草)种类、起源、覆盖度、平均高度以及分布情况;疏林地、低效林地还应调查林分(木)树种组成、平均年龄、平均胸径、平均高、郁闭度、自然度、天然更新、生长和分布情况;
——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如开荒、樵采、放牧等人为活动情况;
b)采用小班目测和随机设置样地(标准地)实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

有林地、疏林地调查样地面积100㎡,灌木林样地面积为10㎡,草本群落样地面积4㎡;样地数量:小班面积3hm2以下设2个,4hm2~7hm2设3个,8~12hm2设4个,13hm2以上设置不少于5个;
c)现场综合分析小班宜林宜播性;
d)内业整理播区调查卡片,求算小班面积,并对宜播地各小班详细地调查地形、地势、地类,统计播区宜播面积,参见附录C(播区地类面积统计表)。

5.5.3树种选择与播种量设计
选择乡土树种,播种量按具体播区实施。

具体参见上文4.1、4.5。

5.5.4地面处理设计
a)对植被稀少的小班,应提前进行封育;
b)对草本、灌木盖度偏大,可能影响飞播种子触土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小班,可采取机割、人割等不同方式,清除妨碍树木生长的灌木、杂草和枯枝落叶层;
c)对于地面坡度大且土壤表层坚硬、板结的地块,要进行简单的沿环山等高进行搂沟整地(深度≥10cm),提高土壤保种和保水能力。

5.5.5播种期设计
可参考历年气象资料,并以往年飞播造林成效为基础,本省最佳播种期为6月上旬到7月中旬。

5.5.6机型选择
根据播区地形地势和机场条件,选择适宜的机型,参见附录D(飞播造林主要直升飞机机型技术参数)。

5.5.7飞行作业方式设计
根据播区的地形和净空条件、播区的长度和宽度、每架次播种带数和混交方式,设计飞行作业方式。

飞行作业方式分为单程式、复程式、穿梭式、串联式以及重复喷撒作业法、小播区群串联作业法等。

根据设计的树种、播种量及飞行作业方式,设计飞行作业架次组合。

5.5.8飞行作业航向设计
按基本沿着相同海拔高度飞行作业的原则,结合播区地形条件,确定合理的飞行作业航向。

一般航向应尽可能与播区主山梁平行。

5.5.9航高与播幅设计
根据设计树种的特性(种子比重、种粒大小)选用机型,播区地形条件确定合理的航高与播幅。

为使飞播落种均匀,减少漏播,一般每条播幅的两侧要各有15%左右的重叠,地形复杂或风向多变地区,每条播幅两侧要有20%的重叠。

5.5.10设计说明书
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编制,设计单位具备丙级以上资质,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行政区域概况、播区概况、宜播面积、树种选择与配置、播种量与用种量、种子处理方法、飞播机型、播区地面处理、播区管护、投资预算等。

5.5.11投资预算
预算包括:种子费、飞行费、地面处理费、设计费、飞播施工费、播区管护费、播后调查费等。

5.5.12附图和附表
5.5.12.1播区位置图
以县(市、区)为单位,采用1:1000000或1:500000比例尺地形图为地理底图编绘成图。

编绘内容:机场位置、播区名称与位置、标示机场与播区距离等。

5.5.12.2播区作业图
以播区为单位,采用1﹕50000或1﹕25000比例尺地形图为地理底图编绘成图。

编绘内容:播区界线及端拐点坐标、接种(点)线(或航标线)、小班界线、地类符号以及飞行作业架次组合表等。

5.5.12.3设计附件
包括播区现状表、飞行作业架次组合表、卫星定位导航各航带航标点经纬度坐标数据表、主要设备材料清单以及投资概算明细表等设计附表和有关附件。

5.5.13设计成果审批
由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对县(市、区)飞播作业设计成果进行评审和审批,没有完成设计或未通过审批的,不得实施飞播造林作业。

6飞播施工
6.1施工前期准备
包括与飞行公司联络,签订施工作业合同;根据天气预报,确定集中降雨前期开始实施飞播作业;种子、通讯、接种工具以及服务人员进驻机场。

6.2播区坐标录入
播区作业图所标示的播区边界及端拐点地理坐标录入到飞机系统中,经过地面处理地块重点标示。

6.3飞行安全
飞行作业应按照飞行部门的有关规定和飞播作业操作细则进行,地面派专人在机场四周设置警戒线,确保地面人员和飞行安全。

6.4试播
在飞播作业之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实施试行飞播作业,采集与飞播造林相关的各类数据,测试、分析、调节、修正飞播设计相关参数,使其达到飞播造林设计要求。

