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亲历科学》【创新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历科学》创新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进入《科学》课的导入课,旨在培养学生们如何探究科学,因此要以培养学生们的探究兴趣为主要目标。

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材料,引发新的认知活动,首先我们从常见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入手,提出问题,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然后,通过一个吹纸片活动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从而,引起了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活动时课堂气氛才会活跃。

学情分析
科学课作为三年级学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可以说是陌生的。

这种陌生不仅有科学知识、科学现象等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对于科学探究方法的陌生。

学生所接触的“科学内容”大多是建立在日常所见所闻上,只是感性上的认识,而在学生认识观念上没有理性方法的认识和探索,因而有必要先让学生熟识一下科学课的基本精神和方法。

学习目标
1.能对周围常见的事物、现象产生好奇,并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从“为什么”的角度对某些事物或现象提出问题。

难点:对吹纸条、吹乒乓球实验现象的解释。

评价任务
1.观察图片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引发科学探究兴趣。

2.由纸片吹气的实验和乒乓球实验,初步了解课程探究基本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纸筒、纸片、漏斗等。

学生准备:纸条、乒乓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科学课
师:在上课之前,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什么是科学呢?
生:科学是人们智慧的结晶;科学是很深奥的;科学是高科技……
师小结:到底什么是科学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l课“亲历科学”。

(板书课题:亲历科学。


【设计意图:用谈话的方式提出问题,使学生各抒己见,从而产生对科学认识的讨论,使学生对“科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观察图片,提出问题
师: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神奇的,但它并不神秘,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探究科学就开始了。

师:现在,我们一起尝试一下探究科学的奥秘。

首先,我请同学们观察几个现象。

(出示课件:①风雨雷电是怎样形成的?②秋天里树叶为什么会飘落?③人坐过山车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学生认真观看。

【设计意图:课件制作精美,加上身临其境的音响效果,形象、生动地为学生提供了信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师:通过观察后,你觉得好奇吗?你想从中了解些什么?你可以提出你想知道的问题。

生l:老师,雷电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生2:老师,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才听到雷声?
生3:雷电能击死人吗?
生4:秋天树叶为什么会枯黄?
生5:秋天为什么叶子会落下来?
生6:我在北京也玩过这个“过山车”,当时非常害怕,我想知道为什么人掉不下来。

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说明你们对探究周围事物的奥妙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也开始探究科学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


师:现在分小组讨论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学生进行讨论。

师:谁来回答这些问题?
生l:雷电就是两块带不同电的云相接近发出的放电现象。

生2:先看到闪电后听到声音是因为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

生3:雷电能击死人。

生4:秋天,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
(教师及时给予补充和评价。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答案做出多种假设和预测。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

】师:这些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居然蕴藏着这么多科学道理,我们再来讨论一些问题:同学们平时都喜欢看电视,那你对电视了解多少?你想从中了解些什么?
师: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分小组讨论,看哪一组提出的问题最多。

学生讨论,提出问题。

生l:电视为什么可以显示图像?
生2:电视为什么可以接收很多频道?
生3:声音是怎样传出来的?
生4:电视里的图像为什么会动?
生5:在拍摄海底世界时是怎样拍的?
……
师: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可这些问题如果我们没有记录,可能课下就会抛到脑后了,因此科学探究一定要学习记录。

下面把这些问题写在教材第3页的横线上吧。

学生记录提出的问题。

三、吹纸片游戏
1.提出问题,引发猜想。

师:同学们,又到了我们的Science——科学课的时间了。

这节课我和同学
们一起做游戏,好吗?我希望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不仅要玩得开心,还要把你们的小眼睛擦亮,认真观察,用你们的小手做好记录。

(老师拿一张纸并向纸吹气。


师:同学们看纸怎么飞起来了?
生1:因为老师吹它了。

生2:因为老师一吹就有气了,所以纸飞起来了。

师:如果我拿两张纸,从上面把它分开,像这样拿着,我从上面向两张纸的中间吹气,这两张纸会向两边分开呢?还是会向中间靠拢?或者是有其他可能呢?同学们猜一猜。

(师一手拿一张纸,捏住纸上沿的中间部位,然后分开。


学生发言,发言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纸会向两边分开。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3页,看下面的猜想与假设,书中给我们写出了两种可能,你认为是哪种就在后面打“√”。

