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W超临界机组MCS设计说明书(锅炉侧,设计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0MW超临界机组MCS设计说明书(锅炉侧,设计版)
2×6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MCS设计说明书
(设计版)
2006年6月
目录
MCS #1站
1 协调主控及燃料调节系统 (1)
2 送风调节系统 (6)
3 炉膛压力调节系统 (9)
4 一次风压调节系统 (10)
5 A(B)空预器冷端温度调节系统 (11)
6 燃油压力调节系统 (12)
MCS #2站
1 储水箱水位调节系统 (17)
2 给水调节系统 (20)
3 二级减温调节系统 (23)
4 一级减温调节系统 (24)
5 再热烟气挡板调节系统 (25)
6 再热喷水调节系统 (26)
7 A(B)汽泵、电泵最小流量调节系统 (27)
其余位于BMS的调节
1 磨入口一次风量调节系统 (34)
2 磨出口温度调节系统 (35)
3 风量计算和风量调节系统 (36)
4 磨密封风压差调节系统 (37)
MCS #1站
MCS #1站主要包括:
1)协调控制及燃料调节系统
2)送风调节系统
3)炉膛压力调节系统
4)一次风压调节系统
5)燃油压力调节系统
6)过燃风量调节系统
1 协调主控及燃料调节系统
协调主控制系统包括:负荷指令处理回路、机炉主控制器两大部分构成。
负荷指令处理回路,主要实现AGC目标负荷或运行人员目标负荷的选择、一次调频投切、高低负荷限幅、速率限制、负荷闭锁增减、负荷指令保持/进行选择、辅机跳闸RB等功能,以及燃料调节回路。
机炉主控制器是协调主控系统的核心,主要实现:机炉运行方式选择及切换,机炉主控指令运算等功能。
1.1 相关图纸
BMCS SAMA (第一部分):第页至第页。
1.2 信号选择
锅炉MCS调节系统的重要信号都采用冗余变送器信号,采用三选中或二选均标准逻辑。
协调主控系统信号选择包括:机前压力三选中、调节级压力三选中、功率信号二选均等等。
三选中标准逻辑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三选中共有A、B、C三个变送器信号。
当信号均为好质量时,自动选择中值信号。
运行人员可以在画面上任意选择A、B、C。
当ABC 任意一个出现坏质量时,选择另两个好质量信号的均值。
当出现两个坏质量时,自动选择唯一的好质量信号,并切除自动调节。
当三个信号均坏质量时,送出报警信号,。
二选均标准逻辑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二选中共有A、B两个变送器信号。
当信号均为好质量时,上电缺省自动选择平均值。
运行人员可以在画面上任意选择均值、A、B。
当A、B任意一个出现坏质量时,自动选择另一个好质量信号的信号。
当两个信号均坏质量时,送出报警信号,并切除自动调节。
有关三选中、二选均标准逻辑,以后内容不再赘述。
1.3 负荷指令处理回路
1.3.1 单元主控M/A站
单元主控M/A站,即ADS M/A站,实现AGC方式和本机控制方式切换,及目标负荷给定。
在协调方式下,运行人员将目标负荷M/A站投入自动,即为AGC方式。
在AGC方式下,机组接受电网调度中心指令作为目标负荷;在本机控制方式下,由运行人员根据调度中心指示,在AGC M/A站上手动给出目标负荷。
(1)单元主控切手动条件:
1)AGC指令坏质量;
