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千克”“秒”的定义
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https://img.taocdn.com/s3/m/08174b13a8114431b90dd820.png)
F Ω Ω· m T Wb H S lm
1 F=1 C/V 1 Ω=1 V/A
磁感应强 度 磁通【量】
1T=1 Wb/m^2 1 Wb=1 V· s 1 H= 1Wb/A 1 S=A/V 1 lm=1 cd· sr
1 N=1 kg· m/s^2
电感 电导 光通量
压强
功
能【量】
p
W,(A) E PFra bibliotek帕【斯卡】
基本单位的定义
• 质量:千克(kg) • 千克定义为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 旧定义:1升的纯水在4摄氏度的质量为一 千克。
基本单位的定义
• 时间:秒(s) • 1967年的第13届国际度量衡会议上通过了 一项决议,采纳以下定义代替秒的天文定 义:一秒为铯-133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 级间跃迁辐射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 间。 • 国际原子时是根据以上秒的定义的一种国 际参照时标,属国际单位制(SI)。
物理量名称
物理量符号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备注 1 V=1 W/A
面积 体积 速度 加速度 角速度 频率 密度 力 力矩 动量
电位、电 压、电势 差
电容 电阻 电阻率
1 Hz=1s^-1
U,(V)
伏【特】
V 1 V=1 N· m/C
C R ρ B Φ L
法【拉】 欧【姆】 欧【姆】米 特【斯拉】 韦【伯】 亨【利】 西【门子】 流【明】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共7个)
• 物理量名称 物理量符号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 • • • • • •
长度 l 米 m 质量 m 千克(公斤)kg 时间 t 秒 s 电流 Ι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T 开【尔文】 K 物质的量n,(ν)摩【尔】mol 发光强度I,(Iv)坎【德拉】 cd
物理量的单位和单位制
![物理量的单位和单位制](https://img.taocdn.com/s3/m/1af5710ebb68a98271fefa08.png)
物理量的单位和单位制一、物理量的单位物理量是指量度物质的属性或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所用的各种量值,物理量分为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
基本物理量是由人们根据需要选定的,在不同领域选定的基本物理量有所不同。
1960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国际单位制采用了六个基本物理量,即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其相应的基本单位是米、千克、秒、安培、开氏度、烛光。
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增加物质的量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物理量,其基本单位为摩尔,并把开氏度改为开尔文,烛光改为坎德拉。
现在我们使用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物理量共有七个: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物质的量,相应的基本单位是: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坎德拉、摩尔。
导出物理量是根据对物理量的定义由基本物理量组合而成的,例如,速度的定义是:物体的位移和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因此,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和时间这两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组合而成。
从根本上说,所有物理量都是由基本物理量的单位组成的。
二、单位制物理量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总和叫单位制。
历史上,在不同的领域使用过不同的单位制,如理论物理中通用的绝对单位制,选取基本物理量为长度、质量、时间,相应的基本物理量的单位是厘米、克、秒,米、千克、秒等组合。
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重力单位制是选取长度、时间和力作为基本物理量,相应的基本物理量的单位是米、秒、千克力,我国使用的市制,长度、质量的单位为尺、斤等。
1立方分米纯水在最大密度(温度约为4 ℃)时的质量,曾被定为1 kg。
1875年米制公约会议之后,用含铂90%、铱10%的合金制成了千克原器,1889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批准了这个由铂铱合金制成的千克原器作为千克质量的标准,称为国际千克原器。
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了时间单位的最新定义:“秒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 192 631 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动量
![动量](https://img.taocdn.com/s3/m/af329f66a26925c52cc5bfac.png)
知识点一动量1.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m和它的速度v的乘积mv叫做物体的动量.动量通常用符号p来表示,即p=mv.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每秒,符号为kg·m/s.3.矢量性: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遵循矢量运算法则.特别提醒:(1)动量和速度一样,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当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时,物体的动量就有确定的数值.(2)动量具有瞬时性.当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应明确是哪一时刻或哪一位置的动量.动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但它不能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如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速度相同时,它们的动量并不相同.(3)动量具有相对性.选用不同的参考系时,同一运动物体的动量可能不同,通常在不说明参考系的情况下,指的是物体相对于地面的动量.在分析有关问题时要指明相应的参考系.知识点二动量的变化1.因为p=mv是矢量,只要m的大小、v的大小和v的方向三者中任何一个发生了变化,动量p就发生变化.2.动量的变化量Δp也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改变量Δv的方向相同.3.动量的变化量Δp的大小,一般用末动量p′减去初动量p进行计算,也称为动量的增量.即Δp=p′-p此式为矢量式,若p′、p不在同一直线上,要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矢量三角形定则)求矢量差;若在同一直线上,应先规定正方向,再用正、负表示p、p′,最后用Δp=p′-p=mv′-mv进行代数运算.知识点三动量定理1.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即F合·t=Δp.定义中的“等于”不仅表明合外力的冲量与动量变化量大小相等,同时表明两者方向相同.2.动量定理还表示了合外力的冲量与动量变化间的因果关系.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动量发生改变是物体合外力的冲量不为零的结果.3.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区别牛顿第二定律所描述的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产生加速度;而动量定理则表示了合外力在一段时间(过程)内的作用效果——改变了物体的动量.4.动量定理阐述了单个质点的合力的冲量和动量变化的关系.5.适用范围:不论物体的合力是否恒定,轨迹如何,也不论研究过程时间的长短,动量定理都是适用的.6.动量定理中的冲量,可以是恒力的冲量,也可以是变力的冲量,因此利用动量定理可以求变力的冲量.7.由动量定理得F=p′-pt,即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它受到的合外力.8.