如果你认为有第三种可能,就把它写在横线上,再在后边打“√”。

下面就把你的猜想用“√”表示出来。

学生进行猜想。

2.进行实验游戏。

师:你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怎么办呢?
生:咱们试一试就知道了。

师:那大家就实验一下吧。

在实验时要注意要像我这样拿着纸,从上面向下吹气。

我要请同学们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先吹,另一个人把你看到的现象认真记录在第3页的横线上,然后两个人再调换。

为了看得清楚,同学们可以多试几次。

好了,开始吧!
(学生进行实验游戏。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有一个学生拿着纸向上不停地吹,便暗暗记住了。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探究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体验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并获取科学事实,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汇报看到的实验现象。

师:谁愿意把你看到的现象说一说?
生1:我看到的现象是纸向中间靠拢。

生2:我发现从下面向上面吹纸,纸会向两边分开。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请同学们试一试。

(学生亲自体验从下面向上面吹的感觉。


师:现在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我看到从下面向上吹,纸也向中间靠拢。

(学生在演示过程中发现,无论是从上向下吹,还是从下向上吹,纸都会向中间靠拢。


4.解释现象。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把你的解释填在第4页上面的方框里,然后和小组同学说说,听听他的解释。

开始吧!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谁愿意大胆地说说你的解释?
生1:我认为一吹气,两张纸中间的空气就没有了,所以两张纸就吸在一起了。

生2:我觉得这种现象与空气有关。

因为我一吹气,两张纸中间的空气就被吹动了,然后就发生了这种现象。

所以我认为与空气有关。

生3:老师,我也认为与空气有关。

……
师:正像有些同学说的那样,这种现象与空气有关。

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不向两张纸的中间吹气,还会有这种现象吗?
生:不会。

师小结:当我们用嘴吹纸,让纸中间的空气动起来的时候,才会发生这种现象。

所以准确地说这种现象与空气的流动有关。

学生在教材中记录解释。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记录横线,既可以培养学生记录的好习惯,又可以为今后学生回忆旧知打下基础。


5.总结游戏过程。

师小结:吹纸片的游戏我们是这样进行的,先猜想会出现什么现象,再做游
戏,在游戏中观察现象,然后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最后同学们又解释了这种现象。

这就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师边说边板书。


四、吹乒乓球游戏
1.提出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玩吹乒乓球的游戏,我想请同学们按科学探究的过程,分小组做一做。

组长要先把你们小组的猜想记下来,然后到前边拿一个漏斗和乒乓球。

组长要继续把你们在游戏中观察到的现象、对这种现象提出的问题和你们小组的解释都记录下来。

咱们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配合得最好。

同学们开始行动吧!
2.学生分小组做游戏。

3.汇报游戏结果。

师:哪位小组长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游戏记录告诉同学们?
生:老师,我们小组看到乒乓球没有掉下下来。

我们的问题是乒乓球为什么没有掉下来。

我们的解释是与空气有关。

(学生展示记录。


师:那你们小组是怎样做这个游戏的?
生:我们把乒乓球放在漏斗下面,然后用力吹,多吹一会儿,就看到了这种现象。

师:能给同学们示范一下吗?
生:按照刚才的做法又成功地做了一遍。

……
师小结;在漏斗的下面放上乒乓球,向下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这种现象与空气的流动有关。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做的这些就是我们的科学课,你们觉得怎么样?
五、总结本课内容
师:我们的科学课不仅有很多有意思的游戏,还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能帮我们解决一个个“为什么”。

以后同学们还要多观察、多思考,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小小科学家。

教学反思
《科学》这门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有的内容他们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了。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把所思所想拿出来。

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合作探究。

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略远或者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我们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启迪,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鼓励学生敢问,爱问。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亲历科学”这一课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育学生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敢问敢答就是成功的开始”的道理。

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提问的过程中,自己才能得到发展。

初涉《科学》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开始不会提问,只是感兴趣,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

起始阶段,我们应注意通过教师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

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通过科学课的教学,我觉得不仅要考虑科学本身的特点,更主要的是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规律,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思考提问,学会应用科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