2)发生RB/RD/RUP;
3)非协调方式;
4)调度中心切除AGC。
(2)目标负荷跟踪
在非协调方式下,或发生RB/RD/RUP时,AGC M/A站的输出自动跟踪实际负荷。
在协调方式下,单元主控M/A站跟踪单元负荷指令。
(3)AGC联络信号
主要有以下联络信号:中调来的AGC负荷指令信号(1个,50~100%Pe)和AGC请求投入和退出信号,到中调的AGC允许信号,AGC已投入信号等。
AGC允许条件包括:中调指令正常,协调方式已投入、无调度中心切除AGC指令、无RB/RD/RUP。
设计有远方投入AGC的接口,如投入条件满足,当运行员按下允许远方投入允许按钮,此时调度中心若发出远方投入AGC信号,则AGC自动投入。
1.3.2 一次调频投切
在协调方式下,由运行人员在在画面上选择投切一次调频。
一次调频范围、负荷变动率由试验确定。
一次调频切除条件包括:非协调方式和频率信号故障。
1.3.3 负荷指令闭锁增减
当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负荷指令闭锁增。
1)协调方式下,实际负荷正偏差大(指SP-PV正向大,其它类同);
2)协调方式下,机前压力正偏差大;
3)协调方式下,汽机主控指令达高限;
4)给水调节闭锁增;
5)送风调节闭琐增;
6)炉膛负压调节闭锁增;
7)一次风压调节闭锁增。
当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负荷指令闭锁减。
1)协调方式下,实际负荷负偏差大(指SP-PV负向大,其它类同);
2)协调方式下,机前压力负偏差大;
3)协调方式下,汽机主控指令达低限;
4)给水调节闭锁减;
5)送风调节闭琐减;
6)炉膛负压调节闭锁减;
7)一次风压调节闭锁减。
1.3.4 迫升、迫降
当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负荷指令迫升。
1)总给水流量正偏差大(指:SP-PV正大,其他类同)且给水泵(自动)出力达最小;
2)二次风压正偏差大且送风机(自动)出力达最小;
3)炉膛压力负偏差大且引风机(自动)出力达最小。
当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负荷指令迫降。
1)总给水流量偏差负大且给水泵(自动)出力达最大;
2)二次风压负偏差大且送风机(自动)出力达最大;
3)炉膛压力正偏差大且引风机(自动)出力达最大。
注:迫升、迫降功能设计有投入开关(工程师站组态软件),便于在调试中取舍。
1.3.5 辅机跳闸RB
当锅炉、汽机重要辅机跳闸时,协调控制系统应根据跳闸辅机的类型,选择适当的甩负荷速率和幅值,将机组尽快的稳定到机组允许的最大出力上。
(1)RB类型:
包括:送风机RB、引风机RB、一次风机RB、空预器RB、给水泵RB。
1)IDF/FDF/AH RB,称RB1;
2)PAF RB, 称RB2;
3)FWP RB, 称RB3。
(2)RB方式:
1)DEH就地RB方式:
当汽机主控在手动时,MCS发送三个RB指令到DEH,DEH根据RB类型,按照指定速率、幅值减少机组负荷。
具体控制逻辑以DEH的组态为准。
2)MCS调压RB方式:
当汽机主控在自动时,当RB动作,自动切除锅炉主控自动,切换到汽机跟随RB方式。
这时,不发送RB1、RB2、RB3到DEH。
3)协调方式下RB方式:
此方式作为备用方式,便于在现场调试时取舍,可以在工程师站组态中关闭该功能。
在此方式下, 当RB动作,不切除协调控制,单元负荷指令根据RB类型,按照指定速率和幅值变化,同时根据主汽压力偏差调整锅炉的燃烧率。
