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糖脂比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糖脂比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作者:***
来源:《黑龙江水产》2023年第05期
摘要:該试验研究饲料不同水平的糖脂比对罗非鱼(Oreochromis spp)生长性能的影响,并确定罗非鱼养殖最适的糖脂比。
试验选择500尾、体重约80g的罗非鱼,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将其均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罗非鱼。
各组罗非鱼分别投喂糖脂比4、5、6、7、8的试验饲料。
养殖8周后,检测各组罗非鱼的生长性能。
结果表明,当罗非鱼饲料的糖脂比为5和6时,罗非鱼的试验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饲料糖脂比为4、7和8的饲料组(P<0.05);而饵料系数和脏体比显著低于糖脂比为4、7和8的饲料组(P<0.05)。
研究表明,当饲料糖脂比为5和6时,对罗非鱼的生长性能效果较好。
关键词:饲料糖脂比;罗非鱼(Oreochromis spp);生长性能
中图分类号:S965.125文献标志码:A
目前,随着水产集约化养殖业发展,饲料蛋白原料紧缺,尤其是动物性蛋白原料已成为限制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
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合适配比,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并能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
饲料中的脂肪、蛋白质、糖类是供动物机体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及能量来源[2]。
研究发现,适当提高饲料中的能量原料比例,可以减少蛋白质的添加比例,并能提高动物机体对饲料的利用率。
饲料中脂肪和糖类可以改善饲料品质,提高饲料的润滑性和粘合性;且脂肪原料还可以促进动物机体对饲料中脂溶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能提高饲料的适口性[3]。
饲料中脂肪是动物机体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适当比例的脂肪可以促进鱼体的消化吸收,而过量的脂肪则会在鱼体内沉积,导致肝脏充血、坏死[4]。
而饲料中糖类比例的过高或者过低也会影响鱼的生长发育,过量的糖会在体内沉积,危害机体的免疫力[5]。
目前,饲料糖脂比在建鲤、黄颡鱼的生产中已有研究,且不同鱼类所需的适宜糖脂比不同[3,6]。
因此,该试验以罗非鱼(Oreochromis spp)为研究对象,探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糖脂比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为罗非鱼的高效、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饲料
该试验罗非鱼的饲料以鱼粉、酪蛋白为蛋白源,以玉米淀粉为糖源,以豆油为脂肪源,配制5种等能等氮的罗非鱼饲料。
罗非鱼试验饲料原料组成及营养成分含量见表1。
各组试验饲料的糖脂比为4、5、6、7、8,将饲料原料使用粉碎机粉碎,过60目筛,将粉状的原料逐级混匀后,再与豆油混匀,再添加适量的水混匀,使用制粒机制成粒径为2mm的颗粒饲料,放在通风处晾干,于-20℃冰箱保存,备用。
1.2 试验设计
试验选择500尾、体重约80g的罗非鱼,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将其均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罗非鱼。
各组罗非鱼分别投喂糖脂比4、5、6、7、8的试验饲料。
养殖8周后,检测各组罗非鱼的生长性能。
1.3 罗非鱼养殖管理
正式试验开始前,罗非鱼驯养1周,以适应养殖环境。
试验采用25个养殖桶(直径
80cm,高度80cm)进行养殖,每个养殖桶中放置20尾罗非鱼。
每日罗非鱼被投喂3次,分别在8:00、12:30和17:00投喂,投喂量约为罗非鱼体重的3%~3.5%。
养殖过程中不间断供氧,投喂2hrs后吸出残饵。
水温约为28℃,pH值约为7.0,溶解氧浓度大于5.5mg/L,氨氮浓度小于0.15 mg/L。
1.4 生长性能测定
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罗非鱼禁食24hrs,空腹称量各组罗非鱼体重,统计养殖期间各组罗非鱼的采食量及死亡率,用于计算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成活率等指标。
每组选择10尾罗非鱼麻醉解剖,采集内脏及肝脏,用于分析肝体比、脏体比指标。
1.5 数据处理
各组罗非鱼生长性能数据采用SPSS28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著性,再使用邓肯氏法检验组间的多重比较,P<0.05表示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用均值和总标准误呈现。
2 结果
饲料不同糖脂比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由表2数据可知,当罗非鱼饲料的糖脂比为5和6时,罗非鱼的试验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饲料糖脂比为4、7和8的饲料组(P<0.05);而饵料系数和脏体比显著低于糖脂比为4、7和8的饲料组(P<0.05)。
研究表明,当饲料糖脂比为5和6时,对罗非鱼的生长性能效果较好。
3 讨论
随着试验中饲料糖脂比的升高,罗非鱼的试验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饵料系数和脏体比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表示饲料糖脂比过低或者过高对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均不利,抑制了罗非鱼的生长。
该研究中罗非鱼生长所需的最适饲料糖脂比为5~6。
