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精选(一)【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精选(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
A.壬戌学制
B.壬寅学制
C.癸丑学制
D.癸卯学制
【答案】D
【解析】壬寅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国家颁布的学制,但它并没有得以实施,所以第一部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批准申请的单位是()。
A.当地学校、村委会或者居委会
B.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
迟到七周岁。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3.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泰勒
B.杜威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答案】A
【解析】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泰勒被美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4.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
B.涂尔干
C.凯兴斯泰纳
D.赫钦斯
【答案】C
【解析】凯兴斯泰纳在教育思想上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的主张。
公民教育是他办教育的指导思想,劳作学校则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机构。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把教育作为德国资产阶级陶冶人民性格和严格控制思想的重要工具。
公民教育包括3方面:①对学生进行有关公民知识的教育,使之更好地履行公民义务。
②进行职业教育,培
养和训练公民的职业技能。
③进行公民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训练,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忠诚与牺牲精神。
5.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答案】A
【解析】封建社会的教育特点有: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6.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答案】C
【解析】长善救失意思是说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学子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部分机能的缺失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7.“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答案】B
【解析】“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
都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这段话是我国古代思想家()。
A.关于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成长的作用的论述
B.关于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的论述
C.关于强调积极思考和刻苦专研的论述
D.关于学习要循序渐进的论述
【答案】A
【解析】题干出自《荀子·劝学》,其大意是“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所以君子居住时必须选择乡邻,交往时必须接近士人,这是防止自己误入歧途而接近正道的方法”。
从中可以体现出环境和教育对人们成长的重要性。
9.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孔子、苏格拉底
B.孔子、亚里斯多德
C.孟子、柏拉图
D.朱熹、苏格拉底
【答案】A
【解析】孔子是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国教育家,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苏格拉底是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外国教育家,他提出了“产婆术”,又称苏格拉底法。
10.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不训斥、不指责。
A.意见
B.人格
C.地位
D.要求
【答案】B
【解析】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
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
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1.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答案】D
【解析】青少年心里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施行教育手段,即因材施教。
1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答案】C
【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