未经试验验证,禁止投入RB,禁止改变RB方式。
(3)RB判断条件:
对于IDF/FDF/AH/PAF/FWP RB,如果两台辅机运行有一台跳闸,同时单元负荷指令高于设定值,则发出RB。
(4)RB动作:
当FSSS系统收到RB动作信号,联锁跳闸若干层燃烧器,并同时自动投入油枪助燃。
具体辅机联锁逻辑和保护逻辑参见锅炉SCS及FSSS相关部分说明。
RB期间,送风、引风、燃料、给水等调节系统测量值偏差大切手动逻辑暂时闭锁,以防止大面积切手动。
参数异常时,运行人员应及时手动处理,保持系统平稳。
1.3.6 目标负荷速率和上下限幅
负荷速率由运行人员在操作画面上设定。
负荷速率由试验确定。
目标负荷限幅上、下限,由运行人员在操作画面上设定。
发生RB 时,负荷下限值是向下浮动的,跟踪实际负荷与下限设定两者中的小值。
发生RB后,重新投入协调时,运行人员应注意检查调整负荷下限设置。
1.3.7 负荷指令保持/进行选择
在协调方式下,每进行一次目标负荷调整,都必须操作在操作画面上,进行负荷“进行/保持”确认,确认后目标负荷进入“进行”方式。
当目标负荷升降到位时,自动切换到“保持”状态。
投入AGC方式,自动选择(脉冲3S)“进行”方式。
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进行/保持”方式切换。
在非协调方式下,自动选择“进行”方式,负荷指令自动跟踪实际负荷。
1.3.8 主汽压力目标值和主汽压力保持/进行选择
主汽压力目标值分为:操作员设定的目标值和按滑压运行曲线进行修正的目标值。
在滑压运行方式下,自动选择“进行”方式。
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进行/保持”方式切换。
在基本方式下,自动选择“进行”方式,主汽压力设定值自动跟踪实际主汽压力。
操作员在设定变压速率时,可设置温度变化率,由此形成允许的变压速率,对人工输入的变压速率进行限制。
1.4 机炉主控器
1.4.1 运行方式
协调控制系统机炉主控器,共有4种运行方式:BASE、TF、BF、DEB协调。
运行人员可以通过选择机、炉主控M/A站手自动,来选择不同的运行方式。
BASE方式,即基本方式,机炉全手动。
TF方式,即机跟炉方式,机自动调压,炉手动调功。
BF方式,即炉跟机方式,机手动调功,炉自动调压。
协调方式,即炉跟机为基础的协调控制方式,机炉自动,协调调功、调压。
运行人员在运行方式操作画面上,通过机主控M/A站上选择自动,则机组为TF方式。
通过炉主控M/A站选择自动,则机组为BF方式。
先选择机主控M/A站自动,再选择炉主控M/A站自动,则机组为协调方式。
4种运行方式之间是无扰切换的。
1.4.2 工作原理
协调控制系统采用间接能量平衡控制方案。
炉主控器有两个PID调节器,一个炉主控M/A站。
这两个调节器分别是BF压力调节器和锅炉主控调节器。
BF压力调节器在BF方式下工作,它接受机前压力定值和机前压力信号,调节器输出为炉主控指令。
为加快炉侧调节速度,减少压力偏差,引入机侧能量信号P S*P1/P T做前馈。
在协调方式下,锅炉主控调节器工作。
主汽压力偏差和功率偏差同时对锅炉主控调节器产生作用。
为加快负荷响应速度,单元负荷指令信号作为前馈,并经动态处理加快调节。
机主控器有2个PID调节器,一个机主控M/A站。
这2个调节器分别是TF压力调节器、汽机主控调节器。
在协调方式下,汽机主控调节器工作。
主汽压力偏差和功率偏差同时对汽机主控调节器产生作用。
以发电机实发功率信号作为反馈信号,控制汽轮机调节汽门开度,实现电功率的闭环控制。
