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1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语文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1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语文版(2)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将通过我简短的说课,同大家一起感受一位伟人,是莎士比亚、马克思、乔布斯?不,是列夫·托尔斯泰.我说课的内容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作品《列夫·托尔斯泰》(板书:课题、作者).接下来,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第一部分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选编的五篇课文,均是大家、名家之作.它们或是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列夫·托尔斯泰》是本单元的第四篇文章,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是,面对世界级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他们的知识面是比较窄的,本篇课文尽管只是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但文中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内涵十分丰富,如果仅仅拘泥课文本身,有些地方学生就难以理解.因此,我会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为学习本文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四个方面:
1、积累重点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2、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夸张和比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4、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提升自我.
综合考虑,我认为1、2两项更适合作为本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任务3侧重倡导学生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其更适合作为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任务4
的确立,意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我认为它更适合作为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当然,目标在完成时是难易不同,各有侧重的,因此,我又制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学习本文细腻而夸张的人物外貌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定为,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的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教法选择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灵活运用,朗读探究法、创设情境法、指导学生自学法、抓住重点词
句品味感悟法等教法.
(二)学法指导
为了放手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我会指导学生运用朗读理解法、质疑提问法、自主合作探
究法等学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品味感悟,努力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
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科学的安排教学程序,优化教学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
运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以“托翁”为契入点,以“读”为线索,通过猜读、理读、析
读、品读以及作业设计这五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教学.
首先,猜读——人人参与话“托翁”
导入是一节课的引子和序幕,好的导入就像是磁石,能将人分散的思维迅速的集中起来.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单一的口耳相授很难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因此,我将运用多媒
体,做这样的导入.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在世界文坛曾经有一位叫列夫?托尔斯泰的世界文
豪?有哪位同学能够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列夫托尔斯泰.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用多媒体显示主
人公照片,并作这样的导语:这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世
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身后编成的全集多达90多卷,在这浩瀚如烟的文学创作中,三部长篇
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
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
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吧!
这一环节我希望用真实的图片,生动的语言,叩击学生的心扉,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个环节.理读——整体感知理思路(让学生带着兴趣??)
在上课之前,我要求学生运用老师教的学法,做好预习,准备好两个记录本,一个收获本,一个问号本,将在预习过程中读懂的问题记在收获本上,如对作者的了解,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了解等,收获1、收获2,不懂的问题就记在问号本上,问号1、问号2.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分享自己的收获,讨论自己的问题,并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列出. 然后再用2分钟做这样的课堂小测验:??
接着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收获自行朗读课文,并思考: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描写了什么?以此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即,这篇文章可分两部分,
一、(1~5)从整体上描写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二、(6~9)着重描写了托尔斯泰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这一环节我主要运用,朗读探究法、指导学生自学法等教学方法,希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掌握知识,理清文章脉络.
第三个环节.析读——品析内化读真情(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毫不犹豫的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吧,这些时间将会得到百倍的补偿.为了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根据学生在上一环节归纳出的问题,我会将本课重点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一并列出,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精读课文,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然后,在我的引导之下将这些问题逐个解决. 首先,精读第一部分思考:
a.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体会其作用.
b.你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相貌?
c.找出第一部分中能代表作者感情倾向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希望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方式.并让学生认识到,这样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然后,精读第二部分,思考:
a.这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会为学生举例说明:例如“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这句活说明了托翁)目光犀利,有准确的洞察力.再如“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引用高尔基的话,夸张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相关的语句还有很多,我会要求学生细加体会,讨论交流.
下一个问题,b.在写法上,这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异同点是什么?
针对这一问题,我会引导学生做重点研读,相同点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对不同点的研读,我会简要向学生介绍茨威格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将其和课文进行比较,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之后对不同点做出概括:前者写粗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者写眼睛是珠
宝、精美绝伦,正是写他灵魂的高贵,前后构成对比,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另外,第一部分从整体上描写托翁的外貌,用的是“欲扬用抑”的手法,第二部分描写托翁的眼睛更侧重赞扬. 这一环节我主要运用朗读探究法、质疑提问法等教学方法,希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同时领会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第四个环节.品读——深层感悟品内涵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向学生简单介绍茨威格的作品《逃向苍天》,并选读其前言中能体现托尔斯泰思想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深思其思想内涵,在学生讨论交流之后,我会做出这样的总结:伟人的伟大之处不仅仅体现在他们超凡脱俗的思想之中,也在于他们都有平凡人的丰富情感,亲身感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痛苦,并最终用生命与经历痛苦的人民走到了一起.
这一环节,我希望运用拓展阅读法,朗读探究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涵,感受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最后,是作业设计
为了培养学生课下求知的自觉性和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后作业:
1.学习本文人物外貌的描写方法,描写一位对你产生重要影响的人,200字左右.
2.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托尔斯泰》,有计划地阅读“托翁”的三大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
我期望通过这样的作业,密切加强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从而圆满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第四部分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篇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主要是从本文的行文思路入手,力图清晰直观、全面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