6.5飞行作业
机组人员应按播区范围、播带、播种量、航高等设计要求压标作业,并根据风向、风速和地面落种情况及时调整侧风偏流、移位及出种门开关,确保落种准确、均匀。

飞播实施单位和飞行部门共同做好飞行作业日志的记录工作,详细统计当日飞行架次、飞机起降时间,合理设置接种样方,样方设置1m×1m,并详细记录落种情况。

6.6飞播落种质量检查
a)飞播作业工程中实时共享飞机航迹图。

b)根据宜播地地形、坡度、坡向等自然条件合理设置接种样方,样方设置1m×1m,5hm2设置1个样方,详细记录种子数量,推算单位面积播散量,计算样方理论落种数,样方落种数量满足设计数量50%~150%为有效样方,有效样方数占总样方数大于85%,视为合格。

6.7补播
实时查看飞行航迹,出现漏飞及时补播;接种样方不合格需及时补播。

6.8播后管护
飞播造林实施后,播区应严格实行封育管护。

应制订封育管护制度,落实管护机构和人员,签订管护合同,落实管护责任,进行幼林抚育、防治森林病虫害及森林防火等,封育管护期限5a。

执行GB/T15163有关规定。

7飞播造林成效调查
7.1出苗观察
飞播作业后,进行出苗观察。

每年观察不少于2次,及时掌握播区种子出苗以及生长情况,预测成苗效果,持续观察3a。

7.2成苗调查
7.2.1调查时间
播后3a进行。

7.2.2调查内容
调查有效苗种类、数量、苗木生长及分布情况。

7.2.3调查方法
小班调查法(面积调绘法)。

以播区宜播小班为调查单元,按照机械抽样原则均匀布设2m2(半径0.80m)样圆,采用样圆法调查目的树种苗木株数。

小班面积<5hm2,不少于20个;小班面积6hm2~10 hm2,不少于30个;小班面积11hm2~20hm2,不少于40个;小班面积>20hm2,不少于50个。

7.2.4成苗评定
按宜播面积平均1hm2有效苗株数与有苗样地频度2个指标划分。

宜播面积平均1hm2有效苗株数(乔木≥1000株或乔灌混交≥1333株)且有效苗频度≥20%视为合格,否则不合格。

7.2.5成苗调查结果
飞播造林成苗调查应提供成苗调查报告,分析统计结果,以播区为单位评定成苗等级,参见附录E (成苗调查统计表)计算成苗面积;结合出苗观察,阶段性评价飞播造林效果,对成苗评定结果不合格的播区,可在原播区进行复播。

7.3成效调查
7.3.1调查时间
飞播后5a进行。

7.3.2调查内容
调查成效面积以及平均每公顷株数、苗高和地径、苗木生长及分布情况等。

7.3.3调查方法
小班调查法(面积调绘法)。

以播区宜播小班为调查单元,采用10hm2样圆调查有效苗株数。

按照机械抽样原则均匀布设10m2(半径1.79m)样圆。

在区划的宜播面积小班内,按下列标准布设:小班面积<5hm2,不少于6个;小班面积6hm2~10hm2,不少于8个;小班面积11hm2~20hm2,不少于10个;小班面积>20hm2,不少于15个。

7.3.4样圆合格标准
10m2样圆内有1株以上(含1株)有效苗,或1丛以上(含1丛)灌木有效苗。

7.3.5成效综合评定
以播区为评定单位,按照成效面积占宜播面积比例评定飞播成效。

成效面积率≥20%,成效评定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参见附录F(成效调查统计表)。

8档案管理
档案内容包括实施方案制定、调查设计、飞行合同、出苗调查、成苗调查、成效调查等,由专人负责管理档案。

附录C
(资料性)
播区地类面积统计表
单位:公顷
县(市)名播区
名称
播区
面积
宜播面积非宜播面积
合计
造林面积
合计





林业用地
小计


















小计
有林

其它
注:携带100kg以上种子的直升飞行器,也可用于飞播造林,但各工程实施单位应需要考虑飞播成本和飞行安全等因素影响。

附录F
(资料性)
成效调查统计表
单位:公顷
县(市)名播区
名称
播区
面积






播区成效面积造林成效面积






总计







%
树种

面积
合计







%
树种

面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