在TF方式下,TF压力调节器接受机前压力定值和机前压力信号,控制汽轮机调节汽门,实现机前压力的闭环控制。
机、炉主控制器都设计有较完善的跟踪逻辑,实现手自动无扰切换、运行方式间无扰切换。
1.4.3 定滑压运行方式
为满足节能运行要求,协调主控系统设计有定、滑压运行方式。
滑压—定压无扰切换,定压—滑压平滑处理。
运行人员可以在画面上通过按钮选择定、滑压运行方式。
滑压方式下,压力定值是单元负荷指令的函数(该函数为理论定滑定曲线)并经过汽机阀位修
正,运行人员可以在画面上的通过滑压定值偏置设置,对滑压定值进行调整。
定压方式下,操作员可设定压力定值。
压力定值经速率限制成为实际压力定值。
1.4.4 机、炉主控器切手动条件
(1)炉主控切手动条件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炉主控M/A切手动
1)P1坏质量;
2)P T坏质量;
3)机前压力偏差大;
4)在锅炉跟随方式下,调节级压力坏质量;
5)调节级压力和功率低于某一定值;(调试时确定)
6)燃料总操在手动;
7)两台送风机全手动;
8)两台引风机全手动;
9)给水调节在手动;(可选)
10)RB动作;(可选择为RB动作切换为TF方式或仍为DEB协调方式)
11)MFT。
(2)机主控切手动条件
1)TF方式下RB未动作,压力偏差大,或P T坏质量;
2)DEB协调方式,功率坏质量或P1坏质量,或功率偏差大;
3)汽机主控指令和DEH汽机流量指令偏差大;
4)汽机负荷参考坏质量;
5)汽机跳闸;
6)DEH就地;
7)MFT动作。
说明:目前负荷信号未详细给出,建议在DCS增加3个负荷信号,如不行则在DEH中对DEH 中的三个负荷信号进行三选中处理,硬接线分别送到MC1站。
当负荷信号坏质量,切除协调方式。
1.5 燃料调节系统
1.5.1 工作原理
燃料调节回路,包括燃料量计算回路、燃料调节器、燃料总操组成。
燃料计算回路对给煤机煤量和油量按发热量进行了折合计算,转换成用%或t/h表示的燃料量信号。
调节系统设置有BTU校正回路,运行人员在协调主画面上,可以通过BTU校正操作器手动设置煤质校正系数,也可投入BTU自动,自动对燃料量信号进行校正。
锅炉主控指令经风煤交叉限制后作为燃料量的指令信号,燃料偏差信号经燃料调节器PID运算,经燃料总操M/A站,作为各给煤机总操指令,分别送到A、B、C、D、E、F给煤机M/A站,每个给煤机M/A站都可调整偏置。
在手动情况下,燃料总操M/A站可以同步操作6台给煤机(至少有一个给煤机在自动状态),燃料调节器输出自动跟踪燃料总操M/A站的指令。
当6台给煤机都手动时,燃料总操 M/A站切手动,且处于跟踪状态,跟踪正在运行的运行给煤机的平均转速指令。
由于采用跟踪手段,燃料总操手、自动无扰切换。
1.5.2 燃料总操切手动条件
1)任意运行给煤量坏质量;
2)高加解列;
3)给煤机全手动;
4)燃料量偏差大。
5)总风量信号故障。
1.5.3 给煤机切手动条件
1)给煤机未运行;
2)给煤量坏质量;
3)磨一次风在手动;
4)磨煤机未运行。
1.6 AGC—协调控制系统投运步骤
1)检查、设置负荷变化速率(单位:MW/MIN);
2)检查、设置负荷高、低限(单位:MW);
3)检查、设置压力变化速率(单位:MPa/MIN);
4)检查、设置最大机前压力、最小机前压力(如10 MPa);
5)检查DEH是否允许远方;
6)DEH投远方;
7)投机主控M/A站自动(TF方式),稳定;
8)投各给煤机自动(A-F),稳定;
9)投燃料总操M/A站自动,稳定;
10)投炉主控M/A站自动,稳定;