动量定理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知识点四动量守恒定律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为零,那么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2.数学表达式(1)p=p′即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和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系统总动量的求法遵循矢量运算法则.(2)Δp=p′-p=0即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3)Δp1=-Δp2即对两部分物体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前、后各部分的动量变化等值反向.3.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1)理想守恒: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动量守恒.(2)近似守恒:系统受到的合力不为零,但当内力远大于外力时,系统的动量可近似看成守恒.(3)分方向守恒:系统在某个方向上所受合力为零时,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知识点五碰撞问题1.碰撞的种类及特点分类标准种类特点能量是否守恒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非完全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损失最大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共线对心碰撞(正碰)碰撞前、后速度共线非对心碰撞(斜碰)碰撞前、后速度不共线2.弹性碰撞的规律两球发生弹性碰撞时应满足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以质量为m1、速度为v1的小球与质量为m2的静止小球发生正面弹性碰撞为例,则有m1v1=m1v1′+m2v2′1 2m1v21=12m1v1′2+12m2v2′2解得:v1′=(m1-m2)v1m1+m2v2′=2m1v1m1+m2结论:(1)当两球质量相等时,两球碰撞后交换了速度.(2)当质量大的球碰质量小的球时,碰撞后两球都向前运动.(3)当质量小的球碰质量大的球时,碰撞后质量小的球被反弹回来.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物体“合”为一体,具有共同的速度,这种碰撞动能损失最大.要点一动量定理[突破指南]1.动量定理具有以下特点:(1)矢量性:合外力的冲量∑F·Δt与动量的变化量Δp均为矢量,规定正方向后,在一条直线上矢量运算变为代数运算;(2)相等性:物体在时间Δt内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Δt内动量的变化量;因而可以互求.(3)独立性:某方向的冲量只改变该方向上物体的动量;(4)广泛性: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而且也适用于随时间而变化的力.对于变力,动量定理中的力F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不仅适用于单个物体,而且也适用于物体系统.(5)物理意义:冲量反映力对物体在一段时间上的积累作用,动量反映了物体的运动状态.2.利用动量定理解题的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质点组.如果研究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同,要分别计算它们的冲量,并求它们的矢量和.(2)进行受力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给研究对象的力为外力.所有外力之和为合外力.研究对象内部的相互作用力不影响系统的总动量,不包括在内.(3)规定正方向.由于力、冲量、速度、动量都是矢量,所以列式前要先规定一个正方向,和这个方向一致的矢量为正,反之为负.(4)写出研究对象的初、末动量和合外力的冲量(或各个外力的冲量的矢量和).(5)根据动量定理列式求解.【典例1】(2015·山东潍坊重点中学质检)物体A和B用轻绳相连挂在轻弹簧下静止不动,如图(a)所示.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M,将连接A、B的绳烧断后,物体A上升经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v,这时物体B的下落速度大小为u,如图(b)所示,在这段时间里,弹簧弹力对物体A的冲量等于()A.mv B.mv-MuC.mv+Mu D.mv+mu解析对B物体,由动量定理Mgt=Mu故gt=u对A物体,由动量定理I F-mgt=mv故I F=mgt+mv=mu+mv故D项正确.答案D【借题发挥】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矢量式,在一维的情况下,各个矢量必须以同一个规定的方向为正.要点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突破指南]1.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表达式:(1)作用前、后都运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m1v1+m2v2=m1v1′+m2v2′.(2)原来静止的两物体(爆炸、反冲等):0=m1v1+m2v2.(3)作用后两物体共速:m1v1+m2v2=(m1+m2)v.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的“五性”条件性首先判断系统是否满足守恒条件(合力为零)相对性公式中v1、v2、v1′、v2′必须相对于同一个惯性系同时性公式中v1、v2是在相互作用前同一时刻的速度,v1′、v2′是相互作用后同一时刻的速度矢量性应先选取正方向,凡是与选取的正方向一致的动量为正值,相反为负值普适性不仅适用于低速宏观系统,也适用于高速微观系统【典例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放置长板A(上表面粗糙)和滑块C,滑块B置于A的左端,三者质量分别为m A=2kg、m B=1kg、m C=2kg.开始时C静止,A、B一起以v0=5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A与C发生碰撞(时间极短)后C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B再次达到共同速度一起向右运动,且恰好不再与C碰撞.求A与C发生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解析因碰撞时间极短,A与C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A的速度为v A,C的速度为v C,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0=m A v A+m C v C①A与B在摩擦力作用下达到共同速度,设共同速度为v AB,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 A+m B v0=(m A+m B)v AB②A与B达到共同速度后恰好不再与C碰撞,应满足v AB=v C③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得v A=2m/s.④答案2m/s【借题发挥】动量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
16.2 动量定理
![16.2 动量定理](https://img.taocdn.com/s3/m/a60d0837192e45361066f545.png)
例2、一质量为0.5kg的木块以10m/s速度沿倾 角为300的光滑斜面向上滑动(设斜面足够 长), 求木块在1s末的动量 和3s内的动量变 化量?(g=10m/s2) 答案:
v0
300
2.5 kg · m/s(沿斜面向上)
7.5 kg · m/s(沿斜面向下)
思考:在运算动量变化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冲量 它改变的是物体的_____ 动量 力对时间的积累叫_____, 功 它改变的是物体的_____ 动能 力对空间的积累叫_____,
2 1 p 3.定量关系 E K m v2 2 2m
p 2mEk
思考:动量发生变化时,动能一定发生变化吗? 动能发生变化时,动量一定发生变化吗? 速度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动能改变 动量发 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动能不变 生变化 动能改变 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例1、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 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 速度水平向左运动(如图),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各是 多少?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变化了多少?墙对小球所做 的功多大?
