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灭火装置操作规范流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胶灭⽕装置操作规范流程
⽓溶胶灭⽕装置操作规程
⼀、⽓溶胶的灭⽕机理
热⽓溶胶是由凝集法形成的凝集性⽓溶胶,⽣成的燃烧产物在离开⽕焰后冷却⽽凝集成固态粒⼦。

由于其粒径⼩,扩散性能好,可以扩散到灭⽕空间的任⼀⾓落,⽽且沉降作⽤较弱,粒⼦可以在防⽕保护空间长时间地保持悬浮状态,⽽作为全淹没灭⽕剂使⽤。

⽓溶胶中占绝对多数的是⽓体,固体颗粒主要是⾦属氧化物和碳酸盐类,⽓体产物是N2,少量CO2和CO,主要靠固体微粒吸热分解降温作⽤,⽓相和固相的化学抑制作⽤及惰性⽓体的稀释作⽤实现灭⽕。

形成的⽓溶胶固体微粒直径在1µm左右,这个粒级的粒⼦粒径远⼩于⼲粉灭⽕剂的极限粒径。

进⼊到⽕焰中的微粒,从⽕焰中吸收热量⾃⾝温度升⾼(热熔作⽤),当温度上升到⼀定值时,微粒发⽣熔化,⽓化或分解,进⼀步吸收热量,其吸热降温作⽤是很明显的。

例如K2O 在温度⼤于350℃时分解,K2CO3,温度⼤于891℃就会分解起吸热反应。

对于⼩粒⼦来说,⽓化分解⽣成的⽓体物质对⽕焰均相抑制作⽤过程起主导作⽤,并且由于⼩粒⼦在⽕焰中的驻留时间较长,其⾮均相抑制作⽤也得到增强。

此外⼩粒⼦的⽓化分解能使⽕焰得到冷却,因⽽在⽓溶胶灭⽕过程中存在着物理灭⽕作⽤和化学灭⽕作⽤的协同效应,灭⽕效率较⾼。

由于形成的⽓溶胶微粒⾮常⼩,具有较强的扩散性,⽓溶胶可以绕过障碍物流动,可以进⼊到微⼩空隙之内,具有
类似于⽓体的性质。

⽓溶胶固体微粒具有较⼤的表⾯积,并能在可燃物⽕焰中吸热,发⽣⽓化和分解反应⽽降低⽕焰温度,其均相和⾮均相化学抑制作⽤都⾮常强,因⽽具有较⾼的灭⽕效⼒。

⼆、⽓溶胶灭⽕系统组件及功能作⽤
灭⽕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灭⽕装置、控制装置和报警装置。

灭⽕装置主要由药筒、⽓体发⽣器、箱体组成。

药筒由电点⽕器、引燃药、灭⽕药剂和外壳组成,药简装在⽓体发⽣器内。

⽓体发⽣器⼀般由消焰冷却室和冷却室组成,发⽣器装在箱体内。

箱体只起保护装饰作⽤,根据不同型号⼀个箱体可装数个⽓体发⽣器。

报警装置包括: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放⽓指⽰灯、声光报警盒、紧急启停按钮等。

控制装置⼀般均具有双回路⽕警探测报警功能,提供故障报警输出、⽕警报警输出,可贮存⽕警、操作记录等。

当有⽕灾发⽣时,温感、烟感探测器均探测到⽕灾信号后,控制装置发出复合⽕警报警声。

此时,若控制装置处在⼿动状态下,值班⼈员可⽴刻通过紧急启停按钮和控制装置本⾝的急启按钮启动灭⽕装置,实现灭⽕。

若控制装置处在⾃动状态下,⼀般经过30s延时后,控制装置便输出⼀个启动电流⾄灭⽕装置引发电点⽕器,由电点⽕器点燃引燃剂,使点⽕能量扩⼤,再点燃灭⽕剂,灭⽕剂进⾏燃烧化学反应产⽣⽓溶胶。

产⽣的⽓溶胶经消焰、冷却后由喷⼝喷出,到
达保护空间实现灭⽕⽬的。

三、⽓溶胶灭⽕剂
⽓溶胶灭⽕剂是由氧化剂、可燃剂、粘合剂及添加剂组成的⼀种烟⽕剂。

氧化剂提供燃烧时所需要的氧,可燃剂在烟⽕药燃烧时产⽣所需要的热量和产⽣所需的⽓体产物,粘合剂则使药剂具有⼀定的可塑强度并起可燃剂的作⽤。

此外还有⼀些附加成分⽤以产⽣灭⽕所需的固体微粒和惰性⽓体成分。

氧化剂和可燃剂是组成灭⽕剂的基础。

氧化剂如硝酸盐、氯酸盐等;可燃剂有⽆机可燃剂、有机可燃剂;粘合剂也有有机、⽆机类。

灭⽕剂的配⽅⼀般是通过氧平衡来设计和调整的,氧平衡是指每克灭⽕剂燃烧反应时,药剂含氧量与可燃剂被完全氧化所需氧量之间的关系,当⼆者之差为正值时,称为正氧平衡,为负值时称负氧平衡,为零时称零氧平衡。