11)检查AGC指令;
12)检查AGC允许条件;
13)联系中调,投目标负荷M/A站自动(AGC方式)。
注意:
1)未经调试禁止投燃料、炉主控、机主控、AGC自动;
2)在任何不稳定情况下,运行人员有权解除AGC或协调方式。
3)在协调方式下,变动负荷定值时,需在CCS操作画面上,置目标负荷到“GO”。
4)投入AGC后,需检查目标负荷“GO”状态。
5)在定压运行方式下,变动定值时,需在CCS操作画面上,置压力定值到“GO”。
1.7 基本参数
在调试结束后,由调试方提供基本参数表及调试报告。
2 送风调节系统
2.1 相关图纸
BMCS SAMA (第一部分):第页至第页。
2.2 信号选择
本系统中,一次风量信号是通过每台磨入口一次风量的总和计算
而来。
每台磨共有两个一次风量和两个一次风温测量装置,均采用二选均标准逻辑。
二次风量信号是通过每层二次风箱的风量总和计算而来。
A 、B 侧空预器出口二次风温各有三个信号,采用三选中标准逻辑。
A 侧空预器出口二次风温对每层二次风箱和过燃风箱的固定端二次风量进行补偿,相应B 侧空预器出口二次风温对扩建端进行补偿。
每层风箱的二次风量或过燃风量是其固定端和扩建端之和。
二选均和三选中原理如前所述。
2.3 风量补偿
总风量包括:一次风风量,二次风风量,过燃风风量。
总风量测量需对以上风量进行温度补偿。
2.3.1 一次风风量补偿
每台磨的一次风量用磨入口一次风温补偿。
补偿公式如下:
)(t f p k p k q m ==ρ
其中15
.27315
.273)(++=
t t t f normal ,tnormal 为一次风正常运行温度(或标定温度)。
说明:风量补偿公式仅供参考,只有设计院提供差压量程、原始补偿公式,并经过标定后才能使用。
2.3.2 二次风风量补偿
每层二次风箱固定端二次风量用A 侧空预器出口二次风温补偿,扩建端二次风量用B 侧空预器出口二次风温补偿。
补偿公式如下:)(t f p k p k q m ==ρ
其中15
.27315
.273)(++=
t t t f normal ,tnormal 为二次风正常运行温度(或标定温度)。
2.3.3 过燃风风量补偿
每层过燃风风箱固定端过燃风风量用A 侧空预器出口二次风温补偿,扩建端过燃风风量用B 侧空预器出口二次风温补偿。
补偿公式如下:
)(t f p k p k q m ==ρ
其中, 15
.27315
.273)(++=
t t t f normal tnormal 为对应磨煤机热风正常运行温度(或标定温度)。
说明:风量补偿公式仅供参考,只有设计院提供差压量程、原始补偿公式,并经过标定后才能使用。
2.4 调节原理
调节系统包括两部分:氧量校正调节器和总风量调节器。
总风量调节器,接受炉主控指令,转化为总风量定值。
设计有风煤交叉限制回路,以满足富风原则的需要,即加负荷时先加风量,减负荷时后减风量。
通过调节A 、B 两台送风机动叶,改变总风量,初步保证风煤配比。
最大给煤量经F(X)转化为氧量定值,氧量偏差信号经氧量校正调节器运算后,作为总风量校正系数,对总风量进行校正,等效于对总风量定值校正。
在氧量校正M/A 站上,运行人员可以对氧量定值进行偏置调整。
为平衡A 、B 送风机出力,在B 侧送风机动叶M/A 站上,设有动叶指令偏置。
PID 的输出加偏置,为B 动叶的自动指令;PID 的输出减偏置,为A 动叶的自动指令。
当A 、B 动叶均自动时,运行人员可以通过动叶A 、B 指令偏置,分别调整A 、B 送风机的出力。
当A 、B 送风机动叶均手动时,总风量调节系统手动。
调节器输出跟踪A 、B 送风机动叶手操器输出的平均值。