注意:冲量和功不同。恒力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作功,但 一定有冲量。
有一种硬气功表演,表演者平卧地面,将一大石 板置于他的身体上,另一人将重锤举到高处并砸 向石板,石板被砸碎,而表演者却安然无恙.假设 重锤与石板撞击后二者具有相同的速度,表演者 在表演时尽量挑选质量较大的石板.对这一现象, 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重锤在与石板撞击的过程中,重锤与石板的总 机械能守恒 B.石板的质量越大,石板获得的动量就越小 C.石板的质量越大,石板所受到的打击力就越小 D.石板的质量越大,石板获得的速度就越小
动量定理的应用
1. 解释生活现象
物理学中的7个基本单位
![物理学中的7个基本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426b2cc3d5bbfd0a795673ab.png)
长度:米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米”(meter,metre)起源于法国。
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1791年获法国国会批准。
为了制造出表征米的量值的基准器,在法国天文学家捷梁布尔和密伸的领导下,于1792~1799年,对法国敦克尔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进行了测量。
1799年根据测量结果制成一根3.5毫米×25毫米短形截面的铂杆(plat inum metre bar),以此杆两端之间的距离定为1米,并交法国档案局保管,所以也称为“档案米”。
这就是最早的米定义。
由于档案米的变形情况严重,于是,1872年放弃了“档案米”的米定义,而以铂依合金(90%的铂和10%的铱)制造的米原器作为长度的单位。
米原器是根据“档案米”的长度制造的,当时共制出了31只,截面近似呈X形,把档案米的长度以两条宽度为6~8微米的刻线刻在尺子的凹槽(中性面)上。
1889年在第一次国际计量大会上,把经国际计量局鉴定的第6号米原器(31只米原器中在0℃时最接近档案米的长度的一只)选作国际米原器,并作为世界上最有权威的长度基准器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的地下室中,其余的尺子作为副尺分发给与会各国。
规定在周围空气温度为0℃时,米原器两端中间刻线之间的距离为1米。
1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又对米定义作了严格的规定,除温度要求外,还提出了米原器须保存在1标准大气压下,并对其放置方法作出了具体规定。
但是使用米原器作为米的客观标准也存在很多缺点,如材料变形;测量精度不高(只能达0.1μm)。
很难满足计量学和其他精密测量的需要。
另外,万一米原器损坏,复制将无所依据,特别是复制品很难保证与原器完全一致,给各国使用带来了困难。
因此,采用自然量值作为单位基准器的设想一直为人们所向往。
20世纪50年代,随着同位素光谱光源的发展。
发现了宽度很窄的氪-86同位素谱线,加上干涉技术的成功,人们终于找到了一种不易毁坏的自然标准,即以光波波长作为长度单位的自然基准。
法定计量单位名词解释
![法定计量单位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3c3c085d0d233d4b14e6961.png)
12.倍数和分数单位:这是相对于主单位而言的。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相对于SI单位而言的。长度的SI单位是米,但只有米还满足不了需要,在许多情况下很不方便,还需要有千米(公里)、毫米、微米等。这就是它的倍数和分数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只能由词头加在SI单位之前构成。只有质量单位例外,由词头加在克前构成。这样构成的单位也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同样,也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9.米制:原名米突制,我国曾称为公制。凡是长度单位以米,重量单位以千克为基础的十进制单位体系都称为米制。属于米制范围的单位制常见的有:厘米克秒制,主要用于物理学;米千克秒制,主要用于其它科学;米千克力秒制和米吨秒制,主要用于工程技术。
10.词头:又称前缀、词冠。在西方语言中,词头是加在另外一个词的前面,与那个词一起构成一个具有另外含义的新词的构词成分。词头都有特定的含义,但本身不是词,不能单独作为词使用。汉语中没有这种成分,只有某些汉字的偏旁部首与其类似。在国际单位制中,用于构成单位的十进倍数和分数的词头,国际上称为SI词头。
4.导出单位:在选定了基本单位之后,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由基本单位以相乘、相除的形式构成的单位称为导出单位。例如: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米每秒(m/s)”就是由基本单位米除以基本单位秒构成的;密度的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3)”就是由基本单位千克除以基本单位米的三次方构成的。为了使用上的方便,对某些导出单位国际上给予了专门的名称。例如:力的单位以基本单位表示则为“千克米每二次方秒(kg m/s2)”,给予专门的名称牛顿。这类专门名称共有19个,称为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7.国际单位制:是指国际计量大会在1960年通过的以长度的米、质量的千克、时间的秒、电流的安培、热力学温度的开尔文、物质的量的摩尔、发光强度的坎德拉七个单位为基本单位;以平面角的弧度、立体角的球面度两个单位为辅助单位的一种单位制。由于它具有这七个基本单位和两个辅助单位,它可以构成不同科学技术领域中所需要的全部单位。它是在米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米制的米制的现代化形式。国际上规定以拉丁字母“SI”作为国际单位制的简称。
动量和动量定理
![动量和动量定理](https://img.taocdn.com/s3/m/61021f3ea5e9856a56126053.png)
(2)支持力的冲量;
(3)合外力的冲量.