在吴凡等[7]的研究中发现,罗非鱼生长所需的最适饲料糖脂比为4.95~5.84,对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血清生化参数具有积极影响,与本研究结果接近。
宁丽军等[8]研究表明,当罗非鱼饲料糖脂比为2.15~11.5时,对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菌群无显著性影响,但过高的饲料糖脂比对罗非鱼的血清生化参数和抗病力方面具有负面影响,过高的糖脂比对罗非鱼的机体健康不利,与研究结果不完全相同,可能与罗非鱼的体重、养殖环境等因素有关。
该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糖脂比对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具有促进效果,可能是因为适宜的糖脂比促进了罗非鱼机体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促进了蛋白质的沉积,进而改善了罗非鱼的生长性能。
4 结论
该试验中,当罗非鱼饲料糖脂比为5和6时,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较好,表明在罗非鱼的养殖中饲料最适糖脂比为5~6。
參考文献:
[1]李爱杰.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26-36.
[2]陈天翔,曲木,吕春双,等.饲料不同糖脂比对鲤鱼生长、免疫及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6,23(1):5-9.
[3]王菲,李向飞,李贵锋,等.不同糖脂比对建鲤幼鱼生长、体组成、消化及糖酵解能力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5,39(9):1386-1394.
[4]杨丽萍,郑文佳,秦超彬,等.饲料糖脂比对吉富罗非鱼生长、血液指标和肝脏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6,40(9):1376-1386.
[5]熊铧龙,蒋左玉,张儒学,等.水体添加维生素、糖类在提高水产育苗成活率中的应用[J].渔业致富指南,2017,457(01):32-33.
[6]张世亮,艾庆辉,徐玮,等.饲料中糖/脂肪比例对瓦氏黄颡鱼生长、饲料利用、血糖水平和肝脏糖酵解酶活力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2,36(3):466-473.
[7]吴凡,田娟,喻丽娟,等.饲料糖脂比对养成中期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20,32(12):5805-5815.
[8]宁丽军,陈森,荣华,等.饲料糖脂比对吉富罗非鱼生长、生理生化指标、肠道菌群组成及抗病力的影响[J].水产学报,2022,46(10):1927-1939.
Effects of feed sugar-fat ratio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Oreochromis spp
LI Yongjin
(Lingshan County Tanwei Town Agricultural and Rural Service Centre, Lingshan 535413,Guangxi China)
Abstract:This experiment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sugar-fat ratios of feeds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tilapia (Oreochromis spp), and determined the optimum sugar-fat ratio for tilapia culture. Five hundred tilapia weighing about 80g were selected for the experiment,which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five treatment groups with five replicates each and 20 tilapia in each replicate according to the one-way experimental design. The tilapia in each group were fed with test diets with sugar-lipid ratios of 4, 5, 6, 7 and 8, respectively. After 8 weeks of culture,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tilapia in each group was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tilapia feeds were fed with sugar-fat ratios of 5 and 6, the end-of-test weight, weight gain rate,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tilapi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than those of the feed groups fed with feeds with sugar-fat ratios of 4, 7, and 8, while the bait coefficients and dirty body ratio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than those of the feed groups fed with sugar-fat ratios of 4, 7, and 8. The study showed that when the feed sugar-fat ratio was 5 and 6, it was more effective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tilapia.
Keywords:dietary sugar-fat ratio; Oreochromis spp; growth performance。