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课时基础诊断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课时基础诊断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A. 触犯刑法性
B. 应受刑罚处罚性
C. 严重社会危害性
D. 刑事违法
2.下列对法律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①法律是最刚性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告诉我们可以做什么,没有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
③违反法律就是犯罪
④违反法律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临近春节,为引起媒体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帮助自己要回工资,农民工小李爬上了
高压电线杆。
最终小李要回了工资,但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拘留。
这件事启示我们
①不当讨薪应当受到刑事拘留②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③应以合法的方式维护正当权益④要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4.刘某曾是一名热爱学习、孝敬父母的好学生,但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
不务正业的“朋友”后,便开始小偷小摸,最后因为无钱上网而绑架了自己的亲侄子,并扬言如果得不到赎金就要“撕票”。
这说明①犯罪往往是从一般违法行为发展而来的②走上犯罪道路都是从小偷小摸开始的③不良行为若不及时改正,就有可能发展成为犯罪④要预防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5.2020年4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的“依法严惩利用未成年人实施黑恶势力
犯罪”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涉黑组织2954个,恶势力犯罪集团9814个,其中,有未成年人参与的占到近20%,未成年人涉案人数占总数7%左右。
未成年人涉黑涉恶警示我们要()
①珍惜美好生活,远离违法犯罪
②自觉遵纪守法,抵御不良诱惑
③杜绝不良行为,认清犯罪危害
④坚决远离社会,以免受到伤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我们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
A. 投诉
B. 调解。
C. 仲裁
D. 诉讼
7.下面思维导图中的①处应填入()
A. 触犯刑法
B. 普遍约束力
C. 严重社会危害性
D.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8.小李在工地辛苦工作一年,工地负责人以种种借口拖欠工资不发,万般无奈,小李
要用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讨回工资。
该手段是()
A. 请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
B. 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C. 到当地人民法院状告工地负责人
D. 通过媒体曝光工地负责人的恶行
9.近日,陕西省白水县人民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屈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在本
判决生效后60日内赔偿给原告杨某等六人因交通事故致刘某死亡的死亡赔偿金110000元、丧葬费28448元、抢救费500元,共计138948元。
杨某等人这种维护权利的方式是()
A. 协商
B. 调解
C. 仲裁
D. 诉讼
10.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旷课、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规
定未成年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沾染上这些行为()
①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
②给家庭、社会造成一定危害
③容易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④会触犯刑法,受到刑罚处罚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1.据未成年人犯罪大数据显示,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
走向犯罪。
这说明()
A. 一般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都要受刑罚处罚
B.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C.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12.2021年3月21日,有人举报有游客在八达岭长城墙体上刻划损坏文物。
延庆警方
迅速开展调查,将张某林、李某荣、苏某芳查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三人作出行政拘留并处罚款的处罚。
这三人的行为()
A. 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B. 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C. 违反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D. 做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
13.社会是复杂的,未成年难免会受到伤害。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懂
得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对此,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 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B. 我国的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C. 当事人一方可强制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D. 公民可以通过诉讼方式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14.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
A. 犯罪行为
B. 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C. 侵权行为
D. 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
15.2020年6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刑法修正案(十一)
草案》,高空抛物、侮辱诽谤英雄烈士拟入刑。
这两种行为拟入刑,从本质上讲是因为()
A.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B. 规则需要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加以改进和完善
C. 上述两种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16.2021年3月2日在浙江杭州,高某驾驶非法改装三轮车被执勤民警查获后,持钢制
撬棍袭击民警,造成民警受伤。
4日,当地检方以袭警罪依法对高某提起公诉。
该案系全国首例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袭警罪案件。
这告示我们()
①袭警行为都是刑事违法行为
②法律禁止的行为要坚决不做
③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④违法行为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17.因集体土地被镇政府“征用”引发争议,某村民小组把某乡镇人民政府告上法庭,
副镇长何某出庭应诉。
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①村民采用行政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②这是村民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的体现
③这一案例说明仲裁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有效方式
④这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④
二、分析说明题
18.材料一市民王某因酒后驾驶被交警查获,经检测王某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65毫克
/100毫升,属于酒后驾驶。
交警大队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王某作出罚款2000元,扣12分,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的处罚。
材料二刘某在自家阳台上玩手机时不慎将手机掉到楼下,被同楼住户李某拾走。
但李某称手机是坏的,已将其丢弃,拒绝归还。
刘某遂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院判决李某赔偿刘某1000元。
材料三胡某醉酒后闯入一商铺,持枪将店主吴某、蔡某夫妇击伤,致使怀孕的蔡某抢救无效死亡。
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胡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材料中的三种行为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违法行为?分别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胡某的行为与王某、李某的行为有什么区别?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应得出什么启示?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应该受到严厉的监管和约束,构成犯罪的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法律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网络中存在怎样的不良信息?
判断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构成犯罪,其行为要符合犯罪的哪三个基本特征?
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属于哪一类刑罚?
青少年应该如何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20.材料一:小李和小谢从小就自由散漫,喜欢打架、骂人,现在已是某中学16岁的
在校生。
一天下午,两人因琐事发生争吵,并约定地点“较量较量”。
随后不久,双方各自纠结了10余人,在约定地点发生了持械殴斗,造成多人受伤。
接到群众报案后,警方迅速采取行动。
小李、小谢两人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依法逮捕。
材料二:如图,漫画《落脚点》。
阅读材料后,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小李、小谢二人前后的表现分别属于什么行为?为什么?
结合材料一,谈谈材料二给你什么启示?
21.[透视现象自警自省]
观察下面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根据漫画,完成下面问题。
①漫画一行为人将面临______ 处罚;
②漫画二体现对______ 违法行为的处罚。
结合两幅漫画,谈谈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如何避免受到法律惩罚。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八年级学生小王自从认识了一些网友后,就经常到网吧打游戏,后来索性辍学了;没钱上网,就偷窃邻居的财物;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为了筹集赌资,与网友拦路抢劫多次,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材料二:2020年1月3日消息:近日,广东省韶关市中院对被告人庞某等15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进行一审宣判,庞某数罪并罚,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余14人,获刑1年6个月至20年不等,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或罚金。
材料一中王某的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王某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
材料二中对庞某的判决结果哪些属于主刑?哪些属于附加刑?
【答案】
1. C
2. C
3. D
4. B
5. A
6. D
7. C
8. C9. D10. A11. D12. B13. C14. B
15. C16. A17. B
18. 材料一中王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受到了行政处罚;材料二中李某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承担了民事责任;材料三中胡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受到了刑罚处罚。
对杜会危害程度不同,违反的法律不同,受到的处罚不同。
①我们要认识到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守规则,依法从事活动,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19.虚假、色情、淫秽信息等。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
主刑。
青少年应正确对待网络不良信息。
在网络交往中增强辨别意识,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做到文明健康上网,利用网络,广交朋友。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正确选择网上信息,自觉过滤不良性系信息的影响。
不转发不良信息。
20.
(1)二人小时候打架、骂人的行为属于一般的不良行为.因为这种行为对他人和社会有一定危害,但不够刑事处罚.
二人现在作为年满16岁的中学生“约架”斗殴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直接违反刑法规定,要受刑法处罚.
(2)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遵纪守法,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法律所提倡的努力去做,并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法律伴随我们健康成长(遵循法律而生活).
21. 刑事行政
22. 偷窃邻居的财物、参与赌博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依据:受到行政处罚;拦路抢劫多次属于犯罪行为,依据:受到刑罚处罚。
①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以未然。
无期徒刑属于主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或罚金属于附加刑。
第9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