mg
【解析】此题物体下滑过程中各力均为恒力,所 以只要求出力作用时间便可用I=Ft求解.
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下 滑的加速度a=g· sin = 5m/s2. 由s=at2/2 得下滑时间
2s 2 10 t s 2 s, a 5
mg
重力的冲量IG=mg· t=2×10×2N· s=40N· s.
动量定理解释生活现象
由Ft=ΔP可知: ①△P一定,t短则F大,t长则F小; ——缓冲装置 ②t一定,F大则△P大,F小则△P小;
③F一定,t长则△P大,t短则△P小。
课堂练习 1、关于冲量和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 A、冲量是反映力的作用时间积累效果的物理量 B、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C、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 D、冲量是描述物体状态的物理量
3、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以相同的初 速度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乙 物体先停下来,甲物体又经较长时间停下来, 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甲物体受到的冲量大 B、乙物体受到的冲量大 C、两个物体受到的冲量大小相等 D、无法判断
4、玻璃杯从同一高度落下,掉在水泥地上比 掉在草地上容易碎,这是由于在玻璃杯与水 泥地撞击过程中( D )
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动量的化
设置物理情景:质量为m的物体,在合力F的 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t,速度由v 变为v’,如 是图所示:
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F = m a
而加速度定义有: 联立可得:F m t =⊿p/t 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变形可得: Ft mv ' mv 表明:动量的变化与力的时间积累效果有关。
动量定理的优点:不考虑中间过程,只考 虑初末状态。
高中 必修二 16.2动量和动量定理
![高中 必修二 16.2动量和动量定理](https://img.taocdn.com/s3/m/603325700975f46526d3e146.png)
7、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
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 后
撤去外力,又经过时间2t 物体停下来,设物体所
受阻力为恒量,其大小为( C)
A.FB. F / 2C. F / 3D. F / 4
f
Ff
t
2t
4、动量定理的优点: 只考虑初、末状态,不考虑中间过程 。
5、运用动量定理解题步骤:
5、动量变化量(Δp)的计算: 1)初、未动量在一条直线上时:
方法: 设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转化成代数运算。
2)初、未动量不在同一直线上时: ----------------三角形法则 ΔP就是从初动量的矢量末端指向末动量的矢量末端的有向线段。
三、冲量(I)
1、定义:力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 2、定义式: I=F·t
体动量的变化量。
2、表达式:
I=ΔP 或者Ft=mv'-mv
四、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这就是动量定理。
2、表达式: I=ΔP 或者Ft=mv'-mv
3、理解:
1)公式中力F指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2)合外力的冲量是因,动量变化是果;
3)合外力的冲量方向与物体动量变化的方向相同;
2、一质量是m的物体,以速度v在圆周上做匀速圆 周运动,某时刻处在A点,经T/4后运动到B点。 (1)此过程中物体的动量变化了多少?方向如何? (2)若经T/2后运动到C点,则此过程中物体的动量
变化了多少?方向如何? A V
B
2、一质量是m的物体,以速度v在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某时刻处在A点,经T/4后运动 到B点。
(1)矢量性: 其方向与V的方向一致。 (2)瞬时性: 是状态量。 (3)相对性: 动量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
计量单位组
![计量单位组](https://img.taocdn.com/s3/m/0c0f713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64.png)
计量单位组计量单位组是用于表示物理量和其大小的标准化方式。
在国际贸易和通信中,计量单位组通常用于统计数据、贸易协议和技术标准。
本文将介绍计量单位组的定义、分类、历史和现状。
1. 定义计量单位组是由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复合单位和其他单位组成的一组符号、名称和定义。
基本单位是一个国家或组织规定的最基本的计量单位,如米、秒和千克。
导出单位是从基本单位中导出而来的计量单位,如牛顿、焦耳和瓦特。
复合单位是由两个或多个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计量单位,如牛顿米、焦耳秒和瓦特小时。
其他单位包括非国际单位和灰色区域单位。
2. 分类计量单位组可分为国际单位制(SI)和非SI单位制。
SI单位制由国际计量局制定,是世界上最常用的计量单位组。
其基本单位包括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和坎德拉。
其他常用的导出单位和复合单位包括牛顿、焦耳、瓦特和希沃。
非SI单位制包括美国标准单位制和英制单位制等。
3. 历史计量单位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希腊等文明都使用过自己的计量单位。
近代计量单位的起源可以追踪到法国大革命时期,1790年法国国民议会设立了“米法委员会”,制定了一套新的计量单位制度,即公制单位制。
公制单位制很快在欧洲得到推广,并成为现代计量单位制的基础。
国际计量局是由国际公约成立的专业组织,成立于1875年,负责制定和维护国际单位制。
目前,国际计量局的会员包括196个国家和经济组织。
4. 现状随着全球化和科技发展,计量单位组在国际贸易和科学研究中变得更加重要。
世界各国都在推广国际单位制,并逐步淘汰非SI单位。
例如,在2004年,英国法院裁定英国必须逐步引入国际单位制,以取代英制单位制。
在中国,自1985年起开始实施国际单位制。
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国际单位制的普及程度也在逐步提高。
总之,计量单位组是科技和贸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们对于精度和标准化的不断追求,在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中,计量单位组的作用依然不可替代。
