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井冈山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冈山精神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所形成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
它在中国革命崭新时期和开辟中国革命独特道路上具有示范性和先导性。
它突破了教条式的“城市中心论”的僵化模式,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井冈山精神是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是革命的民族精神。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的、具有原创性的民族精神。
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人文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沉淀和结晶,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体现和升华,是对民族精神的创造性传承。
”[1]要坚持用井冈山精神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井冈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程。
一、准确把握井冈山精神内涵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培育和形成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是优秀历史传统精神与革命传
·思想政治研究·
弘扬井冈山精神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蒋 超
(西南大学,重庆北碚 400715)
[摘 要]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崇高精神和行为的集中表现,井冈山精神是一面鲜明的旗帜,不仅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而且预示了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破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准确把握井冈山精神的实质,引导和培养大学生不忘初心,“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意志,把井冈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井冈山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YNZ214-(2018)01-0055-04
收稿日期:2017-12-22
作者简介:蒋超(1991-),四川省宜宾县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统精神的有机统一。
”[1]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都是党在艰苦奋斗中形成的优秀的历史传统精神与革命传统精神的有机统一,但是井冈山精神在四个精神中更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和内涵,更具创新性和先导性。
1.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井冈山精神的形成是具有深刻历史背景的,是在内忧外患的现实情况下发展形成的。
外在危机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进行疯狂的屠杀,使共产党人数急剧下降。
同时,帝国主义对中国内部的干涉也从未停止,帝国主义从背后操纵国民党,把国民党作为傀儡,获取在华利益。
内在危机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数剧减,党内“右倾”机会主义泛滥。
同时,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错误指挥,造成严重的党内危机,致使共产党人暂时失去了奋斗目标和方向。
但是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和拼搏精神的,是不会屈服于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的淫威之下,凭借着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和艰苦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转危为安,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开辟了
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下,从夺取大城市的武装起义中有组织地退却,把夺取政权和在农村搞武装斗争结合起来的伟大创举,它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挽救中国革命,寻找革命武装斗争道路的正确方向。
”[2]
2.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根据现实状况进行土地改革,在不断总结土地改革经验后提出了自己的土地革命路线。
一方面,坚持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促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另一方面,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政策。
土地革命路线具有开创性和先导性,既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又保全了中小工商业者的利益,为土地改革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环境。
同时,毛泽东同志还关注农村环境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认为“无产阶级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错误的。
”[3]提出“思想建党”的历史命题,注重党的思想建设,深具启发性和引导性,是依据现实情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以往历史经验得出的具有预见性的指导方略,是对敢闯新路、实事求是的全面贯彻。
3.井冈山精神的基石
依靠群众、敢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时期注重和农民群众搞关系,并且也要求每一个共产党人要和群众搞好关系。
“毛泽东时常教育红军指导员,对百姓的一草一木尤其要珍惜爱护。
如果部队借住群众的房子,出发前一定要打扫干净,门板要上好,柴禾要捆好,缸里的水要装满,吃了老乡的米、油、盐,都要按市价算钱。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离不开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创建了地域大、人口多、军事力量强的革命根据地,逐渐形成了优秀历史传统精神与革命传统精神有机统一的井冈山精神。
二、用井冈山精神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井冈山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既要用井冈山精神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又要真正实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井冈山精神的学习和继承。
1.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优秀传统与人文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彰显和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依靠群众、敢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
”井冈山精神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优秀传统与人文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彰显和发扬,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的革命实践中优秀意志品质对传统文化的升华。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坚定信念,既要坚定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的信念,又要坚定人民民主专政的群众观信念。
一方面,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刻理解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精神内涵。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党的缺陷和不足,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定人民民主专政的信念,准确把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坚持民主集中制,公民要积极参与政治讨论,发表见解,融入国家政治生活。
艰苦奋斗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取得了根据地建设的巨大成功,反过来又加深了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
当前在高校大学生中好逸恶劳、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行为履见不鲜。
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重点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祛除大学生好逸恶劳的恶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十分必要。
2.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在开创
中国革命崭新时期和开辟中国革命独特道路上所具有的示范性和先导性
井冈山斗争时期,共产党人陈毅安在给未婚妻李志强的信中写道:“我天天跑路,钱也没有用,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非常的愉快,较之以前过优美生活的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
”[5]井冈山精神代表着开拓创新精神,具有示范性和先导性。
一方面,在井冈山根据地建设中,党始终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主张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提倡农民解放,反对地主压迫。
