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好2018年全市烟叶工作的通知-毕府办函〔2018〕12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好2018年全市烟叶工作的通知
正文:
----------------------------------------------------------------------------------------------------------------------------------------------------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好2018年全市烟叶工作的通知
毕府办函〔2018〕12号
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为扎实抓好全市2018年烟叶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2018年全市安排烟叶种植指导面积60万亩,生产收购烟叶120万担,上等烟比例63%以上。
二、严格执行政策
(一)严格执行烟叶价格政策。
2018年烟叶价格在保持总体水平不变的基础上,对小等级价格进行适度优化调整,调高上等烟叶价格,调低下低等烟叶价格。
(二)严格烟叶生产投入补贴政策。
烤烟种植保险按烟草公司承担26.4元/亩、县级财政承担13.2元/亩、烟农承担4.4元/亩的标准进行缴纳,最高保险赔付金额1000元/亩。
地膜回收利用补贴50元/亩。
新技术补贴改称为结构优化补贴,按照中部上等烟100元/担、下部和上部上等烟70元/担标准执行。
专业分级散叶收购补贴按照50元/担标准执行。
明补政策按照50元/担执行。
2018年物资涨价部分,由烟草部门承担。
(三)严格执行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及管护政策。
国家烟草专卖局决定“十三五”期间每年援建水源性工程50亿元。
各县(自治县、区)要按照政策要求规划选好项目,提高设计质量,争取更多项目落地建设。
要用足用好设施维修政策,抓紧做好烟区维修项目规划,满足烟叶生产需求。
严格执行按烟叶税的5%提足项目管护资金的规定,推动设施管护工作落实到位。
三、工作重点
(一)全力提升原料保障能力
1.优化品种和烟区布局。
按照工业企业需求,继续以云烟87为主栽品种,辅以韭菜坪2号、毕纳1号等特色品种,因地制宜优化生产布局,分类指导烟叶生产。
围绕150万亩基本烟田规划,以小环境、小流域为区域,单元式、区域化、品牌化整体推进全市优质烟区连片规划、连片种植,特别以核心烟区为基础,选择生态优越、集中连片、品质优良的区域,打造以千亩村、万担乡为主的骨干烟区,提升全市烟叶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1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比例达80%以上,确保全市烤烟种植规模保持稳定可控发展。
2.调优烟叶等级结构。
要以提升烟叶有效供给作为烟叶生产重点,不断调优资源配置,强化标准化生产,突出专业化服务,狠抓烟叶收购质量提升,综合提高烟叶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满足工业企业原料需求。
3.稳定基本烟农队伍。
在注重规模化种植的同时,更加注重基本烟农队伍稳定,将绝大多数烟农发展成为职业烟农,成为烟叶生产的主力军。
更加注重对种烟大户的管理,指导其诚信种烟、规范种烟,尤其以发展种植10—20亩之间、种烟收入占家庭收入50%以上的职业化烟农为重点,建立一支面积稳定、效益稳定、技术稳定的紧密型烟农队伍。
在提高烟农技术素养上下功夫,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教学、田间指导等方式,对综合素质、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内容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培训,有针对性地制定让烟农听得懂、学得进、记得住、用得上的培训教材和服务烟农的措施,推动基本烟农队伍良性发展。
4.提高基础设施建管水平。
按照“盘活存量、做优增量”的要求,抓好农机配置、育苗大棚设施配套、密集烤房升级、损毁项目修复,实现设施管护全覆盖。
围绕黔西、金沙两个现代烟草农业转型升级示范县建设,配套完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
围绕稳定烟区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切实做好土地征用、移民搬迁等工作,足额及时到位配套资金,力争早建成、早受益。
(二)全力推动烤烟生产向产业综合配套发展
1.坚持以烟为主,产业配套。
各县(自治县、区)要坚持和完善以烟为主的种植制度,立足烟叶产业,整合政策,认真做好150万亩基本烟田产业配套,引导烟农优化调整前茬后作产业规划,因地制宜推行“烟—蒜、烟—豆”等高附加值农作物前茬、后茬连作、循环生产,把优势产业调强、区域布局调优、经济效益调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升基本农业全产业链整体收益。
2.坚持综合利用,多种经营。
各县(自治县、区)要按照“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围绕烟叶生产基础设施设备综合利用开展多种经营,做优做特辅业增加烟农收入。