第七章动量(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归纳整理)完整版4
![第七章动量(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归纳整理)完整版4](https://img.taocdn.com/s3/m/dacbf9b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0.png)
F合
p,这也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
t
3.用动量定理结合微元法解决流体问题
三.动量定理 4.变力的冲量
①若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发生变化,则可用F-t图像下面的面积表示冲量 ②若力的大小不变,方向在变,或者大小方向都在变可用动量定理求变力的冲量。
5.生活中的应用
轮船边上为什么要绑旧轮胎?为什么钉木头要用铁锤敲钉子,而家里装修时工人敲地砖 用橡皮锤?为什么跳远要跳到沙坑里,跳高跳到海绵垫子上?而不是让他们直接跳到水 泥地上?鸡蛋为什么掉水泥地上易破而掉海绵垫上不易破?为什么跳伞运动员落地时要 下蹲?足球飞来时运动员会用头去顶球,如果飞过来的是铅球能顶吗?胸口碎大石为什 么人没事?高空作业的工人往往身上要绑一根弹性绳是为什么?运输物体为什么要包一 层泡沫?骑车为什么要带头盔?汽车为什么要有安全气囊……
4.解题步骤: ①确定把哪个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②分析系统内各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系统动量是否守恒 ③若动量守恒,确定系统初末状态的动量 ④规定正方向,列方程求解
五.碰撞
1.定义:在两个或多个物体相遇过程中,若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仅 持续极短的时间,这种现象叫碰撞。 注意:碰撞时一般内力远远大于外力,碰撞前后动量守恒。
六.反冲与火箭
4.火箭:
古代火箭:我国早在宋代就发明了火箭,在箭 支上扎个火药筒,火药筒的前端是封闭的,火 药点燃后生成的燃气以很大的速度向后喷出, 火箭由于反冲而向前运动。 现代火箭:现代火箭是指一种靠喷射高温高压 燃气获得反作用力向前推进的飞行器,是实现 卫星上天和航天飞行的运载工具,故又称运载 火箭。
初矢量末端指向末矢量末端。
二.冲量
F合
ma m v t
mv'mv t
p' p t
国际单位制的SI基本单位
![国际单位制的SI基本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8ddaf0351a37f111f0855b46.png)
国际单位制的SI基本单位为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和坎德拉(1)米:米是光在真空中于1/299 792 458s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在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上,确定以上定义的同时,宣布废除1889年生效的以铂铱国际米原器为标准的米定义.(2)千克: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为1 kg.国际千克原器是1889年第一届国际权度大会批准制造的.它是一个高度和直径均为39 mm的,用铂铱合金制成的圆柱体.原型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3)秒: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为1 s.起初,人们把一昼夜划分为24 h,1 h为60 min,1 min为60 s.但一昼夜的周期,即太阳日是变动的,所以定义1 s等于平均太阳日.后来又发现,地球公转周期也是变动的,于是又需确定另外的定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原子能级跃迁时,吸收或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其频率非常稳定.于是在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确认了上述定义.(4)安培:在两条置于真空中的,相互平行,相距1米的无限长而圆截面可以忽略的导线中,通以强度相同的恒定电流,若导线每米长所受的力为2×10-7 N,则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1 A.1948年国际度量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作了这样的规定.1960年10月,第十一届国际权度大会上确认为国际单位制中的七种基本单位之一.(5)开尔文: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为1 K.该单位是以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的名字命名的."开尔文"的温度间隔与"摄氏度"的温度间隔相等.但开氏温标的零度(0 K),是摄氏温标的零下273度(-273℃). 1968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把"开尔文"作为七个基本单位之一.(6)摩尔:简称摩,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 12C的原子数目相等.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予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摩尔拉丁文的原意是大量和堆量.它是用宏观的量来量度微观粒子的一个单位.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对摩尔的定义.我国1977年国务院公布了介绍摩尔的文件,同时取消克原子,克分子,克分子浓度,克分子体积等概念.(7)坎德拉:简称坎,一个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该光源发出的频率为540×1012赫兹的单色辐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瓦特每球面度.米:光在真空中(1/299 792 458)s时间间隔内所经过路径的长度。
常用国际单位
![常用国际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f96f6b5a7e21af45b307a85f.png)
常用国际单位1948年召开的第九届国际计量大会作出了决定,要求国际计量委员会创立一种简单而科学的、供所有米制公约组织成员国均能使用的实用单位制。
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采用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和坎德拉(cd)作为基本单位。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以这六个单位为基本单位的实用计量单位制命名为“国际单位制”,并规定其符号为“SI”。