当A(或B)M/A 站手动时,动叶偏置自动反向计算,跟踪B(或A)手操器输出与
PID调节器输出的偏差。
总风量调节系统通过PID调节器跟踪、M/A站偏置跟踪、定值跟踪手段,实现了A、B M/A站手自动无扰切换。
氧量校正调节系统手动时,可通过氧量校正M/A站,对总风量进行手动校正。
当总风量调节系统手动时,氧量校正调节器跟踪。
氧量校正调节系统手自动无扰切换。
氧量校正M/A站的输出为风量校正值,范围0-100%,经f(x)转
化为0.8~1.2的校正系数,对总风量定值进行校正。
校正效果:氧量校正M/A站的输出50%,校正系数等于1;每增加10%,总风量定值校正系数增加0.04;每减少10%,总风量定值减少0.04。
2.5 调节系统操作
2.5.1 氧量校正M/A站SP、PV、OUT说明
氧量自动定值是负荷的函数,氧量定值偏置直接由运行人员在画面上,通过氧量校正M/A站设定。
SPBS:氧量定值偏置,单位:% 量程:-5—5(暂定)。
SP:由调节级压力折算的氧量定值。
PV:实际氧量,单位:% 量程:0—25(暂定)。
2.5.2 A(B)送风机动叶M/A站SP、PV说明
SP:总风量指令(只显示,不能设定),单位:% 量程:0—100(暂定)。
PV:氧量校正后的总风量(在氧量M/A站为手动时可通过氧量M/A站对总风量进行修正)。
BIAS:A、B动叶偏置。
说明:
1)动叶偏置设在B送风机动叶M/A站;
2)A(B)动叶手动时,动叶偏置自动跟踪反向计算值,投切自动无扰切换。
2.5.3 氧量校正切手动条件
1)氧量坏质量;
2)氧量偏差大;
3)送风控制在手动。
2.5.4 A、B送风机动叶切手动条件
1)总风量坏质量;
2)总风量偏差大;
3)MFT;
4)引风控制在手动。
5)A(B)动叶反馈坏质量;
6)A(B)动叶指令、反馈偏差大;
7)A(B)送风机停;
8)A(B)送风机喘振;
9)A(B)送风机动叶故障;
说明:RB 期间,闭锁二次风压偏差大切手动。
2.5.5 投自动步骤
1)检查总风量是否正常;
2)检查总风量是否偏差大;
3)检查A、B动叶阀位是否正常;
4)检查总风量定值、测量值是否平衡(即跟踪);
5)A(或B)投自动,稳定;
6)投另一侧自动,稳定;
7)调整偏置,平衡出力;
8)根据需要氧量校正系数;
9)检查氧量定值是否跟踪测量值;
10)投氧量校正自动;
11)根据运行需要,调整氧量偏置。
说明:调节系统未经热工人员调试,禁止投入自动。
2.6基本参数
在调节系统调试结束后,由调试方提供基本参数表及调试报告。
3 炉膛压力调节系统
3.1 相关图纸
BMCS SAMA (第一部分):第页至第页。
3.2 信号选择
炉膛压力采用三选中标准逻辑,原理如前所述。
3.3 调节原理
炉膛压力调节系统通过调节两台引风机的静叶,来调节炉膛压力。
炉膛压力的定值,由运行人员在操作画面上设定。
炉膛压力调节器的输出分别送到A、B引风机静叶M/A站。
为平衡A、B引风机出力,在B侧引风机静叶M/A站上,设有静叶指令偏置。
PID 的输出加
偏置,为B静叶的自动指令;PID的输出减偏置,为A静叶的自动指令。
当A、B静叶均自动时,运行人员可以通过静叶指令偏置,分别调整A、B引风机的出力。
当A、B引风机静叶均手动时,炉膛压力调节系统手动。
调节器输出跟踪A、B调节静叶手操器输出平均值。
炉膛压力定值自动跟踪实际炉膛压力。
当A(或B)M/A站手动时,静叶偏置自动反向计算,跟踪B(或A)手操器输出与PID调节器输出的偏差。
因此,炉膛压力调节系统,通过PID调节器跟踪、M/A站偏置跟踪、定值跟踪手段,实现了A、B M/A站手自动无扰切换。