要充分利用烤房、育苗大棚闲置期,扩大双孢菇、精品航天蔬菜等多元化产品种植面积,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品牌效应,确保烟
农依托多种经营实现增收3.6亿元左右。
3.坚持减工降本,提质增效。
各县(自治县、区)要在种植规模、亩均单产、等级结构、补贴收益等方面出台政策措施,深挖烟农增收潜力。
要围绕控制种烟成本,实现烟叶生产降本增效,重点推广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
在土地深翻、旋耕起垄、物资运输等劳动强度较大的环节,大力引导烟用设施设备利用减少用工量,帮助烟农降低人力成本投入。
要抓好清洁能源烤房试验示范,确保稳步推进、规范运作,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减工降本、提质增效。
(三)全力推动烤烟生产由依赖资源消耗向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转型
1.增加优质烟叶供给。
要依托毕节山地生态优势,全力扩大和深化“杜鹃蜜甜香”“乌蒙清甜香”和“有机烟叶”等山地生态烟叶品牌内涵。
搞好“良态、良田、良种、良法”配套,以核心烟区为基础,选择生态优越、集中连片、品质优良的区域,打造特色化、品牌化示范基地,逐步形成特色引领、品牌示范的烟区布局。
要加大绿肥压青、酒糟有机肥、生物炭有(无)机肥、绿色防控、农残重金属检测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运用,抓好深沟高垄、井窖深栽、膜下小苗移栽等技术推广,推进生产技术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持续彰显山地烟叶风格特色,提升烟叶质量特色,增加绿色优质烟叶供给,提升毕节烟叶市场竞争能力。
2.推动土壤保育。
全面推进地膜、秸秆回收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以烟农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按照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抓好废弃地膜捡拾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立足全市大农业生产面,将捡拾的地膜加工成生产育苗托盘、塑料框篮、田间集水池等烟用物资,推进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发展。
要充分利用秸秆、菌渣、酒糟等材料,全面推广运用酒糟有机肥、炭基有(无)机肥,实现循环生产利用,推动土壤保育,改善土壤结构,实现烟叶生产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
3.强化绿色防控。
要完善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落实统防统治,继续搞好蚜茧蜂防治蚜虫,加大杀虫灯、性诱剂、生物农药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减少农药施用,确保烟叶安全。
2018年,全市确保烟田烟蚜茧蜂放蜂率100%,放蜂面积在60万亩以上。
全面推广物化诱控技术,其中诱捕器诱虫80%、杀虫灯捕虫20%。
四、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烟叶工作,调整充实烤烟生产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烟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要制订促进烟叶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烤烟专项督查考核,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发展改革、扶贫、税务、农业、水务、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气象、电力、金融、保险、烟草等部门要积极争取和有效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合力加大对烟农专业合作社和烟农在产业发展的项目扶持、土地流转、设施用地、税收减免、信贷支持、能源保障、农业保险、农业气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确保2018年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附件:毕节市烟叶计划安排情况表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月24日
附件
毕节市烟叶计划安排情况表
名称
收购计划
(万担)
指导种植面积
(万亩)
上等烟比例(%)
七星关区
8.00
4.00
63
大方县
11.80
5.90
63
黔西县
9.50
4.75
63
金沙县
7.50
3.75
63
织金县
7.00
3.50
63
纳雍县
7.00
3.50
63
威宁自治县52.00
26.00
63
赫章县
10.00
5.00
63
百里杜鹃
管理区
5.20
2.60
63
金海湖新区2.00
1.00
63
合计
120.00
60.00
63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