以后1974年的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又决定增加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作为基本单位。
1.国际单位制共有七个基本单位。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长度l 米m质量m 千克(公斤)kg时间t 秒s电流Ι安【培】 A热力学温度T 开【尔文】K物质的量n,(ν)摩【尔】mol发光强度I,(Iv)坎【德拉】cd2.基本单位的定义基本单位的定义长度:米(m)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旧定义:1. 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2.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
质量:千克(kg)新定义:佐治亚理工学院物理学分校的名誉退休教授罗纳德·福克斯提议从今以后克(一千分之一千克)将被严格地定义成18×14074481个碳-12原子的重量。
至少有两个重新定义千克的其他提议正在讨论中。
它们包括:1`用纯硅原子球体取代铂金和铱混合圆柱体;2`利用已知的“瓦特天平”装置,并利用电磁能定义千克[1]。
旧定义:1. 千克定义为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2. 1升的纯水在4摄氏度的质量为一千克时间:秒(s)1967年的第13届国际度量衡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决议,采纳以下定义代替秒的天文定义:一秒为铯-133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2dc063985acfa1c7ab00cc70.png)
3.4 基本量【VIM 1.4】 【在给定量制中约定选取的一组不能用其他量表示的量】 基本量是针对给定的量制而言,不同的量制,有各自的基本
量,在不同量制中,可能存在基本量的名字、符号、定义相同的 情况
基本量是约定选取的,认为不能定义或不需要定义。 基本量是相互独立的,不能表示为其他基本量的幂的乘积。 在【国际量制】中,七个基本量为长度、质量、时间、电流 、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
个别概念(3.2.2) 只对应一个单独客体的概念
一般概念(3.2.3) 对应于具有共性的多个客体的概念
名称(3.4.2) 个别概念 的词语指称
术语(3.4.3) 在特定专业领域中一般概念的词语指称
一、什么是术语、定义
【通用】【 计量】术语及定义
二、JJF 1001-2011修订情况
数量 章节
3 量和单位 4 测量 5 测量结果 6 测量仪器 7 测量仪器的特性 8 测量标准 9 法制计量和计量管理
9.16 预检查
9.32 计量鉴定证书
9.22 自愿检定
9.34 禁用标记
9.23 仲裁检定
9.35 封印标记
9.24 测量仪器的禁用 9.36 型式批准标记
三、JJF 1001-2011常用术语
3 量和单位(32) 3.1 量【VIM 1.1】
【现象、物体或物质的特性,其大小可用一个数和一个参照 对象表示。】
不同时期对尺、升、斤(两)定义不同。(见GB 3120)
三、JJF 1001-2011常用术语
3 量和单位(32)
3.2 量制【VIM 1.3】(续3) 十八世纪后半期,力学、热学、光学、电学成为物理学的基
础学科,建立了以长度、质量和时间为基本量的力学量制,约定 厘米克秒为基本单位,就形成了CGS单位制;约定米千克秒为基 本单位,形成了MKS单位制等等。在以长度、质量和时间为基本 量,包括力学量和电磁学量在内的量制中,由于推导导出单位的 次序和采用的定义方程式的不同,出现过绝对静电单位制(CGSE) 和绝对电磁单位制(CGSM)。
浅谈基本单位的定义及其历史变迁
![浅谈基本单位的定义及其历史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0225ec6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8.png)
浅谈基本单位的定义及其历史变迁物理学研究中,有七个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和坎德拉。
其定义和变迁均与物理学理论和实验的发展密切相关,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为物理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
一、米(m),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
1、1799年制造出表征米的量值的基准器:制成一根3.5毫米x25毫米短形截面的铂杆,以此杆两端之间的距离定为1米,并交法国档案局保管,所以也称为“档案米”。
这就是最早的米定义。
2、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米”起源于法国。
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一米,1791年获法国国会批准。
3、1983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通过了米的新定义: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
这样,就得到了更为可靠的1米的定义,用之至今。
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应用广泛,例如建筑物的尺寸、车辆的长度和宽度等都需要用长度单位来描述。
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等其他物理量单位也都需要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二、千克(kg),千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
1、1795年,法国科学院正式引入千克作为度量单位,并定义了千克的实物基准——铂铱合金千克原器,其质量被精确测量为1千克。
2、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革和演进,其定义逐渐与物理常数、微观物理量和量子力学物理量等更基本的物理量相关联。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千克的定义开始与量子力学中的能量和频率等物理量相关联。
3、国际度量衡委员会(CIPM)计划在2018 年 11 月召开大会,对质量单位“千克” 进行重新定义,改用普朗克常数测量值为基准。
新定义于2019年5月20日世界计量日起正式生效。
1千克新定义为“对应普朗克常数为6.62607015×10-34J·s时的质量单位”。
在工业生产和工程实践中应用广泛,例如在制造过程中需要用质量单位来控制原材料的投入和产品的输出,在建筑领域需要用质量单位来计算建筑物的承载能力等。
常用单位换算规范
![常用单位换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488b47901f69e3143329492.png)