合理的选⽤药剂组分是降低药剂敏感度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药剂配⽅安全性的基础。

所以灭⽕剂中应选⽤安全性好和低感度的氧化剂,⽽且易放出氧,在⼀定温度范围内稳定,受⽔作⽤不分解,耐潮性好,对⼈机体⽆害,保证其药剂具有所要求的燃烧速度,且机械感度低没有爆炸性。

可燃剂要有⾜够的热效应,以保证烟⽕剂能达到最佳的特种效应,燃烧反应时需要的氧要少,易被氧化,要有⾜够的化学物理安定性,吸湿性⼩,对⼈体⽆害。

⽓溶胶固体微粒直径⼩(1µm以下约占50%),主要成份是⾦属氧化物和碳酸盐,空中悬浮时间长,通过吸热和化
学抑制两个⽅⾯作⽤灭⽕,具有良好的抑制⽕焰的作⽤。

通过调整灭⽕剂的配⽅,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溶胶释放的温度,同时⽣成的⾦属氧化物和碳酸盐本⾝不吸湿,即使⽣成氢氧化物也是属弱碱性和不吸湿,因⽽腐蚀性就不会存在或很微弱。

有效的降低⽕焰温度,提⾼灭⽕效率,且没有腐蚀性微粒的⽣成,这是⽓溶胶灭⽕技术研究和发展的⽅向。

四、⽓溶胶发⽣器点⽕、引燃、灭⽕⼯作过程
为提⾼灭⽕剂的燃速,⽽采⽤了引燃剂。

通常灭⽕剂是由引燃剂来引燃,引燃剂是⼀种燃速快,热值相对⼤且点⽕感度⾼的药
剂,以提供⾜够的点⽕能量和点⽕压⼒,且⼜易被点⽕元件点燃的药剂。

引燃剂是靠点⽕元件点燃的,点⽕元件是由桥丝点⽕头构成的,当其接受到⼀个能引发它的启动电流时,它的桥丝发热,在桥丝周围的点⽕药剂发⽣燃烧反应,产⽣爆燃形式点燃引燃药,引燃药能量得到扩⼤⽽点燃灭⽕剂,使灭⽕剂纵、横向燃烧产⽣灭⽕⽓溶胶。

可以说,不给点⽕元件能量时,点⽕元件是不会⼯作的,那么,引燃药及灭⽕剂也不会作⽤。

所以说误喷绝⼤多数情况是由控制装置误动作或外接电源出现的特殊故障造成的。

五、灭⽕控制器⼯作原理及故障原因分析
控制装置是由众多电⼦元件组装⽽成的,是通过复杂的电路逻辑判断来实现其控制⽬的的。

所以元件的质量好坏是关键因素,实践证明,劣质的电⼦元器件很易引起控制装置不⼯作和失误。

主电源也是引起控制装置误动的⼀个主要原因,突然出现的⾼压也可使其因电路烧坏⽽失控。

所以说关
键要提⾼控制装置的质量,以保证⼯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安装调试验收规范进⾏,防⽌杂散电流对控制装置及灭⽕装置的⼲扰,这些是可以预防的。

通过以上分析,发⽣误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个可能:⼀个是由于控制装置质量不稳定,短路导致⾮正常输出⽽引起,另⼀个是由于维修保养、安装调试时未能切断系统相关的启动线路就进⾏维护保养、调试⽽造成误喷。

还有在雷⾬季节在雷击情况下也可能造成电流激发灭⽕装置喷发。

六、解决办法
防⽌误喷的办法主要有以下⼏点:
(1)研究、设计化学安定性好的灭⽕剂、引燃剂、点⽕元件。

⼀旦事故发⽣尽管⼤多情况是由控制装置造成的,但灭⽕装置也要负连带责任,如果误喷后再造成对电器元件的腐蚀或⼆次⽕灾,则主要责任就在装有灭⽕剂的灭⽕装置上,所以有腐蚀性的⽓溶胶灭⽕装置不适⽤于保护精密仪器设备的场所。

(2)选择质量好耐⾼电压防雷击的控制装置并严格检验。

(3)安装调试要严格按有关标准和⼯艺规程进⾏,在模拟负载状态下进⾏相关联动调试。

(4)在安装过程中控制装置要通过试运⾏考核⽆误后再接灭⽕装置。

(5)避免⼈为造成启动误喷,当发⽣误操作⽽使控制器启动后,应在30s内操作控制器上的紧急停⽌按扭或启动按扭上的停⽌按钮,终⽌启动操作。

(6)定期检查灭⽕系统组件、控制装置是否正常运⾏,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反馈予以修复。

总之,⽓溶胶灭⽕系统所造成的误喷事故,⼤多情况下是由控制装置的误动作造成的。

因此,对控制装置的使⽤说明要有进⼀步的了解,对其设备要按要求定期进⾏维修,对有关⼈员要进⾏培训,切勿⼈为误启动;对输⼊电源必须定期检查保证在允许规定电压范围内,要有防雷击安全措施,那么误喷事故的发⽣就可避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