另外,调节系统还接受来自SCS和FSSS的指令,控制A、B引风机调节静叶开度。
发生MFT时,强制关小引风机静叶,以防止内爆,强制关闭幅度是MFT动作前机组负荷的函数,幅值及时间长度由试验确定。
3.4 调节系统操作
3.4.1 A(B)引风机静叶M/A站SP、PV说明
SP:炉膛压力设定值,单位:KPa 量程:-10—10 (暂定)。
PV:炉膛压力。
BIAS:A、B静叶偏置。
说明:
1) 静叶偏置设在B引风机静叶M/A站;
2)A(B)静叶手动时,静叶偏置自动跟踪反向计算值,投切自动无扰切换。
3.4.2 A、B引风机静叶切手动条件
1)炉膛压力坏质量;
2)炉膛压力偏差大;
3)A(B)静叶反馈坏质量;
4)A(B)静叶指令、反馈偏差大;
5)A(B)引风机停;
6)A(B)引风机喘振;
7)A(B)引风机静叶故障。
说明:RB 期间,闭锁炉膛压力偏差大切手动。
3.4.3 投自动步骤
1)检查炉膛压力是否正常;
2)检查炉膛压力是否偏差大;
3)检查A(B)静叶位置反馈是否正常;
4)检查炉膛压力是否跟踪测量值;
5)A(或B)投自动,稳定;
6)投另一侧自动;
7)调整偏置,平衡出力;
8)根据需要调整压力定值。
说明:调节系统未经热工人员调试,禁止投入自动。
3.5 基本参数
在调节系统调试结束后,由调试方提供基本参数表及调试报告。
4 一次风压调节系统
4.1 相关图纸
BMCS SAMA (第一部分):第页至第页。
4.2 一次风压选择
一次风压调节系统共有三个测量值,为一次风母管上的一次风压1、2、3。
一次风压采用三选中标准逻辑。
4.3 调节原理
一次风压调节系统通过调节两台一次风机的入口导叶开度,来调节一次风压。
在直吹式制粉系统中,一次风进入磨煤机带粉,这样要求一次风压必须满足带粉需要。
一次风压的定值由磨的最大给煤量确定,运行人员可以在操作画面上人为偏置。
一次风压调节器的输出分别送到A、B一次风机入口导叶M/A站。
为平衡A、B一次风机出力,在B侧一次风机入口导叶M/A站上,设有导叶指令偏置。
PID的输出加偏置,为B导叶的自动指令;PID的输出减偏置,为A导叶的自动指令。
当A、B导叶均自动时,运行人员可以通过导叶指令偏置,分别调整A、B一次风机的出力。
当A、B一次风机入口导叶均手动时,一次风压调节系统手动。
调节器输出跟踪A、B入口调
节导叶手操器输出的平均值。
一次风压定值自动跟踪测量值。
当A(或B)M/A站手动时,导叶偏置自动反向计算,跟踪B(或A)手操器输出与PID调节器输出的偏差。
因此,一次风压调节系统,通过PID调节器跟踪、M/A站偏置跟踪、定值跟踪,实现了A、B M/A 站手自动无扰切换。
另外,调节系统还接受来自SCS和FSSS的指令,控制A、B一次风机入口调节导叶。
4.4 调节系统操作
4.4.1 A、B导叶M/A站SP、PV说明
SP:一次风压设定值,单位:KPa 量程:0—20(暂定)。
PV:一次风压,单位:KPa 量程:0—20(暂定)。
BIAS:A、B入口导叶偏置。
说明:
1)入口导叶偏置设在B一次风机入口导叶M/A站;
2)A(B)导叶手动时,导叶偏置自动跟踪反向计算值(可选择是否跟踪),投切自动无扰切换。
4.4.2 A、B导叶切手动条件
1)一次风压坏质量;
2)一次风压偏差大;
3)A(B)导叶反馈坏质量;
4)A(B)导叶指令、反馈偏差大;
5)A(B)一次风机停;
6)A(B)一次风入口导叶故障;
7)MFT。
说明:RB期间,闭锁一次风压力偏差大切手动。
4.4.3投自动步骤
1)检查一次风压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