另一方面,井冈山斗争实践对于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牢牢把握井冈山精神中最核心的内涵,即坚持实事求是、敢创新路的方法论,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发扬创新精神。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具有原创性,而且创新应该是全面的创新,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理念的创新、课程方法的创新、课程体系结构的创新、课程内容的创新。
3.井冈山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全国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一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必须弘扬井冈山精神,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丰富井冈山精神,我们要坚持把井冈山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和党的思想路线保持一致,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学生之间要友善交往,保持诚信,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6]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一方面,我们要深入理解井冈山精神内涵,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升化对井冈山精神的认识。
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相结合,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远大目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发展为核心的创新精神,学习党史,了解党史,清楚认识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实现由外部遵循到内部认同的转变。
三、用井冈山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1.把井冈山精神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是要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牢牢把握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方法论,牢固树立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群众观。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井冈山精神与高校课堂教学相结合。
一方面,我们既要坚持以高校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要阵地,开展多样形式的教学,把井冈山精神融入高校理论课。
另一方面,我们要正反举例,明确提出井冈山精神的反面,以史为鉴,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程。
“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论也就是工具,是在主体方面的某个手段,主体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相联系。
”[7]我们要分清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而且必须要对主客体进行区分。
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主客体区分,才能实现主体对客体的引导;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主客体区分,才能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象,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正确方向;只有坚持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区分,才能真正的实现教学相长,实现井冈山精神与高校思政课堂的融合。
我们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让学生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制,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艰苦奋斗精神传承的重要性,把艰苦奋斗精神贯彻到高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鼓励大学生在学习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面对学术和科研中的重重困难能迎难而上。
在生活中要始终保持自律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积极融入班集体,反对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
要把实事求是精神具体化。
课堂教学是有缺陷的,班集体教学是以整体利益为
主,针对的是全班的学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然存在“教与学”的矛盾,教师顾及不到个别学生的利益。
这时,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清楚知道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学懂,并积极向老师寻求帮助。
井冈山精神就是与时俱进的精神,要准确把握井冈山精神的实质,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学习“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大力开展大学生弘扬井冈山精神的实践活动
弘扬井冈山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必须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推动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高校党组织和高校教师是践行井冈山精神的主导,要引导大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学习井冈山精神,积极传播井冈山精神,开展关于学习井冈山精神的征文活动,举办学习井冈山精神的论坛,组织学生观看关于井冈山精神的影视作品,开办关于学习井冈山精神的辩论大赛,深化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全面推进高校学习和践行井冈山精神进程。
3.把弘扬和传承井冈山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有利于实现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的转化,形成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有利于把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协调起来;有利于整合教育过程的诸要素的关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8]把井冈山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就是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力量。
一方面,利用多种方式来传播井冈山精神,利用大数据传播井冈山精神,发挥微信转载的力量。
另一方面,通过微博关注扩大井冈山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面,发挥榜样树人的力量,宣扬共产党人的伟大事迹,传播井冈山精神。
要充分学习和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施的土地革命纲领和思想政治建设,通过具体、全面、深入的学习,把井冈山精神的实质和内涵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去,而不是流于表面。
4.赋予井冈山精神时代性,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井冈山精神是敢闯新路、勇于胜利的精神。
我们要全面把握井冈山精神的传统性和创新性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方面,要始终坚持贯彻井冈山精神的优秀传统,坚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信念,把中华传统文化根植于高校大学生政治思想中。
另一方面,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对井冈山精神时代性的理解,全面把握井冈山精神的时代性,把井冈山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把井冈山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起来,把井冈山精神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全面推进把井冈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总之,井冈山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崇高精神和行为的集中表现。
我们要准确把握井冈山精神的实质和内涵,用井冈山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创新,全面推进把井冈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金堂.试论井冈山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开发与利用[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3):65-69.
[2]陈松,黄先荣.伟人毛泽东在这里崛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16.
[3] 徐晓红.毛泽东生平研究资料(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248.
[4]周国剑.毛泽东的智慧与当代领导艺术[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2:75.
[5]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井冈山革命根据地[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46.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5.
[7]石晨.红岩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9):117.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38.
责任编辑:康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