常用单位换算规范单位换算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单位换算规范.本标准适用于产品开发.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3术语和定义3.1 单位制单位制由选定的一组基本单位和由定义方程式与比例因数确定的导出单位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单位体制。
基本单位是可以任意选定的,由于基本单位选取的不同,组成的单位制也就不同,如市制、英制、米制、国际单位制等。
3.2 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会议以米、千克、秒为基础所制定的单位制。
后经修改和补充,成为世界上通用的一套单位制。
3.2 基本单位基本单位为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和坎德拉。
3.3 辅助单位辅助单位包括两个单位。
1980年国际计量委员会明确指出,在国际单位制中,平面角与立体角这两个量作为无量纲的导出量,因而弧度和球面角这两个辅助单位应作为无量纲的导出单位,它可以用在导出单位的关系式中3.4 导出单位导出单位是用基本单位或辅助单位以代数式的乘,除数学运算所表示的单位。
3.5计量单位用于表示与其相比较的同种量的大小的约定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约定地赋予计量单位以名称和符号;对于一些同量纲的量,即使它们不是同种量,其单位可有相同的名称和符号。
3.6 电功率单位是用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它的国际单位单位是瓦特(Watt),简称瓦,符号是W。
常用单位有千瓦(KW)等。
3.7 面积单位面积单位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象。
3.8 能源单位表示能源的量和单位时间内的能源量的计量单位。
具有确切定义和当量值的能源(能量)单位主要有焦耳(J)、千瓦时(kW.h)、卡(cal)和英热单位(Btu)。
4.7能源单位见表10表 10例如:1.2×10^4N可写成12kN;0.003 94m可写成3.94mm;11 401Pa可写成11.401k Pa;3.1×10^-8s可写成31ns。
国际单位制的SI基本单位
![国际单位制的SI基本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8f9bcc19a8114431b90dd89e.png)
国际单位制的SI基本单位为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和坎德拉(1)米:米是光在真空中于1/299 792 458s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在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上,确定以上定义的同时,宣布废除1889年生效的以铂铱国际米原器为标准的米定义.(2)千克: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为1 kg.国际千克原器是1889年第一届国际权度大会批准制造的.它是一个高度和直径均为39 mm的,用铂铱合金制成的圆柱体.原型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3)秒: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为1 s.起初,人们把一昼夜划分为24 h,1 h为60 min,1 min为60 s.但一昼夜的周期,即太阳日是变动的,所以定义1 s等于平均太阳日.后来又发现,地球公转周期也是变动的,于是又需确定另外的定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原子能级跃迁时,吸收或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其频率非常稳定.于是在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确认了上述定义.(4)安培:在两条置于真空中的,相互平行,相距1米的无限长而圆截面可以忽略的导线中,通以强度相同的恒定电流,若导线每米长所受的力为2×10-7 N,则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1 A.1948年国际度量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作了这样的规定.1960年10月,第十一届国际权度大会上确认为国际单位制中的七种基本单位之一.(5)开尔文: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为1 K.该单位是以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的名字命名的."开尔文"的温度间隔与"摄氏度"的温度间隔相等.但开氏温标的零度(0 K),是摄氏温标的零下273度(-273℃). 1968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把"开尔文"作为七个基本单位之一.(6)摩尔:简称摩,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 12C的原子数目相等.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予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摩尔拉丁文的原意是大量和堆量.它是用宏观的量来量度微观粒子的一个单位.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对摩尔的定义.我国1977年国务院公布了介绍摩尔的文件,同时取消克原子,克分子,克分子浓度,克分子体积等概念.(7)坎德拉:简称坎,一个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该光源发出的频率为540×1012赫兹的单色辐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瓦特每球面度.米:光在真空中(1/299 792 458)s时间间隔内所经过路径的长度。
初二物理长度速度时间单位整理
![初二物理长度速度时间单位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7a231a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0.png)
初二物理长度速度时间单位整理
初二物理中涉及到的长度、速度和时间单位有很多,我会逐一列举并解释它们。
长度单位:
1. 毫米(mm),是长度的最小单位,常用于测量小的长度,如纸张的厚度。
2. 厘米(cm),也是常用的长度单位,用于测量一般大小的长度,比如书的宽度、高度等。
3. 米(m),是国际标准单位,用于测量较大的长度,比如房间的长度、跑道的长度等。
4. 千米(km),用于测量较大的距离,比如城市之间的距离、国家之间的距离等。
速度单位:
1. 米每秒(m/s),是国际标准单位,表示每秒钟行进的距离。
2. 公里每小时(km/h),常用于测量车辆的速度,比如汽车、
火车等的速度。
时间单位:
1. 秒(s),是国际标准单位,用于表示基本的时间单位。
2. 分钟(min),常用于日常生活中,60秒为1分钟。
3. 小时(h),也是常用的时间单位,60分钟为1小时。
4. 天(d),用于表示较长的时间,24小时为1天。
