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春》高效作业(无答案)冀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wǎn()转酝酿
..()() liáo()
亮 hōng()托应和
..()()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3)、比喻姿态优美。
()
(4)、舒展、活动。
()
3、本文作者(),字(),是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
我们曾学国他的散文《》。
课堂练习
整体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 _______春
第二部分(第2-7段): _______春
宏观勾勒(第2段):
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
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
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
2、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
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
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一、为下面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将其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
1.①水涨起来了()
②高梁涨红了脸() A.zhǎng
③物价上涨() B.zhàng
2.①捉迷藏()
②宝藏() A.zàng
③矿藏() B.cáng
3.①灯笼()
②全笼着一层薄()
③笼罩() A.lóng
④鸟笼() B.lǒng
4.①应和()
②随声附和() A.hé
④风和日丽() B.hè
5.①也赶趟似的()
②好似() A.sì
③相似() B.shì
二、给加黑字注音,为拼音写出汉字。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nèn()nèn()的,绿绿的。
2.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3.披.()着suō()戴着lì()。
四、把下面的每句话或词语概括为一个词。
1.精神振作。
()
2.用手轻轻按着并来回移动。
()
3.声音清晰响亮。
()
4.殷切地想望。
()
5.声音相呼应。
()
五、指出下列句子各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并说出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3.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4.“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六、不看书,为下面的句了填上标点。
1.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
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提示: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课堂练习.
一、朗读课文,选择段落进行写景简析。
1、春风:
(1)、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作者从哪些感觉写春天的风?
(3)、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
2、春雨: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呢?
(3)、春雨有什么特点呢?
二、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反复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课后作业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
..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课内阅读: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_,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 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 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
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
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
答:①②③④
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和()的特点。
设题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写景技巧。
(二)、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
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
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1、春风又绿江南岸()
2、两个黄鹂鸣翠柳()
3、踏花归来马蹄香()
4、一枝红杏出墙来()
5、处处闻啼鸟()
6、天街小雨润如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