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下一句对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下一句
对联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
古人岂能在一副对联上下,各镶嵌一个“多”字?
所以,应该是:“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
“每多”也好,”半从”也好,都有“常常”“往往”“大部分”的意思,不一棍子打死,不搞绝对化,古人很客观,很实事求是。
网上说,这是明朝官员曹学佺的对联。
其实不然。
清代楹联大师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之《故事》篇目中,对此有详尽记载。
石仓先生(学佺)辞官归故里,有一天,在街上闲逛,看见一间茅草房,虽然门歪梁斜,门柱上有一对桃符,上写:
“问如何过日;但即此是天。
”
有意思!谁住在这里?首先,是一个名叫吴旭的屠夫。
推门再往里进,里面还悬挂两幅对联,一副就是——
义半来自屠狗,忘恩负义者多为读书人。
还有一副——
金为两千付浮母;鞭打国王六百下。
很好理解,好心有好报,有仇必报!
看了这两副对联,曹学佺“为之惊然”。
正在他走来走去,徘徊沉吟时,恰好徐五回来了。
这么一交谈,嘿,相见恨晚,遂结为朋友。
真正载入史册的是,沈嘉之变后的某一天,吴旭拿着斗鸡酒,直奔曹先生的府邸,推门而入,一眼就看到了曹先生。
大明官员,身受皇恩,大明灭亡,应该自杀殉国才对!所以,徐五惊讶,“我专门是来祭奠先生的,你怎么还活着呢!”
既然这样,曹学佺“遂拜而就义焉”。
羞愧难当,只好自杀。
又传说,几天后,有人发现旁边的小溪中飘浮着一具尸体,穿着素衣,认识的人都觉得那人就是徐五……
说起“仗义半从屠狗辈”,我倒常常想起著名的戏曲《屠夫状元》。
好一个杀猪手,虎山,先是救了党的金龙,然后救了党的妈妈,然后救了党的妹妹,从前在美国。
而一号当事人金龙贪财,认贼为父,颠倒黑白,欺兄弑母,更是十恶不赦。
可以说,胡山和党金龙,一个屠夫,一个状元,确确实实诠释了“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副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