以上就是初二物理中涉及到的长度、速度和时间单位的整理。
希望能够帮到你。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新定义历史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新定义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b8cc4f6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d.png)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新定义历史如下:
1946年,CIPM批准MKS制替代此前的单位制“国际制”。
1954年,CGPM决定引入电流、热力学温度和发光强度的单位安培、开尔文和坎德拉作为基本单位。
1960年,第11届CGPM将包含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和坎德拉六个基本单位的单位制命名为国际单位制(SI)。
1971年,第14届CGPM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引入SI基本单位。
至此,人类最规范的计量单位制建立起来了。
世界上所有的物理量都可以由这七个基本量用公式导出,而所有的计量单位也都可以用七个基本单位来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千克”“秒”的定义
在日常生活中,计量单位与我们息息相关。
我们都知道长度、时间、重量的概念,也知道它们的计量单位分别是“米”“秒”“千克”,但很少有人关心或知道“米”“秒”“千克”的严格定义。
下面,系统介绍一下国际单位制,以及七个基本计量单位的定义。
1948年第九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要求国际计量委员会创立一种简单而科学的、供所有米制公约组织成员国均能使用的实用单位制。
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采用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和坎德拉(cd)作为基本单位。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以上六个计量单位为基本单位的实用计量单位制命名为“国际单位制”,并规定其符号为“SI”。
1974年的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又决定,增加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作为基本单位。
因此,目前国际单位制共有七个基本单位。
国际单位制还有有两个辅助单位,即弧度和球面度。
其余的计量单位都是基于SI基本单位按定义式导出的SI导出单位,其数量很多,就要有三类:用SI 基本单位表示的一部分SI导出单位;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用SI辅助单位表示的一部分SI导出单位。
辅助单位:
常用导出单位:
长度:米(m)
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
旧定义:
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
质量:千克(kg)
千克定义为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最初规定在4℃时1立方分米纯水的质量为1千克,这是旧的千克定义。
后来用铂铱合金[90%铂(Pt) 加10%铱(Ir)]制成一个高度和直径都是39毫米的圆柱体,在1819年国际计量大会上批准为国际千克原器。
它至今保存在巴黎的国际计量局总部,所有计量的测量都应溯源到该千克原器。
时间:秒(s)
1967年的第13届国际度量衡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决议,采纳以下定义代替秒的天文定义:一秒为铯-133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
国际原子时是根据以上秒的定义的一种国际参照时标。
电流:安(培)(A)
安培是一恒定电流,若保持在处于真空中相距1米的两无限长,而圆截面可忽略的平行直导线内,则两导线之间产生的力在每米长度上等于2×10-7牛顿。
该定义在1948年第九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得到批准,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安培被正式采用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之一。
安培是为纪念法国物理学家A.M.安培而命名的。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
开尔文英文是Kelvin简称开,国际代号K,热力学温度的单位。
开尔文是国际单位制(SI)中7个基本单位之一,以绝对零度(0K)为最低温度,规定水的三相点的温度为273.16K,1K等于水三相点温度的1/273.16。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水的三相点不是冰点,冰点与气压和水中的溶质有关(比如空气),三相点只与水本身的性质有关,是恒量。
由此推算出的1K的大小与1摄氏度大致相等,且水在101.325Pa下的熔点大约为273.15K,故摄氏温标与国际温标之间的换算大约为Tc=Tk-273.15。
开尔文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Lord Kelvin而命名的。
发光强度:坎(德拉)(cd)
坎德拉是一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该光源发出频率为540×1012赫兹的单色辐射,而且在此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1/683瓦特每球面度。
定义中的540×1012赫兹辐射波长约为555nm,它是人眼感觉最灵敏的波长。
物质的量:摩(尔)(mol)
表示组成物质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
根据科学测定,12克碳-12所含的C原子数约为6.0220943×1023用符号NA表示,称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NA)近似值 6.02×1023。
定义:凡是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结构微粒(约6.02×1023)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为1摩尔。
辅助单位的定义:
平面角:弧度(rad)
以长为圆周长(2π r)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2π弧度,半个圆周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π弧度。
立体角:球面度(sr)
以r为半径的球的中心为顶点,展开的立体角所对应的球面表面积为r2,该立体角的大小就是球面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